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写君子的句子有哪些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3.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4.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
5.君子欲讷於言而敏於行
6.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8.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9.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0.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11.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12.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2. 我眼中的君子 散文
黄花碎瓣,却是一身傲骨。在芸芸众生中,以风雪为傲,一剪寒梅傲群姿。透过那早已模糊的视线,轻轻地在心底勾勒了“君子”的轮廓,或许他们早已在短暂的年华里烙下了孤傲的字眼,略去了那些卑鄙无耻的奴颜与献媚。这使我的心底儿不断的反问:还有谁能傲然到如鲁迅般?
别人的傲是爬行在金钱与权力的基础上,舞动着那些低俗而又自作高深的调子。而他却是以其铮铮铁骨,支撑起整个民族的灵魂和尊严,面对多灾多难的国运与身遭害国民,他以一个呼唤者的形象,高高的站立在巍峨峰巅,旨在唤醒,唤醒更多充满奴性的国人。
我想,我眼中的君子要有一点如寒梅般不甘孤寂的傲骨。这也使我想起了这么一件有趣的事:对于有些动物,主要是皮值钱,譬如貂;而有些动物主要是肉值钱,譬如猪;人是万物之灵,什么最值钱?
——骨头。
鲁迅先生的骨头是最硬的,因而他的骨头也最值钱。现代人的骨头,如果缺少血性和钙质,支撑不起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只剩下一身华贵的皮和一堆肉,这与貂和猪没什么两样?
二
汉代大学者许衡一日外出,因天气炎热,口燥难耐,巧遇路边也有一棵梨树,行人纷纷前去摘梨,惟独许衡不为所动。
“何不摘梨解渴?”有人问他。
许衡回答:“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笑他迂腐:“世道这样乱,管他是谁的梨呢?”许衡正色道:“梨虽无主,而我心中有主。”
若兰花般独自绽放在那片广袤的心灵净土之上,据守着物我交融的本真颜色,在浑浊的乱世中保持一颗干净纯洁的心。我心中有主,如晚风般温柔飘香的话语,吹动了那漂浮在心湖上的萍草,顺着世人远去的脚步和嘲笑似的叹息。那一刻,我终于找到了迷失已久的“君子”。
坦坦荡荡如苏格拉底,在临死之前他的学生问他:“老师,你还有什么重要的话要对我们说?”苏格拉底拉着学生的手,郑重其事的说:“我还欠邻居家一只鸡,请你一定要替我偿还给他们。”
学生点了点头,说完苏格拉底才慢慢的闭上他那双充满睿智的眼睛。
君子心中有主,是一种修养、一种准则、一种境界、一种精神、一种敢于走自己的路并勇于担当命运的气魄。身处浑浊,即使是面对邻居家的一只鸡!
三
君子不为外物所动,永远关注的只有自己的内心感受。远离了蝇营狗苟的人群就是为了真实的走进内心,那里有一个比海洋还要为浩大的自由王国……钱钟书和杨朔一辈子过的是一种平淡的生活,白天他们家没有一点声息,各自守着一张书桌,一盏台灯,静静的阅读。有一年春节,权威人士前来拜访,也是人之常情,钱先生拉开门说:“谢谢,我很忙”就把门关上了。还有一次学部通知他去参加国宴,他说:“谢谢,我很忙,我不去。”再有来人替他说:“那就说你生病了?”他说:“不,不不,我身体很好,我不去。”
则就是大学者如菊般的恬淡,大知识分子似竹般的气节,永远不会八面玲珑。
一次,沈从文和钱钟书去宾馆看望一位20年未见面的老友,老友赴宴去了,等了一个小时才回来。原来那是头面人物的宴会,老友兴奋得目中无人,说:“他左边坐着红线女,我坐在她右边,就三个人,上一座桌子菜——沈从文坐不下去,说:“老钱,走?”钱钟书说:走!
