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搞笑的相声剧本不要太长
《百家姓》奇志•大兵 甲:过来过来过来,叫什么名字啊? 乙:嘿嘿嘿……嘿嘿嘿嘿……我叫记不住~ 甲:考考你啊,这是几呀(伸出一个指头) 乙:油条。
甲:这是几呀(伸出二个指头) 乙:两根油条。 甲:这是几呀(伸出五个指头) 乙:一把油条。
甲:你就认识个油条,认真读书。念:赵钱孙李 乙:赵钱孙李。
甲:赵钱孙李。 乙:赵钱孙李,老师,我脑袋晕。
(摇头晃脑中……) 甲:你换一个方向转。下面是周吴朕王。
乙:周吴朕王。 甲:周吴朕王。
乙:周吴朕王。老师,我眼睛发黑…… 甲:别打岔,上面是什么啊? 乙:上面?上面是房顶啊。
甲:连房顶都出来了。 甲:赵钱孙李。
乙:哦对,赵钱孙李。 甲:下面呢? 乙:下面?又忘了。
甲:我刚教你的。 乙:啊。
我刚忘的。 甲:一块读。
乙:一块都忘了。 甲:赵钱孙李。
(生气) 乙:哦对,赵孙李。 甲:钱呢? 乙:钱?都花了。
甲:干什么花了? 乙:买油条吃了。 甲:你到能吃啊。
甲:我给你讲解一次啊,加深你的印象。赵钱孙李,赵就是赵老师。
看见没有?我,赵老师。 乙:哦。
我,赵老师。 甲:我是赵老师!(再次生气) 乙:我是赵老师。
甲:你是赵老师? 乙:哎,我是赵老师。 甲:你不蠢嘛。
钱,钱就是交学钱。 乙:哦,交钱。
哎,交过一次了。怎么又要交啊?你是骗钱的吧? 甲:懒得理你,继续啊。
孙,就是小孙子。李,就是不讲礼。
周五朕王。周,就是皮蛋粥。
吴,就是无事生非,无法无天。郑,就是不正经。
王,就是兽中之王。 乙:哦,就是大老虎吧? 甲:随你怎么说。
明白了吧? 乙:明白了。 甲:能讲么? 乙:讲是能讲,(迟疑3秒左右)老师我不能顺着讲,我只能到过来讲。
甲:那你到过来讲。 乙:到过来就是:大老虎,不正经,无法无天皮蛋粥。
小孙子,不讲理。骗钱的是赵老师。
嘿嘿嘿嘿……(最后一句指着甲说。
2. 短篇相声剧本
校园幽默搞笑相声小品剧本:小学生六一小品台词 甲:人人都有一双手,人人都有手指头。
乙:废话,谁没有手指头。 甲:指头有长有短,有大有小。
乙:没错,这是睁眼说实话。 甲:可是我越看越喜欢它(竖大拇指),越恨它(竖食指)。
乙:五指一握才成拳,怎么能说爱哪个恨哪个呢? 甲:唉,你是不知道,在我家“大拇指”是我爸,“食指”是我妈。 乙:怎么越说我越不明白了? 甲:举例说吧,有一天,我在幼儿园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可真高兴! 乙:是该高兴。
甲:我一蹦一跳地回到家,高兴地喊了声“妈!”。 乙:那你妈肯定也很高兴。
甲:可谁知,话音刚落,“食指”就来了。 乙:怎么?你家还有客人? 甲:(伸食指)“食指”是我妈。
“你怎么搞的,衣服脏成这样,又跑哪儿撒野去了?” 乙:唉,你妈可真厉害。 甲:我口渴了刚想拿苹果吃,“食指”又来了。
乙:又怎么了? 甲:(伸食指)“你怎么就知道吃,快点写字,写不完不能吃!” 乙:吃都不让了? 甲:我刚坐下写了两个字,就想尿尿。 乙:唉,这尿也不争气。
甲:哎呀,憋不住了! 乙:那就快去吧。 甲:不行啊,“食指”又来了,(伸食指)“你这孩子,真是懒驴上磨屎尿多,快做作业!” 乙:唉! 甲:就这样,“食指”的屡次出现使我做作业都没了精神。
