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心理征文要怎样写啊
征文,就是某个办事部门为了某个活动公开向社会征集有关的文章,没有题目,题材,格式的限定,与作文大体上是一样的,但更好写,因为局限少了很多,可以根据举办方的活动写些相关的赞美,祝福之类的文章。
征文启事的写作,关键是要做到内容清楚。 征文启事的格式与“通知”的格式大体相仿,前面有标题,可用“征文启事”四个字,也可起个名称以示区别,写成“**杯赛征文启事”,还在“**杯”后加上征文范围或对象,写成“**杯全国(或省、市)**(职业,如中学生、教师之类)作文大赛征文启事”等;结尾处有落款,即征文活动的发起单位或组织;还有启事发出时间。
2. 小学生为自己负责任心理征文怎么写
我们都有自己要做的事:学习、工作等。但是负责任,特别是对自己负责任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一个人对自己都不负责任,那么还指望他对社会、人民、亲朋和好友负什么责任呢?自己的责任只能由自己来承担,不论怎么分都是分不出去的,而对其它的责任是可以分担的。
不仅这样,一个人若用真正的心去负责任,那么他将会对他人和社会有责任感,才会把这种责任感看作是一种实现,才能从中得到心灵上的满足;一个若不爱自己的人,一个在生活中随波逐流的人,是不会爱他人、爱事业,把这种尽责任当成是一种负担、一种靠物质和金钱来衡量的回报。
当一个人没有真正理解到尽责任的含义时,他是不会知道对这个世界负什么责任的。
然而我们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任。当我们犯下了一个过错,我们要勇于承担;当我们答应了他人的事,一定要尽力尽责任地去完成,负责不要轻易答应;-当我们帮助他人时也要尽责任地去帮助他。
负责任,是一个人生存在这世界上最根本的品质。只有当你明白为自己所做的一切行为付出责任,而不是逃避责任或者是在别人的目光下勉强承担责任时,那才是年真正的长大。
一个人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在一切社会活动中,就会对自己的行为持有一种负责的态度。如果一个社会由这种对自己人生负责任的成员构成,那么这个社会一定是个质量、高效率、高追求的社会。
请大家为自己的人生负起责任来,不要轻视它。
3. 关于心理的征文
嫉妒心理漫谈《酉阳杂俎·诺皋记上》载有著名的“妒妇津”的故事:相传刘伯玉妻断氏有嫉妒心。
刘伯玉曾经称赞曹植在《洛神赋》中所写洛神的美丽,断氏听到后,气氛地说:“君何得以水神美而欲轻我?我死,何愁不为水神?”后果真投水自杀。于是后人将她投水的地方称为“妒妇津”,相传凡女子渡此津时均不敢盛妆,否则就会风波大作。
这个著名故事反映了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着的嫉妒心理。那么,到底什么是嫉妒心理?它有哪些基本特征和不同的层次呢?我们怎样认识和对待嫉妒心理的危害性?下面我想从这几个方面作出简单的论述。
什么是嫉妒心理?由于嫉妒这种社会心理和行为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社会心理的产物,给嫉妒心理下一个简洁明了的定义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对此进行研究的学者在如何界定嫉妒心理的含义时多有争论。
日本《广辞苑》为嫉妒下的定义是:“嫉妒是在看到他人的卓越之处以后产生的羡慕、烦恼和痛苦。”该定义的特色引进了嫉妒之中,认为羡慕心理是嫉妒心理的产生基础之一。
《牛津英语词典》为嫉妒所作的定义是:“由于怀疑、忧虑、或知道有竞争者而产生的心理状态,表现在爱情等方面:惧怕在感情上被别人替代,或者对心上人的忠诚的不信任,尤其是对妻子、丈夫和恋人。”很显然,这一定义是从竞争出发,从爱情方面所作的一个嫉妒定义,其局限性显然是很大的。
朱智贤主编《心理学大词典》中对嫉妒的定义是:“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情绪状态。”这个定义的特点是综合了嫉妒被广泛认同的特点,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嫉妒心理的基本特点有哪些?综合看来,嫉妒心理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一、嫉妒的产生是基于相对主体的差别。这个相对主体即嫉妒主体指向的对象既可以是具体人,也可以是人和某一现象,亦可以是某一集体或群体,例如单位与单位、家庭与家庭之间的嫉妒。
那种相对主体的差别即可以是现实的客观差距,比如财富和相貌的差距;也可以是非物质性的差距,如才能、地位的差别;亦可以是不真实的幻想出来的差距,例如总感觉室友之间特别亲热;还可以是对将来可能会遇到的威胁和伤害的假设,例如上级对于下级才能的妒忌。二、嫉妒具有明显的对抗性,由此可能引发巨大的消极性。
嫉妒心理是一种憎恨心理,具有明显的与人对抗的特征。嫉妒心理的对抗性来源于比较过程中的不满和愤怒情绪。
而且,这种对抗性常常带来对社会的巨大危害性。1991年原北京大学物理系高才生卢刚在美国爱菏华大学枪杀四名导师和一名同学后自杀身亡。
其原因即在于此。三、嫉妒心理具有普遍性。
嫉妒是一种完全自然产生的情感,古今中外,没有哪个社会和国家的居民完全没有嫉妒心。在社会现实生活中,一旦看到别人比自己幸运,心里就“别有一番滋味”。
这“滋味”是什么呢?就是嫉妒心理的情绪体验。我们每个人都会这种经历。
四、嫉妒心理具有不断发展的发泄性,且无法轻易摆脱。发泄性是指嫉妒者向被嫉妒者发泄内心的抱怨、憎恨。