他们各自从宾馆出来怅怅地一言不发,各自回到了自己孤独的家中。
四
对于我眼中的君子,也许他们是一个独特的群体,在他们给我所留下的印象中,不仅仅有那灿若星河的华章;也不仅仅是那段传奇中的风流逸事,在他们身上分明融合着梅之傲、兰之洁、竹之逸、菊之淡,有着几丝的灵动与生气,在脑海中早已成为了那万千浓墨中最厚重的一笔……
3. 关于 君子 写一篇作文
假君子,真小人历来中国人喜欢将人分为两大类:君子与小人。
君子,当是一身正气,刚正不阿,道德品行没得说,定是人中龙凤。而小人,既是君子的对立面,必定是诡计多端,专好歪门邪道,惟恐天下不乱,道德品行亦是没得说,乃人中糟粕,向来是为人所所唾弃的。
君子,至古至今都是为人所好的,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无不愿意被人声称作一声“君子”。君子之上,唯有圣贤,然而几人敢自比孔孟老庄?词典释语:君子,指人格高尚的人。
这是一种人格魅力,有人格魅力的人往往能让人不自觉地产生一股钦佩之感,纵是第一次与之接触,举手投足间,已让人心生敬意。如此大的魄力,难怪“君子”一词千百年来都为人所嗜了。
再观小人,尽为卑鄙之辈,无耻之徒,总是为人所深痛恶绝。小人是不怕别人说他小人的,既然是小人,脸皮又岂会薄上几分?若是世界上仅有君子小人之分,天下也该太平一些。
然而有的小人并不甘于做一个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小人,说难听点,是想做了婊子还要立贞洁牌坊。于是有的小人披上了君子的外衣,在脸上写下“我是君子”几个字,光天化日下继续做小人,便有了“假君子”一说。
金庸先生笔下的岳不群与任我行就是假君子与真人小的两个典型代表。岳不群,人称“君子剑”,这件君子的衣裳可谓是让他蓬壁生辉了。
若是只读《笑傲江湖》前半部,读者也定会以为岳不群是一位谦谦君子,行侠仗义,嫉恶如仇,不屑与九流之辈为伍,果然无愧 于“君子剑”一称号。然后读者只需再往下读,便立即分晓岳不群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在林平之加入华山剑派后,岳不群便渐渐露出了小人本性,不择手段、千方百计地想从林平之身上得到《辟邪剑谱》,之后又算尽机关,借他人之手吞并五岳,还拿左冷禅做了替死鬼,玩尽阴谋权术,栽赃嫁祸,卑鄙本性一露无遗,令人嗤之以鼻。脱掉君子的外衣,岳不群的本性仍只是一个小人罢。
再看任我行,不可谓不是十足的小人。此人仗着一身武艺,一心妄想霸武林,心黑手辣,为人歹毒,有敢挡着,死;逆者,亡!在西湖关了十与载后仍野心不减当年,反而变本加厉,强迫旧部下服下毒药,若敢胆不听令于己,必死无疑。
甚至连有救命之恩的令狐冲也不放过,软硬兼施,利用令狐冲对师父的深厚感情和令狐冲身上的吸星大法企图让令狐冲就范,为己所用,恩将仇报,任我行可谓是小人到了极点。二这相比,尽管岳不群最终让大家看到的是一个耍尽阴谋诡计的小人,然而至少岳不群也曾“君子”过,不远千里地追杀淫贼田伯光就是一个例子。
否则岳不群也不会凭空有“君子剑”这一雅号。反观任我行,从出场到结尾, 一路小人到底,恐怕一生中做过最大的善事就是偶尔少杀几个人,少作点孽。
这种人,该是千刀万剐的。可是在读者心里,任我行却并不比岳不群可憎,反而是岳不群更招人厌恶,这一反差不禁令人哑然。
原因何在?君子本当君子,小人就是小人。卑鄙的小人却一心想做君子,这种做婊 子立牌坊的事恐怕也只有小人才做得出,此类小人不可谓不是小人中的小人。
虚假的朋友比敌人更为可怕,岳不群本是小人,却披着君子的外衣招摇撞骗,一旦被人识破,怎么能不招人可恨?任我行卑鄙无耻,却是敢作敢当;杀人无数,但从未失口否认;言出必行,也颇有男儿气概。与人交往,最重要的莫过于真诚,自己不付出一颗真诚的心,又怎换得他人的真心实意?正是因为一颗诚心,即使任我行被关在西湖底十余载,向问天仍以死相救。
而岳不群却把一切都看作是尔虞我诈,从未肯真心待人,到头来落个众叛亲离的下场。人无信而为天下耻,交不诚而为众人弃。
《笑傲江湖》中最大的反面人物既不是野心勃勃的左冷禅,也不是为人歹毒的任我行,而恰是素有“君子剑”之称的岳不群。细想一番,不难发现,岳不群之所以招人厌恶,还是在于“诚信”二字。
4. 写君子的作文最好写一件事
君子和小人坦荡荡的君子被称颂,永久存。
长戚戚的小人被唾弃,短暂泯。――题记何为君子?何为小人?这是古今中外思想家们争论不休的问题。
对此,我颇有见解。以下是君子与小人的三个版本。
民族版的君子与小人德国和日本同为世界二战的罪人,它们带来的灾难令人无法忘记。因此,它们无法抹灭罪行,唯一的办法就是补偿和道歉。
世界二战纪念日上,德国举国上下会凭吊并纪念这一日子,带着深深的歉意来反省自己的罪行。而日本却毫无悔意,串改历史、祭拜战俘、公然地与世界人民为敌。
其行为令人发指。庞大的德意志民族都甘心弯下腰了,区区的日本何以无法做到呢?也许,能屈能伸为君子,反之为小人吧!历史版的君子与小人战火纷飞的年代,胜者为王,败者寇。
