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比如,功夫不负
灯是人类征服黑夜的一大发明,真正使点灯大放光明的是美国发明家爱迪生他是一个异常勤奋的人,自从法拉第发明发电机后,爱迪生就决定制造电灯,为人类带来光明.爱迪生在认真总结了钱人制造点灯的失败经验后,制定详细的实验计划,分别在两方面进行试验:一是分类实验1600多种耐热料,二是改进抽空设备,使灯泡有高真空度.爱迪生将1600多种耐热发光材料逐一的实验下来,唯独白金丝性能最好,但白金价格贵得惊人,必须找到更合适的材料来代替.几经试验爱迪生最后决定用炭化绵做灯丝,再用抽气机抽去灯泡内的空气,电灯亮了,竟能连续使用45个小时.功夫不负有心人,就这样,世界上第一批炭丝白炽灯问世了.。
2. 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下面的一个观点.比如,“功
从古至今,人们就知道下了功夫做任何一件事情就一定会得到成功.唐代李白小时候是个读书不认真贪玩的孩子,有一天,李白看见一位老太太坐在家门口手拿一根很粗的铁棒认认真真在磨,李白感到很稀奇,便问老太太,磨铁棒干什么?老太太说:“我要用这根铁棒磨成针”,李白笑着说:“这么粗的铁棒哪年哪月才能磨成针呢”?老太太笑着说:“滴水穿石,只要功夫深,铁棒就能磨成针”.李白听了老太太的话,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下功夫,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从那以后李白发奋读书终于成了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有我国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一个只读了小学的学生,他刻苦学习年复一年,论证数学公式,写过的草稿纸堆积如山,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成了闻名于世的数学家.还有扬威他八年卧薪尝胆,刻苦锻炼,终于在08年北京奥运会中夺得冠军.通过以上三位古今名人的成功,总结起来都是因为下了功夫刻苦的原因,才成名成家,因此,做任何事情都要长期不懈的坚持和努力,就能功就名成.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一切真正的伟大的东西,都是淳朴而谦逊的.”世上凡是有真才实学者,凡是真正的伟人俊杰,无一不是虚怀若谷,谦虚谨慎的人.有很多人都不愿意听别人说自己的毛病,但是吕岱却例外.三国时的吕岱位高权重,名声显赫,但能虚心听取批评意见.他的朋友徐厚为人忠厚耿直,常常毫不留情地批评吕岱的缺点.吕岱的部属对徐厚不满,认为徐厚太狂妄,并将此告诉了吕岱.可吕岱反而更加尊重和亲近徐厚.徐厚死后,吕岱失声痛哭,边哭边诉:“徐厚啊!以后我从哪儿去听到自己的过失啊!”受世人崇敬的周因来,一生谦虚谨慎,平易近人,身为总理虽日理万机、公务繁忙,但每到一处都要深入群众了解情况.60年代他有一次到上海考察,与电影演员们会面,在亲切交谈中,有同志热情向他建议:“总理,您给我们写一本书吧!”可他回签说:“如果我写书,就写我一生中的错误,让活着的人们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京剧大师梅兰芳,他不仅在京剧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而且还是丹青妙手.他拜名画家齐白石为师,虚心求教,总是执弟子之礼,经常为白石老人磨墨铺纸,全不因为自己是外名演员而自傲.有一次齐白石和梅兰芳同到一家人家作客,白石老人先到,他布衣布鞋,其他宾朋皆社会名流或西装革履或长袍马褂,齐白石显得有些寒酸,不引人注意.不久,梅兰芳到,主人高兴相迎,其余宾客也都蜂拥而上,一一同他握手.可梅兰芳知道齐白石也来赴宴,便四下环顾,寻找老师.忽然,他看到了冷落在一旁的白石老人,他就让开别人一只只伸过来的手,挤出人群向画家恭恭敬敬地叫了一声“老师”,向他致意问安.在座的人见状很惊讶,齐白石深受感动.几天后特向梅兰芳馈赠《雪中送炭图》并题诗道:记得前朝享太平,布衣尊贵动公卿.如今沦落长安市,幸有梅郎识姓名.梅兰芳不仅拜画家为师,他也拜普通人为师.他有一次在演出京剧《杀惜》时,在众多喝彩叫好声中,他听到有个老年观众说“不好”.梅兰芳来不及卸装更衣就用专车把这位老人接到家中.恭恭敬敬地对老人说:“说我不好的人,是我的老师.先生说我不好,必有高见,定请赐教,学生决心亡羊补牢.”老人指出:“阎惜姣上楼和下楼的台步,按梨园规定,应是上七下八,博士为何八上八下?”梅兰芳恍然大悟,连声称谢.以后梅兰芳经常请这位老先生观看他演戏,请他指正,称他“老师”.我们每个人都要养成一个“虚怀若谷”的胸怀,都要有一种“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精神.用我们的有限的生命时间去探求更多的知识空间吧。
3. 帮写一段话
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岭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在大自然里,许多事物能使人心旷神怡,比如听一听小虫子、鸟儿们的歌曲,要知道,它们是大自然最好的歌唱家了。
听,那是黄莺在歌唱,它像一位熟练的女高音,唱出婉转柔和的曲子,令人不能不拍手叫好。那雄壮的声音是谁哼唱的?哦,原来是一只老鹰,它的声音使人充满了力量。
“吱吱”,这只小虫的声音如音乐家拉的小提琴,虽然我不知道它的名字,但我肯定它是一位优秀的音乐家。“知了!”一听这句话,就知道它是谁了,它是蝉,可是,难道它只会唱这首歌吗?许多虫、鸟的声音在我耳朵里汇成了一手独具特色的交响曲,它是多么另人陶醉、着迷。
