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佛法的基本知识》这本书最后的“念息十六行”的白话文怎么说的
十六特胜观:1.知息入、2.知息出、3.知息长短、4.知息身、5.除诸身行、6.受喜、7.受乐、8.受诸心行、9.心作喜、10.心作摄、11.心住解脱、12.观无常、13.观散坏、14.观离欲、15.观灭、16.观弃。
以下摘自一行禅师说佛陀故事Ⅲ 狮子吼篇 第20页~第23页 佛陀宣说此经: 各位比丘与比丘尼。如果你们都可以持续修行圆满的觉观呼吸,将会获得很大的效益。
它可以帮助你们成就“四念处”(身、受、心、法,或物质、感受、心、心所生之对象)和“七觉支”(觉醒的七项要素),从而使你们生起智慧并证得解脱。 “你们应该如以下修行: “第一口气息:吸入长的气息时,要知道自己在吸入长的气息;呼出长的气息时,要知道自己在呼出长的气息。
“第二口气息:吸入短的气息时,要知道自己在吸入短的气息;呼出短的气息时,要知道自己在呼出短的气息。 “这两口气息能帮助你打断昏沉和妄念,同时使你生起专念并接触当下此刻的生命。
昏沉就是缺乏专念,呼吸的觉观,可以让你回到自己和真正的生命里。 “第三口气息:吸入气息时。
要觉观全身;呼出气息时,也要觉观全身。 “这口气息能使你因观想身体而与自己的身体真正接触,觉观全身和身体的每一部分,能使你体会到身体存在的奇妙,也可以把生死的过程,在你的体内显露无遗。
“第四口气息:告诉自己吸入气息时让身体安静平和;告诉自己呼出气息也会让身体安静平和。 “这口气息能帮助你获得身体上的平静祥和,达到心、身、气都融合为一的状态。
“第五口气息:告诉自己吸入气息时感到喜悦;告诉自己呼出气息时也感到喜悦。 “第六口气息:告诉自己吸入气息时感到快乐;告诉自己呼出气息时也感到快乐。
“这两口气息,能带你跨进感受的领域;这两口气息能替你创造滋养身心的平和喜悦。因为散乱和昏沉都已止息,你才能回到自己、投入此刻。
幸福和喜悦的感觉,会在你内心生起。 “你沉浸于生命的奥妙,可以亲尝专念所带来的平和喜悦。
由于与生命的奥妙接触,你便可以把中性的感觉也化为愉悦的感觉。这两口气息,是为你带来愉悦的感受的。
“第七口气息:吸入气息时,要觉观自己内心的活动;呼出气息时也要觉观内心的活动。 “第八口气息:告诉自己吸入气时,自己把内心的活动平静下来;告诉自己呼出气息时也把内心的活动平静下来。
“这两口气息能使你深入体会自己所生起的感受,无论是愉悦、不悦或中性的,继而让你将它们平静、安定下来。在这里,‘内心的活动’是指感受,当你能够觉观自己的感受,并深入洞察这些感受的根源和本质,你才能控制它们,并让它平静、安定下来,即使它们也可能是从贪欲、瞋怒或嫉妒所产生的一些令人不悦的念头。
“第九口气息:告诉自己吸入气息时,同时觉观自己的心念;呼出气息时,也同时觉观自己的心念。 “第十口气息:告诉自己吸入气息时,同时让自己的心喜悦平和;呼出气息时,也同时让自己的心喜悦平和。
“第十一口气息:告诉自己吸入气息时,同时在集中自己的心念;呼出气息时,也同时集中自己的心念。 “第十二口气息:告诉自己吸入气息时,同时释放自己的心念;呼出气息时,也同时释放自己的心念。
“这四口气息,带你跨进第三个领域──心。第九口气息让你确认自己心里的不同状态,如体会、思惟、分别、快乐、悲哀和怀疑。
你要观察和确认这些状态后,才能彻视心的活动。当你确认心的活动后,才能使你的心寂静平和,这是第十和第十一口气息的功能。
第十二口气息让你释放内心的所有障碍。这时,你的心才会重现光明,照见意志(行)的根源,因而降伏重重的障碍。
“第十三口气息:告诉你自己吸入气息时,同时观照万法的无常体性;呼出气息时,也同时观照万法的无常体性。 “第十四口气息:告诉自己吸入气息时,同时观照万法的坏灭;呼出气息时,同时观照万法的坏灭。
“第十五口气息:告诉自己吸入气息时,同时观想解脱;呼出气息时,也同时观想解脱。 “第十六口气息:告诉自己吸入气息时,同时观想舍离放下;呼出气息时,也同时观想舍离放下。
“以这四口气息,可以让行者进入心所产生的物象领域,集中心念以观察万法的实相真性。首先是观察万法的无常。
因为万法无常,故万法皆会坏灭,当你了悟万法无常坏灭之性,便再也不受生死之轮所束缚,因而达到放下和解脱。放下并不是鄙视或逃避生命,要放下的,是贪爱执取,如此才能超脱生死轮回,也就是这万法滋生的温床。
一旦证得解脱,你便可以在这生命里活得平和自在,因为这时已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将你缠缚住了。” 这就是佛陀怎样教导觉观身、受、心、法的“十六特胜观”,也就是十六个观息法门。
他又说要将此十六法门用于修习觉醒的七要素,它们就是念觉支(专念观想)、择法觉支(审察正法)、精进觉支(勇猛精进)、喜觉支(喜获法益)、除觉支(轻安自在)、定觉支(集中正定)和舍觉支(舍离妄法)。
2. 息息的成语怎么写
息息相通 xī xī xiāng tōng
近义词: 息息相关、心心相印
反义词: 漠不关心、不相往来
解释: 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他这店就是华中堂的本钱,他们里里头息息相通,岂有不晓得的道理?”
息息相关 xī xī xiāng guān
近义词: 息息相通、患难与共
反义词: 漠不关心、水火不容
解释: 息:呼吸时进出的气。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出处: 清·严复《救亡决论》:“二者皆与扎营踞地息息相关者也。”
3. 欠条利息怎么写
欠条中利息的写法实质上就是数字的规范写法,欠条数字规范可参照票据规范。
欠条中对于利息的约定一定要清晰、明确,尽量使用简单的数字,而不要用厘、分等可能因期限不同而产生歧义的词语。正确填写票据和结算凭证的基本规定: 填写数据必须做到标准化、规范化,要要素齐全、数字正确、字迹清晰、不错漏、不潦草,防止涂改。
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应用正楷或行书填写,如壹(壹)、贰(贰)、叁(叁)、肆(肆)、伍(伍)、陆(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万)、亿、元、角、分、零、整(正)等字样。不得用一、二(两)、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毛、另(或0)填写,不得自造简化字。
如果金额数字书写中使用繁体字,如贰、陆、亿、万、圆的,也应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