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采访日记的格式怎么写
1、先确定采访选题。例如:某一残疾人士自强不息,终有所成。
2、再确定采访范围。例如:该残疾人士、他的父母、他的朋友等。
3、再确定采访问题。例如:生病缘由、求学经历、遇到困难、感人事迹、骄人成绩。
4、再确定采访时间。例如:先打电话或写信给他们,约好采访时间、地点等。
5、最后的准备工作。例如:学生证、小记者证、介绍信等等。
6、如多人采访,还要确定分工:某某提问,某某记录,某某摄影等等。
7、采访完毕,整理材料,写出新闻稿件。
2. 后记怎么写
后记是写在书籍或文章之后的文字。多用以说明写作经过,或评价内容等,又称跋或书后。唐代韩愈作《科斗书后记》便有后记之称。古人多用书某书或某文后这一题名,如宋代欧阳修即有《书梅圣俞稿后》,曾巩有《书魏郑公传后》,王安石有《书李文公集后》,都以书后为题。偶或用读某书或某文后题这一名称,如唐代柳宗元《读韩愈所著毛颖传后题》,便名之读后题。后世所谓题跋,都是后记。后记实际是列在书后的序文(见序),但与序文稍有不同。其差异之处在于后记或跋,篇幅往往小于序,在内容方面往往不需如序说得那么全面,体制规模也都小于序文。
如何写后记:
写完一篇文章后,如果要有补充的或遗漏的问题,都可以用后记的形式。有些采访性的或新闻性的文章,在事后有了新的发展而又不便单独介绍的,都可以后记的形式加入文章。既能丰富文章内容又不耽误出版,两全其美。
有时作者故意用后记的形式对某个问题提出引人深思的看法,让读者能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有题记不一定要有后记。后记只是对你的文章中心的升华。你可以在最后用一个自然段来表达中心,而不一定用后记。有时用了后记反而显得文章过于累赘。
3. 采访周围爱读书的人的采访稿和采访后记
采访我身边爱读书的人————妈妈2007-12-17 20:22时间:2007年12月16日地点:清河家中 我:您小时候爱读书吗? 妈妈:我小时候很爱读书。
我:您小时候爱读什么书? 妈妈:《英雄王二小》《小英雄雨来》《红楼梦》······ 我:家里人不让我看书吗? 妈妈:家里人不让我看书,确切的说应该是没有时间读,因为要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事情。我最喜欢帮他们看果园的果子,那个时候我就有很多时间读书了。
我:您的书从哪来的? 妈妈:我读的书大多是借来的,家里没有钱给我买书,村里有一位老师家里有很多的书,为了能借到书,我经常讨好他的女儿,常常帮他做一些力气活,这个老师心地善良,她知道我学习很好,又看到一些书能够完好无损的还回去,就答应多借我一些书看。从他那里我读过《格林童话》,知道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认识了**、雷锋。
读书给我带来了很多乐趣,让我了解了大山以外的世界知识。 我:小时候您读过什么类的书? 妈妈:因为不是爸妈买的,书大多是从那个老师那里借来的,所以,基本是儿童书。
我:您对现在的孩子读书一有什么看法? 妈妈:大多数孩子喜欢电脑、游戏机,读书对他们来说是一个苦差事。生活好了。
读书也少了,这是一种不好的习惯,我希望现在的孩子多读书,读好书。 和妈妈谈完之后,我就想我原来是那么喜欢玩游戏机和电脑i,我以 后一定不玩游戏机了。
因为多读书,读好书能增长知识。我现在正在看一本《哈利~波特》,它是一本幻想小说,里面不仅有惊险的情节,还有精彩的对白,对我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多读书,读好书,我会永远记住妈妈这句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