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顿字多音字念什么怎么组词
“顿”字多音字念:1. dùn 2. dú 组词:
1. 顿时 读音:[dùn shí ] 释义:立刻,一下子
2. 安顿 读音:[ān dùn ] 释义:为人解决住处; 申玉枝安顿客人们睡觉。--康濯《水滴穿石》;安排使有着落
3. 困顿 读音:[kùn dùn ] 释义:十分劳累疲倦;艰难窘迫
4. 劳顿 读音:[láo dùn ] 释义:劳累疲倦
5. 整顿 读音:[zhěng dùn ] 释义:使紊乱变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收拾准备
顿
6. 多音字:dùn、dú
7. 部首:页
8. 笔画:10
9. 繁体:顿
基本释义
顿[dùn ]
①很短时间的停止(连停—):抑扬~挫|念到这个地方应该~一下。②忽然,立刻。一下子:~悟|~时。③叩,碰:~首。引跺:~足。④处理,放置:整~|安~。⑤书法上指运笔用力向下而暂不移动。⑥疲乏:劳~|困~。⑦量词,次:一天三~饭|说了一~|打了他一~。⑧姓。
顿[ dú ]
[冒顿]:汉族匈奴的一个首领名。
造句
1. 朗读课文要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
2. 由于产品不对路,工厂已陷入停顿状态。
3. 这个工厂的消防不符合安全要求,消防部门通知他们停顿整改
4. 王老师刚刚出差回来,不顾一路劳顿,马上开始给我们讲课。
5. 日夜兼程的旅途劳顿,令他非常疲惫。
2. 顿字多音字念什么怎么组词
“顿”字多音字念:1. dùn 2. dú 组词: 顿时 读音:[dùn shí ] 释义:立刻,一下子安顿 读音:[ān dùn ] 释义:为人解决住处; 申玉枝安顿客人们睡觉。
--康濯《水滴穿石》;安排使有着落困顿 读音:[kùn dùn ] 释义:十分劳累疲倦;艰难窘迫劳顿 读音:[láo dùn ] 释义:劳累疲倦整顿 读音:[zhěng dùn ] 释义:使紊乱变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收拾准备顿 多音字:dùn、dú 部首:页 笔画:10 繁体:顿基本释义 顿[dùn ] ①很短时间的停止(连停—):抑扬~挫|念到这个地方应该~一下。②忽然,立刻。
一下子:~悟|~时。③叩,碰:~首。
引跺:~足。④处理,放置:整~|安~。
⑤书法上指运笔用力向下而暂不移动。⑥疲乏:劳~|困~。
⑦量词,次:一天三~饭|说了一~|打了他一~。⑧姓。
顿[ dú ] [冒顿]:汉族匈奴的一个首领名。 造句 朗读课文要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
由于产品不对路,工厂已陷入停顿状态。这个工厂的消防不符合安全要求,消防部门通知他们停顿整改王老师刚刚出差回来,不顾一路劳顿,马上开始给我们讲课。
日夜兼程的旅途劳顿,令他非常疲惫。
3. 顿这个字怎么读
拼 音
dú dùn
部 首 页
笔 画 10
五 行 火
繁 体 顿
五 笔 GBNM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dú ]
[冒顿]汉族匈奴的一个首领名。
[ dùn ]
①很短时间的停止(连停—):抑扬~挫|念到这个地方应该~一下。②忽然,立刻。一下子:~悟|~时。③叩,碰:~首。引跺:~足。④处理,放置:整~|安~。⑤书法上指运笔用力向下而暂不移动。⑥疲乏:劳~|困~。⑦量词,次:一天三~饭|说了一~|打了他一~。⑧姓。
相关组词
安顿 顿时 困顿 劳顿 牛顿 整顿 顿悟 停顿 顿号 顿挫断顿 顿然 委顿 疲顿 更多
4. 小顿两个字的拼音怎么打
嗜shì (形声。
