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中的记叙文怎么写
如何写好记叙文 ---------------------------------------------------------------- 同学们普遍认为作文难,语文老师也觉得指导写作难。
难在什么地方呢?从学生的角度说,没有材料不知写什么,有了材料不知怎么写;从老师的角度说,不知怎么指导能将学与教两个方面的问题兼顾到,迅速提高写作水平。 在获得材料的问题上,以前讲得很多了,不再重复说了,有关记叙文写作的文体知识也分条谈过了。
这里主要从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的运用方面提出些意见,这样指导会引起写作者的重视,对写文章有参考价值。 写好叙事写人的文章。
事和人在文中是很难分离的,因为事是由人来做的,表现人离不开具体的事,所以说,任何叙事写人的文章都是为了写人,以叙事为主的文章要表现事件的思想意义,归结看还是写社会风貌,是在写人。是有道理的。
一. 把握情境,真实地叙事 写什么?叙事指叙述各类事件,是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表达内容。事,必须有具体的情节,情节是指事件的变化和发展经过,是构成记叙文的基本内容。
一个完整的情节就应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当然,这六个要素在每一篇文章中不一定都要具备,而且表现形式也可以灵活多变。
叙事要真实地反映生活现实,重要的是“把握情节”,因为广阔的社会生活是靠情节来表现的,情节在文章中又表现为各种各样的生活事件。这些生活事件是从大量的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来,情节是表现中心思想的重要手段之一,要求具体、连贯,突出思想意义。
怎样把握情节呢? (一)选择和提炼情节是重要的一步 选择、提炼有代表性情节,就是抓住生动、新颖、能揭示生活深刻意义的人和事。 我们讲过生活中的素材是题材的基础,但题材(情节)不是素材的简单堆积,而是对素材进行加工提炼的结果。
情节的真实性、丰富性、典型性,都要求我们从生活实际出发,以生活素材为依据,从中选择、提炼出富有思想意义的情节来。这个选择提炼的过程也是你对生活深入思考、加深认识的过程。
(二)其中“抓住情境”是非常重要的。 情境,就是情景、境地。
抓住情境,就是在文章中着重渲染具体的、生动的情景、状况,如人物遇到了怎样紧急的境况,怎样危难的处境,怎样一种复杂、矛盾的局面,怎样一种特殊的困难,怎样激动人心的时刻等,抓住“情境”进行具体的渲染、描述。这样写一方面可以使人物的性格、品质、感情等在特殊的困难或考验面前表现得更鲜明,更可信;另一方面可以抓住读者,读时对文中的人物关注,产生阅读兴趣。
一个“情境”描述、渲染是为了突出表现人物的活动的背景,在此后,再来通过刻划人物就更具有典型性。如《七根火柴》中对草地气候变化的情境描写,《小桔灯》中对小姑娘家境的描写。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描写,美女蛇故事中的描写。 二. “以小见大”,挖掘深远 取材虽然是身边的一些小事,但生发出的意义应是深远的,这就是“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题材小,不要就事论事,而要把这件事所反映的普遍意义写出来,也就是从局部反映整体。古人说“管中窥豹,时见一斑”,通过一个竹管,去看豹子,只能看到豹子身上的一个花斑,却能想象出整只豹子。
“尝一脬(pāo)肉,而知一镬(huò)之味,一鼎之调。”从锅里舀取一块肉尝一尝,可以知道一锅肉的味道,这一锅肉烹调的好坏。
这就是“以小见大”的道理。我们同学们经历的多是小事,我们的认识也有一定的局限,只有抓住有代表性的小事,具体写,才容易写好。
“以小见大”的写法,还便于细节描写,写得深入,写得生动,表现出深刻认识。 如《藤野先生》选材小,写藤野先生批改作业、修改插图,询问中国女人裹脚的事等,这些小事却能看出藤野先生毫无民族偏见,对中国留学生的诚恳,治学严谨、认真的态度。
