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该怎么写英国殖民印度的前言
前言:
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位处南亚次大陆的印度,用他那铿锵有力的前进步伐,见证了那段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为大航程——1757年普拉西战役标志着英国征服印度的开始,到1947年蒙巴顿方案的实施,顽强不屈的印度人民最终战胜了英国殖民者,摆脱了将近200年的帝国主义对印度人民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统治,获得了最终的自由。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更何况这是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这是一段需要回收的历史!
结尾:
印度人民用事实证明了一个民族的未来在于他们的自强不息,在于他们的顽强生命力。历史的长河仍然在流淌,任何的野蛮行为都将被唾弃,任何的霸道行为都将被战胜。英属印度殖民时期应经过去,我们应该珍惜和平,但我们更应该为真理为自由而奋斗!
(随便插一嘴,自己闭门造车,不要见笑)
2. ”西方海外扩张与殖民"的论文怎么写
首先 讲一下西方为什么要海外扩张和殖民的原因 从经济需要 政治需要 地理需要等等方面 当时的西方社会环境如何 各阶级的矛盾如何 海外扩张和殖民可以缓解哪些矛盾和获得哪些利益
然后 选取几个重点的国家 阐述他们扩张和殖民的过程 比如英国 西班牙 荷兰(具体的你自己看着办)
再后 讲一下这些国家扩张和殖民的后果 即 他们本国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哪些变化和影响 殖民地产生了哪些变化和影响
最后 总结一下西方扩张和殖民在人类发展史上的意义和影响 以及对后来的世界格局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和作用 (所有的影响和作用都可以从积极的和消极的两方面来阐述)
PS:在这个过程中 同时可以先讲一下当时的西方所具备的各种条件 经济啦 政治啦 技术啦比如 造船术和导航指南技术的发展为大航海奠定了基础 扩张和殖民的过程中地理大发现
等等 嗯 还是要看你的论文到底想写成什么样 侧重点在哪里 尽可能全面当然是最好的 我想 对于西方扩张和殖民 最好还是客观公正一些 不要总是像教科书那样简单的把它叙述成帝国主义霸权主义 有积极意义的一面还是要肯定的
3. 英国的殖民是如何在北美洲开始的
麻烦自己整理翻译一下,我英文翻译不是很好
原因:
(1)英国希望北美殖民地永远做它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竭力压制北美经济的发展。
(2)殖民地人民强烈不满,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3)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原因)
时间:1775—1783
开始标志:来克星顿枪声
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
领导者:北方的工业资产阶级和南方的种植园主
结束标志: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文献:《独立宣言》(革命中颁布)《美国宪法》(革命后颁布)
结果:建立了联邦制资本主义国家
意义: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到了推动作用。
美国1787年宪法内容:
(1)宪法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规定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
(2)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大权。
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原因:
(1)战争的正义性
(2)人民群众积极参战
(3)法国、荷兰等国的支援
(4)华盛顿等人的正确领导和灵活的战术
4. 英国历史课本如何写自己
有个好推荐,英国人写的《剑桥插图大英帝国史》,基本代表了他们的观点,我刚刚将其前言手打下来,希望对楼主有帮助:
在19世纪和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英国人统治着一个幅员辽阔的帝国,它覆盖了北美洲的大部分、加勒比海广大地区、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大片土地、整个印度次大陆和澳大拉西亚、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甚至曾一度控制着中东的大部分地区。
大英帝国对现代世界的形成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大多数欧洲以外的国家的诞生都归因于帝国,特别是大英帝国。英国人用征服的手段和分治条约为这些国家划定边界。在大英帝国内,人们进行大规模流动,决定了许多国家的民族构成。一旦本地的民族初迫离开家园,是英国治下的英国人履行责任,移居北美和澳大拉西亚,确保那里的社会具有非常明显的欧洲特征。英国人还是主要的奴隶贩子,他们把大约1100万非洲人贩运到美洲做奴隶。这些人中的绝大部分被英国人卖到了英国自己在加勒比海地区的殖民地。目前这个地区的人口主要是那次强迫迁徙的结果。19世纪中期,大量的印度人和中国人去英国统治的殖民地做苦力。他们的后代构成了圭亚那、特立尼达、斐济、毛里求斯、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许多国家的大部分人口。
