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年级怎样写游记作文
这一个暑假马上就要结束了,我哪里都没有去玩,爸爸、妈妈就决定,这一个星期六、星期天带我和弟弟一起坐客车去杭州旅游。
在旅游之前我们做好筹备的准备。妈妈说:“该睡觉了,要不然明天就起不来了,我听妈妈的话,洗完澡,就开始睡觉了,到了旅游的这天早上,天没亮,我们就起床了,穿好衣服,就出发了,来到了临海车站,时间到了,司要也来到了,一路上鲜花朵朵、绿树成荫,到处生机勃勃的景象。
过了几个小时以后,就到了杭州,然后在坐地铁,出租车来到了萧山旁边的杭州乐园,爸爸付了门票我们就进去了,我进去首先看到的是旋转木马、音乐船、桑巴气球——但是我先玩的音乐船,我们听着音乐,就你自己在船上开着船,可舒服了。我们过了一座雪白的桥,又看到刺激的、疯狂的过山车,我们没有去玩,第一个原因是:太害怕了;第二个原因排队的时间太长了,我们就去玩风神之锤,游戏开始了,我们闭上了眼睛,爸爸眼睛睁着,太害怕了,大喊”啊,啊,啊——“爸爸越是这样叫,我心里越不踏实,紧紧着抓着,心里蹦蹦乱跳,以为自己快要掉进水里了呢!游戏结束,我就走了,离开了杭州乐园,不过拍了许许多多的照片留做纪念。
2. 二年级怎样写游记作文300字
海南之旅——南山之旅
今天,我们去了南山寺,这是一个礼佛拜佛的地方,这是一个充满圣洁气息的地方。
刚刚踏入的一刹那,一股数不出的感觉扑“心”而来:这里人山人海,却听不到一点儿声音,听妈妈说,这里不能乱讲话。
再往里走,六根笔直而雄伟、气魄的柱子挺立在我面前,周围的龙一条条盘“柱”而上,就像士兵一样,守卫在南山寺。
走过柱子,一尊巨大的、引人注目的观音屹立在水中,占据了我的整个眼眶,好像有魔力似的把我“引”到大殿里。大殿里有一尊金光闪闪的观音 ,两小童子伴随左右。周围三十二座观音的雕像展现在面前。
上楼后,一望望不到面的三尊观音“站”了过来,分别代表:和谐、平安和智慧。我真诚地恳求:(这里说出来就不灵了)。
要走了,我默默地想:等愿望实现了,我还要来还愿。
3. 二年级怎样写游记作文300字
海南之旅——南山之旅 今天,我们去了南山寺,这是一个礼佛拜佛的地方,这是一个充满圣洁气息的地方。
刚刚踏入的一刹那,一股数不出的感觉扑“心”而来:这里人山人海,却听不到一点儿声音,听妈妈说,这里不能乱讲话。 再往里走,六根笔直而雄伟、气魄的柱子挺立在我面前,周围的龙一条条盘“柱”而上,就像士兵一样,守卫在南山寺。
走过柱子,一尊巨大的、引人注目的观音屹立在水中,占据了我的整个眼眶,好像有魔力似的把我“引”到大殿里。大殿里有一尊金光闪闪的观音 ,两小童子伴随左右。
周围三十二座观音的雕像展现在面前。 上楼后,一望望不到面的三尊观音“站”了过来,分别代表:和谐、平安和智慧。
我真诚地恳求:(这里说出来就不灵了)。 要走了,我默默地想:等愿望实现了,我还要来还愿。
4. 小学二年级写游记的思路
游记是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
它通过描写记叙旅游过程中的见闻,如山川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等,表达作者的真实情感。这里向同学介绍游记的几种写法: 一、定点换景法。
这种方法就是说,作者的观察点固定不变,随着观察视线的移动,把观察到的景物按一定的顺序依次进行描写。这种方法可以使读者明确把握作者观察景物的位置和方向,便于读者从作者的观察点出发,逐一再现景物,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
如《观潮》一文,作者固定不变的观察点是“海塘大堤上”。观察到的钱塘大潮这一景观是:先“看不出有什么变化”;接着是远远地看到“东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一条白线”,不一会儿,白线“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浪潮再近些,看到的是“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开进,浩浩荡荡”;最后,浪潮奔腾西去,“余波还漫天卷地地涌来”。
