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学生实验研究背景怎么写
课题研究背景怎样书写.doc
文档名称:课题研究背景怎样书写.doc
格式:doc 大小:0.1MB 总页数:26
上传时间: 2017-05-20 上传者:haihang2017
下载源文档需要:16元人民币

点击预览本文档(全文)
下载文档
下载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文档介绍:
课题研究背景怎样书写
在课题方案中,课题研究的背景通常以“课题的提出”或“课题的背景”作提示进行阐述的,主要是介绍所研究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
研究背景一般应从三个层面来考虑,即第一个层面是从国际的大背景下宏观的政治经济的角度阐述,第二个层面是从国内的教育领域方面的中观的角度来考虑,第三个层面是从本省、市、县、校的实际出发与课题直接相关的微观的角度来分析,如果课题不大,那么其研究的三个层面相应地递减,调整为本国、本省市、本县校。总体上说,研究的背景中主要应写明是在什么因素促成下研究的,为什么要对此进行研究。其中对本校的研究基础要分析得略为详尽一些,特别是对已经尝试过一段时间并已取得了一定成效的课题,更是应该把这些情况作为研究的背景来书写。同时为了让课题的评审者阅读的方便,在书写研究背景的时候一是要做到分层分段要点明确,段首最好都要有个简短的中心句;二是各层意思之间要讲究逻辑的顺序,各意思不交叉重复;三是在最后部分尽量能点明本课题研究的特色及亮点,而且不妨借机界定一下题目中的概念。
2. 医学免疫学实验背景怎么写
这个具体的内容比较多,写起来比较麻烦,不过先发一篇以小鼠为动物模型的布氏菌病免疫学实验,里面有比较详细的实验过程,希望能对有你帮助: 《评价布病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效果》 布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布氏菌引起的能够在人和动物中传播的一类人兽共患病。
布氏菌具有侵袭力强、传染途径多、引起多器官损伤的特点。家畜感染后如果得不到良好的治疗可引发母畜流产和不育,人感染则主要引起波浪热和转化为慢性感染。
据调查,全球已有 170 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布病发生和流行。而我国 28 个省市区的人、畜有布病存在和流行,每年造成近千万元损失。
疫苗接种是防治布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布氏疫苗主要包括灭活苗、减毒活疫苗、菌体组分疫苗以及现在热门研究的基因疫苗和重组蛋白疫苗等。
目前,我国采用的人用布氏菌活疫苗为牛种弱毒株 104M 菌株,接种方式为皮上划痕。该方法操作复杂、不能定量接种,人群接种阳转率低,保护效果有限,被接种者因划痕产生疼痛而不易被接受,从而影响疫苗的广泛使用。
鉴于布病疫情控制的需要,我们采用具有经济性好和安全性高的皮内注射接种方式替代传统的皮上划痕。本次研究以小鼠为动物模型,采用皮内注射方式免疫,从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保护力试验三个方面的结果全面评价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材料 1.1.1 动物 SPF 级 BALB/c 小鼠,6 ~ 8 周,白色雌性,共 30 只,由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简称中检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号:SCXK(京)2009-0017,饲养于中检院清洁级动物室。 1.1.2 菌种 皮下注射用布氏菌活疫苗及羊布氏菌 M5 弱毒株均由中检院结核病疫苗室提供。
1.1.3 实验仪器 Bio-II-A 生物安全柜购自西班牙 Telstar 公司;Dragon-MK3 酶标仪购自芬兰Labsystems 公司;DH6000 AB 型恒温培养箱购自天津市泰斯特仪器公司;高速离心机购自德国Eppendorf 公司;酶联斑点分析仪购于美国 CTL公司;CO2培养箱购于美国 Napco 公司;加样枪购于 Gilson 公司。 1.1.4 试剂耗材 牛血清白蛋白和 ConA 购自美国 Sigma 公司;小鼠 IFN-γ 酶联免疫试剂盒购自美国 BD 公司;达优-淋巴细胞分离液、无血清培养基、IFN-γ 及 IL-4 ELISA 预包被试剂盒均购自达科为生物技术公司;碱性磷酸酶标记羊抗小鼠IgG、IgG1、IgG2a 购自美国 Bethyl 公司;pNPP 底物显色液购自美国 SurModics 公司。
1.2 方法 1.2.1 动物分组及免疫 将 30 只 BALB/c 小鼠随机分成 3 组,每组 10 只,分别为低剂量组(5 *107/只),高剂量组(2 * 108/只),生理盐水对照组,3 组均为后肢皮下注射,剂量为 0.2 ml/只。 1.2.2 动物血清和脾脏淋巴细胞的制备 免疫4 周后,对每只小鼠进行摘眼球取血,分离血清,–20 ℃ 保存,用于 ELISA 体液免疫检测。