乙:换了谁都不会有精神。 甲:越没精神就越出错,,越出错我妈就越批评我。
乙:这叫“恶性循环”。 甲:你说我能不恨它吗?(伸食指) 乙:“食指”在你家也真没趣,那“拇指”呢? 甲:“拇指”就不同了,GOOD!GOOD!GOOD!棒!棒!棒!你真棒! 乙:看!一说就来精神了。
甲:这不,我作业刚做完,老爸就回来了。一推门就这样满脸堆笑,赞赏地说(竖大拇指)“儿子,你真棒!回家就知道学习。”
一句话说得我怪不好意思。 乙:看,一句表扬,就象一缕阳光。
甲:为了回报老爸,我去给老爸拿拖鞋,取报纸,开电视—— 乙:看,给点阳光,他就会灿烂。 甲: 结果,老爸又表扬我了(竖大拇指)“我儿子真乖,就是知道体贴人。
我说么,我的儿子是最棒的!”我听了,甭提有多高兴了! 乙: 瞧他美的! 甲: 你说我能不喜欢它吗?(竖大拇指) 乙: 是该喜欢,连我都羡慕你家的“大拇指”了。 甲:“大拇指”表示的是赞美,“食指”表示的是批评。
乙: 天下哪个孩子不喜欢表扬? 甲: 所以,以后我要有了儿子,我就多用这个(竖大拇指)! 乙: 唉,那还早着呢。 甲: 你说,他们能一样吗? 乙: 是不一样,连表情都不一样,“大拇指”是这样的(笑脸),“食指”是这样的(凶相)。
甲: 我多么希望我妈妈也是这个呀!(竖大拇指) 乙: 你妈会的,那不她来了! 甲: 啊(吓跑)?! 乙: 唉,看把他吓的。
3. 相声剧本 短一点
卖春联 (相声剧本):甲 我念了二十多年书。
乙 书底儿够深的。甲 念了二十多年书,吃亏的是学而未成。
乙 半途而废。甲 做别的事就更不容易啦。
乙 这个年月谋不上。甲 对啦。
乙 你干什么维持生活呢?甲 就依仗着有圣人这个门路。乙 是啊。
甲 对付着混碗饭吃。乙 依靠什么职业?甲 夏天卖卖扇面儿。
乙 也不错呀。甲 写一面儿画一面儿,什么梅、兰、竹、菊。
乙 好啊。甲 到冬天卖卖对联。
乙 过年时卖对子?甲 收入个七万八万的凑合着花。乙 你这话说得太大啦。
甲 怎么?乙 卖对子能赚七万八万的,谁信哪,二十个铜子一副,横批带福字儿外搭“抬头见喜”。甲 你说那是什么对子,那是街面上卖的。
乙 这对子是什么对子?甲 我这对子有特别的地方。乙 有什么特别的意思?甲 你要是当官儿啦,到前清时代有门对儿——进入到民国时就没有啦——贴上我的对子,有人从门前一过,看见这副对子就知道你是什么官职。
乙 有这个好处?甲 买卖铺子不用挂幌子,贴上我的对子就知道是卖什么的。乙 作用不小啊。
甲 你们生意人贴我的对子更有好处。乙 是啊?甲 你们生意人爱赊帐。
乙 对啦。甲 有外债,短人家的钱,还不了啦,怎么办哪?五月节不给,支到八月节,八月节不给,支到节后,一直支到年根儿底下,推不过去啦。
乙 那是啊。甲 人家堵着门口儿要钱,你这年怎么过吧?乙 就怕这个事。
甲 你把我的对子贴上,帐主子不但先不向你要钱,多少还能给你几块钱让你过年花。乙 真有这个好处?甲 什么话呢。
乙 那劳你驾,给我写一副对子吧。甲 干什么?乙 你给我挡挡帐主子吧。
甲 你短人多少钱?乙 五百多元。甲 你的外债不少啊。
乙 不是我的外债。甲 谁的?乙 我爸爸的。
甲 噢……老头儿的。乙 啊!甲 你父亲短的钱?乙 对啦。
甲 他还在不在啦?乙 死啦。甲 他死啦让你还债?乙 我替他还。
甲 好吧。乙 劳你驾。
甲 到年下你这么写?“父债未还皆因窄。” 乙 这是怎么个意思?甲 子承父业,父债子还。