这些描写,正是作者在固定的观察点上,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描写了钱塘大潮这一“天下奇观”。 运用“定点换景法”,要注意选择好观察点,在具体描写时,不要随意改变观察点。
二、定景换点法。这种方法是说,不改换所要观察的景物,而是变换观察点,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描绘景物。
这是因为只从一个角度去观察,不可能看到事物的全貌和特征。大诗人苏东坡《题西林壁》中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如自读课本《梅雨潭》一文,作者就是采用“定景换点法”,先以“山边”为观察点,描写梅雨潭瀑布发出的响声和瀑布的远景;接着又以“亭边”为观察点,简要写了瀑、潭、亭的位置及亭边的景物;然后又详细而形象地写出了在瀑布前所看到的瀑布壮观,美丽的景色。 运用“定景换点法”观察一处景物,可以选择不同观察点,如远眺,近观,仰视,鸟瞰,立足点变了,观察的角度也就多了。
在描写时,要注意交代清楚观察点,以便于读者把握文章对景物描写的角度。否则,写出来的文章会让人觉得顺序混乱,不知所云。
三、移步换景法。这种方法就是说,观察点不固定,所观察描绘的景物也不固定,是在移动观察点的同时,把所见到的不同景物的特征依次描绘。
这种方法,可以逐一描绘出景物的各个局部,从而更好地展示景物的全貌。同时,这种写法的文章是以明显的浏览顺序为顺序,因而文章层次清晰,条理清楚。
如《颐和园》一文,作者采用“移步换景法”,按游览的顺序,依次写出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的美丽景色,展现了颐和园景色的全貌及特征。 运用“移步换景法”时,要注意的是必须以浏览顺序为线索,把观察点的变交代清楚。
另外,对各种不同景物的描绘要抓住特点,主次分明,详略得当,避免写“流水帐”。
5. 小学二年级写游记的思路
游记是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它通过描写记叙旅游过程中的见闻,如山川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等,表达作者的真实情感。这里向同学介绍游记的几种写法:
一、定点换景法。这种方法就是说,作者的观察点固定不变,随着观察视线的移动,把观察到的景物按一定的顺序依次进行描写。这种方法可以使读者明确把握作者观察景物的位置和方向,便于读者从作者的观察点出发,逐一再现景物,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如《观潮》一文,作者固定不变的观察点是“海塘大堤上”。观察到的钱塘大潮这一景观是:先“看不出有什么变化”;接着是远远地看到“东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一条白线”,不一会儿,白线“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浪潮再近些,看到的是“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开进,浩浩荡荡”;最后,浪潮奔腾西去,“余波还漫天卷地地涌来”。这些描写,正是作者在固定的观察点上,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描写了钱塘大潮这一“天下奇观”。
运用“定点换景法”,要注意选择好观察点,在具体描写时,不要随意改变观察点。
