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一段半文言半白话的自我介绍,不要太正式
我心往之,久闻高名,俊气十分,英朗过人,人中龙凤兮天下尽知,今之一见兮果非常士。
鄙人姓叉,大名木有,小名木有,一字木有,又字木有,贱号木有,别号木有,人又称木有木有。毕生来少名侠佚事,未得大师青睐,无缘受美人之福,亦无红粉知己一人,是故名号向不为江湖流传,自是名不见经传,不似诸位名震武林,我等小辈,真未堪法眼。
在下别无他顾,更无歹意,只是初次拜晤便喜逢知交,仰仪已久,不胜欣汴,多言几句,万勿介怀。今日得识各位,恐萤虫之火,不足与诸君并论,只祈雅量海涵,视不才这等无名之辈为友,不致嫌弃,则感激不尽,不胜荣幸。
2. 怎么把作品写成半古文半现代文,(就像金庸那样)注意不是全古文
如果把自己的文章刻意写成了半古文半现代文,那只能说是画虎不成反类犬。
文章就是文言文和白话文之分。文言和白话其实是一同开始的,只不过后来白话逐渐发展,而文言却一直保持固定词汇、句式。像我们现在看的明清小说都是用当时的白话写的,只不过现在的白话较之以前又有了变化,使得许多人产生了半文言半白话的错别。到了民国,大部分的知识人都在使用白话文,但当时的白话文与我们现在仍有不同,并且含有许多文言虚词。
你如果想学写文言文,首先应该去看古文字典,了解古文中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还可以去看看《古文观止》等古文选集,了解如何运用文言句式,如何写好文言文。
至于所谓的半古文半现代文的写法,我就不知道该怎么做了。
3. 什么是半白话文
半白话文,即半文半白,意思是文言和白话夹杂。
亦作“半文不白”。白话文(又称语体文),指的是以现代汉语口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
白话文在古代也有一段很漫长的历史,在宋代己有话本,明清两代也有部分白话小说,如金瓶梅、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不过为古白话,而且白话文作品在古代文坛上只占少数,文言文在当时仍然是主流。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白话文才取代了文言文,成为写作的主流,使文言文慢慢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白话文是相对于文言文而说的。清末开始的文体改革可以分为“新文体”、“白话文”和“大众语”三个阶段。
《狂人日记》是中国的第一部白话文小说;和合本《圣经》则是第一部白话文翻译著作。扩展资料“白话文”与大众口语有紧密关系,“大众语不是白话之外的一种特别语言文字,‘大众化’,即是能够把白话做到最大多数懂得的本领。”
鲁迅认为“提倡大众语,就是要做‘更浅显的白话文’”。一些论者认为白话文运动是大众化运动的前奏;其实这二者的概念内涵是有区别的,不能盲目地把“白话文运动”等同于“大众化”。
此外,白话文运动也是30年代左联时期“大众文艺”,40年代解放区“文艺为大众服务”的理论起点,后者是对前者的延伸与凸现,同时随之即来的是概念内涵的窄化。“白话文”作为现代文学的一个范畴确立之后,时至今日,仍有一些争论与阐释,主要集中在“反思”层面,如钱谷融《反思白话文》等等。
白话文比文言文更容易,可以清楚表达人们说话时的意思,而文言文,很难理解字面意思,一定要用脑筋,经过反复思考才知道所表达的意思,白话文呢,很容易表达自己所认为的东西,方便易懂。白话文是中国发展的需要,它简练,通俗易懂。
以白话文运动为发端的文学革命,对传播新思想,繁荣文学创作,推广国民教育,起了重要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话文。
4. 帮忙写一篇痛斥韩国日本等侵犯我国文化主权的半文言半白话文章,
一位北大教授对韩国的评价,看完后俺笑抽了
按:据说此文因为涉嫌“伤害了韩国人民的感情”,曾经遭到韩国外交部抗议,但本着“精彩,不容错过”的原则,再加上此文也体现了许多中国网友的真实感受,故拿来与大家分享。由于怀疑这篇文章的原作者是否真的是孔先生,转载时隐去原名和部分敏感词汇。
此文归入“他山之玉”栏目,文责与稿费统统归原作者所有。
我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位北大教师,经常批评咱们中国这不好,那不对。来到韩国以后,饱尝凄风苦雨,痛感人世艰辛,目睹这个资本主义小地主的一神一态,一颦一哭,深刻认识到自己原来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我要向中国人民道歉:我错了。
