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样写一篇出色的时政评析
时政报道:
2007年11月12日新华网报道:
“软实力”是近年来风靡国际关系领域的最流行关键词,其概念是美国著名政治学家约瑟夫·奈于上世纪90年代首先提出来的,主要主要包括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对外政策、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的吸引力等。文化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纷纷调整文化政策,制订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在“知识经济高地”进行战略竞争的同时,又在“文化经济高地”展开了新一轮竞争与博弈。美国、欧盟、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都是这一轮文化软实力竞争的积极推动者。
评析性文字:
党的十七大报告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以及物质生活改善后的人民群众对文化工作的新期待,作出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重大部署。这充分体现了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事业的伟大进程中,中国**人将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承担起传承文化、繁荣文化的历史责任。
2. 怎么写时事小论文
时政小论文的写作指导
时政小论文的写作能够促进学生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写作给与学生思维和想象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还有利于思想政治课三维目标的统一落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论文写作形式比较新颖,深受学生喜爱。但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论文的质量,教师必须加以以下指导:
第一: 积极动员,树立信心,在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上给予指导,使学生弄清怎样拟定题目,怎样搜集材料,怎样谋篇布局等。
第二:认真学习基本理论,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要写好小论文,一方面要认真学习基本理论,掌握基本观点;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例如我在学完《经济生活》第二单元后,要求学生写一篇以价格波动与企业的经营为主题的小论文,首先让学生具体了解价格波动的原因、表现、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以及企业经营的有关课本知识;然后,带领学生到附近的工厂、企业实地调查走访,收集企业经营决策方面的事例。为小论文写作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第三:紧跟形势,独立思考,写出小论文的新意。所谓新意,就是指小论文的观点要富有时代气息和现实意义,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善于对平凡的事情进行深入分析,寻找其不寻常之处。例如在《政治生活》第二单元,撰写关于打造权威政府的小论文,除了要认真学习课本上关于政府性质、职能、工作原则的基本知识外,更重要的是了解时政材料,深入分析、认真思考,才能找出富有时代气息和现实意义的切入点。
第四:以小见大、材料精要、语言简练。短小精悍是小论文的一个显著特点,论文题目要小,有利于深入透彻的把问题分析清楚。小论文的语言也要凝练准确,表述简明扼要。
3. 社会实践活动的报告怎么写啊
怎么这年头连高中生都要写社会实践报告了囧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高中的课本里有一篇调查报告的课文,可以参照那个(不过我那是04年人教版的),如果没有,那我简单说说这玩意怎么倒腾吧。
首先是做调查,设计一张大概10个问题左右的调查问卷,问题不要太多,题目尽量简单易懂,因为不是每个路人甲都有耐性看题目的。调查报告里不需要附上问卷,因此也没必要赘述了,楼主可以自己把握。
然后是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和概括总结得出的结论,现在的人对某件事情都怀着怎样的看法和观点,分条列出,再整理成不同的方面,深入分析这背后的社会原因,比如说为什么最近房价上涨了可买房子的人还是那么多呢,就可能是因为市场复苏或者政府的哪些政策起了推动作用。
最后到真正动笔写了,一般调查报告的题目都是《关于XX的调查》《XX情况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正文前还有个引文,通常是概括调查出了哪些观点,介绍调查的对象之类的。然后到了正文,正文一般分几部分吧,一是调查的做法和从这次实践中学到的经验,二是你调查分析出的结论,分条细述,有理有据,最好能和时政挂钩,多举些例子证明你总结的观点,这部分要尽可能详细,就像写议论文一样一针见血论据充分。