二、定景换点法。这种方法是说,不改换所要观察的景物,而是变换观察点,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描绘景物。这是因为只从一个角度去观察,不可能看到事物的全貌和特征。大诗人苏东坡《题西林壁》中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如自读课本《梅雨潭》一文,作者就是采用“定景换点法”,先以“山边”为观察点,描写梅雨潭瀑布发出的响声和瀑布的远景;接着又以“亭边”为观察点,简要写了瀑、潭、亭的位置及亭边的景物;然后又详细而形象地写出了在瀑布前所看到的瀑布壮观,美丽的景色。
运用“定景换点法”观察一处景物,可以选择不同观察点,如远眺,近观,仰视,鸟瞰,立足点变了,观察的角度也就多了。在描写时,要注意交代清楚观察点,以便于读者把握文章对景物描写的角度。否则,写出来的文章会让人觉得顺序混乱,不知所云。
三、移步换景法。这种方法就是说,观察点不固定,所观察描绘的景物也不固定,是在移动观察点的同时,把所见到的不同景物的特征依次描绘。这种方法,可以逐一描绘出景物的各个局部,从而更好地展示景物的全貌。同时,这种写法的文章是以明显的浏览顺序为顺序,因而文章层次清晰,条理清楚。如《颐和园》一文,作者采用“移步换景法”,按游览的顺序,依次写出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的美丽景色,展现了颐和园景色的全貌及特征。
运用“移步换景法”时,要注意的是必须以浏览顺序为线索,把观察点的变交代清楚。另外,对各种不同景物的描绘要抓住特点,主次分明,详略得当,避免写“流水帐”。
6. 【我的一家快乐游记二年级作文,】
快乐游记 有一天,爸爸妈妈对我说:"宝宝,明天我们一起去那拉提草原游玩,好不好呀?"我兴奋地冲妈妈直点头.第二天,我们就准时出发了,一路上我们先观看了赛里木湖,蓝色的湖水被群山环抱着,像一颗蓝色的宝石.接着,我们又来到了果子沟,听导游阿姨讲,这条弯弯曲曲的盘山路,最早还是成吉思汗的儿子修筑的呢.最后,我们终于来到了那拉提大草原,这时,远处的山是绿色的,树也是绿色的,近处的草还是绿色的,我们好像走进了绿色的海洋.一阵风儿吹过,我看见白色的羊群在悠闲地吃草,还有五颜六色的花儿迎风舞蹈,好像在说:"欢迎你们来到美丽的大草原."妈妈说:"我们新疆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这里的人们勤劳勇敢,热情好客.我们应当为自己是新疆人而感到骄傲自豪." 我悄悄地对妈妈说:"我爱大自然,我爱新疆,我爱那拉提。
7. 二年级作文游记确山
我的家乡确山县
我的家乡是确山县,这里非常美丽。车子来来往往,川流不息·····最美丽的地方,要数盘龙山了 。 春天,那里可美了。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小草伸展着胳膊和腿,树上的桃花、杏花、梨花也露出了笑脸。那阵阵芳香沁人心脾,引来了许多小蜜蜂和蝴蝶。小鸟也从南方飞回来了,叽叽喳喳叫个不停。真 令人心 旷神怡 。
夏天到了,山上的树木葱葱笼笼,树叶更绿了。远远望去,那一棵棵树就像一位位战士一样,守卫着盘龙山。山上的野花变得更加芬芳诱人。夜晚,许多人到山上乘凉,热闹非凡!夏天的盘龙山是一幅色彩浓烈的画。
秋天,天空湛蓝湛蓝的,盘龙山上硕果累累。梨把树枝都压弯了,柿子像灯笼似的,给人照亮。一排排大雁从空中飞过,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再见了北方!明年春天再见!”盘龙山的秋天是一幅丰收的图画。
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山上所有的花都凋谢了,只有梅花在哪里微笑。松树在大雪里挺直了腰杆。真是像人们说的那样,“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盘龙山的冬天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这就是我的家乡,一个四季分明、独具特色的县城,我爱我的家乡!