优胜劣汰中,造就了一个个让人萌生敬意的历史故事。卧薪尝胆便是其中之一。
败阵的勾践成为吴国阶下囚,然而他又以惊人的毅力和行径再次重整越国。屈辱地在夫差身边遭受侮辱和欺凌,他仍忍气吞声,为的是找寻机遇,一举得胜。
我被他的行为感动,或许对于吴国人来说他是历史小人,但对于越国人来说他是堂堂一君子。他的意念、他的坚持、他的信念,便是君子该有的风范。
也许,君子与小人只有一线之差,因人而异!现代版的君子与小人现实生活中,清官、名师、作家等是君子的典范,奸商、贪官、骗子等是小人的代表。当今中国人最关注的问题非两岸关系莫属。
在紧张又融合的关系中,陈水扁搞**、废“国统”、策划操纵国民党选举等一系列行为,让两岸人民气愤不止。相较之下,中共便显得“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热烈欢迎连战等来大陆游玩,赠送国宝并取名“团团”“圆圆”,一举一行间寄寓着中国母亲期盼孩子回来的希翼。试问,母子之情何能断绝啊?也许,君子品德一生,小人六亲不认吧!最后,一颗纯真的心呐喊着:“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我想说:“宁做君子,不做小人!宁被称颂,不被唾弃!宁存永久,不亡短暂!”。
5. 如何成为君子 作文
君子在我们的文化中,是一个非常常用的称谓。
在我们一般人的观念中,君子是具有完善的人格的人。讲礼貌、讲义气、行仁道、有修养有正气的人被我们称为君子。
而反之,则是被称为小人。君子也就是没有人格污点,而对于行为和道德有相当高的标准。
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之中,君子的观念也是非常的流行的,某某有君子的风范,某某有失君子之风,某某是一个小人。现在也有很多的俗语,比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府”、“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等等。
在每个人的心中,似乎都会有一个明确而清晰的认知。而究竟君子是一个什么具体的概念,却是很难讲清楚的。
而心里面却无不有清楚的判定。(是否如此?)说明了君子的观念深刻的融入到了我们的血液之中,已经是形成了深层的文化心理结构。
所以君子的观念是我们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特色。 而这种君子观念的特色的形成,主要来源于论语。
论语中提到君子的地方非常的多。同时通过论语对于君子的阐述,君子的观念就深深的融入到了中国文化之中,也深刻的影响了中国人的性格和思想。
对于中国人的人格世界的构成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当然,君子的观念在中国文化中,是早已存在的观念。
比如在诗经和尚书中就经常提到君子。如:“君子所其无逸。”
(《尚书》)又如大家所熟知的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等等。
而这个古代的观念经过孔子与其弟子的阐述,变的更加的常用和流行,同时也被赋予了一些更为丰富的内涵。 我们先从论语的开卷第一句话中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来谈起。
开始孔子讲到学习的快乐,讲到朋友之间的友情和欢乐,接着就就讲君子。可以看出,孔子对于学习、快乐、君子观念的非常的重视。
我们大都免不了在别人不理解或者误会的时候,会感到很生气,而孔子则是告诉我们,“人不知而不愠。”则是“不亦君子乎!”在这种情况下,做到不生气抱怨,就可以说是君子了。
这种行为即是君子所表现出来的品质,具有君子上午修养。当然也不是很容易就可以做到的。
因此孔子认为具有这种素质的也可以说是君子了。我们也知道,在易经中,有一句很著名的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君子是自强不息的,就如同天地健动的运转一样,因此君子也是效法于天道的。从以上的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君子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同时也是和天道联系在一起的。
孔子经常提起君子这个名称。在论语中,提到君子的地方非常的的多。
对于君子,孔子更是赞誉有加,对君子的涵义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诠释。虽然君子的观念在古代也早已经形成。
大概首先用来指有职务的人,慢慢地也变成对于有修养的人得称呼。到了在孔子,君子含义变的很清晰,主要是用来指有道德、有修养的,具有完善人格的和高尚的情操人。
