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写一个假设
以组成一个研究项目是在分析思考的一个练习是最好的。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挑战你的头脑去思考框出并提出观察到的现象与任何一个可能的解释。 想象整个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研究 。想像力是需要在一个假设的形成过程,并可能是一个整体的最困难的部分。 本文章的目的是讲解 的科学展览项目 或 研究论文。什么是一个假设
一个逻辑问题被提出来讨论,就在这开始的究竟是什么术语' 假说 '是什么意思? 把它在词的最简单的,一个假说是一个' 猜想 '作出解释的自然现象英寸 当你看到一些有趣的事发生,假设猜测它可能造成什么,你实际上是制订。然而,假设被告知和逻辑的猜测,抵达细节,最细微的观察后,在有关的现象。 现在,你会说,这不就是一个理论作为未来同样的事情吗?不,事实并非如此。 假说和理论,虽然使用了一些互换的,具有不同的含义完全不同的概念。在下面的部分中,我提出一个假说与理论的比较,这将使这更清晰。什么是之间的理论和假设的差异
一种假说是一个未经证实的想法或可能性,它没有经过实际的实验或事实检查测试。 另一方面的理论,是一个已被实际观察验证的想法。这是一项已经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和实验要毫不含糊地接受的假说。 假说是一个新兴的理论,从测试的等待实验结果的批准。有了这些知识,我想你已准备好掌握正确的方法写一个假设。如何编写一个假设的研究论文
形成一个假设进行了极其重要 的科学方法 分析的性质。 所有的假设需要有两个首要的功能。一个是这一现象的可能解释,第二个是可测试的预测。也就是说,你的假设不能只是一个猜测,它必须有一个条款中,它提供了一个测试,暗示该如何猜测可能是你的实际。 大多数的报表格式的假设是- '如果。 。 然后'。 在' 如果 '涵盖了实际的解释其中介绍了一些工程,以及如何解释' 再 '包括可检验的预测,这将提供了坚实的实验证明了其有效性。 尽量做到尽可能具体作为,并确保所有的信息,包括在那里是准确的。假设的例子
如果生活确实是从外层空间遥感地球的种子,我们应该对生活在地球表面的高海拔地区生物的痕迹。
如果为恐龙大灭绝的原因是陨石撞击,应该有一个大的地球上的陨石坑可能交差。
2. 心理学的实验假设有什么要求
在学生进行实验研究时,提出实验假设必须具备以下三种要求:
第一,科学性。假设具有一定的猜测性或假定性,但它更要以科学知识为依据,以理论为前提,以事实为基础,不是凭空瞎想,更不是迷信和幻想。
第二,预测性。这一基本性质反映了研究者对所研究问题的了解程度以及观察力,预测的水平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课题的进程与深度。
第三,可检性。一个科学的假设,最终必须能为实验所验证。假设与理论或结论本没有很大区别,只不过假设是有待证实的理论或结论,理论或结论是已经证实的假设。二者只有程度上的差异,没有性质上的区别。
假设的形成要靠科学知识。在科学发展过程中,对同一问题的研究可以出现两种甚至多种不同的假设。这是由于假设所依据的事实材料和科学知识有限或不同。高中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理论,这对他们的研究假设的形成有了一定的科学依据,但是,建立一个科学的假设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需要广泛收集信息、请教专家,拓展知识面。
3. 实验计划怎么写
(一)取材
1、直接观察。就是用眼睛仔细去看,它是人们对自然现象在自然发生条件下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
观察时要认真仔细,不放过任何细微末节。云南庄跃平同学利用2_0_天时间详细观察了家鸽孵化的全过程,几乎每天都有新发现,连小鸽子身上一粒黑点、眼皮上的皱纹都没放过,所以写出的小论文《家鸽孵化的观察》真实可信,内容丰富。同时,观察时要做好详细记载,否则就不可能得到真实的第一手材料了。
2、动手实验。实验方法是人为地干预、控制所研究的对象,它比观察更利于发挥同学们的能动性去揭示隐藏的自然奥秘。
昆虫的后腿有什么作用?湖北的张俊同学先后捉来了蝗虫、蜢蚱、蟋蟀等十几种昆虫,分别将它们的后腿切断,通过反复实验,观察比较,发现了昆虫的许多特殊功能。
3、实地考察。包括调查、访问、实地勘探等方式。考察前,必须明确考察目的,准备好必需的工具、仪器、药品、生活用具等。考察过程中,一定要把时间、地点、过程及考察的结果随时随地详细地记录清楚,有时还要采回必要的标本、样品,将比较重要的现象拍照,这些都是很有用的第一手材料。
4、查阅资料。有些材料由于时间、空间或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可能亲自去观察、实验、考察,这就得查阅书刊或请教老师、家长等,这种间接地获取的材料叫第二手材料。有些问题是你的知识水平、能力和条件所不能解决的,而这个问题又是你的选题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你就得去查资料,把它弄清楚。
(二)分析
取得材料后,就要进行分析研究,从中选出可以作为论据的材料,还要根据论点进行去粗去精,去伪存真,按照科学的态度进行整理分析,并得出自己的论点和看法。
首先,应审核各种材料的真伪虚实,有些查阅到的材料是早已过时的观点,有些解释只适合某范围内,有些材料没有普遍性,有些材料在记录时有错误或本身就是自己虚构的,这样的材料应坚决不用。
其次,要注意材料的典型性,也就是选择的材料要能说明问题,不要多,而要精,与论点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应舍弃。
第三,将选择的材料进行归类,研究他们之间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以及相互联系,然后概括得出结论即论点。论文论点是从对材料的分析\研究中产生的,不能先定论点,后找适合证明论点的材料.如熊小佳同学研究蚯蚓的视力,她选择了4个材料(1)用木棍\红领巾、铅笔等在蚯蚓面前晃动的现象;(2)蚯蚓面对各种食物的反应;(3)蚯蚓放在"屋"门口的反应;(4)请叫爷爷得出关于蚯蚓是否有眼睛的材料。它通过前三个实验分析,初步判断蚯蚓没有眼睛,是*嗅觉找到食物,*感光细胞找到阴暗的地方。第四个材料更加证实了她的推论,使得论点论证充分,有较强的说服力。