从口,耆(shì)声。本义:特别爱好) 同本义[havealikingfor] 嗜,嗜欲,喜之也。
——《说文》 屈到嗜芰。——《韩非子·难四》 性嗜酒。
——《世说新语·简傲》和《陶渊明集·五柳先生传》 余幼时即嗜学。——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又如:嗜学(非常好学);嗜癖(嗜好而入迷);嗜胆(嗜食苦胆。
比喻特异的习性);嗜茗(爱好喝茶);嗜古(好古);嗜书(爱好读书);嗜杀(喜好杀戮);嗜枣(指特殊的嗜好);嗜爱(嗜欲;爱好) 贪求[haveaninsatiabledesirefor] 吾闻国家败政,必用奸人而嗜其疾味。——《国语·楚语下》 邠人偷嗜暴恶者。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柳宗元《蝜蝂传》 又如:嗜利(贪求私利;贪图钱财);嗜血(猛兽贪于血食,后亦用以形容人凶残成性) 嗜 shì 贪求的东西[avariciousdesires] 嗜欲无限。
——《韩非子·解老》 嗜好 shìhào [addiction;hobby]特别爱好(多用于贬义) 本人别无嗜好,只是每天都想喝上一杯 嗜痂成癖 shìjiāchéngpǐ [beaddictedto;haveanaddictionforstampsthelike;liketolicksb.'sscabs]嗜:爱好。痂:疮口或伤口表面凝结的硬壳。
比喻爱好怪诞的事物已成为一种癖好。也说“嗜痂之癖” 语出《南史·刘穆之传》:“穆之孙邕性嗜食疮痂,以为味似鳆鱼。”
嗜酒成性 shìjiǔchéngxìng [alcoholism;beaddictedtodrinkingalcohol]连续并经常过量饮用酒精饮料,沉溺于饮酒尤其是强迫性过量饮用酒精饮料 嗜欲 shìyù [indulgeoneselfin;carnaldesires]指肉体感官上追求享受的要求 性不饮酒,少嗜欲幡田字格中的宋体“幡”字拼音:fān 注音:ㄈㄢ 部首:巾,部外笔画:12,总笔画:15 五笔:MHTL 仓颉:LBHDW 郑码:LIPK 四角号码:42269 UniCode:CJK 统一汉字:U+5E61[1]汉字释义 基本解释: 1、(幡然)同“翻然”。 2、用竹竿等挑起来直着挂的长条形旗子。
[2] 详细解释: 【名】 1、形声。从巾,番声。
2、擦拭写字板的布。 如:幡布(抹布)。
3、用竹竿等直着挂的长条形旗子。泛指旗帜。
青崔白鹄舫,四角龙子幡。——《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又如:幡幢(作为仪仗用的旗帜);幡信(题表官号以为符信的旗帜);幡旆(旗帜之类);幡旄(旌旗的羽毛饰);幡麾(指挥用的幡旗)。
4、冠上的巾饰。 却非冠,制似长冠,下促。
宫殿门吏仆射冠之。负赤幡,青翅燕尾,诸仆射幡皆如之。
——《后汉书》 5、簿册。如:幡薄(丹书符箓之类)。
6、通“旛”。长幅下垂的旗。
垂绛幡之素蜺兮,载云气而上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如:举幡 【动】 1、通“翻”。
变动;反覆;翻转,翻腾。 既而幡然改曰:与我处畎亩之中。
——《孟子·万章上》 君子之学如蜕,幡然迁之。——《荀子·大略》 幡比翄回集,贰双飞常羊。
——《汉书》 又如:幡幡(翻动的样子);幡纚(飞扬的样子)。[2]汉英互译 ◎幡 longnarrowflag[1]方言集汇 ◎粤语:faan1 ◎客家话:[客英字典]fan1[台湾四县腔]fan1[梅县腔]fan1[宝安腔]fan1[客语拼音字汇]fan1[海陆丰腔]fan1[1]常用词语 幡然、幡然悔悟、幢幡、纸幡、珠幡、阴魂幡、信幡、三幡、白幡、幡竿、幡旗。
[2]。
5. 小顿两个字的拼音怎么打
嗜shì (形声。
