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的拼音怎么写
拼音的拼音是:[pīn yīn]。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八条规定:“《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根据这套规范写出的符号叫做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也是国际普遍承认的现代标准汉语拉丁转写标准。国际标准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8年2月11日)正式通过的汉语拼音方案,被用来拼写中文。撰写者按中文字的普通话读法记录其读音。”
扩展资料
中国的汉语拼音运动是从清朝末年的切音字运动开始的。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挽救民族危亡和振兴中华的热情,激发着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提出了教育救国的主张,梁启超、沈学、卢戆章、王照都一致指出,汉字的繁难是教育不能普及的原因,因此,掀起了一场“切音字运动”。
1923年8月,教育部召开国语统一筹备会,决议组织“国语罗马字拼音研究委员会”。
1925年9月在北京的部分委员和一些语言学者自动组织“数人会”,提出了《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
2. “”强,,,字拼音怎么写
强是一个多音字。
部首:弓
五笔:XKJY
笔画:12
qiáng
1.健壮,有力,与“弱”相对:~壮。~健。~人。~力。~大。~劲。刚~。富~。列~。~弩之末。年富力~。 2.程度高:~手。~烈。~酸。能力~。 3.胜过,优越,好:~干。争~好(hào)胜。 4.有余,略多于某数:~半(超过一半)。 5.使用强力,硬性地:~占。~加。~攻。~悍。~横(hèng)。~梁(强横霸道)。 6.着重,增加分量:~化。增~。
qiǎng
硬要,迫使,尽力:~使。~迫。~逼。~辩。勉~。~人所难。~词夺理。
jiàng
固执,强硬不屈:~嘴。倔~。
3. “芾”的拼音怎么写
简体字 芾 繁体字 芾 拼音 fú 笔划 7 部首 艹 部首笔划 3 五笔编码 agmh 区位码 6032
芾的意思解释
fú
〈形〉
草木茂盛 [luxuriant]。如:芾芾(茂盛的样子。同沛沛、肺肺、旆旆)
fú
〈名〉
(1)
通“韨”。古代礼服上的蔽膝 [knee hide]
朱芾斯黄,室家君王。――《诗·小雅·斯干》
(2)
又如:朱芾(红色蔽膝)
(3)
通“绋”。牵引棺材的绳索 [cord guiding the hearse]
赤芾金舄,会同有绎。――《诗·小雅·车攻》
另见fèi
fèi
――“蔽芾”(bìfèi):形容树干树叶微小
另见fú
4. 拼音的拼音怎么写
拼音的拼音是:[pīn yīn]。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八条规定:“《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根据这套规范写出的符号叫做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也是国际普遍承认的现代标准汉语拉丁转写标准。国际标准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8年2月11日)正式通过的汉语拼音方案,被用来拼写中文。
撰写者按中文字的普通话读法记录其读音。” 扩展资料 中国的汉语拼音运动是从清朝末年的切音字运动开始的。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挽救民族危亡和振兴中华的热情,激发着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提出了教育救国的主张,梁启超、沈学、卢戆章、王照都一致指出,汉字的繁难是教育不能普及的原因,因此,掀起了一场“切音字运动”。 1923年8月,教育部召开国语统一筹备会,决议组织“国语罗马字拼音研究委员会”。
1925年9月在北京的部分委员和一些语言学者自动组织“数人会”,提出了《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