1. 记叙文开头怎么写
一、开门见山,直接入题
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可以直接交代人物或通过对人物肖像对话、行动等方面的描写,直接入题;叙事为主的记叙文,一开头就可以点明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有关背景。如:
1、她叫王芊芊,我读初二时的班长,尽管我俩分别一年多了,但班长的轶事依然历历在目,难以忘怀。(《有这样一位好班长》)
2、唐老师病了。快放晚学时,同学们都难过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教室里如同死水一般寂静。(《真情》)
二、写景状物,渲染气氛
开头从写景状物入手,渲染气氛,一烘托人物,展开故事。如:
1、花开的季节,到处芬芳飘香,而我却无心观赏,因为此时我失去了同窗好友——强(《同窗好友》)
2、朝阳出来了,湖水为它梳妆;新月上来了,群星为它做伴;春花开了,绿叶为它映衬;鸟儿鸣唱,蟋蟀为它拉琴……天地万物都在向我们讲述着爱的故事。(《关爱永远》)
3、夏日的夜晚,很深,偶尔传来水中的蛙声和树上的蝉声,微风吹过,送来丝丝凉意。我沉思着,久久不能入睡。刚读高一,很偶然,我的处女作登报了,那时我高兴极了,甚至忘乎一切,我竟飘飘然地虚度光阴起来,直到今晚,才发现自己似乎缺少了什么。(《爱,在无形中》)
三、抒情议论,确定基调
用几句简要的议论,恰当的抒情,来作文章的开头,或感染读者,或点明主旨,领起下文。如:
1、终于放暑假了,我像一只期待很久的的小鸟,一下子冲出了“鸟笼”,飞到乡下姥姥家去舒活筋骨,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我决定在这个暑假中学会滑旱冰。(《我能行》)
2、爷爷是我最爱的亲人。我的童年是在爷爷那边度过的。爷爷拉着我的手,教会我走路;是爷爷使我从小懂得了不少道理。我把爷爷看成自己幼年成长的拐杖。(《我爱爷爷》)
四、设置悬念,引出下文
开头设置悬念,能一下子抓住读者的心,激发人们去思考,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如 1、挂钟不慌不忙,有节奏地走着,“滴答”“滴答”都快4点了,妈怎么没有回来?(《担心》)
2、我的明天是什么样的?当我奔波于两点一线的生活中,当我挣扎在无边的题海里,我常这样问自己。(《面对明天》)
五、引用诗文,突现中心
以诗文妙语,名言警句开头,既能激发读者的想象和兴趣,也能提高文章的品位;既能揭示主要内容,也能突现人物和事件。如:“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只要相信自己能行,你就是成功者。”这是我最喜欢的名言。每当我看见它以及床前那已不再清楚的成绩单时,我的眼前就浮现出那如梦般的往事。(《往事》)
2. 记叙文的开头这么写
记叙文的开头这么写:
记叙文 是初一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重点训练内容, 记叙文 不仅应用范围广,而且是写好其它体裁文章的基础,因此,写好 记叙文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至关重要.人们往往对美的东西最感兴趣,对于优美的文章更是似醉如痴的拜读得手不释卷.
人之美,先显露于头部面貌,头部美了,才会吸引旁观者坚持看完整个身躯,所以"美人之美"头部之美,才是关键.一篇好文章的开头就如"美人之首",开头写得好,则已拴住了读者的心,牵着了读书的鼻,吸引其往下看文,在读者的脑海中,此等文章印象必然深刻,赞美之辞必不少矣,真可谓"文章开头妙,印象自然深"啊.然而,文章开头怎样写才能扣人心弦,吸引读者,获得好评呢
古人言之:"文无定式",然又有式可循,文章类型有异,开头写法亦有所不同.以下所述十式,均为 记叙文 开头好的招式.
一,开门见山式:
文章一开头,就点明题旨,即开笔入题,此为开门见山.如有同学在写《老师的眼睛》这篇文章时,开头是这么点题写的:
老师,你那双眼睛啊,时而深沉,时而明快,为我的进步欢迎,为我的消沉而不安,我的一切,无需开口便从您的眼神中得到满意的答复.我就是在您这双眼睛注视下,由一个稚气未脱的小孩,读完初中……
二,描形绘神式:
文章在开头便描绘出主人公外貌神形方面的特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恰当的表达方式,描绘出主人公外貌神形方面的特征,此为描形绘神式.有个女同学在写《向大家介绍我》这篇文章时就用了这种写法:
站在你面前的是一个初二学生,个子较高,脸型圆圆的显得有些胖,一对不大不小的眼睛上横卧着两道浓眉;血色不多的嘴唇经常抿着,下唇常有比上唇突出的倾向,显出一幅永远也不服气的样子,黑发理得短短的像个男孩子——这就是我.