从口,耆(shì)声。本义:特别爱好) 同本义[havealikingfor] 嗜,嗜欲,喜之也。
——《说文》 屈到嗜芰。——《韩非子·难四》 性嗜酒。
——《世说新语·简傲》和《陶渊明集·五柳先生传》 余幼时即嗜学。——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又如:嗜学(非常好学);嗜癖(嗜好而入迷);嗜胆(嗜食苦胆。
比喻特异的习性);嗜茗(爱好喝茶);嗜古(好古);嗜书(爱好读书);嗜杀(喜好杀戮);嗜枣(指特殊的嗜好);嗜爱(嗜欲;爱好) 贪求[haveaninsatiabledesirefor] 吾闻国家败政,必用奸人而嗜其疾味。——《国语·楚语下》 邠人偷嗜暴恶者。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柳宗元《蝜蝂传》 又如:嗜利(贪求私利;贪图钱财);嗜血(猛兽贪于血食,后亦用以形容人凶残成性) 嗜 shì 贪求的东西[avariciousdesires] 嗜欲无限。
——《韩非子·解老》 嗜好 shìhào [addiction;hobby]特别爱好(多用于贬义) 本人别无嗜好,只是每天都想喝上一杯 嗜痂成癖 shìjiāchéngpǐ [beaddictedto;haveanaddictionforstampsthelike;liketolicksb.'sscabs]嗜:爱好。痂:疮口或伤口表面凝结的硬壳。
比喻爱好怪诞的事物已成为一种癖好。也说“嗜痂之癖” 语出《南史·刘穆之传》:“穆之孙邕性嗜食疮痂,以为味似鳆鱼。”
嗜酒成性 shìjiǔchéngxìng [alcoholism;beaddictedtodrinkingalcohol]连续并经常过量饮用酒精饮料,沉溺于饮酒尤其是强迫性过量饮用酒精饮料 嗜欲 shìyù [indulgeoneselfin;carnaldesires]指肉体感官上追求享受的要求 性不饮酒,少嗜欲幡田字格中的宋体“幡”字拼音:fān 注音:ㄈㄢ 部首:巾,部外笔画:12,总笔画:15 五笔:MHTL 仓颉:LBHDW 郑码:LIPK 四角号码:42269 UniCode:CJK 统一汉字:U+5E61[1]汉字释义 基本解释: 1、(幡然)同“翻然”。 2、用竹竿等挑起来直着挂的长条形旗子。
[2] 详细解释: 【名】 1、形声。从巾,番声。
2、擦拭写字板的布。 如:幡布(抹布)。
3、用竹竿等直着挂的长条形旗子。泛指旗帜。
青崔白鹄舫,四角龙子幡。——《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又如:幡幢(作为仪仗用的旗帜);幡信(题表官号以为符信的旗帜);幡旆(旗帜之类);幡旄(旌旗的羽毛饰);幡麾(指挥用的幡旗)。
4、冠上的巾饰。 却非冠,制似长冠,下促。
宫殿门吏仆射冠之。负赤幡,青翅燕尾,诸仆射幡皆如之。
——《后汉书》 5、簿册。如:幡薄(丹书符箓之类)。
6、通“旛”。长幅下垂的旗。
垂绛幡之素蜺兮,载云气而上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如:举幡 【动】 1、通“翻”。
变动;反覆;翻转,翻腾。 既而幡然改曰:与我处畎亩之中。
——《孟子·万章上》 君子之学如蜕,幡然迁之。——《荀子·大略》 幡比翄回集,贰双飞常羊。
——《汉书》 又如:幡幡(翻动的样子);幡纚(飞扬的样子)。[2]汉英互译 ◎幡 longnarrowflag[1]方言集汇 ◎粤语:faan1 ◎客家话:[客英字典]fan1[台湾四县腔]fan1[梅县腔]fan1[宝安腔]fan1[客语拼音字汇]fan1[海陆丰腔]fan1[1]常用词语 幡然、幡然悔悟、幢幡、纸幡、珠幡、阴魂幡、信幡、三幡、白幡、幡竿、幡旗。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