将每只动物无菌取出的脾脏放在筛网上,滴加淋巴细胞分离液研磨,研磨液用巴氏管吸入到 15 ml 离心管中,滴加 200 ~ 500 μl 达优无血清培养基进行低速梯度离心,在 25 ℃ 条件下,800 * g 离心 30 min,吸出淋巴细胞层,加入 10 ml 无血清培养基,颠倒洗涤,室温、250 * g 离心收集细胞,用于 ELISPOT细胞免疫的检测。 1.2.3 体液免疫检测 1.2.3.1 抗菌体抗原总 IgG 抗体水平检测 用间接 ELISA 法检测小鼠血清 IgG 的效价。
以灭活布氏菌体 5 * 108/ml 的浓度包被 96 孔酶标板,4 ℃ 过夜;以 TBS-T 300 μl 洗板 5 次,用 1% 的BSA 封闭(200 μl/孔),37 ℃ 静置 1 h;每孔加入100 μl 的 50 * 开始倍比稀释的待检血清,37 ℃静置 1 h;按 1:1000 倍稀释碱性磷酸酶标记山羊抗小鼠 IgG,洗板后 100 μl/孔加入,37 ℃ 静置1 h;洗板,加入 100 μl/孔的 pNPP 底物显色液,室温避光 30 min 后加入 100 μl/孔终止液(3 mol/LNaOH)终止反应;在波长为 405 nm 处检测吸光值 A405。 1.2.3.2 抗菌体抗原 IgG 抗体亚类检测 以灭活布氏菌体 5 * 108/ml 的浓度包被 96 孔酶标板,小鼠免疫 4 周后血清为一抗,碱性磷酸酶标记山羊抗小鼠 IgG1、IgG2a 为二抗,其余操作步骤同1.2.3.1。
1.2.4 细胞免疫检测 1.2.4.1 分泌 IFN-γ、IL-4 的脾脏淋巴细胞的数目检测 小鼠免疫 4 周后,分离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取 96 孔细胞培养板,每孔中加混有 2.0 *106个/ml 浓度细胞 100 μl,每孔分别加入 100 μl布氏 PPD 抗原(终浓度为 5 μg/ml 和 10 μg/ml)和灭活菌体抗原(终浓度为 1 * 108/ml 和 1 *107/ml)。每种抗原刺激物做复孔,另用细胞培养液作阴性对照,一孔加 ConA 作阳性对照(终浓度为5 μg/ml)。
共同孵育 16 h 后,按 ELISPOT 操作依次加入检测抗体等试剂,洗板,显色,计数斑点数。 1.2.4.2 体外再刺激免疫小鼠脾细胞因子产生水平检测 取 48 孔细胞培养板,每孔中加 2.0 *106个/ml 浓度细胞 400 μl,每孔分别加入 50 μl 布氏 PPD 抗原(终浓度为 5 μg/ml 和 10 μg/ml)和灭活菌体抗原(终浓度为 1 * 108/ml 和 1 *107/ml)。
分别以 ConA(终浓度为 5 μg/ml)和培养基为阳性和阴性对照。37 ℃,5% CO2培养箱中孵育 18 h,孵育完毕对培养物进行离心,取各孔细胞培养液上清,用小鼠 IFN-γ、IL-4 ELISA 试剂盒检测体。
3. 探究学习报告的背景怎么写
课题结题报告 一、科学学科探究性学习方式提出的背景: 我国基础教育对现行的课程进行前所未有的改革,新课程肩负着时代的使命,带着新的理念即将走进中 小学校园,走入师生的生活,并正在改变着中小学师生的生活方式。
此次改革给基础教育的各个方面带来了 巨大的变化,也使整个社会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建立具 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提高国民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在整个教育步入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教学 改革仍然显得十分缓慢,如何加快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 个紧迫课题。面对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我们作了认真思考,采用探究式可被认为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理想选 择。
它改了传统以讲授式教学为主,将科学假设为一种可以直接灌输让学生学到的一堆知识,将学生假设为 一种品质良好的容器,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吸纳这些真理的过程,教师更多地只是将这些知识理清头绪,尽 可能清楚地告诉给学生并使他们能重现。而探究式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 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 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 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国内外研究现状:根据我们所掌握的情报资料国外,亚太地区首届"网络时代"的学与教--实践、挑战与前景; 美国“信息素养”的提出等。
国内情况:香港教育制度改革建议—“终身学习、全人发展”;杨福家教授的 “优质基础教育”;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运教授的“时代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 育”等。目前国内中小学“探究型”课程开发,实施较为迅速,但探究性学习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无成熟的 理论体系与系统的实践经验。