三,暗埋伏笔式:
文章开头叙述一些使读者一见字句便知主人公后来境况的一种方式,比如要写一个不幸的母亲,开头便可这么写:
25岁时,一场不幸的车祸,夺去她亲爱的丈夫的生命,留给她的是无尽的痛苦和两个年幼的孩子.
读者一见开头片段,就会断定这个妇人在丧夫子幼的情况下,后来的情境会更加艰难,但为了把孩子培养成人,定会饱经沧桑,久经磨难,深深的爱子之情,崇高的母爱,体现于字里行间.然而,深深的慈母情换来的却是不幸的回抱,真是太不幸了.
四,抒发情感式:
文章开头时作者以饱满的激情,抒发出强烈的情感,或表达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或流露出人世沧桑之间的伤愁,或显示出壮志难酬的悲切,或抒发出对社会新人的赞颂.有学生在写《十七岁的花季》时,就成功地运用了这种写法.
十七岁,诗一般的年华,像生命旋律上的一丝颤音,像春天鲜花上的一缕笑意.十七岁,多思的年华,因为世界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恢宏,大量的新事物,新信息,以极快的速度撞进我们的视野,于是乎,许许多多新问题,新烦恼也同样塞满了心胸.
五,欲扬先抑式:
作者要达到称颂主人公的目的,开头便极力贬低主人公,说他这也不行那也不是,然后一百八十度转弯,从相反的方面,揭示出主人公崇高的精神品质.此种写法,即欲扬先抑式.一个学生在写《我的父亲》一文时,为了塑造一个因小孩子不争气,成绩顶差,于是恨铁不成钢,对自己小孩子要求非常严厉,后来终使小孩子成材的父亲形象,便成功地运用了这种方式.
我从小就恨我父亲,父亲也同样恨我.
简短的两句,欲扬先抑,写出了"我"对父亲的恨,是因为父亲对"我"严厉要求,写父亲"恨"我,因"我"贪玩不争气.然而正是由于父亲对"我"的严厉管束,才使我改变了坏习气,学习进了步.这种开头式,可说妙极了.
六,对比映衬式:
即开头运用对比手法,陈述两种与主人公截然不同的情状,来衬托主人公某方面的优良品质的写法.有一考生在写《我找到了美》一文时,开头运用了此种写法,起到了"龙头"作用.
美在哪里 有人说美在夜空中,闪烁的繁星是她的眼睛;有人说,美在溪流中,飘落的花瓣是她的泪珠;还有人说,美在峡谷中,清晨的雾霭是她的面纱……美,在人们心中,是圣洁无瑕而又虚无缥缈的.但就在不久前,一个女孩的出现,让我真正体会到了美的真谛.
七,由物及人式:
3. 怎样写记叙文的开头和结尾
一、记叙文的开头 记叙文的结构,通常有“凤头”、“豹尾”之说。
所谓凤头,指的是文章开头应给人以美感;豹尾指的是文章结尾要有力。这里先说说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写好了文章开头对整篇筏窢摧喝诋估搓台掸郡文章的成功至关重要。因为开头是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
自古至今,许多文学家都十分重视写好文章的开头,我们学写记叙文也必须千方百计地写好开头。无论是倒叙还是顺叙,都务必写得优美而有吸引力,不写那些与标题无关或距题目太远的话。
但许多同学在写作中却往往不注意这一点,点题的意识很差,常常是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缺乏认真思考。这里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有些同学不明确倒叙开头的记叙文,开头一般得点题,并且结尾要回到现实中来;记叙顺叙是顺叙的记叙文,开头可点题也可不点题,而结尾部分是必须点题的。
高尔基说:“开头第一句是最困难的,好在音乐里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很长时间才能找到它。”这就更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开头的方法很多,但可以大致地将其概括为两大类:一类是“开门见山”的写法,说明写作缘由;或“开宗明义”,揭示全文主题;或“言归正传”,即速开讲故事;另一类是非开门见山法或“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的描写法”或“深化主题的议论抒情法”或“名言、警句、诗歌的引用法”或“引人入胜的提示法”或“吸引读者的设问法”。
4. 如何写好记叙文的开头
记叙文提纲 标题:记一场鼓号仪仗队比赛 主题句:团结就是力量。
内容简介(考试不必写):通过叙述鼓号仪仗队比赛的过程,反映了同学们齐心协力参加比赛的生动情形,受到了团结就是力量的启迪。 结构:纵向式 正文: 一、开头 概述事情的时间、结果等。
可以议论事情对我的影响。 二、中间 从前到后详细叙述事情过程。