4. 【怎样把一段话写连贯】
呢?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注意句子的顺序.一段话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一句一句要有个先后顺序,不能颠三倒四.二是要注意过渡.一段话中层与层之间,一部分内容与另一部分内容之间,要用恰当的词语把它们连接起来,使表达的意思前后连贯. 写连贯一般有下列一些方法:1、以时间先后为序写. 例《瑞雪》中的一段“昨天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呼呼地刮了一个下午.傍晚,大片大片的雪花,从昏暗的天空中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霎时间,山川、田野、村庄,全部笼罩在白蒙蒙的大雪之中.” 这段话按时间顺序写景色变化.先写从中午到下午刮风的情况,后写傍晚下雪时的景象,最后写整个大自然的变化.作者用“霎时间”作过渡,不仅把上下两层意思紧密地衔接起来了,而且写出了大雪中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读一读,练一练(1)读一读下面这些句子.想一想,句子之间有什么联系,怎样排列才能使这段话通顺、连贯.(在括号里写上序号.)( )整个大地好像盖上了一条白绒毯.( )雪停了、小青和小刚拿着扫帚去扫雪.( )雪花像鹅毛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 )北风吹,雪化飘.( )慢慢地,树变白了,房子变白了,马路也变白了.(2)下面这段话没有按顺序写,请仔细读一读,应按怎样的顺序修改,才符合木棉树四季生长变化的特点?(可在文中标上序号.) 我们学校门前有一棵木棉树,挺拔屹立,气势雄伟,就像一个神采奕奕的巨人.秋天,树木落叶了,木棉树也脱去了绿色的外衣,现出了粗壮的骨骼.它顶天立地,枝条直指蓝天,全身长钉,像一位披甲的武将,好不威武!夏天,木棉树枝叶繁茂,叶大如扇,远远望去,像一把绿色的大伞.春天,木棉树开出鲜红的花,缀满枝头,像一团团烈火.一年四季,上学放学,一看到它,就想起那守卫在边防前哨的钢铁战士……2、以方位顺序为序写. 例《三味书屋》中的一段:“书屋正中的墙上挂着一幅画,画上的古松底下卧着一只梅花鹿.画前面,正中是先生的座位,一张八仙桌,一把高背椅子,桌子照老样子整齐地放着笔墨纸砚和一把戒尺.学生的书桌是从自己家里搬来的,分列在四面.东北角上的那张是鲁迅用过的.当年鲁迅就在那里读书、习字,有时把纸蒙在《西游记》一类的小说上描仿像.” 这段话写的是“三味书屋”的陈设.是按空间方位顺序来观察和描写的:书屋正中墙上——(挂着画)→画前——(先生的座位、八仙桌、高背椅……)→四面——(学生的书桌)→东北角上——(鲁迅用过的书桌……).这样写,一目了然,且前后连贯,井然有序. 按方位顺序写段,多用于写景状物.由于观察景物的方位和角度不同,因而写作的方位顺序也就随作者的观察点不同而不同.有时可以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有时可以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有时也可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还可以从四周到中间,或从中间到四周.不管按什么顺序观察和写作,但一定要符合人们平常的观察习惯和语言习惯.如按照“前→后→左→右”的顺序,是符合大家的习惯的,如果写成“前→左→后→右”的顺序,就让人别扭了. 读一读,练一练(1)认真读下面这段话,把表示方位的词语用“ ”划出来,然后按写作的先后顺序,把方位顺序填在括号里. “我家后面有座山.我经常登上山顶,向四面眺望家乡的景色.往东看,不远处是新建设的城镇.城里有一排排高大的楼房,一条条宽阔的街道.街道两旁,绿树成阴.往南看,满眼是美丽的田野.田野里长着玉米、高粱、稻子、棉花,庄稼一片接着一片,在很远的地方跟蓝天连了起来.一条笔直的公路穿过田野,通向远方.往西看,是一片果园.那里果树成林,枝叶茂密,红澄澄的柑桔,黄灿灿的梨子压弯了树枝.往北看,一条大河伸向远方.河上架着铁桥,一列火车从铁桥上通过;河里有汽艇、帆船,还有连成一串的小货轮,来来往往,十分繁忙.我的家乡多美好啊!” 这段文章的写作顺序是按观察方位的变化顺序写的,先写( )看,再写( )看,接着写( )看,最后写( )看.(2)按观察的方位顺序写一段话,可以“我们的校园”、“我家的厨房”或其他景物为中心内容来写.3、以事情经过的先后顺序为序写. 例《捉鱼》中的一段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和水良去捉鱼.我们一个拿着小盆;一个拎着水桶,来到小溪边.在一处鱼多水稳的地方,从两边用泥筑坝,围成一个小水池.然后,我们用小盆往外舀水,水越舀越少,鱼儿惊慌得乱蹦乱跳.我放下小盆,一伸手就捉到一条鱼,这时候,水良也抓了一条鱼放进桶里.我俩你看我,我看你,高兴得哈哈大笑.不一会儿,我们就捉了十几条.看到桶里一条条活蹦乱跳的鱼,我们的劲头更足了,又动手舀水.水舀干了,鱼儿再也没法逃啦!俩人越捉越起劲,很快捉了满满一桶鱼,心里快活极了.” 这一段话是写两个小朋友捉鱼的事.小作者按照“捉鱼”这件事的先后顺序,首先把时间、地点、人物简单作了交待,然后重点写“捉鱼”的经过:先写“筑坝”的情况,接着写如何“舀水”,再写怎样捉鱼.一层连着一层把捉鱼的经过写得有条有理,前后连贯紧密. 读一读,练一练(1)读读下面的例段,按要求完成练习. 我把线穿在针上,在线尾打了个结,就钉起来.先从衣里向外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