1.中国有一个双簧节目,讽刺吃饭时菜虽然很多,但都是“一碟子腌白菜——呀,一碟子腌白菜……”来到韩国后才明白,这不是双簧,而是活生生的现实。任何受到人们喜爱的节目必定是有可靠的生活根基的。韩国菜摆出来也是盘子碟子一大堆,远远望去十分丰盛,而且五颜六色。但近前一看,辣泡菜3种,腌萝卜2种,生菜叶子一大盘,一碟子辣酱,一碟子酱油,一碟子大蒜瓣,一碟子小辣椒,一碟子大辣椒……给人的感觉不是在正式吃饭,而是好像一群仆人在厨房里偷吃准备用来做菜的原料。“烹调”的概念韩国人是没有的,所以这个民族的性格很极端,而且不是上智者的极端。
2.很不愿意被不大懂中文的韩国人请客,原因并不是我不喜欢韩国菜——我是能够欣赏一切事物的美的。主要是我替那些不了解中国文化的韩国人感到丢脸。他们的请客好像是难民会餐,而且自己一个个吃得不亦乐乎,仿佛请客的主人倒是我。我虽然反对中国的宴席那样奢靡浪费,但是韩国的“宴席”未免太猥琐寒碜了。在这里,人的尊严荡然无存。我是从来不愿令人难堪的人,深怕他们怀疑我在嘲笑和蔑视他们。所以我也像他们一样大口地嚼着各种菜帮菜叶、树根树皮,大口地喝着大酱汤,咽着辣椒酱,并且不断地擦嘴擤鼻涕……然而人家完全没有我这些“小人之心”,他们泰然自若,大快朵颐,而且不断地问我“好吃吗?”我是个坚定的人道主义者,能说不好吃吗?我调动我渊博的哲学素养、丰富的史学积累、机敏的文学才华,以铁一般的逻辑证明韩国菜是世界上最好吃的、最美丽的、最养生的、最合乎人性的……一句话,就是上帝吃的、神仙吃的。我忽然想到,许多文学理论家,许多所谓学者,就是像我这样干的,把不好的东西说得天花乱坠。但我知道我自己的话是假的,那些大师们却真的以为自己在创造学问。他们把味同嚼蜡的作品说得花枝招展,正像我的赞美韩国菜。不从生活的实际感受出发去做学问,是学者们对人类犯下无数罪行的根源。
3.我倒是喜欢被这里的师弟、或者了解中国文化的韩国朋友、或者中国人请客。因为跟他们在一起,可以客观实在地欣赏和评价韩国菜。同时,一样一样地回忆中国菜,什么水晶肘子,什么松鼠黄鱼,什么全聚德,什么东来顺,不觉深深叹服中华文明的伟大。我在心里假设自己是个韩国人,会产生什么思想,不禁脱口而出:“看看人家中国,那才叫人过的日子!”
4.有一个问题始终不好意思问韩国人:“你们监狱里的犯人每天吃什么?”我心想普通韩国人顿顿是米饭就辣泡菜,难道犯人的伙食是只许吃米饭而没有辣泡菜,或者是只许吃辣泡菜而没有米饭?我觉得整个韩国在饮食上好比一座大监狱。四千万人民就这样年复一年地活着,真是不活也罢。韩国人认为北方的生活不好,但我想北方还能不好到哪儿去?不也是无休无止的辣泡菜吗?不论南方北方,都有一种比较刚毅的性格,我想这是与他们的饮食有极大关系的。我在《朝鲜人民的指导者:金正日》里读到:“金日成主席生前有一次召开将军会议,他问道:‘如果我们和美国开战,失败了怎么办?’所有的将军都说:‘我们不会失败,胜利一定属于我们!’金日成说:‘我知道胜利一定属于我们,但是我说的是假如,假如失败了,怎么办?’将军们面面相觑,一片沉寂。这时,从角落里发出一个坚定的声音:‘假如我们失败了,那我们就把地球炸掉!’金日成欣喜地看了看,发出这英雄的声音的,是他的长子、朝鲜人民的指导者金正日。金日成主席高兴地说:‘好!我们朝鲜又诞生了一位将军!’从此,朝鲜人民都记住了一句话:‘没有朝鲜的地球是不必要的!”该书所说的事是否属实已无从考察,若果真如此,我倒很佩服朝鲜人民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坚贞气魄。不过心里偷偷地想,反正活着也是天天吃辣泡菜,不如跟那些天天吃大鱼大肉的家伙同归于尽算了
5. 白话文怎么写
你说的应该是半白话半文言的文体吧。不知道你现在是什么水平,但是我可以告诉你,这种文体也并不是容易写的。如果想要写出这样的白话文也需要相当的文言文基础,并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写出来的。
一般来说写这样的文字需要三个基础:
第一、要有相当的文言文语法知识,要知道古文哪怕是古白话和现在的全白话在语法上也是很不一样的。只有真正的了解文言句式才能写出古典色彩的白话。
第二、要明白一定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文自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写文言白话就要遵守文言文的句式,掌握适当的虚词实词比如之乎者也之类的也是相当重要的,有利于文章意思的起承转合。
第三、要有相当的古典知识和古代典故,这样才能更有文言气息。
不知道你现在是什么年纪,其实如果你真的想要学习的话,将高中三年的文言文或者《古文观止》的经典文章背个十篇以上,达到熟流而极的程度,那么你写出来的文章也就差不多了。岂不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偷”,其大致意思也就是如此了。
以上是我的所感所悟,希望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