他人以及其弟子也称孔子为君子,同时孔子也数次自称为君子。对于在位的人也还是有称为君子的,孔子对于这种因为地位而称为君子是有所批评的。
但是当时君子因为地位职务的意味成分已经是很少了。就象我们前面所提到的,以道德为标准的这种君子的观念深入人心,在当代也是一样的。
也就是说,现在人们的君子观念和孔子的君子观念差不多。我们来通过对于论语中君子的分析和考察,理解孔子的君子观念和君子在中国文化中的含义。
在论语中,孔子从很多的角度来论述了君子的含义。我们首先从君子的本质来讲。
孔子说:“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里仁》)我们知道“仁”是孔子思想中的核心的观念和价值。
孔子认为“仁”是君子的本质所在。意思是说,君子离开了仁,怎么还能称为君子呢?当然就不是君子了。
君子是一刻也不离开仁的,与仁融为一体,密不可分。又说“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卫灵公》)认为义是君子的质,义和仁同样是君子的本质。作为一个君子,义是基础,是质,礼,孙,信是君子的行为修饰,是文。
孔子说:“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具备了仁义,再修饰以礼信谦虚,实实然在孔子看来就是一个真正的君子了!所以孔子说“君子哉!”这样肯定君子所包含的含义。
孔子又说:“君子义以为上。” (《卫灵公》)认为义是君子的一个根本的素质。
现在我们的社会也是同样强调仁义的作用,君子的观念的基础也和孔子的思想仍然一致。在孔子看来,仁义就是君子的本质所在。
君子所具有的品格,孔子也有很多的论述。孔子说:他说:“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宪问》)认为君子的生命是向上发展和延伸的,小人则刚好是相反,生命是是向下发展和延伸的。“下学而上达”是孔子的人生理念。
他的学习、教育、文章、政治,都是为了上达。目的就在于成为一个君子。
孔子的出了君子着一个上进的品质。孔子又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是坦荡荡的,君子是光明正大的,是心胸广阔的,是没有什么见不的人的东西的。这种坦荡,不仅是指作为处世上的坦荡,也是指心态和修养上的坦荡。
有了这种坦荡,自然也就能够从容不迫。而小人则是不然,常常会感到忧愁和悲伤,。
6. 君子慎独的作文怎么写
**曾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那么同样的,一个人在大庭广众之下做一个君子不难,难的是独处时也做君子。
“慎独”是一种高境界的道德修养。我国古代的贤者很早就明白:君子处世,所慎在独。早在《礼记》中就有记载:“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历览前贤,历史上道德彰显之人莫不慎独。圣人孔子,不仅在朝堂之上严遵“君君臣臣”之仪,在颠沛流离之途也坚守君子之礼,席不正不坐,语非礼不言。诗人屈原,虽身处浊世,惨遭罢黜流放,仍能“沐后弹冠,浴后更衣”。四知堂上那一声断喝:“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人知!”令污者抱头鼠窜,令美德彪炳千古,从而成为“君子慎独”的最好注脚。
“君子慎独”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诚实。一个人只有对自己诚实,方能对他人守信。《五元灯会》上曾载有这样一则故事:由于战乱,普陀寺的众禅者决定迁移庙址。在迁徙途中,只有豫通大师一人坚持早课,从不荒废。有人劝曰:“此处无佛,大师可不必如此。”豫通大师答一偈子曰:“此处无佛,我心有佛。既诚我心,是诚我佛。”好一个“既诚我心,是诚我佛”!其实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尊佛——自己的良心。大庭广众之下的君子是众人的君子,只有独处一室之时的君子,才是自我的君子。君子慎独,对自己诚实,就像是空谷中的幽兰,即使无人知晓,也始终散发清香;而那些不懂得“慎独”之人,徒然地欺骗着自己的良心,内心最终会成为一间臭不可闻的鲍鱼之肆!
“君子慎独”还是一种对自己的审视。每当夜深人静、独处一室之时,当颜面亿代未易的星图高悬头顶,你能够因为无须顾及旁人而放纵身心吗?不,灿烂的星空遥望着你,皎洁的月亮守望着你。隐隐地,有一种声音,仿佛是灵魂对自己的拷问,在这独处的静谧里。君子慎独,他的灵魂始终谨慎不苟。
当一轮新月升起,照在空寂的幽谷里,有一株独生的兰花,冰清玉洁,直立在自己的芬芳中。就在这独处的正直中,他赢得了满天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