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墩,诿,这两个字怎么读的
墩 拼音:dūn名词墩<名词 n.>墩,平地有堆。
――东汉·许慎《说文》冶城访古迹,犹有谢安墩。――李白《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诗》又如:挖塘取土,垒土为墩;土墩;墩台(高一些的土堆台;报警台)厚而粗大的整块木头、石头或用砖砌成的基础量词墩 <量 num.>用于丛生的或几棵合在一起的植物,相当于“窝”动词墩 <动词 v.>用力猛地往下放墩布墩 dūn①土堆。
②厚而粗的木头、石头等:树~、桥~。③量词。
用于丛生或几棵合在一起的植物:每~苗至少5株。诿 wěi[动](1)形声。
从言,从委,委亦声。“委”义为“软化”、“软缩”。
“言”与“委”联合起来表示“软话”、“退缩性言词”。本义:推卸责任的言论(2)同本义 [tire; trouble]诿,累也。
——《说文》(3)推托;推诿 [shirk]。如:诿罪(把罪责推给别人);诿误(推托耽误)(4)委托;连累 [entrust;trust;implicate]诿者,托也。
——《汉书·贾谊传》注(5)又如:诿托(委托;付托);诿属(委托嘱咐)。
2. 讠字旁的字都有那些
讠字旁旁的偏旁的字——
部外笔画数2:
订 讣 讥 计 认
部外笔画数3:
讧 记 讦 讫 让 讱 讪 讨 讯 训 议 讬
部外笔画数4:
讹 访 讽 讳 讲 讵 诀 论 讷 讴 设 讼 讻 许 讶
部外笔画数5:
诐 词 诋 诂 评 诎 识 诉 诇 译 诈 诏 诊 证 诌 诅 诃 诒
部外笔画数6:
诧 诚 诞 该 诟 诖 诡 话 诙 诨 诘 诓 诔 诠 诜 诗 试 详 诩 询 诣 诤 诛
部外笔画数7:
诶 诰 诲 诫 诳 诮 说 诵 诬 误 诱 语 诪
部外笔画数8:
谄 调 读 诽 课 谅 诺 请 谁 谂 谉 谇 诿 谊 谀 诸 谆 诼 诹 谈
部外笔画数9:
谙 谗 谌 谛 谍 谔 谎 谏 谜 谋 谝 谓 谐 谞 谖 谑 谚 谒 谕 谘
部外笔画数10:
谤 谠 谧 谟 谦 谥 谡 谢 谣
部外笔画数11:
谫 谨 谩 谬 谪
部外笔画数12:
谲 谰 谱 谯 谭 谮
部外笔画数13:
谴 谳 谵
部外笔画数17:
谶
3. 讠字旁的繁体字 左边的讠都是言吗
应该对的。
特意去查了。
就算是这种不常见的——
讧讦讱讪讵讷讴讻诐诋诎诇诏诃诒诟诖诙诨诘诓诔诠诜诩诤诶诰诳诮诪谄谂谉谇诿谀诼诹谙谌谔谏谝谞谖谑谒谕谘谠谧谟谥谡谫谪谲谯谮谳谵?
也都是——
讧讦訒讪讵讷讴訩詖诋诎詗诏诃诒诟诖诙诨诘诓诔诠诜诩诤诶诰诳诮诪谄谂谉谇诿谀诼诹谙谌谔谏谝諝谖谑谒谕谘谠谧谟諡谡譾谪谲谯谮谳谵?
但是突然发现最后一个——?。
好像不变。
其他应该都变
反正我查的135个言字旁汉字都是变的。
4. 讠字旁的字都有那些
“讠”做偏旁的字有:语、说、诗、许、谁、词、课、谚、评、访等。
一、语 [ yǔ ] 或[ yù ][ yǔ ]1.话:~言。汉~。
英~。~录。
~汇。~重心长。
2.指“谚语”或“古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3.代替语言的动作:手~。
旗~。4.说:细~。
低~。[ yù ]告诉:不以~人。
二、说 [ shuō ] 或 [ yuè ] 或 [ shuì ][ shuō ]1.用话来表达意思:~话。~明。
演~。解~。
2.介绍:~合(a.从中介绍;b.商议;c.说和。“合”均读轻声)。
~媒。3.言论,主张:学~。
著书立~。4.责备:数~。
5.文体的一种,如韩愈的《师说》。[ yuè ]古同“悦”。
[ shuì ]用话劝说别人,使他听从自己的意见:游~。三、诗 [ shī ]1.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歌。
~话(a.评论诗人、诗歌、诗派以及记录诗人议论、行事的著作;b.古代说唱艺术的一种)。~集。
~剧。~篇。
~人。~章。
~史。吟~。
2.中国古书名,《诗经》的简称。四、许 [ xǔ ] 或 [ hǔ ][ xǔ ]1.应允,认可:~可。
允~。特~。
2.承认其优点:赞~。嘉~。
3.预先答应给与:~诺。4.女方接受男方求亲:~配。
~嫁。以身相~。
5.或者,可能:也~。或~。
6.处,地方:何~人。7.表示约略估计的词:几~。
少~。8.这样:如~。
9.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许昌市东。10.姓。
[ hǔ ]1.〔~~〕众人共同用力的声音。2.(许)五、谁 [ shuí ] 或 [ shéi ][ shuí ]1.疑问人称代词:你是~?~何(a.哪一个人;b.诘问,呵问)。
~们。~人。
~个。2.任何人,无论什么人:这件事~都不知道。
[ shéi ]1.代词。2.表示问人:~来啦?3.任指,表示任何人,无论什么人:~都可以做。
六、词 [ cí ]1.语言里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单位:~汇。~书。
~典。~句。
~序。~组。
2.言辞,话语,泛指写诗作文:歌~。演讲~。
誓~。~章。
~律(文词的声律)。3.中国一种诗体(起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
本可入乐歌唱,后乐谱失传,只按词牌格律创作):~人。~谱。
~牌。~调(diào)。
~韵。~曲。
七、课 [ kè ]1.教学上的一个阶段:上~。~时。
~间。旷~。
授~。~余活动。
2.教学的科目:~程。~表。
基础~。专业~。
~本。~文。
3.教书讲学或攻读学习:~徒。~读。
4.古代的一种赋税:国~。完粮交~。
5.使交纳赋税:~税。~役。
6.机关、企业等行政上的单位(现亦称“科”):会计~。7.迷信占卜的一种:起~。
八、谚 [ yàn ]群众中流传的固定语句,常用简单的话反映出普遍而深刻的道理:~语。俗~。
民~。古~(古代谚语)。
九、评 [ píng ]1.议论,评论:~议。~语。
~改。~点。
~估。~审。
~述。短~。
2.判出高下:~比。~定。
~理。~判。
十、访 [ fǎng ]1.向人询问,调查:~求(探访寻求)。~员(记者)。
搜奇~古。2.探问,看望:~视。
~问。~晤(探访会晤)。
探亲~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