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课堂的亮点怎么写
原发布者:钊守华
聚焦质量提升静待繁花盛开中心小学一年来,我校在xxx教研室的正确指导下,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总抓手,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我校一年来的亮点工作汇报如下:一、强根固本,在常规落实上下功夫“坚持教学常规就能创造奇迹”,这种坚持就是最大的亮点。所以教导处在教学常规落实上努力做到严、细、活、实”的精细化管理。“严”即严格制度,严格管理,严格评价;“细”即精细管理,细化过程,常规落实无缝隙;“活”即不墨守陈规,不保守,不封闭;“实”即实实在在,不搞花架子,踏踏实实的干;管理工作“沉下去”,实行领导包校责任制,做到权责明确,责任到人,将班子会、教研活动开到完小,做到一线了解问题,现场解决问题;同时对教师常规教学实行“不定时抽查”制,将抽查情况以文件形式下发,对存在的问题通报到人,限期整改,跟踪指导检查,使教学常规的每一过程,每一细节落到实处。并将平日考核结果纳入教师的绩效考核,记入教师的业务档案,作为年度考核和评优树先的依据,以此提升教师工作动力。在健全管理的同时,教导处在教学常规要求方面根据教学实际,尽量避免无效劳动,灵活调整,突显实效性。1.提高备课实效性。实行教本备课、簿本备课和课件备课相结合的方式,针对不同群体采用不同的备课方式,老教师采用教本备课,青年教师实行纸质备课和课件备课相结合的方式,县以上骨干教师备简案并定量提供优质教案,所有教师必须认真进行反思备课。2.让生命在课堂
2. 课堂教学的亮点在哪里 读书心得
暑假发了这本《课堂教学的亮点在哪里》,我细细品读,忽然发现这本书的很多可圈可点之处。
我觉得也许我很小的记忆里,那堂教会我会玩会学的作文课,一定有它的亮点所在,那就是我忽然发现原来自己心底的东西可以用自己内心的语言来表达。从那以后,我坚持写日记,一直到师范毕业,那一本本日记便成了我人生的记忆。
生命需要亮点,课堂更需要亮点,那个亮点是点燃学生智慧光芒的亮点,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闪现对人生和知识渴求的亮点。可惜现在寻求课堂亮点的教师很少了。
听过很多课,老师们为了出彩,总是用了一个个极尽巧妙的方法,引起学生们兴趣,可是学生们见多识广,对老师的孙悟空七十二变似乎都不领情。于是纵然老师使尽法宝,课堂依然死气沉沉。
一、亮点在真情中。
很多课文,读来并不真正感人,而感人的文章,却常常不能进入教材。这也是我们新教材强调了工具性,缺乏人文性导致的结果。有时候空了我会选择一两篇让我感动的文章读给学生听。我曾记得自己在阅读一篇母亲把钱省下来给上学的儿子,自己拿着馒头靠双脚走了几天几夜才回到家的场景,读到痛处,我也情不自禁为那份母爱而留下眼泪。很多学生眼睛红了,因为那就是真情。情到深处,亮点自然闪现。我想,我的学生一辈子都会记得那天的场景吧,被母爱所感动的场景。这样的课堂亮点,不刻意,却十分自然地打动了学生的内心。
二、亮点在思考中。
我觉得教学中能抓住文章核心,引导学生质疑,不断推动学生探索新知,使得思维不断向深度广度拓展开去。记得巴尔扎克说过:打开科学的钥匙,毫无疑问是问号。我认为一堂好课的亮点,毫无疑问地要设计出有效的关键的问题进行提问。这就是需要教师吃透教材,摸透学情。教师的精心设问,学生则有感而发,有话可讲,就能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的亮点无处不在,可以是一个,可以是无数个,如果每堂课只坚持一个亮点,那么孩子的人生将有无数亮点值得回忆。《课堂教学的亮点在哪里》,我想,在每个教师的心底,随时生成。但愿每堂课都能生成亮点,当然这只是我所能感悟到的。
3. 读《课堂教学的亮点在哪里》有感
前段时间,读完了赵国忠、林安凡主编的《课堂教学的亮点在哪里》这本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育教学类著作,收获颇多。
这本书主要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写教学设计的亮点;第二部分主要谈教学过程的亮点;第三部分是说教学反思的亮点,可谓全面细致。我认为其中第二部分是本书最精华的部分,它分三章进行论述,分别戏称为“前奏”、“高潮”、“结课”,形象幽默,其中的理论与案例并举,每一个策略都分为理论概述、案例再现、教学方略几个部分,有助于我们的理解和应用。
这本书是综合各个学科的教育论著,并非专属于小学数学教学,读了它,既学习了课堂教学的一些艺术,又能领略各个学科的异域风彩。 生命需要点亮,没有亮点的生命毫无生气,课堂教学也需要亮点,没有亮点的课堂,没有灵性。
曾流行这样一句话: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的确如此,有时一堂课中教师口若悬河,却被认为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果学生口若悬河,往往又被认为忽略老师的引导作用,浮燥而缺乏深度。