8. 二年级“征文”怎么写
一、提高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写任何东西决定于认识和经验,有什么样的认识和经验,才能写出什么样的东西来。反之,没有表达认识的能力,同样也写不出好作文”。
二、把认识结构作为作文的核心,包括学习知识,观察积累,记忆储存,训练思维,丰富想象,培养情感,锻炼意志;从说到写,推敲修改,多读勤写。
三、树立大作文观,听、说、读、写有机结合
一要注重审题;二要明确写作目的,立意要新;三是选材要有根据;四要讲究谋篇技巧,安排好篇章结构;五要注意文章分段,事先列小标题,作文提纲;六要注重文章写法,因文用法;七要妙用语言,用思想调遣语言。
学会五种立意法:以事赞人,直抒胸臆,借物喻理,触景生情,托物言志。
四、作文大目标的逐年级分解: 一年级字词,二年级句子,三年级片断,四年级篇章,五年级综合,六年级提高。
五、实施五项训练
根据认识是作文的核心这一原则,围绕这个发展学生心理机制的核心,扎扎实实地进行了五项训练:
(一)、字词训练。学习掌握大量字词。掌握运用字词的金钥匙: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联系自己学会的语言及字词知识。
运用“十引说”的方法,把字词学习与说话训练相结合。“十引说”是:1、分析字形;2、利用教具;3、凭图学词;4、组词扩词;5、选词填空;6、词语搭配;7、调整词序;8、触景用词;9、词语分类;10、联词成句。丰富了说话训练内容,使自己积累大量会说会用的字词,为写作文打下坚实基础。
(二)、句子训练。只要是一个句子,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说的人、事、物、景,二是说目的。可有些教师指导学生说一句话时,没有很好凭借图画和事物,认真教学生观察、认识、分析、表达的方法,只是拿出一张图或一事物让学生说写一句话,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说写一句话,怎样说写一句话,说写一句什么句型、什么句式的话,导致作文中语调单一、呆板、不活泼生动。可以改让学生凭图、看物、对话、练习说写一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要素完整的话,四种句型,九种句式的话。学生才会在作文中运用不同句型、句式,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态度、目的。
(三)、段的训练。结合八种段式:以事物发展为序段,时间先后为序段,空间变换为序段,总述、分述结构段,因果段、转折段,递进段,并列段。以此认识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规律。不论哪种段式,都是记叙事物的发展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即段的内容,段的中心。它和一句话一样,也是对人、事、物、景的叙述,也是表达一个意思。只不过是把一句话进一步说得更清楚、更深刻。
(四)、篇章训练。篇是由段组成的。通过对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定法、用语的知识与方法,通过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表达方法,文章开头与结尾、过渡与呼应方法,各种文章体裁的知识与方法。学会写中心明确,意思完整,详略得当的记叙文和应用文。
(五)、生活现场训练。采用生活现场训练,更好地体会“从内容入手”写作文。 通过各种作文教学活动,如“确定中心讨论会”、“选材讨论会”、“作文会诊会”、“小诸葛审题会”、“妙用词语比赛会”,从活动中生动具体地学到作文知识与写作文的方法。另外,还可开展各种校内外活动,如跳绳、拔河、踢毽、球类、背书比赛,从而学会如何写比赛作文;开展校内外义务劳动,学会如何写劳动场面;举行诗歌朗诵、讲演会,学会如何写会议场面及会议上的见闻;通过参观访问,浏览名胜古迹,学会如何写参观访问记、游记。学习观察方法,留心周围的事物、事件,“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通过现场生活作文,进一步认识到:生活是作文的沃土。从而学会写真事、抒真情,陶冶真、善、美的情操,培养良好的文风。
实行“互评互改”,培养学生思维独立性和创造性。学生作文写好后,组织在小组内讲评。先学习别人作文的优点,再用批评的眼光互相指出作文中的缺点,并指出改进意见。在此基础上重新再写,从而使学生每写一篇都有收获。
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
“写诚实的自己的话”是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的。旨在营造“自主”作文的五彩世界。所谓“自主”就是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让学生无拘无束的思想,自由自在的写作。“自主”作文就是“言为心声”,率性而为,展现自我的风采,体现鲜明的个性。
应当脱离作文教学的陈旧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自主”状态下写作,褪去矫揉造作、模仿穿凿,赋予其鲜活的想象力,丰富的创造力,等待收获的将是缤纷的色彩,清新的果实和勃勃的生机。