五科学小论文的撰写
对材料的整理分析完成后,就可以开始撰写了。写作虽没有固定的格式,但一般应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研究分析、得出结论的步骤进行。一般来说,科学小论文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标题标题是小论文的"眼睛",好的标题确切简明,富有吸引力,能给读者以新鲜的感受和深刻的印象,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所谓"确切",就是小论文的标题必须概括文章的中心内容,使人一目了然,不能离题或扣题不紧,更不能用夸大的字眼。所谓"简明"是指标题要精炼,既要概括全面,又能突出主题,做到言简意骇。
开头开头的方式多种多样,依研究内容、自己喜欢的写作风格而定,但一般应开门见山地提出你讨论的问题,你是怎样想到要研究这个问题的。
《为什么说贵阳是祖国的第二春城》一文开头:" 住在贵阳,常听人们说'昆明是春城,贵阳是第二春城'。至于为什么, 也弄不明白, 决心记录天气预报,看贵阳真是第二春城吗?"由常言产生验证其科学性的欲望。
有些文章的问题是在偶然观察中产生、发现的,你也可以开头先根据时间顺序叙述其过程,再适时提出问题。
正文
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部分。它包括对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观察、实验、考察过程、发现的现象、判断、推理得出结论等,这是小论文的核心部分。
应注意的是:研究步骤要写得详略得当,实验过程、数据的来历、现象要写清楚,叙述时应有一定的顺序。数据材料要准确,可设计成能说明问题的表格、图解,必要时可附上拍摄的照片、采集的标本等,以增强说服力。获得的结论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并且和论据保持一致性,论据要有严密的逻辑性。文字要简洁生动,层次清晰,条理分明。
4. 实验设计怎么写
一种有计划的研究,包括一系列有意图性的对过程要素进行改变与其效果观测,对这些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便确定过程变异之间的关系,从而改变这过程。
定义
实验设计在实验心理学上,实验设计是这样定义地:
广义
广义的实验设计指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的知识,它包括从问题的提出、假说的形成、变量的选择等等一直到结果的分析、论文的写作一系列内容。它给研究者展示如何进行科学研究的概貌,试图解决研究的全过程。
狭义
狭义的实验设计特指实施实验处理的一个计划方案以及与计划方案有关的统计分析。
狭义的实验设计着重解决的是从如何建立统计假说到作出结论这一段。
实验设计的活动
包括如下:
1.建立与研究假说有关的统计假说;
2.确定实验中使用的实验处理(自变量)和必须控制的多余条件(额外变量); 3.确定实验中需要的实验单元(被试)的数量及被试抽样的总体;
4.确定将实验条件分配给被试的方法;
5.确定实验中每个被试要记载的测量(因变量)和使用的统计分析。
主要步骤
研究者在实验前根据研究目的拟定的实验计划及方法策略。其主要内容是合理安排实验程序,并提出将如何对实验数据作统计分析、心理实验设计的主要步骤可归纳为:①根据研究目的提出假设;②拟定验证假设的方法、程序;③选择适当的处理、分析实验数据的统计方法。
功能及其评价
实验设计实验设计的主要功能是对变量的控制,首先是在控制条件下有效地操纵或改变自变量,使因变量(即反应变量)的变化得到观察。例如,研究两种教学方法对儿童学业成就的影响时,实验设计者应安排使其他条件尽量相同,如选择家庭和学校环境相似、学业基础相似,年龄相同的两组儿童,只控制使用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然后考查二者对学习结果的影响。良好的实验设计主要表现在合理安排实验程序,对无关变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心理学实验中的无关变量,有些可以象理化实验那样通过一定的实验仪器及技术予以排除,但大部分难以排除,因而必须依靠实验设计平衡或抵消其影响。这种控制方法称作实验控制法,常用的有几种:
①消除或保持恒定法:主要利用实验室条件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对于不能排除的年龄、体重、实验环境、被试水平等变量,则设法使其保持恒定;
②平衡法:即按随机原则将被试分为实验组与控制组,使无关变量对两组的影响均等;
③抵消法:其目的在于控制由于实验顺序造成的影响,主要采用循环方式(只有两个实验处理时采用AB、BA法);
④纳入法:即把某种无关变量当作自变量处理,使实验从单因素变为多因素设计,然后对结果进行多元统计分析,从中找出每个自变量的单独作用及交互作用。还有一些无关变量,虽然明知它对结果有影响,但限于实验条件,不可能用实验控制法加以平衡或抵消,而只能在实验结束后,用统计的方法分析出来,从结论中排除。这种控制方法叫做统计控制法。常用的统计控制法主要是协方差分析或称共变量分析。当研究工作由于事实上的困难或行政上的理由不能以个人为单位进行随机抽样、必须保持其团体的完整性(如以班级为单位)时,常使用这种方法。
评价一个实验设计可以有许多标准,但主要是看其能否充分发挥以下功能:①恰当地解决研究者所要解决的问题,即实验设计必须与研究问题匹配;②有较好的“内在效度”,即能够有效地控制无关变量,使反应变量的变化完全由自变量决定;③实验结果应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普遍性,能够推论到其他被试或其他情境,即有较高的“外在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