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输入法能输入脑残体和火星体的字吗
非主流,别把脑残体当繁体 脑残体,又称火星文。
近几年多出现在九零年后的输入法下,由台湾一款游戏,渐流入大陆,成为年青一代标新立异的标志。 就个人而言,对於这种文字,持中立态度,如果存在,必定有其一定道理,若真是创新,以后也将流传下去。
因为工作原因,大多数时间我用的是繁体输入法。QQ上有些朋友便喜欢用“脑残体”文字与我交谈。
开始觉得倒无所谓,新生事物嘛,可以接受。 有一次在聊天室遇到这样一个女孩,她见我打繁体,然后马上换了“脑残体”文字与我交谈。
之后聊得我是十分不爽,一边要分析及语句意思,一边还要从脑残体的偏旁部手识别这种文字。 后来我说,你能不能换个输入法。
她回我,你不也是用的繁体吗!我当时无语。 在网上大概找了一下,甚至能找到专翻译脑残体文字的网页,只需要将简体汉字输入,就会自动译成脑残体。
而另一个软件网站上,也可以找到用拼音输入法,输出的文字就是脑残体。且美其名曰“XX繁体输入法”! 笑,看来写些软件的人,中文造诣也不见得怎样。
目前中国的繁体字,大致可分为港版、及台湾版,其输入软件较为常用的如:仓颉输入法等。 仓颉输入法及中国五笔输入类似,只是字根不同。
如“仓颉”二字,五笔输入法码是:WBB(仓),FKD(颉);而仓颉输入法则是:OIAR(仓),(GRMBC)颉。 记得在九几年的时候,网聊比较风行的日本平假名跟片假名的网名跟昵称,最常见的是很多网友将日语中的“の”(念NO,中文‘的,之’的意思)加在平时聊天之中,这倒也罢了,更有甚者将“これ”(念KO RE,中文‘这’的意思)中的れ当成机会的“机”在用,将“テキスト”(念TE KI SU TO,中文‘课本’的意思)中的テキ当成“等於”二字来用。
其实如此比较,也很可以看到我们年青一代的创新意识了。如脑残体中的“莓”,单看,我以为是草莓的“莓”字,联系上下文,我才发现人家想表达的意思是每天的“每”;如念书的“念”,在脑残体中写成的是“埝”……诸如此类,注音、符号、平假名、片假名等等,等等,层出不穷。
当然,还是那句话,我对脑残体持中立态度,因为我不搞文字工作,我也不会成天跟九零年后脑残一族混在一起聊天游戏。但有一位做网站的朋友,却把他苦得不行。
他的网站是一个草根的投稿网站,其中不乏有些脑残一族,有时候打开一篇文章审核,全是令人头痛的火星文字,后来他便写了公告,凡火星文字一律直接删除。 这让我想到了“**”二字。
依中国法律,男女双方都自愿的情况下发生性行为属正常,如果其中一方是被迫发生性行为,称之为“**”! 反之,把这个问题转移到脑残上来,如果两个人都是在用脑残体聊天,当然,那属正常行为,正常性行为。但如果其中一个很反感脑残体,而另一个却津津乐道地用这种文字,则为“**”! QQ、MSN等私人地方,或者被“**”的,往往只有一人,但在BBS、投稿等公共场所,此类行为,可谓是“**”了大众! 很简单,哪个脑残一族若不服气,我单个字打出来让他认一下,看下他是否全是认识! 七十年代,学生以在作文中引用两个英文单词,作为流行,视为时尚;因为当时中国改革开放,我们吸引新的东西; 八十年代,中国计算机风行时期,学生以会在286一类的电脑里输入几个中文字而感到流行;那时中国需要发展,需要引进高薪技术; 九十年代,当计算机、英文普及时,学生喜欢在各种聊天工具、如QQ昵称加上两个平假名、片假名,以为是时尚;中国需要国际大都市化,也需要多语言人才,我想问他们,他们所打的,真的认识吗? 新千年,学生可以在作文里写上连老师、家长都看不明白的脑残体,标新立异,且津津乐道,名曰“繁体中文”;中国是需要创新精神,但请先搞清楚繁体与脑残的区别! 有这样一个故事。
在网络上,一个大陆学生与香港学生认识了。大陆学生用的是脑残体输入法,香港学生自然打的是繁体。
认识不久,两人就起争议了,香港学生完全看不懂这位大陆学生打出的繁体字,大陆学生却一口咬定这是正宗的繁体,我是按输入法打出来的。(在这里鄙视一下做写类软件的人)之后香港学生无语。
但大陆学生仍然没完,指责香港学生打的字不是正宗繁体。 香港学生自然不明白了,於是大陆学生就指出香港学生文中的一个字“冇”(念“MAO”,白话“没有”的意思)。
其实此字并非香港特有,只是在香港用得比较广而已,比如白话中的喜欢,香港则念“锺意”,看,则是“睇”……在中国,如武汉等地的方言,也有用到此字,只是读法稍有不同。 中国曾於1956年公布简化字方案,据说那是由於於当时抗战刚胜利,大多数干部、领导都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识字不多,为了能令中国的领导队伍更快发展起来,於是统一将汉字简化,以便学习。
有人说中国简化字是对传统文化的不尊重,也存在著诸多弊端。其实简体繁体都一样,最主要是统一的文字,如果说到要保存文化的话,干嘛不用甲骨文? 对於脑残体,有人这样评价,“脑残体是一群脑残的人所用的特有交流办法”;精神病院的白痴与白痴见面之后,大家会将自己的口水扯得长长。
2. 机字繁体字怎么写