最后就是写写心得感想或者再总结一下观点,展望一下美好未来什么的,说得诚恳动听点,你懂的=v=
没了,基本上就这些。
4. 微时代时事政治调查问卷报告怎么写
一、调查目的:不论在现实社会中、还是在虚拟网络上,“90后”已经成为大家瞩目的群体之一。
如今,这个群体已经离开了中学,投身大学;离开父母,投身集体;离开家庭,投身社会。为了更好地了解他们,大学生政治学院调研部组织了关于新生入党意向的调研活动。
这是一项关于新生入学与心理准备的调研活动,旨在了解新生及家长真实的想法,以便为服务新生做好准备。发掘和培养有长远眼光、出众能力和良好政治品德素养的精英学生。
二、调查和分析方式:此次调查,我们针对2009级新生,在全校范围内共发放问卷150份,有效问卷105份,调查女生86人,男生19人;北方同学34人,南方同学38人,上海同学33人。三、问卷分析:新生卷第一题、家长问卷第一题: 一、学生对于学习与就业的关注半数以上的财大新生对自己的未来是非常关注的,并且这些学生能够独立判断社会现象,做出自己的选择。
其中,50.12%的女生和63.15%的男生是因为被财大在经济领域和教学质量和学习氛围所吸引而报考财大的;其次是有36.04%的女生和26.32%的男生是因为了解到财大的就业优势而报考的。二、男女生独立自主选择高校的差异在选择报考财大过程中,女生因为听从父母意见的有3.48%,而男生听从父母意见的占15.78%,由此可见,在所调查的人群中,相对以来父母和家庭的占少数,而男生对父母的依赖程度反而要高于女生的依赖程度。
三、地域优势的分析从男女上划分,女生中因为看重财大地理优势而报考财大的有10.46%,相比之下,男生考虑地理因素的占21.05%,从地域划分,南方还有30.30%看重财大的地域优势,而北方学生只有17.5%的北方学生看重财大的地域优势,上海学生没有因为看重财大地域优势而报考财大。对于地域优势要区分考虑。
一方面其他各省份看重上海拥有经济、金融中心的地域优势,另一方面是因为上海本地学生认为城市内部交通拥堵,但城际交通相对发达的因素。四、地域差异的比较北方学生相对更关注学业方面。
南方省份有54.58%的学生更关注财大在经济领域的师资力量和氛围,上海56.75%的学生看重教学质量和氛围,而北方有60%的学生关注于此可能是因为上海就业压力大,上海的学生相比其他省份学生更看重就业形势,南方学生有36.36%看重财大的就业优势,上海则有40.54%学生关注就业形势。对此,华中师大招办主任孙永祥认为,考生专业选择上的这种“地区差异”,既与当地经济、文化和历史底蕴密不可分,也与考生所在地各行业的就业状况有关。
五、对于学生报考问题所提出的建议。希望学生们更加独立自主的做出自己的选择,并且多关心时事政治,用自己的眼光品读未来的发展。
志愿填报专家在《浙江日报》中指出:学生和家长还要多了解当今社会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不要只盯着热门专业,要尽可能客观地分析自己的理想、个性特长、兴趣爱好,有条件的学生还可以到专业机构做一份职业倾向测量。另外,要充分了解各高校相关专业的培养方案、主干课程、就业前景,切忌望文生义想当然,或是道听途说,盲目跟风。
六、家长的担忧南方省份的家长问卷中,北方省份家长中56.35%的学生家长关注教学方面,上海的家长相对更关注就业形势而非教学质量,有43.75%的学生家长看重教学,而北方家长更关注学习氛围,上海家长更关注将来的就业形势。五、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北方有21.05%的家长完全支持孩子自己的选择。
上海有25%的上海家长支持孩子独立自主选择南方有31.25%的学生家长完全尊重学生的选择。从中体现出南方家长相对开放,比较支持孩子独立自主选择。
而关于听从父母意见来说,南北方省份更加依赖父母,而上海学生更加独立一些。北方省份学生听从父母决定的占到了10%,而上海,只有2.7%学生听从父母意见。
七、给家长的一些寄语山西省招考中心杨怀珠老师说,填报志愿首先要处理好的就是考生与父母的关系,因为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些父母还不愿撒手,有的甚至是在将自己的期望强加在孩子的身上。这时,父母应该与孩子进行平等的沟通和交流,应该尊重子女的兴趣爱好和志向,克服对子女期望值过高的倾向,特别要避免把自己青年时代未竟的理想不加分析地强加在下一代身上。
同时,家长还应该主动与子女的任课老师和班主任老师沟通,了解在校学习情况,在年级中的排列位次,在群体中的性格特征,是属于内向型的还是外向型的,今后适合在哪些方面继续发展。希望家长们学会和孩子沟通,让学生自己学会通观各方面,权衡利弊。
家长在学生选择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扮演一个辅助和参考的角色。新生卷第2题、家长问卷第2题:一、学生在选择专业时更多考虑专业优势和发展前途,而不是学习的难易程度和个人兴趣。
选择“就业前景好,有发展前途”和“国家经济形势好”的各有约40%,而选择因为财经专业易于学习而选择财经类专业的人几乎没有,选择因兴趣而选择专业的只有23.8%。说明学生在选择专业时更多考虑的是就业和以后的发展而不会去担忧学习难易程度。
可见,社会上对于人才的需求更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专业的选择。二、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