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建筑”的繁体字怎么写
“建筑”的繁体字应为:建筑[jiàn zhù]
1. 修建(房屋、道路、桥梁等):~桥梁 、~铁路、这座礼堂~得非常坚固 、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在别人的痛苦上;
巴金《还魂草》:“凡是把自己的幸福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用种种方法来维持自己的幸福,这样的人是不会活得长久的。”
2. 指建筑物,如房屋、桥梁等:古老的~、上层~
冰心《寄小读者》:“假期中看不见什么,只看了几座伟大的学校建筑。”
参考资料
查字网:
2. “建筑”的繁体字怎么写
“建筑”的繁体字应为:建筑[jiàn zhù] 修建(房屋、道路、桥梁百等度):~桥梁 、~铁路、这座礼堂~得非常坚固 、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在别人的痛苦上; 巴金《还魂草》:“凡专是把自己的幸福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用种种方法来维持自己的幸福,这样的人是不会活得长久的。”
指建筑物,如房屋、桥梁等:古老的~、上层~ 冰心《属寄小读者》:“假期中看不见什么,只看了几座伟大的学校建筑。” 参考资料 查字网:。
3. 建筑的筑繁体字
“筑”的繁体字是”筑“ 拼音:zhù ,zhú 释义: zhù: 1.捣土的杵。
2.建造,修盖。 3.居室。
4.古代弦乐器,形似琴,有十三弦。演奏时,左手按弦的一端,右手执竹尺击弦发音。
zhú: 中国贵州省贵阳市的别称。 名句: 1.曰止曰时,筑垒于兹。
——《诗·大雅·绵》 2.甸人筑坎坎。——《仪礼·既夕礼》 3.筑场圃,十月纳禾稼。
——《诗·豳风》 4.不筑,必将有盗。——《韩非子·说难》 5.贼以刀筑其口,使不得言。
——《三国志》 6.筑,以竹曲五弦之乐也。——《说文》 7.高祖击筑。
——《史记·高祖记》 8.竽瑟空侯琴筑筝。——《急就篇》 9.渐离击悲筑。
——陶渊明《咏荆轲》 10.破荆和以继筑。——《楚辞·离世》。
4. “建”字的繁体字怎么写
繁体字和简体字是一样的,一共九画。
汉字演变:
汉字字义:
◎ 立,设置,成立:~立(a、开始成立;b、开始产生,开始形成)。~树(建立功业,或所建立的功业)。~国。~都(dū)。~党。~军。~交。~设。~功立业;
◎竖立:即取急子手中白旄,故意建于舟首,用自己仆从相随。--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
◎ 造,筑:~造。~筑。修~。新~。兴(xīng)~。筹~;
◎ 提出,倡议:~议。~策(出谋献策);
◎ 指中国福建省:~兰;
◎ 北斗的斗柄所指的方位。斗柄农历每月所指的方位不同,因此"建"亦转指月份(亦称"月建"、"月尽"):大~(农历有三十天的月份,亦称"大尽")。小~(农历有二十九天的月份,亦称"小尽")。
常用词组
◎ 建安 jiàn'ān
[Jian An period at the end of the Han Dynasty] 东汉献帝刘协的年号(公元196-219年)
汉末 建安中。--《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 建白 jiànbái
[propose] 提出建议或陈述主张。
宰相卢携素食,令孜,每建白,必阿邑倡和。--《新唐书·田令孜传》
◎ 建绒 jiànróng
[silk fabrics] 因最早产于建康得名。表面丝绒密而挺立,棕黑色,用于做鞋帽
◎ 建设 jiànshè
[provinciate] 给…以一个省的地位。
海南于1989年建省。
◎ 建言 jiànyán
(1) [state]
(2) 陈述(主张或意见)
(3) 通过口头或文章提出的有益的意见。
◎ 建堰 jiànyàn
[weiring] 堰坝的建造(如建在溪流中用以捕鱼)。
◎ 建业 Jiànyè
[Jianye county] 古县名。东汉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孙权改秫陵县设置,治所在今南京市。吴黄龙元年(公元229年)自武昌迁都于此。
◎ 建议 jiànyì
(1) [propose;suggest;bid;offer;recommendation]∶向有关方面提出自己的主张。
◎ 建筑 jiànzhù
[build;construct;erect] 指造房子,修路、架桥等。
建筑雕刻。--蔡元培《图画》
建筑一座高楼
建筑桥梁
◎ 建筑 jiànzhù
[building;construction;edifice;structure] 建筑物,如房屋、桥梁、水坝、隧道等。
古老的建筑
5. 中国制造繁体字怎么写
繁体字出现于2000多年以前,是由小篆演变为隶书(之后又出现楷书、行书、草书等书法)后产生的中文书写体系。
繁体中文即小篆演变为隶书(之后又出现楷书、行书、草书等书法)后产生的中文书写体系,目前已有二千年以上的历史,直到20世纪一直是各地华人中通用的中文书写标准。1950年代开始大陆官方在繁体中文的基础上所做的简化形成了新的中文书写标准,即简体中文。简体中文主要由传承e69da5e887aa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65646239字以及1950年代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开始在中国大陆地区推行的简化字所组成。目前,简体中文主要在中国大陆以及东南亚(如马来西亚、新加坡)的一些华人社区中使用,繁体中文主要在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使用。
"繁体字"这个词只在一个字存在简化字时使用,如某汉字无对应的简化字,则属于传承字范畴。但在某些时候,港澳台通行字体会被笼统地称为"繁体字"或"繁体中文";大陆规范汉字(包括简化字和未被简化的传承字)会被笼统地称为"简体字"或"简体中文",不过其实此系统和台湾地区、香港特区、澳门特区的用字系统的差异除了简繁汉字本身的分别外,也有很大部份源于不同的异体字选择和字形的分别,所以"简体中文"的笔划不一定较少;有的笔划还比前者多,比如"强"字。受书写习惯的影响,台湾也出现了部分汉字的合并现象,如"只有"的"只"写成"只",但被替代字仍可作为异体使用,且只是该字的某一字项被取代。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中国建筑繁体字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