英国人通过他们的帝国,传播他们的制度、文化和语言。的确,当今世界之国家无一不可以视为英国过去或现在的翻版。这些国家民族传统与外来影响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特点。但是,被一个帝国政权占领被可能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外部影响,尤其是被英国这样的帝国占领。在它的大部历史中,英国对它的价值观和制度非常自信。在不同的程度上英国对全世界的影响表现在政体、宗教信仰、教育模式、市镇布局、文化口味、体育和消遣娱乐等方面。英语被被称为当代社会一种全球性的语言,毫无疑问部分地反映了美国的实力。但是,美国作为一个英语国家当然是大英帝国造成的,许多其他国家也毫不例外。
大英帝国不仅改变了人们,而且改变了他们生存的土地。耕作、采矿和制造新方式都意味着人们以新方法利用土地、改变其资源。有时候环境变化迅猛异常……
当代世界贫富悬殊。帝国遗留下的影响是造成这种差别的一个因素,不过要把它解释清楚确非易事。脱离帝国的一些国家富有,而另一些
贫穷。这是否简要说明,无论英国人以前在这些国家有无作为,一些国家拥有土地、人口和资源等有利条件,因此其经济发展成为可能,而其他一些国家没有这些有利条件因而贫穷落后呢?抑或意味着英帝国统治的不同经历,比方说,使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白人移民社区能够改善他们的境况而使亚洲人和非洲贫困化?这些问题的答案比较复杂。像文化演变一样,经济变革涉及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殖民地经济是殖民地人民勤劳进取以及英国人干预的产物。
总的来说,大英帝国的历史就是研究英国人与其他人民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不是英国人对这些人的“影响”。相互作用理论认为,英国人曾经统治的民族不仅仅是英国人给他们带来恩惠或不幸的“土著居民”。在殖民统治之前,亚洲、非洲、美洲和太平洋地区的民族当然创造了他们自己的历史。在英国统治下,他们续写他们的历史,同时英国势力也参与其中。例如,奴隶制的历史是奴隶们怎样发展他们自己的文化、反抗他们的主人的历史,也是他们遭受压迫的历史。
……
楼主可以自己下载下来了解,网上好像只有PDF格式的。
5. 谁能告诉我道格拉斯. 罗宾逊的后殖民翻译研究,具体讲什么的,不要
在网上可以找到不少有关道格拉斯.罗宾逊和后殖民翻译研究的资料,部份要收费,亦有部份是免费。
本来想把所找到的资料的网址链接贴在这里,让楼主自己去看。不过,根据我过往的经验,贴出网址链接后,很多时都会令整篇帖文被送到宇宙深处,不知何日才能重返人间。
所以最后决定只把我认为最有关的一篇论文贴在这里。如果楼主也需要其他资料,可以用私信方式通知我,再设法把其他文章、资料等给你。
以下是我所找到的资料中,似乎是最接近楼主要求的一篇论文。---- 论文开始 ----后殖民翻译理论浅析摘要:翻译,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在人类的文化交流中广泛的进行着。
自翻译诞生以来,同它紧密相连的大多是意义、对等、技巧、精确等概念。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翻译研究产生了一个全新视角,即后殖民翻译理论。
在本文中,笔者以道格拉斯?罗宾逊的《翻译与帝国:后殖民理论解读》一书为例,讨论了后殖民翻译理论研究的内容以及这一理论的意义和局限性。关键词:后殖民主义;翻译 帝国 政治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7-0000-01一.引言“后殖民主义”这一术语是在斯皮瓦克(Gayatri Spivak)1990年出版的访谈与会议及《后殖民批评家》中正式提出的。
而“后殖民翻译研究”是由美国学者道格拉斯?罗宾逊(Douglas Robinson)于1997年提出。道格拉斯?罗宾逊(Douglas Robinson),当代西方译学界十分有影响力的翻译理论家。
他执教于美国密西西比大学英语系,从事翻译实践与理论研究。研究范围广泛,其研究领域包括翻译、文学、语言学、文化、教学法等领域。
其翻译思想极具创见意义,在译学方面有独树一帜的论述。罗宾逊著述颇丰,现已出版近十本专著,并已发表33篇与翻译理论和教学相关的学术论著。
他著有:《译者登场》(The Translator Turn,1991),《翻译与禁忌》(Translation and Taboo,1996),《谁在翻译?》(Who Translates:Translator Subjectivities Beyond Reason,2001)等著作。1997 年,道格拉斯?罗宾逊出版了《翻译与帝国:后殖民理论的解释》(Translation and Empire:Postcolonial Theories Explained)。
二.后殖民翻译研究后殖民翻译研究源于后殖民理论。后殖民理论是一种多元文化理论,主要研究殖民时代结束后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文化、话语权力的关系,以及有关种族主义、文化帝国主义等问题。
后殖民主义翻译研究始于20 世纪80 年代,是建立在解构主义、阐释学、多元系统论、描写主义、目的论和新历史主义基础上的翻译研究的新视角。道格拉斯.罗宾逊(Douglas Robinson)于1997 年最先提出了“后殖民翻译研究”这一术语。
近些年,后殖民翻译理论也在国内受到追捧。从传统的翻译理论角度出发,将翻译与后殖民理论关联在一起似乎有些不能让人理解。
