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丞字的五行属性,丞的五行属什么,笔画数多少,繁体字怎么写
“丞”的五行属性:金
“丞”的笔画数是6画
“丞”的繁体字还是“丞”
丞 <;动>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象两只手,下面象人掉在陷阱里,合起来表示救人于陷阱之中。本义:拯救)
辅佐;辅助 [assist]。如:丞弼(辅佐;也指辅佐的大臣或职位);丞辅(辅助)
通“承”。接受、秉承 [bear]
前疑后丞。--《孝经·谏诤章》注
于是丞上指,请造白金及五铢钱。--《史记·酷吏列传》
丞 <;名>
古官名 [auxiliary official]
传说为帝王的四辅之一,是辅佐帝王的最高官吏
佐官名。秦始置。汉以后,中央和地方官吏的副职有大理丞、府丞、县丞等
2. 大字的繁体字怎么写
汉字:
大
大的繁体字写法:
大
大字五行属性:
火
大字拼音:
dà,dài
大字部首:
大
大字有几笔:
简体:3笔 繁体笔划:3笔 姓名笔划:3笔
五笔:
dddd
简介:
形容体积、面积、数量、力量、规模、程度等方面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后也引申指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等
热度:
367617
大字组词:
大丙 大中丞 大两 长篇大论 百年大计 半大 半大不小 膀大腰圆 标准大气压 博大 不大离 财大气粗 超级大国 称大 吃大锅饭 吃大户 船老大 吹大气 春大麦 次大陆 粗大 粗枝大叶 醋大 措大 大…大… 大…特… 大白 大白菜 大班 大半 大暴雨 大本营 大辟 大便 大兵 大伯 大伯子 大脖子病 大不了 大步流星
3. 相繁体字怎么写
相字的繁体字是:相,是它本身。
拼音:xiāng xiàng
部首:木
笔画:9
五笔:SHG
释义:
[ xiāng ]
1.互相:~像。~识。~距太远。不~上下。
2.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实不~瞒。好言~劝。
3.姓。
4.亲自观看(是不是合心意):~亲。~中。
[ xiàng ]
1.相貌;外貌:长~。聪明~。可怜~。狼狈~。
2.物体的外观:月~。金~。
3.坐、立等的姿态:站有站~,坐有坐~。
4.相位。
5.交流电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三相交流发电机有三个绕组,每个绕组叫做一相。
6.相态。
7.观察事物的外表,判断其优劣:~马。
8.姓。
9.辅助:吉人天~。
10.宰相:丞~。
11.某些国家的官名,相当于中央政府的部长。
12.旧时指帮助主人接待宾客的人:傧~。
扩展资料
一、读音为xiāng时,组词解释为:
1.相合[xiāng hé]
彼此一致;相符。
2.相对[xiāng duì]
互相朝着对方;面对面:~而坐。两山~。
3.相爱[xiāng ài]
互相亲爱、友好。
4.相知[xiāng zhī]
彼此相交而互相了解,感情深厚:~有素。
5.相认[xiāng rèn]
知道,认识。
6.相同[xiāng tóng]
彼此一样,没有区别:面积~。内容~。今年入学考试的科目跟去年~。
7.相连[xiāng lián]
互相连接:前后~。
8.互相[hù xiāng]
表示彼此同样对待的关系:~尊重。~帮助。~支持。
二、读音为xiàng时,组词解释为:
1.丞相[chéng xiàng]
古代辅佐君主的最高官职名。秦代开始设置。西汉时与太尉、御史大夫合称三公,后时设时废,名称常变。明初沿置,不久即废。旧时常用作宰相的通称。
2.亮相[liàng xiàng]
戏曲表演中塑造人物形象的一种手段。指剧中人物上场、下场或一节舞蹈动作完毕后,在一个短暂的停顿中所作的富有雕塑感的艺术造型,用以集中而鲜明地突出人物当时的精神状态。有单人亮相,也有集体亮相。
3.相态[xiàng tài]
同一物质的某种物理、化学状态,如水蒸气、水和冰就是三个相态。
4. 玺的繁体字怎么写
繁体字:玺玺 拼音:xǐ 部首:玉,部外笔画:5,总笔画:10 五笔86&98:QIGY 仓颉:NFMGI 笔顺编号:3523411214 四角号码:27103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73BA 基本字义 -------------------------------------------------------------------------------- ● 玺 (玺) xǐㄒㄧˇ ◎ 印,自秦代以后专指帝王的印:玉~。掌~大臣。~书。~节(印章)。~绶。 汉英互译 -------------------------------------------------------------------------------- ◎ 玺 royal seal seal English -------------------------------------------------------------------------------- ◎ imperial signet, royal signet xi 三声“玺”是印章最早的名称。秦以前,无论官,私印都称“玺”。不过这“玺”的写法或为[金尔]、或为[土尔],因材料为铜、土不同而名。秦统一六国后,制定一系列等级制度,在少府中设置了专门掌管印章制度的“符节令丞”。当时规定皇帝独称“玺”(从这时[金尔]都写作“玺”),其材料用玉,臣民只称“印”,且不能用玉。汉代基本沿袭秦制,但制度已略放宽,也有诸侯王、王太后称为“玺”的。
谢谢诶 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