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玉笏的介绍
古时候王公上朝时所执的玉制手板。即“珽”。笏,又称手板、玉板、朝笏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
2. 玉笏是什么意思
古时候王公上朝时所执的玉制手板。即“珽”。笏( hù ),又称手板、玉板、朝笏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
知识简介:
笏,又称手板、玉板、朝笏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
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
按品第分别用玉、象牙或竹制成。
《礼记》中记载“笏长2尺6寸,中宽3寸”,由于古代的尺寸和今天的尺寸不同,故而,古代2尺6寸要短于今天的2尺6寸。
唐代武德四年以后,五品官以上执象牙笏,六品以下官员执竹木做的笏。
明代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执象牙笏,五品以下不执笏,从清朝开始,笏板就废弃不用了。
周朝以及后世统治者利用天帝崇拜(君权神授),极力宣称自己是天帝的儿子,故称天子,帝王手持玉笏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力。
另道教中也有类似的象牙笏和玉笏,在做法事和上谏道教神灵时也用(这要有传承的道家才有的),我曾在民间收到过类似的象牙笏。
3. 玉笏板怎样分别年代
玉笏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拿在手中的器具。
笏板,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礼记》中记载“笏长2尺6寸,中宽3寸”,由于古代的尺寸和今天的尺寸不同,因此,2尺6寸要短于今天的2尺6寸。唐代武德四年以后,五品官以上执象牙笏,六品以下官员执竹木做的笏。明代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执象牙笏,五品以下不执笏;从清朝开始,笏板就废弃不用了。
从上可以得知 既然《礼记》中已有记载 那么玉笏板出现的年代应该早于春秋时期,估计在在商周时期已有使用。
4. 来到了玉笏山脚下,作文20字
玉笏山景区,位于遵义市余庆县城,城郊西北大门仅两公里,最高峰—玉笏山海拔871.3m。
现建有景观长廊,山顶有玉佛寺一座,观景塔一座。 玉笏山有悠久的历史,有很多传说,其寓意深刻。
笏,其意是古代大臣朝见皇帝时拿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制成,上面可记事。玉笏朝天,据余庆老志记载,是余庆有名的八景之一。
县治北水口,万峰矗起,其形为笏,屹立拱峙天门,故曰朝天。从山的形状看,玉笏头顶蓝天,脚盘大地,吸天地之灵气,取日月之精华,婷婷玉立,恭敬各朝皇帝。
据说某朝知县在此一游,登上主峰,极目远眺,余庆县城尽收眼底,倍加心旷神怡,故命名玉笏朝天。由于它是一座大山,所以,当地人就管它叫玉笏山。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相传明末清初,山上修建寺庙,住持下山到头关(今断尖树)一带化缘,商讨建庙用材之事,此地寨主杨氏吝啬,只肯答应砍伐已断了尖的树作建庙之材,住持听后心恢意冷,返回山上,跪至如来佛祖之神像前,哭诉下山经过,如来佛祖静心听罢。
当夜,一阵狂风,将头关一带的大树,好树的尖全部折断,并托梦给住持,“明日下山通知地方掌管,安排劳力去头关伐树,因山高路远,要多出劳力”,次日,大队人马上山砍伐,所有的大树、好树。
5. 玉 字 小篆或大篆怎么写
玉字小篆(如图)玉字大篆(如图)一、释义1、矿物,不透明和半透明的集合体。
化学成分是硅酸铝钠。硬度大。
如白玉、墨玉、青玉、碧玉、和田玉、岫岩玉等,主要用作雕刻工艺美术品。2、比喻洁白美丽:亭亭~立。
3、敬辞。称对方的身体或行动:~体。
~成。二、说文解字文言版《说文解字》:玉,石之美者。
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尃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桡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技,絜之方也。象三玉之连。
丨,其贯也。凡玉之属皆从玉。
白话版《说文解字》:玉,最美的石头。玉有五品:润泽而温和,是仁人的比方;从外部观察纹理,可知内部真性,这是义士的比方。
玉声舒展飞扬,传播而远闻,是智士的比方;宁折不挠,是勇士的比方;锐廉而不奇巧,是廉洁之士的比方。字形像三块玉片的串连。
丨,像玉串的贯绳。所有与玉相关的字,都采用“玉”作边旁。
三、造字本义名词,用丝绳串起来的珍玩宝石。 扩展资料字形演变(如图)组词:玉石、玉米、玉笏、玉醅、玉簟、玉成、玉骢、玉体、白玉、刚玉、玉器、玉照、碧玉、软玉一、玉成[yù chéng] 请人帮助或感谢帮助成全的客气话:深望~此事。
二、硬玉[yìng yù] 矿物,成分是钠和铝的硅酸盐,质地细密而硬。是翡翠中的主要矿物。
三、玉佩[yù pèi] 用玉石制成的装饰品,古时多系在衣带上。四、玉雕[yù diāo] 在玉上雕刻形象、花纹的艺术。
也指用玉雕刻成的工艺品。五、玉音[yù yīn] 敬辞,称对方的书信、言辞(多用于书信):伫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