鉴于上述的现状,我们认为,当前加强中小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 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且具有现实的、深远的意义,要是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一项重要举措。 二、科学学科探研性学习方式研究目的、意义: 浙江初中科学课程首先顺应国际改革潮流,设计了31个“探索与研究”的学生实践活动,意图是采用以问题 为中心的主题式研究学习的途径,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 科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使探索和创造精神的培养和发展有一个切实的的落脚点。
这就意味着在科学课程中,探究既是教师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和学生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又是课程目标的 重要方面,也是选择教材内容的一个依据。 科学探究活动有别于传统教学: 1.辞海中的“科学”解释为“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
科学是结果,更是 一种过程,科学不仅仅是具体规律性知识的理论体系,更应该是人类获得知识改造社会的活动,是一种人类 努力探究的事业。学习科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系列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积极参与与获 得直接感受和丰富体验的“认识活动”,即实践和探究活动。
2.科学在哪里。科学在书本,在实验室,在电子网络,更在我们的实际生活和社会生产实践中,学习科学 与学生生活、生产实践互相联系,将学生生活经历与广阔的社会背景联系起来,学习内容建构在事实情景之 中,学习具有启发性、趣味性、探索性,实现认识与情感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结合,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就 在我们身边,科学探究无处不在。
3.科学如何教。传统教学关注学生“知道什么”,突出教师“教”,上课大多采用讲授法,知识被作为一 个结果告知学生,强调知识点考核和死记硬背,没有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自主探究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学 生得到了“鱼”,科学素养不高,学生的观察和实践探究能力差。
现代科学教学更关注学生的“学”,关注 学生怎么才会“渔”,在让学生自己学会并进而会学方面下功夫,教学方法提倡采用学生分组探究等实践活 动。 4.科学怎么学。
学科的本质决定了科学的学习方法,人类具有探究的天性,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有效途径。 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在“做中学”,在探究中学,在探究中建构知识,促进学生对科学的理解。
笔者认为 开展初中科学小课题探究活动,以教师提供的或学生自主选择的小课题进行设计和研究活动,给学生在具体 的操作程序和方法上构建一个平台。这样的探究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方法和能力、态度和情感在学生自身人格中内化,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发展。
本课题旨在通过科学学科探研性学习方式研究,改变学生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 调动、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多样性的学习方式。 三.科学学科探研性学习方式研究的实验过程 1、实验步骤: 1).准备。
4. 实验原理怎么写
实验原理是指导整个实验的理论基础,写实验原理只需要看实验过程,把每一步骤的理论基础写出来,保证是一个完整的实验原理。你可以照着课本实验自己总结原理,实验原理有以下几个特征。
1、科学性:实验原理首先要遵循实验的科学性原则。实验中涉及到的实验设计依据必须是经前人证明的科学理论。如还原糖的鉴定,还原糖与斐林试剂产生砖红色的沉淀,淀粉的鉴定,淀粉遇碘变蓝,这都是科学理论。
2、可行性:可行性主要是指从仪器选取、实验条件和操作等方面来看,实验是否符合实际情况,能否达到实验目的。
3、安全性:实验方案的实施要安全可靠,不会对仪器、人身及周围环境造成危害,成功率高。
4、简便性:实验便于操作、读数及数据处理。
5、精确性:实验的误差应在允许的范围之内.若有多种可行的实验方案,应选择误差较小的方案.
5. 开题报告怎么写
你好,同学,你的开题报告老师让你往哪个方向写?