《菜园小记》选取的是在延安种菜的一些小事,而且又都是许多片断,可是“小”中见大,把延安大生产运动和军民与困难作斗争的光荣传统表现出来,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强烈的现实意义。 《一件珍贵的衬衫》从一件衬衫的小事,我们看出**与人民群众心连心的伟大人格。
生活中的小事是我们经常见到的,重要的是要留心,善于发现,注意搜集,积累。罗丹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发现出美来。”
罗丹说的这种对“美”的发现,正是从生活认识中得来的,是挖掘出来的。没有收集到丰富的材料,怎么能有“精”,有“深”。
三. 选取若干材料,行文注意结构安排 1. 以时间为序 事件在一定的时段中发生、发展、变化,以时间为序,组织材料。如童年、少年、青年三个生命时段发生的事;早晨、上午、下午一天的时间段;上课前、上课、下课后;一节课的时段等。
按照时序安排材料,发生在不同时段的事件(或片断),要标明时间的变换,给读者鲜明的时间印象和事物发展的状况。 2. 以空间转换为序 空间(或者说地点、环境)是事物发生、发展的条件,也就是说事物总是存在在一定的空间中,在空间中发展、变化的,因此,叙事离不开空间这个条件。
空间有比较。
2. 初中记叙文怎么写
写好一篇不足千字的应试记叙文,有几个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① 调动情感的问题。做好作文的准备工作,这是一个大题目,里面大有文章可作。比如选材的问题。如果选取一些自己比较陌生的材料去作文,就很难调动起自己的创作情感,所以就要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比较熟悉的材料,最好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或者是我们生活的环境里的一些人或事。还有一个尽快入题的问题。150分钟的语文考试划给作文的时间在一个小时左右,那么我们从审题立意到开始动笔,时间最多不能超过15分钟,当然也不能少于10分钟。在这段时间里,我们不仅要考虑文章的立意、布局谋篇,更要把自己的情感调动起来,让自己“走进”所要记叙的场景之中去。这种“身临其境”正是情感被调动起来的表现。
② 截取生活片断,借助“主旨”这根红线,连缀成篇。这是由作文的篇幅所决定的。一篇千字文章,不可能把事情的始末全部交代清楚,就是能够交代清楚,也只能是叙述故事的梗概。这样,不仅内容不厚实,而且还缺乏生动性,不可能“以情动人”。而截取生活中的几个典型片断,进行具体细致的描写,则可以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
③ 描写还是叙述的问题。叙述故事情节,往往容易出现语言干巴,欠生动的现象,这样就达不到“以情动人”的目的。所以在记叙文的写作中,最好采用描写的方式,即抓住生活中的三两个特写镜头,进行具体形象生动的描绘。我们知道,对事物的描写,越具体了就越形象,从而也就越生动。
最后,再提一个建议:充分地利用课文。
既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方法是“读”,那么从这个意义上讲,只要广泛地阅读就可以了。是的,除了快餐式的文章,还有那些垃圾式的文章之外,我们读什么文章都可以。
但是,读课文有读课文的好处。第一,课文是你的无声的老师。我们在读文章的过程中,对“写了什么”“怎么写的”,思考的正确与否呢?如果无人请教,我们将无法确定。可是如果我们去读课文,就不会存在这些问题。每篇课文都有阅读指导,课文之后还附有一些注释,它们可以给我们解疑答惑,帮助我们积累知识。既然除了快餐式的垃圾式的作文之外,读什么都可以,那么我们为什么不选择课文这个最有力的工具呢?第二,课文大都是一些典范作品,不需要我们再去浪费时间挑选。第三,高考的出题原则是“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就是仅仅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也得重视我们的课文啊!
