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残忍的刑罚
1黥、劓、笞、杖、刖、膑、宫
黥(qíng)是古代一种肉刑,即墨刑。是古代五刑之一。用刀刺刻犯人额颊等处,再涂上墨,作为惩罚的标记。用来惩治犯有轻罪的人。
劓(yì)是一种割鼻子的刑罚。是古代五刑之一。起于商代。
笞(chī)刑是一种用小荆条或小竹板抽搭臀、腿、背的刑罚。隋代把它定为五刑之一,沿用到清代。
杖刑是一种用大荆条或大竹板抽搭臀、腿、背的刑罚。隋代把它定为五刑之一,沿用到清代。
刖(yuè)刑是古代的一种酷刑。是一种砍掉脚的刑罚。
膑刑是古代一种剔去膝盖骨的一种酷刑。
宫刑是破坏人的生殖机能的一种酷刑。司马迁曾受宫刑。
2大辟、炮烙、汤镬、车裂、凌迟、腰斩、弃市
大辟是古代五刑之一,是一种砍头的刑罚。
炮烙相传为商代纣王所用的一种酷刑,是把人放在炭火里烧的一种酷刑。
汤镬也是古代的一种酷刑,即将人投入到滚汤中的煮死的一种酷刑。
车裂,俗称五马分尸,即将人头、四肢分别拴在5辆马车上,同时分驰,撕裂肢体。商鞅就是受此刑罚死的。
凌迟是古代最残酷的一种死刑。五代时开始在刑法外另设凌迟一条。元代正式列入刑法内,明清2代沿用。
腰斩,即将罪人从腰部斩断。
弃市是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在街头的一种刑罚。秦、汉、魏、晋各代很是流行。隋唐2代以后,虽然没列为刑罚种类,但是执行死刑,一般都用弃市。
2. 什么是割鼻草
割鼻草是一种植物,可以入药,在大点的中药点应该有卖的,其重要功效是治疗痔疮:
外痔、内痔奇方
药方:
(1)割鼻草洗净切碎,用花生油炒之,用文火炒20分钟才可吃,此方吃后不可吃任何东西。
用法:饭后两点才可服用,服用此方经过两点钟才可以吃饭。
注意:割鼻草,要炒花生油,不可掺盐及任何东西,并忌吃葱。
(2)每天吃葡萄干30粒,还要多运动。
时间:定在下午四点,连续服用1个月可根治。
3. 三国先被割鼻,后又被杀的将领是谁
一、吕布(奉先)
演义中的吕布曾与张飞分别搏杀50合、100合不分胜负。在张飞、关羽、刘备三人的合击下全身而退,在许褚、典韦、夏侯敦、夏侯渊等六人合击下全身而退,荥阳之地快速击退夏侯敦。于禁、乐进曾双战吕布不过。杀 二、三流武将多名。另外箭术高超,曾于150步外射中画戟的小枝。
正史中的吕布之勇也不逊色于演义上的吕布。《三国志》说:吕布“以骁武给并州”。《英雄记》说:“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飞将(飞将,指汉名将李广,以抗击匈奴闻名,犹善骑射)。”陈寿评:“吕布有虓虎之勇。”正史记载,吕布和郭汜交锋,呼郭汜单挑,而刺伤汜。袁绍曾“遣壮士夜掩杀布,不获。”“绍令觽追之,皆畏布,莫敢逼近者。”可见,当时的吕布确实是威名远播的。当时更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说法。(也有些有创意的人在后面加了个“女中貂蝉”进去。)
至于吕布是否在关张合击下30合不倒,倒无从考证。三国也有版本(旧说部话本)说,十八路诸候得以进洛阳还是凭借张飞打败吕布之故。但无所谓啦,毕竟三国演义深入民心,就把它当成真的好了。
让吕布威风一把,坐第一把交椅。
其实,不瞒大家,把吕布排名第一,我是有一点点私心的。我是想和吕布做个买卖:温侯呀,我把你推上了武功绝世的宝座,你。。。你。。。你就把貂蝉赏给我了吧~~
二、张飞 (翼德)
演义中的张飞曾与吕布酣战50合、100合不分胜负,与马超打220合不分胜负,10合杀纪灵,10合生擒严颜,10合败马岱。在汉中数合间刺伤喝醉了的许禇。以20骑拒曹操5000铁骑于长板桥,一声巨喝吓得夏侯杰肝胆俱裂而死。
