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豆羹
胡枝子豆羹
一、原料:
1. 主料:胡枝子嫩茎叶300 克,黄豆150 克。
2. 调料:精盐、味精、葱花、豆油。
二、制法:
1. 将胡枝子去杂洗净,入沸水锅内焯一下,捞出洗净切碎。黄豆用清水
浸泡,磨成豆沫。
2. 油锅烧热,下葱花煸香,投入胡枝子煸炒,加入精盐炒至入味,油锅
待用。
3. 将豆沫放锅内烧沸煮熟,加入炒好的胡枝子,点入味精调好味,出锅
即成。
按:此羹由胡枝子健脾宽中,润燥消水的黄豆相组成。含有丰富的营养
成分。具有润燥利水、润肺健脾的功效。适用于肺热咳嗽、百日咳、鼻衄、
筋痛拘挛、膝痛湿痹、腹胀赢瘦等病症。
2. 豆羹年华什么意思
“豆蔻年华”一词源于唐代诗人杜牧的《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他用早春二月枝头含苞待放的豆蔻花来比拟体态轻盈、芳龄十三的少女,这一千古妙喻一直流传至今。后世使用“豆蔻年华”一语形容少女,虽然不拘泥于杜牧所说的“十三余”这个具体年岁,但也有个大致的限度。
用“豆蔻年华”来描述“平均年龄”“22岁”的警花,毕竟“嫩”了点。芳龄“十三余”,就现在的学制计算,只是初中一年级学生的岁数,而平均22岁,已经是大学毕业的年纪了。两者之间,无论在生理上,心理上都有不少差距。平均1.69米的个头,大多不会有“娉娉袅袅”的身姿。选拔警花毕竟不是选拔模特。
豆蔻年华”之“豆蔻”是从上述植物引申出来的意思,指十三四岁的少女、处女而言。这源自唐代杜牧的《赠别》诗中有“婢婢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大意说柔弱美丽的十三岁多的少女,像是二月初起刚发芽的豆蔻梢头的嫩芽呢。看,豆蔻原来比喻嫩芽,关键是说十三四岁的少女。再加上“年华”二字,更清楚点明了这个令人喜爱、亭亭玉立、含苞欲放的美丽的年龄时段。
本世纪初时,外国染指甲油刚传入中国时,它的牌子叫Cutex,声音类似“蔻丹”,人们便把豆蔻年华的“蔻”给了它,第二个字“丹”有红的意思,于是“蔻丹”在我国流行了数十年之久。
豆蔻年华应指十多岁少女。形容她们才合适。最多扩展到二十来岁,还可勉强。
年龄称谓趣谈:不满周岁——襁褓 2-3——孩提 女7——髻年 男8——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舞勺之年 15-20——舞象之年 女12岁—金钗之年 女13岁——豆蔻年华 女15岁——及笄年华 女16——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女20岁——桃李年华 女24岁——花信年华 女30——半老徐娘
3. 太极豆羹的做法,太极豆羹怎么做好吃,太极豆羹
主料 豌豆150g 燕麦片30g 辅料 盐适量 步骤 1.豌豆剥好后,放在水中清洁,把飘起来的小豆子去除 2.水开后放入豌豆 3.待豌豆煮至全部浮起,放少量盐调味,再煮几分钟,关火放凉少许备用。
4.燕麦片放入杯中备用 5.冲入2倍左右的热水,泡3-4分钟 6.把稍微冷却的豌豆放入榨汁机中 7.把豌豆磨成豆糊 8.碗中用刮片分隔,一边放入泡好的燕麦片 9.另外一边放入豌豆泥 10.取出刮片 11.用小勺拨弄好造型 12.尽量能够象太极的阴阳图,我做的有点尖了 13.在燕麦糊上放入豆泥糊圆形,豆泥糊上放燕麦糊圆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