机的繁体字是机,如下图: 一、释义 1、机器。
e69da5e6ba90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431343635 2、飞机。 3、事情变化的枢纽;有重要关系的环节。
4、机会;时机。 5、生活机能。
6、重要的事务。 7、心思;念头。
8、能迅速适应事物的变化的;灵活。
9、姓。 二、说文解字 文言版《说文解字》: 机,机木。
从木,几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 机,作凳子的条木。
字形采用“木”作边旁,采用“几”作声旁。 三、字形演变(如图) 四、造字本义 名词,做凳子的条木。
扩展资料 一、主机 [ zhǔ jī ] 1、成套动力设备中起主要作用的机器,如轮船上的动力系统的发动机、汽轮发电机组中的汽轮发电机。 2、计算机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和存储器等。
3、指网络中为其他计算机提供信息的计算机,通常指服务器。 二、电机[diàn jī] 产生和应用电能的机器,特指发电机或电动机。
三、机器[jī qì] 由零部件组装成,能运转、能变换能量或产生有用的功的装置。如发电机、起重机、计算机等。
四、司机[sī jī] 火车、汽车、电车等交通运输工具上的驾驶员。 五、机械 [ jī xiè ] 1、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
杠杆、滑轮、机器以及枪炮等都是机械。 2、比喻方式拘泥死板,没有变化;不是辩证的:工作方法太机械。
3. 机的繁体字怎么写啊
找到几个,不知是不是,不是请楼主见谅!
极大值: 如果存在一个 ε > 0, 使得所有满足0<|x-x0|<;ε的x都有f(x0)>f(x) 我们就把f(x0)称为一个函数f的极大值.
极小值: 如果存在一个 ε > 0, 使得所有满足0<|x-x0|<;ε的x都有f(x0)<f(x) 我们就把f(x0)称为一个函数f的极小值.
最大值:如果定义域内任意x,使得f(x)<=f(x0),我们就把f(x0)称为一个函数f的最大值.
最小值:如果定义域内任意x,使得f(x)>=f(x0),我们就把f(x0)称为一个函数f的最小值.
极值是一个局部概念而最值是一个整体概念。
4. 吴鑫强的凡体字怎么写
简体:吴鑫强
繁体:吴鑫强 直接回答,还自动改为简体,只好抓图
5. 灵石二中繁体字怎么写
繁体字:灵石贰中
灵
[拼音] [líng]
[释义] 1.有效验:~验。~丹妙药。 2.聪明,不呆滞:~巧。机~。~慧。 3.敏捷的心理活动:~机。~感。~性。 4.精神:~魂。心~。英~。 5.旧时称神或关于神仙的:神~。精~。 6.反映敏捷,活动迅速:~活。~犀。~便(biàn)。 7.关于死人的:幽~。~魂。~柩。
繁体字,亦称繁体中文,1935年的《第一批简体字表》称之为正体字,欧美各国称之为传统中文(Traditional Chinese),一般是指汉字简化运动被简化字所代替的汉字,有时也指汉字简化运动之前的整个汉字楷书、隶书书写系统。繁体中文至今已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直到1956年前一直是各地华人中通用的中文标准字。
近代成规模的汉字简化运动,最早在太平天国,简化字主要来源于历朝历代的古字、俗体字、异体字、行书与草书的楷书化。1935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第一批简体字表》,但因考试院院长戴季陶反对而搁置。1956年1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布《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中国大陆开始全面推行简化字,20世纪70年代曾经有过一批二简字,后被废除。
目前仍然使用繁体字的地区有中国的台湾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汉字文化圈诸国,新加坡以及马来西亚等海外华人社区多为繁简体并存,中国内地在文物古迹、姓氏异体字、书法篆刻、手书题词、特殊需要等情况下保留或使用繁体字。
2001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实施,明确规定中国推行规范汉字,同时也明确保留或使用繁体字的范围。2013年6月5日中国**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含附表《规范字与繁体字、异体字对照表》,一般应用领域的汉字使用以规范字表为准。
6. 如何写骈体文
骈体文(即骈文)是在辞赋影响下产生的文体,起源于汉、魏时期,成形于南北朝。
