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的成语

良莠不一:莠:狗尾草,很像谷子,常混在禾苗中。比喻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难以区分。同“良莠不齐”,龙蛇混杂。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

良莠不齐:莠:狗尾草,很象谷子,常混在禾苗中。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

泥沙俱下:指在江河的急流中泥土和沙子随着水一起冲下。比喻好人和坏人混杂在一起。

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比喻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的成语

知识

《校园的秋景》开头

阅读(140)

秋天的校园仍旧光彩宜人,树依旧是那么绿;花儿好象不知道深秋已经来了,依旧竟香开放,依旧用它那芳香吸引着只只蜜蜂;蝴蝶依旧在校园里翩翩起舞,依旧用它那美丽的身影吸引着同学们的目光。

知识

学而时习之后一句

阅读(140)

出自于孔子的《论语》。原句: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过知识后就去实践它,使它变为习惯,不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吗?"孔子,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知识

鲁迅风波好词好句急需15个词,5条句子

阅读(1412)

好词:虎头虎脑、眉清目秀、面红耳赤、白净柔嫩、满面红光、满头银发、目光炯炯、双目如潭、火眼金睛、浓眉大眼、慈眉善目、气宇轩昂、高大魁梧、英姿飒爽、衣着得体。好句:她的脸上有一双带着稚气的、被长长的睫毛装饰起来的美丽的眼睛,就

知识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郑成功一篇是什么记述了什么歌颂了什么

阅读(171)

是一篇历史故事,记叙了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郑抗击荷兰侵略者,成功收复宝岛台湾并建设台湾的史实。文章表现出了郑军士兵的英勇无畏,表明了自古以来台湾就是中国的领土,绝不容外敌侵略。歌颂了他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表达人们对他敬仰怀念。

知识

急求两条以上关于“才能来自勤奋学习”的名言警句

阅读(162)

门捷列夫:没有加倍的勤奋,就既没有才能,也没有天才;高尔基:天才出于勤奋;勤奋的磨石上迸发;高尔基:天才出于勤奋;李奥贝纳:尽忠职守,勤奋工作,并且热爱荣耀相信自己的直觉;木村久一:所谓天才人物指的就是具有毅力的人、勤奋的人、入迷的人和忘我的人;华

知识

求关于社会发展的规律的小故事至少有两个

阅读(162)

1.一个父亲想测试三个儿子谁聪明,就给他们每人十文钱,让他们买东西填满一间房子大儿子放弃了,买了个烧饼;二儿子买了一车便宜的禾草,到还是没有填满;聪明的三儿子在晚上买了根蜡烛,光芒一下照满整间房子。2.北朝人高欢任东魏丞相时,他想测试几个

知识

有哪些好的工作习惯值得学习

阅读(135)

1.每天早15分钟到公司,列一个工作清单,举举今天工作需要做、可以做的事情;2.选择当天某段时间,无论如何要完成的最重要3件事(如果某件事难度大,减为1件事,并把其分成3个步骤);3.遇到困难的事情,要学会将事情拆分,否则会导致拖延;5.尽量同一个时间里

知识

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中得到什么启示

阅读(257)

有才华,能力不被了解,不被赏识,得不到提拔重用,不必郁闷,也不必生气上火,该怎么干还怎么干,心平气和,一如既往。这样的表现是合乎君子的修养的。自己做了好事,有了正确的主张,明明是对他人对社会有益,可是大家都不理解、不赞成、不支持、不褒扬,有时

知识

刘备三顾茅庐终于请到了诸葛亮说明他有什么精神

阅读(196)

说明刘备锲而不舍的精神,求贤若渴的精神。三顾茅庐又名三顾草庐,典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东汉末年,汉朝宗亲左将军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他们的谈话内容即《草庐对》(三分天下的战略决策)。公元207年冬至公元208年春,当时屯兵新野(今河

知识

半帘花影月笼纱什么意思

阅读(309)

此句意思为入夜后,帘纱半卷,月光如泻,四周好像罩上一层薄纱,各种花木的影子印在窗帘上,深深浅浅的,很是好看。“一径竹阴云满地,半帘花影月笼沙。”是颐和园月波楼上的对联。上联特写云影徘徊的园林竹径,那丛丛幽篁、朵朵行云,幽雅、清朗、静谧。

知识

人类的发明创造对人类和社会发展有什么意义

阅读(155)

人类的发明创造促进了科学技术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使我们享受到许多科技进步所带来的好处。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说无线电通讯技术的发明,使我们可以收听广播,观看电视,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还可以方便的使用

知识

为什么都把泰山比作岳父

阅读(171)

唐玄宗李隆基一次封禅泰山,中书令张项做封禅使,张项把女婿郑镒由九品一下提拔为五品。后来玄宗问起郑镒的升迁事,郑镒支支吾吾,无言以对。在旁边的黄幡绰讥笑他:“此乃泰山之力也。”玄宗才知张项徇私,很不高兴。不久把郑镒降回原九品。后来,人

知识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哪两个字表示了作者伫立遥望之意

阅读(149)

唯见:只看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黄鹤楼。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只留

知识

儒学在宋代有何发展

阅读(152)

“宋学是汉学的对立物,是汉学引起的一种反动。”在我国古代学术发展史上,宋学的形成与汉学迥然不同,其新思路、新方法和新学风,开创了学术探索的新局面。宋学博大精深,涵蕴广大,学派众多。作为一种社会思潮或学术文化思潮,有它酝酿、形成、发展

[/e:lo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