3. 初中600字记叙文怎样写好
1.记叙文的要素
2.记叙文的人称
3.记叙文的线索:1以时间转移为线索2以一人3以一事4以一物为线索
4.记叙文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三种
5.记叙文的划分
6.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神态,环境等或正面,侧面)、议论、抒情、说明等
7.记叙文的语言的特点:准确,生动
8.记叙文的表现手法:白描、衬托、渲染、对比、伏笔、铺垫等。
(1) 以时空变化划分
(2) 以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来划分
(3) 按记叙内容的变化来划分
(4) 按描述角度的变化、事情发展的阶段来划分
2.文段在内容上:以中心、意思相联系(思想感情)来答
在结构上:文段在开头:总起全文
文段在中间:承上启下
文段在结尾:总结全文或照应主题或首尾呼应。
4. 初中作文记叙文怎么写
样文:
快乐的家庭生活
家,是一处避风的港湾;家,是一个充满幸福的地方。我的家虽然不太富裕,但其乐融融。
愉快的早餐是美好一天的开始。妈妈正在厨房忙碌,忽然一声惊叫,仿佛让时间都静止了。爸爸赶紧跑过去:“你可小心点儿,要是你受伤了,我和女儿就只能天天吃泡面啦!”我听到这话,赶忙从慢悠悠的起床模式切换过来,跑到厨房,补上一句:“不是还有你吗,爸爸?”妈妈和爸爸的脸笑成两朵娇艳无比的玫瑰花。他们点了点我的脑门:“你个小鬼,终于起床了,快去吃饭,就快到点了!”虽然时间紧迫,但我还是享受完了妈妈给我做的早餐,精力充沛地上学去了。
纵使一家人过着忙碌的生活,我们也能从里面找出乐子来。谜语竞赛就是最让我们开心的活动。有一次,我绞尽脑汁出了一道题:“什么船最安全?”我像皇帝俯视臣民一样盯着爸爸妈妈,虽是威风凛凛,但也惴惴不安——怕他们会猜出来。只见爸爸妈妈一会儿紧皱眉头深思,一会儿搓手跺脚。过了一会儿,爸爸小心翼翼地向我请教:“难不成是开不动的船吗?”我连忙摇摇头:“No,No,No。”妈妈拍拍我的肩膀:“那就是航天飞船?”我听后,差点喷出血来:“妈呀,这都能想到,更不着边了!”看着爸爸妈妈充满疑惑的眼神,我忍不住告诉他们了答案——停在海岸上的船呀!爸爸听了,用幽默的口吻说:“好啊,你怎么出这么难的题!”而妈妈听了,恍然大悟,回屋去搜索更难的谜语了。
5. 初中记叙文到底该怎么写
怎么才能写好记叙文 记叙文主要的就是要用心去体会所写人和事中所蕴含的情感。
而记事方面的记叙文首先就是“事情”。事情是由人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做出来的,事情本身有它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因此,记事应把六个要素交代清楚; 在交代要素时要根据情况来灵活的运用,一般说来,记叙真实的重要的事情,六个要素都要交代清楚。
在记叙的几个要素中,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构成记叙文的主要内容,这部分要着重写,写具体,写充实,以突出中心思想。 同时要注意详略得当。
想要写一篇好的作文,主要的是讲究其新意,下面介绍三种创造新意的方法: 一、找准机会。一句话,一个人,一点回忆,一个场景等,都可以成为作文的题材,只要你曾经经历过,有真挚的情感。
有了想法,就会使一个原本平凡的事件变的不同寻常,甚至几个本来毫不相干的人物、事情,也将产生联系。我们知道写父亲的文章是很多的,但作家朱自清的《背影》,却是因为父亲的一封信成了他写作的源泉。