因此,每一堂课后,教者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遗憾。 尽善尽美的课堂可望而不可即,然而,教师为自己的课堂创设亮点则是现实而可行的事情。
所谓亮点,就是一堂课中最出彩最引人深思或最吸引学生目光的地方。在亮点处,学生的精神高度集中,全身心沉浸于课堂中,神游于师生的互动之间,体会着科学探究的奥秘,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牢牢地吸引住学生。
亮点处,不一定有学生的大声讨论,可能是沉静的深思;亮点处,不一定有学生的放声大笑,可能是会心的点头。但亮点处一定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发学生的思考;亮点处一定能让学生学有所得。
因此,课堂中,教师既要预设亮点,也需要运用教学智慧,把课堂中的即时生成转化为教学亮点,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这实际上也是长期“备课”的厚积簿发。
老师们若能围绕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让每一堂课均有亮点,那么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期待和思想。 这本书中,作者呈现给我们很多有价值的理论和案例,同时对一些假亮点进行了批露,从正反两方面引导老师们的注意和反思。
例如,在“情境,扮美课堂”这一节中指出,学生学习的过程不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更是理解信息、加工信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基于这一理念,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重视情境创设,这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新的亮点。
而一个好的情境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积极投入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中,使课堂充满灵动的气息,使学习过程变得更有意义。 精学是一门较抽象的学科,于是,情境成了数学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数学课堂中,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是沟通生活实际与数学学习、具体形象与抽象概念的桥梁。
有效的情境必须能够让学生“触景生思”,诱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引起他们更多数学联想。如果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使学生只停留在对情境本身的兴趣,而不能进入教学实质性的领域,就无法引起学生深层次的数学思考,这样的数学情境在教学中价值不大,甚至是毫无意义的。
文中举例《9的乘法》,教师在教完9的乘法算理后,设计了一个应用巩固的游戏情境,开火车,游戏是由老师自己当火车头,教师手里拿着许多口算卡,嘴里说着呜……,火车开到哪儿,就指定身边的一位同学回答。回答对了,这位学生就可以拉着老师的衣服跟在后面做车厢,下一个同学则接着拉着前一个同学的衣服。
火车直在教室里开着,不一会儿,火车变得越来越长了,场面也越来越热闹了只见小朋友有的站着,有的笑着,有的在欢呼着…… 这节课中,老师创设了游戏情境,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个学生,学生们的热情参与,营造了浓郁的学习气氛。但仔细一想便会发现,这样的热闹只是形式上的,有的哗众取宠的因素,并没有激发起学生深层次的数学思考。
尽管学生们很投入地参与了,但他们的兴趣只是在“开火车”这一活动本身,而不是教学内容本身。直到活动结束,学生仍沉浸于活动的兴趣中,而数学知识本身带给学生的内心的喜悦和思维触动就明显地缺乏了。
这一点很值得我们注意。在解决方案中,作者指出,要在课前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要增强学生自身的体验,更要以学生为本,以学习内容为纲。
直指教学的本质。 在读了这本书后,我认为,课堂活动本是千变万化的,课堂的亮点可以事先设计,但最精彩的往往是设计后的随机生成,每位老师都应该努力为自己的课堂寻找亮点。
课堂亮点是教师教学智慧的结晶,是教师教学灵感的闪现,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集中反映。为自己的课堂创设亮点,是一种艺术,是追求教学幸福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