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虞渊什么意思
虞渊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日没处。词语在《淮南子》卷三《天文训》、《太平御览》、《山海经·大荒北经》中均有出现。
详细解释:
在古代中国传说中太阳早晨从东方的“旸谷”出发,晚上落入西方的“禺谷”。一天之内,从东端,中经天穹,进入西极,有几十万里路程。
扩展资料:
与虞渊相反的相对立的概念:
汤谷即“旸谷”,神话传说中太阳升起之处。与虞渊相对,虞渊指传说中日落之处。根据史料记载,汤谷位于山东东部沿海地区(今山东日照市),是上古时期羲和族人祭祀太阳神的地方,是东夷文明的摇篮,也是我国东方太阳文化的发源地。
汤古的考证:
《海外东经》描写的地理走向与鲁东南沿海一带的地理走向一致
《海外东经》:“海外自东南陬至东北陬者”。叙述了从东南方到东北方沿海一带的方国。
《大荒东经》“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吴孺帝颛顼于此,弃其琴瑟。有甘山者,甘水出焉,生甘渊”。由于《大荒东经》也是按东南到东北方向进行描述,其中的少昊之国(行政版图)可理解为整个《大荒东经》描述的地域的总称。
鲁东南一带龙山时期的尧王城类型考古文化南起江苏灌云县北至青岛市区一带,是《尚书。禹贡》中的嵎夷所在地,在地形上也恰恰是东南至东北走向,所以《海外东经》所描述的恰恰就是尧王城类型考古文化在东部沿海一带方国的分布。
参考资料:
虞渊 (典故) 百度百科
汤谷 百度百科
2. 南人不相宋家传,自诩津桥惊杜鹃
张之洞督鄂时曾有首《读宋史》,“南人不相宋家传,自诩津桥惊杜鹃。辛苦李虞文陆辈,追随寒日到虞渊。”昨晚读罢,不时记诵,竟发现文襄叹宋史之外,更有玄机。
诗中前两句是写宋朝不相南方人的掌故。赵宋开国伊始,继承后周衣钵,宰相皆用北人,或许南人不相之说由此而来。据云太祖赵匡胤刻之于碑上。既然有明训,以南人为相则自然会引出话题。邵雍的《邵氏闻见录》上载:治平间,(邵雍)与客散步天津桥上,闻杜鹃声,惨然不乐。客曰:“何也?”康节先公曰:“不三五年,上用南士为相,多引南人,专务变更,天下自此多事矣!”我一直怀疑这段是否是为了损王荆公,因古史多以熙宁变法进小人而乱朝局、祸天下,由此给金人以可乘之机,终于南渡。这一说法自然有失偏颇。于是李纲、虞允文、文天祥、陆秀夫等南人宰相,伴随宋室自南渡中兴到崖山亡国,极大的讽刺了“南人不相”的观点。
此诗寥寥四句,就道尽两宋300年历史,翰林功力,确实不凡。但更不凡者,此诗表面上写宋朝史诗,实则是“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张文襄乃借用南北之别来喻晚清时期满汉之分,形容满清有畛域之见,对待汉人不公,文襄外放二十余年,始终未获大用。联想文襄后来入枢,一直呼吁调和满汉,重用汉人,裁抑亲贵,其来有自。
李虞文陆,皆为名相。文襄有宰相之志,却不得入枢机,诗文中当有些“怨望”在其中,尽管很委婉。而李虞文陆之中,文山先生成仁于北,陆忠烈公蹈海于南,末世殉国,自然是“追随寒日到虞渊”,李忠定身经南渡,杭州不过“行在”,仓皇之际,也可说是“寒日”。但宋室自采石矶之役后,也确实有些太平日子,而虞雍公破金军,立大功,更出将入相,虽然赍志以殁,却也谈不上“寒日”、“虞渊”啊?莫非虞雍公乃文襄的“私货”?想文襄督鄂,声望在外,可谓出将,后来入相,跟倒是虞雍公有些相似之处。虞雍公的勋业及朝局,无不为文襄所向往,文襄以虞雍公自况,期望再造中兴,李虞文陆,玄机或在于此。
满清自庚子之后,风雨飘摇,外有列强虎视眈眈,而内政不修,名臣耆宿调零,无知亲贵大用,真可比宋末蒙古入寇,实在是“寒日薄虞渊”。李虞文陆能追随宋室始终,文襄也为清室贡献全力,诗中暗表之意,跃然纸上。
张文襄虽以“经营八表”自诩,但一直为人以书生目之。观其平生,以春秋之义责备,终究是书生意气多些。但即便如此,入枢前后,军机的贤人,除了袁项城,只怕还是数文襄。明乎此,也不难知道,为何武昌的炮声一响,革命形势如摧枯拉朽一般,不过一两个月,各地纷纷宣告光复。而此时,文襄不过才刚离世两载。
3. 虞繁体字怎么写
笔画:竖、横、横撇/横钩、撇、横、竖弯钩、竖、横折、横、横、横、撇、捺、
笔画数 13
虞字篆隶楷行草书欣赏:
篆
隶
楷
行
草
虞 yú
〈名〉形声。从虍( hū),吴声。虍,虎头。本义:神话传说中的兽名。即“驺虞”。
1. 预料:不~。
2. 忧虑:无冻馁之~。
3. 欺骗:尔~我诈。
4.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东北。
5. 古同“娱”,安乐。
6. 古代掌管山泽的官:~人(中国春秋战国时称)。
7. 传说中的中国朝代名,舜所建。
8. 姓。
相关词组
不虞
无虞
唐虞
虞人
虞舜
驺虞
虞渊
疏虞
泽虞
虞候
唐虞之治
尔虞我诈
虞美人
不虞之誉
不虞之隙
即鹿无虞
有虞氏
参商之虞
秦智虞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