乙 皆因窄?甲 没有钱还不了啦。乙 下联儿呢?甲 “成心要钱谁过年。”
乙 什么内容?甲 你成心要钱我没有哇,咱俩就吵架,谁也过不好这个年。乙 横批?甲 “过年再说。”
乙 对啦,又支过去啦。甲 也就是这个意思。
乙 不成,他要不走呢。甲 不走,写一副厉害的准把他吓跑。
乙 有这好处,上联怎么写?甲 “催马拧枪赛霸王之勇来讨债。” 乙 噢,真是要帐的,下联是?甲 “拼着死命用孔明之计不还钱。”
乙 太厉害啦,横批?甲 “真得动刀。” 乙 不成,得求求人家才行呢。
甲 说点儿软话?“人家过年二上八下。” 乙 下联儿?甲 “我除旧岁九外一中。”
乙 这个怎么讲解?甲 告诉帐主子,人家过年到三十儿晚上都包饺子。乙 对呀。
甲 包饺子两个手指头在上边捏饺子边儿,八个手指头在下边托着,这就叫二上八下。乙 下联儿呢?甲 “我除旧岁九外一中。”
你家过年吃不起包饺子,光吃窝头。乙 九外一中怎么讲?甲 做窝头时九个指头在外边团团儿,一个指头在中间钻眼儿,九外一中。
乙 横批?甲 “穷死为止。” 乙 嘿!你给说相声的来副对联。
甲 可以,“相貌品学歌古今酒色财气。” 乙 下联儿?甲 “声音洪亮论高低真假虚实。”
乙 横批?甲 “早晚喂狗。” 乙 没有好结果。
你给坤角儿写一副对联儿。甲 小姑娘?乙 唱大鼓的。
甲 “穿红挂绿献千娇慢动朱唇调新韵。” 乙 下联儿?甲 “着紫披蓝生百媚轻敲牙板唱欢歌。”
乙 横批?甲 “老了完啦。” 乙 哟!怎么老了完啦?甲 老了还唱个什么劲儿呀。
乙 对,牙都没啦还怎么唱啊。甲 不能唱啦。
乙 你给演双簧的来副对子。甲 “假说真学演成一个。”
乙 怎么个讲法?甲 后边那个假说,前边的真学,“假说真学演成一个”,仿佛一个人似的。乙 下联儿?甲 “前演后唱喉咙两条。”
乙 这是什么意思?甲 前边假唱后边的真唱,两个人唱,喉咙两条。乙 横批?甲 “不准放屁。”
乙 我知道,前边的一放屁后边的正闻着!甲 就是嘛。乙 你再给卖煎饼馃子的来副对联儿。
甲 卖煎饼馃子的也贴对联儿呀?乙 大小是个买卖呀。甲 可以,“铛圆面稀刮开大”,铛是圆的,面是稀的,刮开就大啦。
乙 下联儿?甲 “葱多酱少卷上长。” 乙 横批?甲 “越吃越短。”
乙 再吃没啦!你给唱戏的戏园子写一副。甲 “学君臣学父子学夫妇学朋友汇千古忠孝节义细细看来漫道逢场作戏。”
乙 下联?甲 “或富贵或贫穷或喜怒或哀乐将一时离合悲欢重重演出管叫拍案惊奇。” 乙 横批?甲 “出来进去。”
乙 光出来不进去后台没人啦。给盐店来副对儿。
甲 “以水为本千里有源非私卖。” 乙 下联?甲 “借土成形虽然纳税是官行。”
乙 横批?甲 “盐是咸的。” 乙 废话,酸的是醋!你给茅房来一副对儿?甲 行。
“进门来龇牙咧嘴。” 乙 这是怎么回事?甲 他找不到茅房啦憋得龇牙咧嘴。
乙 下联儿?甲 “出户去展眼舒眉。” 乙 噢,拉痛快啦。
甲 任什么事没有转脸走啦。乙 横批?甲 “先拉后擦。”
乙 噢!你给变戏法的来一副对儿。甲 “弹指亮手巧妙彩。”
利落。乙 下联儿?甲 “搓揩摘掠果通神。”
乙 横批?甲 “不变火车。” 乙 他拿不动嘛。
你给班子行院来一副对儿。甲 “更鼓初交淫情媚意千般乐。”
乙 下联?甲 “鸡鸣三唱人离财。
4. 求一相声剧本