1.出发。时、地、人等以及心理。
2.到达。有场面描写。
3.表演。细节。
个人。自己的感受。
4.成绩。心情。
点出意义即主题句。 三、结尾 重申意义,照应开头,发出感慨。
想知道详情,具体讲解如下: 提纲是作文构思阶段的产物。构思是从整体上对作文的设计,以抽象思维为主。
没有构思就没有作文,只不过有的构思因为时间短暂而不容易看出(有的构思需要成年累月呢)。文字符号表达的构思就是提纲。
对作文来说,提纲既重要又必要。但是,笔者目力所及却没有见到比较完整而又详实的提纲编写方法。
特作下文,以供参考指正。 首先需要谈谈如何对待提纲。
一是文学性作文(即记叙文及其基础上的散文)应当编写简要的提纲,但不必严格按照提纲来起草。这种提纲不是逻辑关系的显示,而是主题、情节、形象和重点的展现,是心理图表,因而更多的是模糊性和情感性。
妥当的办法是,经过构思,写出一个简明提纲,接着丢开提纲,自由发挥,任意起草。其实,这样起草时仍然有提纲起着观照的作用。
仅仅在写不下去的时候,再参看提纲以便接续思路。二是科学性作文(包括议论文、说明文和应用文)都要编写细致的提纲。
只要不断充实,提纲就成为初稿。 提纲编写程序如下: 一、拟制标题。
(一)标题和主题 关系十分密切,但是它服务于主题;标题可以更换,主题不能随意更换。 考试作文主导命题思想,都要避免以前的命题及其固定套路,建立在基础性和实用性上,给考生发挥的空间。
试题会有时代气息,切合考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这样的命题,适应面广泛,力求考生都有话可说。
(二)审题立意 考试作文大都是命题作文,也有不少规定条件、提供材料后让考生自己命题,这就一定要慎重而又缓慢地审题(自己命题也要审)。 古人审题常用抓题眼的办法,如《陋室铭》的题眼是“陋”字。
古人将完整的题目分为题身、题神和题眼,如《依依惜别的深情》,题身是“惜别”,即主要内容,题神是“依依”,即程度色彩,而题眼就是“深情”,即核心关键。再如《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题身是“中国社会各阶级”,题眼是“分析”。
古代审题方法,给今天的审题以启示。 今天的审题,同样是审核题意,明确题目要求,抓住关键,以使作文切题。
审题是作文成败的要害。步骤如下: 第一步,明确题目和主题及内容的关系,分析每个限制词语,把握题眼及重点。
题目中心词的修饰成份显示了限制范围。如《一位英雄的事迹鼓舞了我》,限制词语是“一位”和“英雄”。
标题成份还限制了作文的文体、内容、主题、人称等。如《知识就是力量》,限制写议论文。
而《一件应该忘记的事》,限制了写记叙文。 1.对标出取材范围和内容重点的标题,分析每个词的含义,再综合并把握题眼。
如《给我教益的一件事》:“给我”,是指与自己有关;“教益”,要在作文中表明事件的教育意义,是题眼或重点,作文应以此为中心内容和基本线索。如《我的一个好习惯》,重点在“好”字。
2.对深层含义的标题,要由此及彼,联系现实和自身,小中见大。如《窗口》,关键是从眼前的窗口联想到人生或社会。
再如《攀登》、《我愿做只小蜜蜂》等。 3.对提供线索的标题,要围绕线索确定作文的范围和重点。
如《我在实践着一条格言》,线索是“格言”,要围绕它联想,特别要联想到现实生活和自身。不能离开“格言”的含义。
再如《压岁钱》等。 4.对提供具体材料的标题,要求自己命题。
这是半命题作文。要分析把握材料的重心。
如材料: “一九五四年三月二十七日,爱因斯坦给一位美国自学成才的实习机械师回信,说:“我认为你对我们社会的见解是颇有道理的。……你的来信还使我认识到,智慧并不产生于学历,而是来自于对知识的终生不懈的追求。”
重心是爱因斯坦对智慧、学历和追求的看法,而不是他的贡献。 有的材料会有两个以上的重要意义,这就要从不同角度分析。
如: 香港回归前夕——6月1日。“亚州第一飞人”柯受良为了向祖国献上一份珍贵的厚礼,驾车成功地飞越了黄河壶口瀑布,完成了华夏儿女征服大自然的又一壮举。
在“飞黄”前,他说,他要用自己成功的飞越向世界宣布,中国人不是懦夫。“没有了灵魂,人生好比大海的波浪……爱拼才会赢。”
这是柯受良最喜欢唱的一首歌。 这个材料有两个评论对象,一是柯受良的拼搏精神(不是他的壮举),二是柯受良的爱国精神。
考生写出了这样的题目:《爱拼才会赢》、《贵在拼搏》、《小议“拼搏精神”》和《爱国,需要实干家》。 第二步,确定作文主题,即立意,也就是写一个判断句。
主题是自己的一个鲜明的认识,当然要符合命题的要求,正确而又深刻。 如标题《我的亲人》,可以确定这样的主题:“我的亲人 是一个慈爱、高尚的人。”
如上述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