传统的翻译理论通常是考察语言层面上的、以及文本之内的问题。“准确”、“忠实”、“可译与不可译性”一直是传统翻译研究者讨论的首要问题。
待到实现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后,对翻译的研究也就跳出了单纯的语言转换层面。然而,翻译研究与后殖民理论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这一问题的答案可以在后殖民理论的历史使命中寻找。
在较长的殖民统治期间,殖民话语逐渐为被殖民者认同,产生了集体自卑感。后殖民理论的历史使命就是解除殖民化,解除殖民状态下集体自卑情结的渐进过程。
后殖民理论者的目的是透过对文本的历史追溯,揭开文本生成的社会历史条件,揭穿殖民者话语中的谎言,还原民族自信心。“翻译是帝国的殖民工具”成了后殖民视角下翻译研究的一个命题。
后殖民翻译理论本身超越了语言局限,从权利、政治视角研究翻译问题。可以说,后殖民理论最先关注的不是翻译本身,但它的提出却给传统翻译理念带来了冲击。
它侧重于分析帝国主义文化侵略、宗主国与殖民地的关系、第三世界精英知识分子的文化角色和政治参与、关于种族、文化或历史的表述,揭露西方形而上学话语的局限性。确切地说,后殖民翻译就是第三世界要借此来促使本族文化摆脱前宗主国的文化束缚,改变本土文化边缘地位,重塑文化身份,重新定位东西方文化间的关系,平等地参与文化交流和对话。
后殖民主义翻译研究正是以这种权力差异为基础,来研究权力差异语境下不同价值取向的译者在自觉不自觉间所采用的翻译策略。三.《翻译与帝国》中解读的后殖民理论翻译的后殖民视角是当代国际翻译研究的一个崭新领域。
道格拉斯.罗宾逊(Douglas Robinson)的《翻译与帝国》(Translation and Empire,1997)对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研究现状进行了极全面的总结,是较全面且系统的后殖民主义翻译研究文献。《翻译与帝国》第一章中,作者阐述:“翻译其实是为帝国主义力量服务的有效工具。”
并对后殖民理论及兴起做了详细的阐述。他指出,从后殖民理论修订全球的空间问题便是把文化差异的定位从民主政治的多元性空间转移到文化翻译的边界谈判。
第二章对权利差异的翻译及如何越过权利差异建立理论做出了说明。第三章介绍了后殖民主义理论出现以前,帝国翻译理论的历史,并说明其特征。
6. 西方殖民史的书
《秘鲁征服史》、《墨西哥征服史》 作者是史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普雷斯科特
《征服新西班牙信史》作者贝尔纳尔·迪亚斯·德尔·卡斯蒂略
《剑桥美国经济史(第一卷):殖民地时期(经济科学译库)
《全球通史(下)》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想知道世界的历史脉络,该书绝对值得一读)
《现代世界体系》作者沃勒斯坦
《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菲利浦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作者费尔南·布罗代尔[法]
《西印度毁灭述略》作者巴托洛梅·德拉斯·卡萨斯
《荷兰东印度公司》作者费莫·西蒙·伽士特拉
《英国东印度公司》作者汪熙(少见的中国人作品)
《绝对主义国家的系谱》作者佩里安德森
《殖民地的经济分析史和当代殖民主义》作者陈其人
《航海日记》作者克里斯托瓦尔·哥伦布
《世界海盗全史》作者安格斯·康斯塔姆(Angus Konstam)
《海盗经济学》作者彼得•里森
《海盗共和国: 加勒比海盗和将他们击倒的人们之间真实和令人吃惊的故事》The Republic of Pirates: Being the True and Surprising Story of the Caribbean Pirates and the Man Who Brought Them Down作者Colin Woodard
《大国海盗》作者雪珥(迄今为止中国人写海盗历史最精彩的一部著作,看了会让你感到无限悲哀)
《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作者林承节
《印度的发现》作者尼赫鲁
《丰饶的苦难+拉丁美洲的笔记》作者索飒(文笔不错)
《日本在内蒙古殖民统治政策研究》作者金海
2011-10-21
揭露殖民历史的书籍 补充部分
《马克思恩格斯论殖民主义》
《美国文化渗透与近代中国教育》王立诚著
《金元外交与列强在中国(1909~1913)》吴心伯著
《英属印度经济史》(上、下册)罗梅什·杜特著
《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艾周昌、程纯著
《英国工业革命史》林举岱著
《英国侵略中东史》斯捷比利格 著
《从封建官商到买办商人——清代广东行商伍怡和家族剖析》章文钦著
《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
《旧中国杂记》亨特
《广州“番鬼”录》
《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在华南沿海的早期活动研究(1807——1851)》
《印卡王室述评》,秘鲁,印卡•加西拉索•德拉维加,1609,中译本1996年
《拉丁美洲游击战运动》,英国,理查德•戈特,60年代晚期,中译本1975年
《美洲金银和西方世界的兴起》张宇燕 高 程
《西班牙·葡萄牙:帝国的兴衰》齐世荣主编 三秦出版社
《传教士与近代中国》、《从马礼逊到司徒雷登——来华新教传教士评传》顾长声(右派学者们,瞧瞧人家是怎样做的,为何你们如此自私和傻傻的可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