9. 五年级作文怎样写好
一、提高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我国著名教育家 叶圣陶先生指出:“写任何东西决定于认识和经验,有什么样的认识和经验,才能写出什么样的东西来.反之,没有表达认识的能力,同样也写不出好作文”.二、把认识结构作为作文的核心,包括学习知识,观察积累,记忆储存,训练思维,丰富想象,培养情感,锻炼意志;从说到写,推敲修改,多读勤写.三、树立大作文观,听、说、读、写有机结合一要注重审题;二要明确写作目的,立意要新;三是选材要有根据;四要讲究谋篇技巧,安排好篇章结构;五要注意文章分段,事先列小标题,作文提纲;六要注重文章写法,因文用法;七要妙用语言,用思想调遣语言.学会五种立意法:以事赞人,直抒胸臆,借物喻理,触景生情,托物言志.四、作文大目标的逐年级分一年级字词,二年级句子,三年级片断,四年级篇章,五年级综合,六年级提高.五、实施五项训练根据认识是作文的核心这一原则,围绕这个发展学生心理机制的核心,扎扎实实地进行了五项训练:(一)、字词训练.学习掌握大量字词.掌握运用字词的金钥匙: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联系自己学会的语言及字词知识.运用“十引说”的方法,把字词学习与说话训练相结合.“十引说”是:1、分析字形;2、利用教具;3、凭图学词;4、组词扩词;5、选词填空;6、词语搭配;7、调整词序;8、触景用词;9、词语分类;10、联词成句.丰富了说话训练内容,使自己积累大量会说会用的字词,为写作文打下坚实基础.(二)、句子训练.只要是一个句子,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说的人、事、物、景,二是说目的.可有些教师指导学生说一句话时,没有很好凭借图画和事物,认真教学生观察、认识、分析、表达的方法,只是拿出一张图或一事物让学生说写一句话,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说写一句话,怎样说写一句话,说写一句什么句型、什么句式的话,导致作文中语调单一、呆板、不活泼生动.可以改让学生凭图、看物、对话、练习说写一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要素完整的话,四种句型,九种句式的话.学生才会在作文中运用不同句型、句式,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态度、目的.(三)、段的训练.结合八种段式:以事物发展为序段,时间先后为序段,空间变换为序段,总述、分述结构段,因果段、转折段,递进段,并列段.以此认识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规律.不论哪种段式,都是记叙事物的发展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即段的内容,段的中心.它和一句话一样,也是对人、事、物、景的叙述,也是表达一个意思.只不过是把一句话进一步说得更清楚、更深刻.(四)、篇章训练.篇是由段组成的.通过对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定法、用语的知识与方法,通过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表达方法,文章开头与结尾、过渡与呼应方法,各种文章体裁的知识与方法.学会写中心明确,意思完整,详略得当的记叙文和应用文.(五)、生活现场训练.采用生活现场训练,更好地体会“从内容入手”写作文.通过各种作文教学活动,如“确定中心讨论会”、“选材讨论会”、“作文会诊会”、“小诸葛审题会”、“妙用词语比赛会”,从活动中生动具体地学到作文知识与写作文的方法.另外,还可开展各种校内外活动,如跳绳、拔河、踢毽、球类、背书比赛,从而学会如何写比赛作文;开展校内外义务劳动,学会如何写劳动场面;举行诗歌朗诵、讲演会,学会如何写会议场面及会议上的见闻;通过参观访问,浏览名胜古迹,学会如何写参观访问记、游记.学习观察方法,留心周围的事物、事件,“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通过现场生活作文,进一步认识到:生活是作文的沃土.从而学会写真事、抒真情,陶冶真、善、美的情操,培养良好的文风.实行“互评互改”,培养学生思维独立性和创造性.学生作文写好后,组织在小组内讲评.先学习别人作文的优点,再用批评的眼光互相指出作文中的缺点,并指出改进意见.在此基础上重新再写,从而使学生每写一篇都有收获.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写诚实的自己的话”是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的.旨在营造“自主”作文的五彩世界.所谓“自主”就是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让学生无拘无束的思想,自由自在的写作.“自主”作文就是“言为心声”,率性而为,展现自我的风采,体现鲜明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