甲:哎,小胖,当你面对着这鲜艳的五星红旗,面对着操场上一千多名少先队员,此时此刻,不知道有什么感受? 乙:害怕。 甲:瞧你这出息。 乙:那你什么感受? 甲:全身颤抖。 乙:嗨,还不如我呢。 甲:绝对不一样,我是为这庄严的时刻激动的全身发抖,我是为我们班光荣承担升旗任务兴奋的全身颤抖,我是为我能成为中队的一员自豪的全身颤抖。 乙:你不怕得癫痫啊。 甲:说实在的,我们班到这个份儿上真不容易啊。 乙:可不是甲:多亏了张老师,是他一把屎一把尿。。。。。 乙:什么? 甲:不,不,是他殷切的教育,辛勤的工作,才使班级的面貌焕然一新。 乙:这还差不多。 甲:当初,咱班多乱啊,科任老师上课兜里都得揣上几粒去痛片。 乙:一点不假 甲:科任课上,同学们都达到一种乱的最高境界了 乙:什么境界? 甲: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乙:嘿,这句诗他用在这了。 甲:如今你再到教室里看一看。 乙:怎么样 甲: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乙:变化多大啊 甲:变化不大,咱班能评上校规范班吗? 乙:瞅把你神气的 甲:回首走过的路,我思绪万千,纵有千言万语,也难诉我心中的感慨。 乙:怎么还要唱啊! 甲:班歌 乙:我们的班歌就是好。 甲:啊!三月春风吹满地 某年某班真争气 困难面前头不低 跌倒之后再爬起 我们精神永第一 不信你就比一比 乙:小孩尿炕——诗(湿)兴大发啊 甲:自从张老师给我们心中铭刻下集体二字以后,集体主义精神就为班级发挥着重要作用,帮助我们完成一个又一个艰巨的任务。 乙:你能不能给大家讲一讲 甲:还记得那次小发明小创作活动吗? 乙:那哪能不记得呢,我们班有三件作品被选到市里参加展览,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同学们高兴了好几天呢! 甲:对呀,没有集体主义观念,同学们能牺牲玩的时间去四处收集采购材料,认真反复的研究,完成那些质量较高的小发明吗,没有集体主义观念同学们能克服自身知识少,有些家长又不积极支持的困难,而又坚持完成那些看起来粗糙却凝聚着同学们心血的小创作吗? 乙:这 甲:远的不说,咱说说近的,开学初,学校开展“美丽校园我打扮”活动,我们班第一个光荣的接受了这项任务。在那焕然一新的校门和足球门的背后是同学们沾满油渍的衣物和那上举无数次的酸楚的双手,在那图文并茂的黑板报背后是办报同学冻得渐渐麻木的双手和双脚,是集体主义精神才使他们变得如此坚强,再说近点,比如说你吧 乙:是够近的,我怎么了 转自: 甲:没有集体你能这么胖吗? 乙:跟这有什么关系? 甲:关系大着呢,你在这样的集体里生活,你难道不高兴吗?你天天心情愉快,就能吃,能吃你才长的这么胖啊 乙:还真有些道理。 甲:别看他这么胖,还是班级足球队的呢。大家一看就知道他是踢后卫的 乙:(掐腰) 甲:咱班足球水平可以说全校首屈一指了 乙:别说在学校,在世界也是首屈一指了。 甲:这我还第一次听说哦 乙:前天,我们班与世界冠军法国队踢了一场友谊赛。 甲:真的? 乙:我的任务是负责看住齐达内,小勇和小强是前锋,只见小勇中场带球突破,左晃右晃,转眼间前面就剩一名防守队员了,要说小勇真是帅才,他并不贪功,而是把球分给了插上的小强,小强飞起一脚,球应声入网。1:0.我这个乐啊,跑过去抱着小强好顿啃。这时听见爸爸喊了一声:“臭小子,不睡觉,咬我的脚干什么!” 甲:做梦啊!
