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以炒蒜苔为题写一篇作文,怎么写
在暑假里,老师给我们布置了炒三道菜的作业。
今天是礼拜天,趁妈妈在家,我决定学做蒜薹炒肉丝给妈妈吃。
我和妈妈去超市买了肉丝和蒜薹、西红柿。回家后,妈妈便开始教我了。
这是我洗好的肉丝、蒜薹和西红柿
妈妈拿出一个碗,叫我把肉丝放进碗里,用水洗干净。之后,教我把蒜薹的两头去掉,洗干净,切成一小条一小条,这时,我想:平时我最喜欢吃西红柿。能不能放一个西红柿呢?我问妈妈,妈妈说:“可以啊!”我赶快洗了一个西红柿。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弄好后,妈妈打开气灶,我把肉丝放进锅里加点水,煮熟后,妈妈叫我把剩余的水倒掉,放油、盐、酱、醋,把肉炒炒,再把它捞起来盛在碗里。然后,在锅里放油、盐,把蒜苔倒进锅里炒,妈妈说:“蒜薹炒到七八成熟时就把肉、西红柿倒进去一起炒。”等蒜薹七八成熟后,我把肉和西红柿倒进去一块炒,盖上锅盖,闷了一分钟,不一会儿,蒜薹炒肉丝就好了。妈妈拿起筷子尝了一口,高兴地说:“嗯,不错!不错!”我也尝了一口,真香!原来,学炒菜这么有趣!这顿我吃了两碗米饭噢!
这是我炒的蒜薹炒肉丝
我觉得老师布置的作业很好,不仅让我学会了炒菜,还让我养成了爱劳动的好习惯!
2. 栽蒜苗的体会怎么写(300字以上)
全家吃过晚饭,我就去厨房拿起一个大大的蒜头,然后把它放到一个大碗里面。妈妈看见了说:“孩子,种蒜苗先要放在一个盆或碗里,然后在里面加上一点水和泥土,但是水不能太多,不要淹没蒜苗,这样会淹死的。”哦,原来是这样,我便拿起碗加上一点水,我盼望它快点长大。
12月11日
这天一放学回家,我书包都没放下就直奔阳台,看看蒜苗长出来了没有。哎呀,怎么还没什么动静!妈妈跑过来说:“傻孩子,蒜苗不是一天就长出来的,要有耐心等,不用每分每秒地盯着它,它自然会长高的。”
听了妈妈的话我放心多了。
12月12日
啊,蒜苗终于长出来的,我拿起尺子量了一下,8毫米,将近1厘米,我高兴得不得了,不过我还是象蒜苗快快长高,要比今天的高两倍,超过我好朋友种的蒜苗。我对着蒜苗说:“小乖乖,你可要争气啊!”
12月13日
转眼间,蒜苗就长到1厘米多高了,须根像细线似的缠绕在盘里。在这些蒜苗中,有一棵又高又壮,我给它点了个红点,算是给它鼓励,有一棵长得矮,我给它点了个蓝点,希望它努力赶上!
12月14日
蒜苗长得很快,我每天都好像听到她们在“刷刷刷”地向上长的声音。那白玉般的茎,碧绿的叶子,拥在一起,活象一片齐刷刷的小竹林。那长长的须根都牢牢地立在盘子上,纵横交错,紧紧地交织在一起,就是想用手扯开,也不忍心。我用尺子量了下,哇,有3厘米多高了,打电话问了下同桌的,她的才2厘米多,整整高了1厘米,我高兴得在阳台上跳起舞来!
…… ……
12月24日
蒜苗已经长到半尺多了,量了一下,有15厘米多了,妈妈说:“可以吃了,要不就老了。”妈妈剪蒜苗的时候特意留下了一厘米,说,它还可以继续长高。吃到自己种的蒜苗,我心里甜滋滋的,终于体会到了种蒜苗其实也是多么的不容易,吃到自己种的蒜苗,真幸福!
3. 蒜苔正确还是蒜薹正确,我说都简体字
蒜薹 正确
“薹”是“苔”的繁写吗?
发布人: 圣才学习网 发布日期:2012-12-20 13:51 共1275人浏览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他的作品赢得了人们更多的关注。他有一部小说名曰《天堂蒜薹之歌》,笔者发现,“蒜薹”二字,有的出版社印作“蒜苔”。众所周知,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都写作“蒜苔”。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2版)均收“蒜薹”,不收“蒜苔”,《汉语大词典》收“蒜薹”,云亦作“蒜苔”“蒜台”。“蒜苔”书证为《醒世姻缘传》第十九回:“唐氏就着蒜苔香油调的酱瓜,又连汤带饭的吃了三碗。”“蒜台”书证为老舍《四世同堂·三八》:“天佑在初五一清早,拿回来一斤猪肉和两束蒜台。”
《汉语大字典》(缩印本)“蒜”字条释义中出现“蒜薹”一词。“苔”(tái)字条云:“同‘薹’。如:油菜苔;萝卜起苔”。据此推断,《汉语大字典》认同“蒜薹”亦作“蒜苔”。
《辞海》(第6版缩印本)未收“蒜薹”“蒜苔”词条,但“蒜”字条释义中出现“蒜薹”一词。《辞源》(修订本)未收“蒜薹”“蒜苔”词条,“蒜”字条释义中也未见“蒜薹”或“蒜苔”。
“蒜薹”和“蒜苔”,各家辞书说法不一,究竟孰是孰非?本来,“薹”“苔”二字不是繁体与简体的关系,原不相混。“薹”音tái,用于“芸薹”(油菜的一种)、“蒜薹”、“油菜薹”等。“苔”有两个读音:读tāi时,用于“舌苔”;读tái时,用于“苔菜”(紫堇的别名)、“苔藓”、“苔衣”等。
如今,“蒜薹”已逐渐被人淡忘。市场的菜价牌上、饭馆的菜单上,赫然写着的大都是“蒜苔”,个别写作“蒜薹”的,还常常被人误以为写的是繁体。笔者随机调查了汉语言文学专业两个班的学生,竟然无人知道“蒜薹”这种写法。笔者使用《人民日报》检索发现,虽然“蒜薹”和“蒜苔”两种写法并存,但“蒜薹”使用频率更高。看来,还是主流媒体比老百姓更讲规范。
建议有关部门加大规范力度,辞书增加辨析提示。否则,用不了多久,就真的天下无人识“蒜薹”了。
4. 蒜苔是怎样生长出来的
蒜薹,即大蒜的花薹,包括花茎和总苞两部分。薹苞是大蒜花茎顶端的总苞,内含发育不全的花序。蒜薹外皮含有丰富的纤维素。选用良种,地膜覆盖选无病虫、无挤压、无损伤的大瓣种,播前深翻地,亩施5000公斤腐熟有机肥作底肥,然后作畦、起垄。垄宽70厘米,高10-15厘米,垅间距30厘米,垄上播6行蒜,株距10厘米。
蒜薹,又称蒜毫。它是从抽薹大蒜中抽出的花茎,人们喜欢吃的蔬菜之一,常被简写作“蒜苔”。蒜薹在我国分布广泛,南北各地均有种植,是我国目前蔬菜冷藏业中贮量最大、贮期最长的蔬菜品种之一。蒜薹是很好的功能保健蔬菜,具有多种营养功效。农村的每一家都会种上几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