一般来说,除了轻微的嫉妒仅表现为内心的怨恨而不付诸行为完,极大多数的嫉妒心理都伴随着发泄行为。并且,这种发泄的欲望具有无法轻易摆脱的顽固性。
培根曾经幽默地引用古人的话说:“嫉妒心是不知休息的。”嫉妒是伴随着私心相伴而生,相伴而亡的,只要私心存在一天,嫉妒心理也就要存在一天。
此外,嫉妒心理另外几点值得注意:嫉妒虽系从比较中产生,其必涉及第三者的态度;地位相等、年龄相仿、程度相同的人之间最可能发生嫉妒;是否出现嫉妒心理还与思想品质、道德情操修养有关等等。嫉妒心理的有哪几个不同层次?弗洛伊德在其1892年的著名论文《嫉妒、妄想狂和同行恋中的某些精神机制》把嫉妒心理划分了三种层次,即正常型、投射型和妄想型。
弗洛伊德的嫉妒心理层次的划分主要是针对**来分析的,有其局限性。我们可以借助于它所涉及的一些心理机制和因素,进行相对来说可能更为合理的层次分析。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任何对嫉妒心理层次划分,都只能作为一种参考。从人类进入私有制社开始,嫉妒心理也就随着私有制的不断发展一步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经过几千年的漫长历程,终于成为人际交往中的一个危害颇深的恶魔。
如果将漫长的历史加以浓缩,那么嫉妒心理的形成发展层次基本可以分为如下三层次: 难以为人所察觉的潜意识嫉妒心理。 广泛的存在于人类心灵中的嫉妒心理,是嫉妒心理的第一层次,也可称为原初层次。
这一层次的嫉妒心理往往深深地埋藏在人的潜意识中,很难为人有意识的觉察到,即还没有形成一种自觉意识。这种嫉妒心理对人的心理激活作用很微弱,一般不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但这种心理因素存在非常普遍,因而应当特别引起注意。
处于潜意识嫉妒心理层次的人,其嫉妒心理是羡慕、竞争、嫉妒等心理因素的自然积淀的混合体。有时我们面对同学或朋友的不断取得的成功会“隐隐”觉得不对,这种“隐隐”的感觉,其实就是一种潜意识嫉妒心理。
需要及时控制的显意识嫉妒心理。 显意识嫉妒心理是指嫉妒心。
4. 心理健康征文1000字
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健康不只是身体的健康,心理健康同样很重要。
心理健康是现代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 那么,什么是心理健康? ——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
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现在人们对心理健康的标准是这样定义的: 一、具有充分的适应力; 二、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 三、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四、不脱离现实环境; 五、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六、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七、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八、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九、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十、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行为协调统一,其行为受意识的支配,思想与行为是统一协调的,并有自我控制能力。
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与思想相互矛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混乱,语言支离破碎,做事杂乱无章,就应该进行心理调节。 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要自信。
玫瑰就是玫瑰,莲花就是莲花,只要去看,不要比较。一味的比较最容易动摇我们的心态,改变我们的初衷,而比较的结果,使人不是自卑,就是自傲,总之是流于平庸。
一个人一旦没有了自信,就会脱离正常的生活轨道。 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会欣赏。
人生不必苛求完美,只要你拥有一个轻松自我的微笑,只要你拥有一份向上进取的心境,只要你满意于自己的踏实努力,便能够好好地欣赏到别人,别人也能欣赏你。 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要安心。
围棋多占一格就胜,缺一格就败。胜败是根据一定的条件决定的。
如果沉湎于胜败之词,则必然形成各种精神上的苦恼。“围棋的对手,恨之入骨,却又爱不释手”。
我们很想一格不漏地获胜,这就是人生的努力。努力乃是我们人生的本来面目。
如果放弃了胜败和努力,这时的人生则一无所有。安心并我们的目的,安心而努力才是目的。
不肯枉自沉湎于胜败之词,就是安心。 我们要做一个身体健康的人,更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