5. 写相声怎么写
如何抖好相声创作的“包袱” 备受关注的第六届大连“西岗杯”全国相声新人新作推选活动近日结束,年轻演员们创作、表演的新作品,展现出当下相声新人锐意创新、积极进取的新气象。
“但这对于改变当下相声创作整体疲乏的现状来说,依旧是杯水车薪,如今的相声创作距离曾经的高峰尚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师胜杰坦言,“进一步提升相声创作还有很多难题亟需解决。”
题材:既要有生活 又要有新意 以讽刺见长的相声艺术必须有贴近群众生活的相声作品,而这就需要创作者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求得创作灵感,从而写出好的具有讽刺意味的相声作品。中国曲协副主席、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说:“我们当年为创作一个段子,专门深入基层体验生活,有时一去就是几个月甚至半年,可是现在很多相声作者总习惯把自己关进书斋或文艺沙龙中顾影自怜,而不是深入生活挖掘第一手的创作素材,结果创作出来的作品要么是粉饰太平、寻艳猎奇,要么是插科打诨,既远离生活,又毫无新意。”
中国曲协副主席崔凯告诉记者,本届“西岗杯”评选活动除了在作品的创新性上给予加分外,还特别注重获奖作品一定要能得到群众的喜欢,如果评出来的作品群众不喜欢看、演员不愿意演,那么获奖的意义就不复存在。在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奇志看来,相声作者一定要了解观众,如果不知道观众需要什么,观众在想些什么,那写出来的东西,就没有确定的消费群。
一部相声作品,要想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成为精品并流传下去,它必须是“接地气”的,是群众喜闻乐见的,小剧场相声日益红火的现象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据师胜杰介绍,一些新作在艺术处理、包袱结构等方面还显得比较稚嫩,但不少作品不但有生活而且颇具新意。
获得本届“西岗杯”一等奖的《你想了吗》是器官捐献的题材,这个题材并不适合相声来表现,一般成熟的专业作者都不会轻易涉及,因为它很难驾驭,但这次就有作者敢于触碰这个烫手的山芋,这是好事。尽管作品中主人公人物脉络和演员自身身份还不是很清楚,但作者在新的社会、新的时代鼓励人们破除传统迷信思想观念,提倡公德,捐献器官、造福社会的主题很不错,更重要的是它是别人没有表现过的,它留给演员二度创作的空间很大。
“客观而言,现在很多相声作品内容和题材非常老套,虽然在技法上没什么毛病,但是缺乏新意,表演者没有发挥余地;还有一些作品为了参加比赛评奖,以求稳为主,限制了相声讽刺见长的功能。”崔凯表示,“从本次参赛作品的整体情况来看,这种现象有所改观,讽刺题材的作品占有很大比重。
评委们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即使一些老作者的作品无论是从技法还是完整性上看都没有任何问题,但如果题材没有新意,这些作品依旧不能获奖。相反,有些年轻作者,虽然以前我们从没听过、没见过,但他们的作品关注的都是当下社会上的一些热点话题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新变化,很有新意,这是我们在评审过程中尤为看重的。”
