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春》6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由物到人的顺序写的。
请参考
一、阅读春草图回答问题。拟人
1、概括本段内容。写小草的情态、质地、色泽、长势。
2、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角度)。由物到人的顺序写的。
3、写到春草的那些特征。谢了春草的嫩、绿、多、软的特征。
4、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5、本段中写人的活动有什么作用。表现春草勃发给人带来的欢乐。
6、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偷偷的”和“钻”这些词用的好,好在那里?)
“偷偷的”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钻”表现了顽强的生命力,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这样赋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识,富有情趣,惹人喜爱。
7、本段文字 欣赏:第1句从“点”上描绘。运用拟人方法把春草人格化了。“钻”字写出春才冲破土层的挤劲,表现了春草旺盛的生命力。“嫩嫩的”写质地,“绿绿的”写颜色,表现了春草新的特点。第2句从“面”上描绘,由远及近;“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写出春草的长势,表现了春草的勃勃生机。第3句运用坐,躺,打,踢,赛,捉等一系列动词写孩子们的嬉戏,从侧面写春草给人的欢乐。第4句用风的“轻悄悄”衬托草的“绵软软”,从感受角度表现春草的可爱。
二、阅读春花图回答问题。排比、比喻
1、概括本段内容。写春花多、艳、甜的特征
2、写了春花那些特征。写春花多、艳、甜的特征
3、按什么顺序写的。由高到低的顺序写的
4、写法上的特点。虚实结合
5、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闹”字用得好,不仅写出了声音,而且写出了情态,把百花争春的热闹场面写出来了)
6、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欣赏:着力写“树上”三种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运用拟人修辞方法,把百花争春,百花争艳的“争”字写活了。然后用“赶趟儿”写花朵多;“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运用排比,比喻修辞方法写花色艳;最后一句,写花味甜,由实及虚,由春花联想的秋实,表现花儿甜香得引人遐想,令人心醉。
7、.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2. 朱自清写的《春》6自然段的写法是
比喻,写出了春雨细密、柔软的,细亮、绵长的特点(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拟人,烘托出了春夜的平和和寂静(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肖像描写,写出了人们开始忙碌,雨和人息息相关的特点(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的。);
夸张、衬托,写出了叶子和树的绿、富有生命力和生机勃勃(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3. 6在田字格怎么写
“6”像哨子。从上线偏右一点起向下方画一个孤形,碰左线、底线,向上碰右线画成一个小圆,小圆上面超过中线。
6汉语中的写法是:六
六[ liù ] [ lù ]
部首:八 笔画:4 五行:火 五笔:UYGY
基本解释
六[liù]
数名,五加一(在钞票或单据上常用大写“陆”代) :~书(古时分析汉字形、音、义而归纳出来的六种造字法)。
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5”。
六[lù]
1. 〔~安〕地名,在中国安徽省。
2. 〔~合〕地名,在中国江苏省。
拓展资料
1,六畜兴旺[ liù chù xīng wàng ]
六畜:牛、马、羊、猪、鸡、狗。指各种牲畜、家禽繁衍兴旺。
2,五虚六耗[ wǔ xū liù hào ]
比喻弄虚作假。
3,六神无主[ liù shén wú zhǔ ]
形容惊慌着急,没了主意,不知如何才好。
4,马泊六[ mǎ bó liù ]
男女关系的牵线人
5,三茶六礼[ sān chá liù lǐ ]
犹言明媒正娶。旧指正式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