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仿写艾青写的帐篷
哪儿环境险恶,
就在哪儿发芽,
一丝丝青刺,
是我们舞动的手。
沙漠最强的住户,
荒原最早的人家,
我们到了那儿,
就开出了光华。
光合阳光的甘甜,
要把水分留下,
浅扎根,广分芽,
筑起青绿衣甲。
任凭风吹热打,
我们爱自己的根,
它是这样坚强,
吸收沙漠的水啊。
换一个环境,
就生一次芽,
带走的是荒凉,
留下的是甜蜜。
2. 【艾青写的【帐篷】这首诗中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带走的是荒凉,
旧貌换新颜的意思.就是荒凉已经被繁华取代了.这是诗歌《帐篷》结尾两个诗句.这两个诗句使用了转品的修辞方法.根据表达的需要,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临时改变某一类词的词性而活用成另一类词的修辞方法,叫做转品.转品可以使语言形象、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含蓄、凝炼,还可以使句式整齐匀称,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根据表达的需要,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临时改变某一类词的词性而活用成另一类词的修辞方法.诗句中“荒凉”和“繁华”都是形容词,是一对形容环境的反义词.实际上带走的是“荒凉的景象”,留下的是“繁华的景象”.“荒凉的景象”和“繁华的景象”是以名词为中心的定中短语.作者将名词短语在这里活用为形容词,使用的是转品的的修辞方法.因为使用了这样的修辞方法,一下子就使这句话富有了诗意,有了新鲜感,含义愈加丰富,有了细细咀嚼的味道,语言显得非常新颖、别致.试想一下,如果作者用了“带走的是荒凉的景象”,“留下的是“繁华的城镇街道”,这样的句子哪里还有一点诗意?其表达效果简直与原作有着天壤之别.。
3. 怎样描写搭帐篷
两根杆都穿好后。把每根杆的一头插进帐篷角上的小孔里,然后两个人同时拿住活动的两个头,把杆网里顶,让帐篷拱起来,一直到能把这边的头也插进小孔里,插进去后,帐篷的形状就成了,把帐杆的交叉处用绳子栓一下,你就可以一个手举着这个庞然大物(其实很轻的)现在开始挂外帐,把外帐打开,蒙在内帐上,要注意内帐、外帐的门可要朝一个方向啊,四个角挂在内帐的四个角上(在插帐杆的位置附近,你可以找到挂的地方),也有的是把外帐的四个角也用地钉钉在内帐四角附近,看看外帐是否还有挂环可以钉地钉,要让外帐也紧绷绷的,和内帐没有贴着的地方,这样下鱼的话,内帐才不会湿,而且由于呼吸,早晨外帐上会结一层露或霜,不贴着也不会弄湿内帐,不过也有不好的帐篷霜会结在内帐的啊,那样的话,早起一动,帐篷里就要下雪了:-(,当然要天气好,不挂外帐也挺舒服的。
外帐上还有一些绳子,是用来加固帐篷的,没有大风一般可以不拉,不放心最好拉上,也用地钉,几根绳子用力均匀地拉好。早晨起来,若天好,最好不要立即收帐篷,稍微晾干一下,要是淋了雨,回家一定要记着摊开晾干,否则会发霉的。收帐篷先拆外帐,把内帐的地钉拔掉后别急着拆帐杆,把门打开,帐篷举起来抖抖,把里面的土倒掉,然后放在地上,把两根帐杆都摘下一个头,这就可以把帐篷铺平了,把帐杆从一头推出来,别拉,帐杆是插起来的,一拉就散了。最后把帐杆折叠起来,内外帐收好放回袋子,别丢地钉。罗里罗嗦说了一堆,希望你能用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