包袱:情理之中 意料之外 相声是笑的艺术,而引人发笑的关键就在“包袱”。“包袱”的基础是建立在生活中具有可以惹人发笑的矛盾上,它必须是群众所熟悉而又被忽略的。
所以一个好的“包袱”必定是“意料之外”与“情理之中”的统一。“不出人意料之外,就没有引人发笑的东西;不在于情节之中,纵然惹人笑了,也不会有什么深刻的意义。”
崔凯表示,如果没有好的“包袱”,无论是多么优秀的艺术家也无能为力,结果是群众也不喜欢,演员也遭罪。艺术作品尤其是相声作品最忌讳重复,现在再写出《虎口遐想》《如此照相》《醉酒》可能都不行,因为这些以前都写过了。
相声给人以欢笑就在于其讲究情理之中、预料之外的“包袱”,别人用过了就是意料之中,这就没有新意,没有意思了。 与其他文艺作品不一样,相声作品表现人物、描写环境、反映事物都需要“包袱”。
奇志认为,笑是相声最大的特点,但笑应该是有褒贬的笑,有爱憎的笑。好的相声作品要使笑者有所感奋,有所启发,有所醒悟,有所警惕。
不能只是哈哈一笑,开开心而已。任何一部好的相声作品,它的“包袱”都是拿不掉的。
因为一开始设计的时候,“包袱”是作为主要的结构设计在里面,就像盖房子一样,相声作品中的“包袱”就是四梁八柱,如果把梁柱抽掉了,房子也就塌了。大家常说相声创作难,其实难就难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包袱”的创作上。
在师胜杰看来,相声创作除了要端正创作态度外,还需要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知识,不断探索“包袱”产生的规律,用自然、健康的笑声,去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包袱”从相声中一些引人发笑的喜剧因素中产生,它必须真实地反映生活,运用精练、概括的语言,巧妙安排的结构和前后呼应的情节等各种手段,产生艺术上的效果。
相声的“包袱”必须风趣而不粗俗,幽默而不油滑,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脱颖而出,给人以美的享受。所以,在相声中安排“包袱”,要善于借鉴传统技巧,不断推陈出新,适应时代的需要。
人才:留住现有 吸引潜在 “近年来,相声创作人才流失特别严重。有的相。
6. 跪求 相声剧本 要短点的
如此学生 (甲 乙同为学生身份,甲一脸苦恼上台) 乙:咋啦? 甲:考试呗! 乙:没考好? 甲:(悲伤)嗯,都怪老师缺德. 乙:(惊讶)缺德? 甲:对.就拿数学来说吧,这么重要的考试,你倒把题目出得简单点儿啊!他倒好,尽挑我不会的出,这不是存心和我为难吗?那么大的红灯笼挂着,多不雅观啊! 乙:去你的吧,嫌难看,自己上课认真着点. 甲:(委屈并抽咽一下)还有呢!英语考试,填空题一分一个,可我明明写对了三个,老师却偏不给我分. 乙:不会吧?老师工作都是挺认真的.那三个是什么题目? 甲;这你就别问了.] 乙:(拍了拍自己的胸脯)说吧,我替你作主. 甲:班级_____ 姓名_____ 学号_____ 乙:呸!填对一百个也没分. 甲:(连忙)别急,这个不算的话,还有呢! 乙:还有啥? 甲:老师不是说过吗?这写作文时要多用成语,分数才高吗? 乙:(点了点头)对啊,这没错. 甲:可是这次语文考试的做文是要写游记,我用了好多成语的,可是老师把我的分数全扣光了,呜呜呜 乙:(?)啥作文,说来听听. 甲:(从口袋里拿出一张纸,他的眼泪就要"破堤而出"了)好,你要为我作主啊!"周末,爸爸妈妈特地带我们到动物园玩。