同样的,我们同学的作文也是如此。 二、出其不意法。
作文最忌的是平铺直叙,犹如一杯白开水,要在自然中求变化,出其不意的构思才能做到引人入胜。例如杨朔《的荔枝蜜》由“不大喜欢”蜜蜂起笔,接着是吃蜂蜜而“动情”,听蜜蜂事迹而“心颤”,最后愿“自己也变成一只蜜蜂”,欲扬先抑,波澜起伏。
鲁迅是逆转达手法的高手,《药》中老栓为儿子治病而买人血馒头,结果小栓在一片“好药”的议论之后死去;《一件小事》中,“我”一天比一天“看不起人”,后来在人力车夫的实际行动教育下,终于进行了深刻的自我解剖,起初觉得有些迂的车夫成了“我”须仰视才且“时时记起”的人物。 三、同中求异。
我们应从多角度观察、思考,在相同的表象中找出不同的因素来,发前人所未发,力求新意。曾有一年高考作文题就是“近墨者黑”与“近墨者未必黑”,前者为“常规”,后者就是“求异”。
平时可以从一些成语或俗语入手进行训练。 如“班门弄斧”与“弄斧到班门”(前者讽刺在行家面前卖弄,后者提倡能手竞争),又如“物极必反”与“物极未必反”,“欲速则不达”与“不速则不达”,“大器晚成”与“大器未必晚成”,“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与“各人自扫门前雪,也管他人瓦上霜”等。
总之,作文要创新,才能吸引别人,得到高分。 下面是一篇作文示范: 童年趣事 童年生活,就像淙淙流淌的小溪,而一件有趣的小事,就仿佛一条条活蹦乱跳的小鱼儿,不时从水中跳跃……在这许多趣事中,我最难忘的是这麽一件事。
六岁时,我住在昆山老家,我家隔壁是个大院子,院子里有个张老头,他已七十多岁了,特别迷信,平时总要跪在神橱前,低着头祈祷。因为他头顶有些秃,我在背地里叫他“张秃子”。
有一次,我说漏了嘴,被他听见,他不但把我臭骂了一顿,还告到我家,让我挨了顿打。我从此就怀恨在心,总想报复。
一次,我抓到一只小刺猬。我早就听说刺猬嘴上抹了盐能学人打喷嚏,嘿,这下有机会报复他了。
我便拿出盐罐,用手抓了一把,不加思索地往刺猬嘴上抹去,谁知不但没抹上,反而被它刺了一下。我眼珠一转,忽然想起妈妈说过,到了冬天,天气冷了,动物们都要冬眠。
于是我把刺猬放进了冰箱。 过了一阵子,我便把“冬眠”了的刺猬拿了出来,得意地往它脸上、嘴上、左一下、右一下地抹了好多盐,于是兴冲冲地拎起装着刺猬的笼子出了家门。
在门口碰巧看见张老头的小孙子在玩耍,就和他嘀咕了一会儿,让他拎起笼子进屋,我则跑进大院,找了个地方躲了起来。 不一会,屋里响起了张家小孙子的声音:“爷爷,有人在咱院里偷桃子”。
“什麽?哼!这帮猢狲。”接着,“张秃子”气势汹汹地走了出来,往院中的桃树走过去。
我乘机溜进屋,与张家小孙子手忙脚乱地把笼子塞进了神橱内,躲到了门后,准备看一出好戏。 不一会,张老头走进来了,仍旧跪在神橱前的蒲团上,虔诚地祈祷着。
这时,屋里忽然响起了几声老人的叹气声,张老头猛地站起,惊讶地望着四周,楞了好一阵。一声声叹气又像打喷嚏声随之又来了,张老头凝神细听,很快发现声音是从自己跟前的神橱发出的,他急忙跪了下来,捣蒜似地磕着头,嘴里念叨“神灵保佑,神灵保佑……”而我们已在门后笑成一团,虔诚的张老头竟未发觉是我们在捣乱。
这件事过去六七年了,但我却时常想起,为自己的顽皮的恶作剧而得意。 讲评: 作者叙写了自己六岁时在老家因取笑邻居老人而挨骂挨打,从而萌生报复之念并进行报复的时。
记叙事件,有起因、经过、结果,过程完整具体。在记叙经过时,情节曲折,显示小作者的聪明、顽皮、有心计。
在交代时间因素时,用“偷桃子”巧妙点出,不呆板。 本文最大的不足是立意不够深刻,中心不突出。
如果将中心确立在“反对迷信”之类的意义方面,主题就深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