开题报告有什么要求呢
开题报告是需要多少字呢
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开题报告选题通过顺利。
1、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即提出问题,阐述研究该课题的原因。研究背景包括理论背景和现实需要。还要综述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①人家在研究什么、研究到什么程度?②找出你想研究而别人还没有做的问题。③他人已做过,你认为做得不够(或有缺陷),提出完善的想法或措施。④别人已做过,你重做实验来验证。
2、目的意义
目的意义是指通过该课题研究将解决什么问题(或得到什么结论),而这一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有什么意义。有时将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合二为一。
3、成员分工
成员分工应是指课题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所担负的具体职责,要人人有事干、个个担责任。组长负责协调、组织。
4、实施计划
实施计划是课题方案的核心部分,它主要包括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时间安排等。研究内容是指可操作的东西,一般包括几个层次:⑴研究方向。⑵子课题(数目和标题)。⑶与研究方案有关的内容,即要通过什么、达到什么等等。研究方法要写明是文献研究还是实验、调查研究?若是调查研究是普调还是抽查?如果是实验研究,要注明有无对照实验和重复实验。实施计划要详细写出每个阶段的时间安排、地点、任务和目标、由谁负责。若外出调查,要列出调查者、调查对象、调查内容、交通工具、调查工具等。如果是实验研究,要写出实验内容、实验地点、器材。实施计划越具体,则越容易操作。
5、可行性论证
可行性论证是指课题研究所需的条件,即研究所需的信息资料、实验器材、研究经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及教师的指导能力。另外,还应提出该课题目前已做了哪些工作,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在哪些方面需要得到学校和老师帮助等等。
6、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
预期成果一般是论文或调查(实验)报告等形式。成果表达方式是通过文字、图片、实物和多媒体等形式来表现。
6. 实验报告应该怎么写啊```步骤是什么啊```
实验研究报告的标准写法
实验研究报告是实验之后,对科学实验的整个过程进行全面总结,从而提出一个客观的、概括的、能反映全过程及其结果的书面材料。因此,撰写好实验研究报告对总结和推广实验具有重要作用。
实验研究报告主要由题目、项目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课题的由来、课题的目的和意义、实验的方法、实施结果、分析与讨论、结论、参考文献等组成。
(1)题目
用简练、概括、明确的语句反映出实验的对象、领域、方法和问题,使读者一目了然,判断出有无阅读价值。
(2)项目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
写出课题组组长和课题组成员的姓名。
(3)课题的由来
简要说明课题的背景和来源,即问题的提出。
(4)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①说明实验的重要性,揭示实验的动机和目的。
②说明选题的依据,说明实验的对象、进展和规模,揭示课题的价值和意义。
③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现状、问题和趋势。
④说明实验所要解决的问题。
(5)实验的方法
这是实验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之一,不仅强调阐明研究的方法和研究的过程,而且强调科学性。告诉读者实验的结果是在什么条件和情况下,通过什么方法,根据什么事实得来的,从而判定实验研究的科学性和实验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
主要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①主要概念的定义和阐述。
②怎样选择的实验对象,实验的组织类型和分组名册。③有哪几种实验因子。④用什么方法控制哪些无关因素。⑤实验步骤。⑥测量的材料和实验的器材。⑦实验数据的搜集和分析。
(6)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是实验研究报告的核心内容。实验结果中最重要的是要说明每一结果与实验假设的关系。主要内容有二:
①用统计表、统计图等方式把搜集的原始数据、典型案例、观察资料等进行初步的整理和分析。
②用统计检验来描述实验因子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关系。得出研究的最终结果,然后对实验结:果的事实加以分析说明。
(7)分析与讨论
①从理论上分析和论证实验结果。
②探讨实验中实验方法的科学性和局限性。
③提出可供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8)结论
实验结果是对整个实验的一个总结。因此,应对实验研究的问题作出明确的解答,推出一般的结论,使其具有客观性和概括性。作结论时,应做到语言准确、简明,推理严密,有理论依据,有逻辑性。
(9)参考文献
实验研究报告的文尾,应列举报告中直接提到或引用的资料的来源。
7. 如何写实验综述
格式
综述一般都包括题名、著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几部分。其中正文部分又由前言、主体和总结组成。 前言 用200~300字的篇幅,提出问题,包括写作目的、意义和作用,综述问题的历史、资料来源、现状和发展动态,有关概念和定义,选择这一专题的目的和动机、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如果属于争论性课题,要指明争论的焦点所在。 正文,是综述的重点,写法上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较好地表达综合的内容,作者可创造性采用诸多形式。正文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进一步阐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作者自己的见解。当然,作者也可从问题发生的历史背景、目前现状、发展方向等提出文献的不同观点。正文部分可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 主体 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点及其理论根据,从而反映作者的见解。为把问题说得明白透彻,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述。这部分应包括历史发展、现状分析和趋向预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历史发展:要按时间顺序,简要说明这一课题的提出及各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体现各阶段的研究水平。 ②现状分析:介绍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各派观点,包括作者本人的观点。将归纳、整理的科学事实和资料进行排列和必要的分析。对有创造性和发展前途的理论或假说要详细介绍,并引出论据;对有争论的问题要介绍各家观点或学说,进行比较,指问题的焦点和可能的发展趋势,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对陈旧的、过时的或已被否定的观点可从简。对一般读者熟知的问题只要提及即可。 ③趋向预测:在纵横对比中肯定所综述课题的研究水平、存在问题和不同观点,提出展望性意见。这部分内容要写得客观、准确,不但要指明方向,而且要提示捷径,为有志于攀登新高峰者指明方向,搭梯铺路。主体部分没有固定的格式,有的按问题发展历史依年代顺序介绍,也有按问题的现状加以阐述的。不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应比较各家学说及论据,阐明有关问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 小结,是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内容单纯的综述也可不写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