" 乙:这文章好啊,开头点题,继续 甲:(擦掉鼻涕)”按照惯例,我们早晨喜欢吃地瓜粥.今天因为地瓜卖完了,妈妈只好黔驴技穷地削些芋头来滥竽充数.没想到那些种在阳台上的芋头很好吃,全家都贪得无厌地自食其果。
” 乙:(目瞪口呆)这哪跟哪呀? 甲:还有呢!”出门前,我那徐娘半老的妈妈打扮得花枝招展,鬼斧神工到一点也看不出是个糟糠之妻.头顶羽毛未丰的爸爸也赶紧洗心革面沐猴而冠,换上双管齐下的西装后英俊得惨绝人寰,鸡飞狗跳到让人退避三舍.东施效颦爱漂亮的妹妹更是画虎类犬地打扮得艳光四射,趾高气扬地穿上新买的高跟鞋.我们一丘之貉坐着素车白马,很快到了动物园,不料参观者多到草木皆兵,害得我们一家骨肉分离,妻离子散的爸爸鞠躬尽瘁地到处广播,终于找到差点认贼作父的我和遇人不淑的妹妹.困兽犹斗中,我们螳臂当车力排众议推己及人地挤到猴子栅栏前,鱼目混珠拍了张强颜欢笑的全家福。
” 乙:得了,得了,别读了,就你这作文,还想得分呢! 甲:(悲哀)连你也这样说? 乙:成语哪能让你这样用,上课认真地上吧! 甲:(委屈状)我很认真的,上课时,我认真到同桌的一言一行我还记忆犹新.记得那是数学课时,老师问:”统计是一门很有用的知识,我们学习统计,我们的目标是什么啊?”我同桌曰:”没有蛀牙!”还有我依稀记得那次老师大骂值日生不擦黑板,同桌说:”谁污染,谁治理!” 乙:上课是听老师的,谁叫你去注意你同桌的一言一行? 甲:。
乙:说了这么多,你的语文成绩是多少? 甲:马有失蹄时,人有失手处 乙:少废话,几分? 甲:。
(含糊不清) 乙:几分 甲:。
乙:大声点! 甲:(急了)60还差2分嘛 乙:哎,看来我们学习都有问题. 甲:对,(握住乙的手)来,让我们共同努力. 乙:共同进步 甲:做学习的比翼鸟 乙:生活中的连理枝 甲:身有彩凤双飞燕 乙:心有灵犀一点通 甲:(感觉不对劲)这挨得上吗? (下台)问题补充: 此段《如此学生》非王吉本老师之《如此学生》 下面附上王老师原作 如此学生 〈相声〉 作者:王吉本 甲:尊敬的各位老师 乙:亲爱的各位同学 合:大家下午好 甲:首先我祝各位老师身体健康 乙:那我祝各位老师万事如意 甲:我给老师们问好了 乙:我给老师们作揖了 甲:我给老师们道福了 乙:我给老师们请安了 甲:我再给老师们道福了 乙:那我就给老师们磕头了 甲:来,大家鼓掌让他磕一个 乙:磕头像话嘛! 甲:开个玩笑!我想问你一个问题! 乙:你问吧 甲:你睡过觉吗? 乙:我……废话,每个人都睡过! 甲:哦,我的意思是你考试的时候睡过觉吗? 乙:考试的时候睡觉我可不敢! 甲:你不敢? 乙:对! 甲:我敢! 乙:是吗? 甲:考试的时候睡觉感觉实在是太好了! 乙:你给大家说说! 甲:上次英语考试,老师把卷子一发,我快速的用膀胱这么一扫…… 乙:你用什么一扫! 甲:旁光啊 乙:那应该叫侧光! 甲:对,侧光!我快速的用侧光这么一扫,然后把卷子一放,呼! 乙:你睡过去了 甲:你是猪吧!哪有睡觉谁这么快的!我先深吸一口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