全文以双句(即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其中以四字六字句相间为固定格式的,又称“四六文”,是骈文的一种。
骈文具有声韵优美整齐,注重艺术性的优点,但后来的骈文由于追求这种形式美,影响了表情达意,形成不良的浮艳文风。唐宋的“古文运动”就是为纠正这种不良倾向而发起的。
骈体文的几个主要特点 骈体文,究竟具备那些主要特点呢?我们不妨举一篇作品为例: 谢赵王赉白罗袍裤启 庾信 某启:垂赉白罗袍裤一具。程据上表,空渝雉头;王恭入雪,虚称鹤氅。
未有悬机巧蝶,变 奇文,凤不去而恒飞,花虽寒而不落。披千金之暂暖,弃百结之长寒。
永无黄葛之嗟,方见青绫之重。对天山之积雪,尚得开衿;冒广厦之长风,犹当挥汗。
白龟报主,终自无期;黄雀谢恩,竟知何曰? 这是六朝时作家庾信(513—581,字子山),为了答谢北周赵王招赐给他一身棉衣而写的谢启。这在六朝骈文中属于短篇,却是一篇典型的骈体文章。
我们结合这篇文章可以清楚地看到所谓骈体具有这样一些特点: (一)全篇文章都是用对偶句组成。这篇文章除“某启”下一句是散句外,均可以分为上、下联;上、下联之间的字数、语句结构和词性都是相互对称、相互配对的。
而且对偶相当精巧工整,如人名对人名(程据、王恭)、数字对数字(千金、百结)、颜色对颜色(黄葛、青绫)、地名对地名(天山、广厦)、动物对动物(白龟、黄雀)等等。文中除了把相近的概念做为对仗外,还着意用一些反义词配对,如“恒飞”对“不落”,“暂暖”对“长寒”,等等,用反义词配对,内容既显得充实、有变化,而且也显得更加工整。
骈体文的对仗是逐渐要求严格和工整起来的。初期的骈体文,一般只要能对就行,而后期骈体文则力求工整和精巧①。
另外,初期的骈体文虽然以对仗句为主,但也不避掺杂若干散句,所谓“迭用奇偶,节以杂佩”(《文心雕龙·丽辞》),其作用在于引起下文或结束上文,并使之文气通畅。而后期的骈体文,为了追求形式的齐整,就力求少用或不用散句了。
(二)对偶句用四字句和六字句组成。初期骈体文,以四、六字句为主,其中也往往掺杂五字句、七字句,以至更长的句式。
齐梁以后,特别到了唐宋以后,“四六”的格式就定型化了。一般说来“四六”的基本结构有五种,是由对仗来决定的。
(1)四字句和四字句组成为上、下联相对,如所引上文中的“(未有)悬机巧緤,变 奇文”。(按:对仗句的句首虚词或共有的句子成份②,不算在对仗之内,这里的“未有”二字是不算的。)
(2)六字句和六字句组成上、下联相对,如所引上文中的“披千金之暂暖,弃百结之长寒”,“永无黄葛之嗟,方见青绫之重”等就是。(3)上四、下四和上四、下四组成为上、下两个长联相对,如所引上文中的“白龟报主,终自无期;黄雀报恩,竟知何曰”。
(4)上四、下六和上四、下六组成上、下两个长联相对,所引上文中没有出现这一类的结构,其他骈文中如“前园后圃,从容丘壑之情;左琴右书,萧散烟霞之外”(杨暕《召王贞书》),“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等都是。(5)上六、下四和上六、下四组成上、下两个长联,如所引上文中的“对天山之积雪,尚得开衿;冒广厦之长风,犹当挥汗”。
(三)在声韵上,骈体文可以分为有韵骈文和无韵骈文两类,凡用骈体写的赋、箴、铭、赞、颂、诔词等,一般都是有韵的,其他体裁一般是不用韵的。骈体文讲究平仄,是从齐、梁开始,而形成于盛唐。
南齐沈约创“回声八病”之说,提倡诗文要“前有浮声,后有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互异”(见《南史·陆厥传》,这里所说的“浮声”和“切响”,“轻”和“重”,指的就是后世所谓的平声和仄声。
但由于当时这种声调说还只是初创,因此用起来并不严格。到了唐代,随着具有严密格律的“律诗”的出现,骈体文在平仄格律的要求上,也曰趋严格了。
骈体文运用平仄的规律,跟“律诗”中的律句大致相同,即要求在一句之中,平节和仄节交替;上下联之中,平节和仄节相反(以平对仄,以仄对平)。 (四)在用词上注重藻饰和用典。
藻饰和用典,本属修辞问题,在散体中也是不排斥的。但由于骈体文在这两方面都有极端的发展,因此也就构成了它的特点。
所谓用典,《文心雕龙·事类》篇说:“事类(按即指用典)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者也。”这就是说,用典的目的是在于援引古人、古事和古人的话来加强论据,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古已有之,是正确的。
但骈体文的用典,却远远超出了这一目的。骈体文的作者往往是出于要使文章典雅,或炫耀自己的读书渊博,而肆意追求多用典故,以至到了“殆同书钞”的地步。
例如,上面我们所举引的那篇庾信谢启,在不到二十句的文章中,竟于明处、暗处用了八个典故,“程据上表”,用的是晋代太医司马程据向皇帝献雉头裘,而下诏被焚毁的事;“白龟报主”,用的是《幽明录》中,邾城人买龟放生,后来得到善报的事。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