从正史来看,马超主动降刘备的,那么就不存在马超与张飞那场单挑了。也就不必去为分析那场架谁占了体力优势,谁占了心理优势,谁占了年龄优势了。
4. 魏国美人割鼻的典故
战国末时,楚怀王有个非常宠爱的妃子,名叫郑袖,性情淫荡而妒忌。
后来,魏王又送给楚怀王一名美人,怀王立即被她迷住了。郑袖受到冷落,恼恨在心,决定设计陷害。
有一天,郑袖对新来的那位美人说:“君王是特别喜爱你的,但不太喜欢你的鼻子。你见君王的时候应当用手把鼻子掩住,这样君王就会长久地宠幸你了。”
美人误以为郑袖是好意关心自己,就照她的嘱咐去做。怀王感到奇怪,就问郑袖:“新美人见了我常常掩住鼻子,是怎么回事?”郑袖说:“她嫌大王口臭,所以掩鼻。”
怀王大怒,下令割掉美人的鼻子。郑袖居心险恶,使美人无辜受祸,后人提及此事,免不了感慨一番。
5. 古代有个割鼻子的刑罚叫什么名字
劓刑
劓刑,是中国古代割掉鼻子的一种刑罚。鼻子是呼吸空气和辨别香臭的器官,鼻子没了,虽然不至于危及生命,但它一方面影响了人的外形,同时对人格也是很大的摧残。在中国历史上,劓刑实施的时间之长、范围之广,是骇人听闻的。
劓刑产生的年代极为久远,上古时,就已实施劓刑,《易经》中曾说:“其人天且劓”。劓刑在夏、商时已普遍使用。据说,夏时受过劓刑的有上千人。商代盘庚迁都到殷之后,下诏说:“乃有不吉不迪,颠越不恭,暂遇奸宄,我乃劓殄灭之,无遗育,无俾易种于兹新邑”。意思是,对那些不仁不义、桀骜难训、一有机会就干坏事的人,轻者割去鼻子,重者处以死刑,使他们断子绝孙,务必使新都城内不再有这一类人。
周代正式把劓刑定为“五刑”之一,五刑即黥面、割耳、宫刑、刖足、死刑,《尚书·吕刑》把这五种刑称为“五虐”。《周礼·秋官·司刑》郑康成注:“劓,截其鼻也”。劓最早见于甲骨文,从刀从自,“自”是鼻的古字,正象征了用刀割鼻,也就是劓刑。劓刑重于墨刑而,轻于刖刑。劓刑在周代运用的范围其广,史称周初“劓罪五百”,至姬满时增至千条。春秋战国时期,劓刑仍被沿用。《左传·昭公十三年》记载,楚“公子比为王……且曰:‘先归复所,后者劓’。”周代规定:“凡触易君命,革舆服制度,奸宄盗攘伤人者,其刑劓”,就是说,那些违抗国君的命令、破坏规章制度、好淫偷盗、破坏治安、打架斗殴、伤人身体者,都要受割鼻之刑。
周代,受过劓刑的人常常被派去守关。因为他们被割鼻之后,面貌丑陋,不宜在稠人广众中生活,他们自己也不愿呆在人多的地方,于是甘心接受命运的安排,到偏僻寂静的远处了此残生。当时距京师五日里之外的三关有十二座关门,都是由那些受劓刑的人把守。
春秋、战国以至初汉,劓刑是一种很普通的刑罚,被割掉鼻子的人说不清有多少。赢渠梁任用公孙鞅实行变法,有一次公子虔违犯禁令,公孙鞅就将他处以劓刑。劓刑在战国及秦也用作惩罚士兵的刑罚,《商君书·境内》载,凡攻城之战,兵士如“不能死之,千人环,赌谏黥劓于城下”。劓刑有时与其他刑罚结合使用,如《秦简·法律答问》载:“不盈五人,盗过六百六十钱,黥劓以为城旦”。嬴政时,劓刑更是家常便饭。太博赵高教嬴胡亥熟悉狱讼之事,随意把人抓来割掉鼻子或斩首,作为嬴胡亥的实习。当时真正犯了罪应当处以劓刑的不计其数。崔实在《政论》中说,秦灭了六国之后,把俘获的六国军士和百姓大都处以劓刑,竟然使社会上没有鼻子的人比有鼻子的人还多,甚至人们以没有鼻子为正常,有鼻子倒觉得丑了。“秦割六国之君,劓杀其民,于是赭衣塞路,有鼻者丑”。
公元前一六七年,刘恒下诏废除肉刑,将劓刑改为用笞三百来代替,刘启时更改为笞二百。从此,劓刑体为官刑被取消。但是,后世仍不断有人遵循古制,动辄将人割鼻。南朝梁时,萧衍下诏将劓刑再次废除。之后,在一些非汉族统治的朝代或非汉族居住的地区,仍正式使用劓刑。如唐代,吐蕃规定的各种肉刑,其中就有劓刑。金代规定对那些犯了重罪而尚不至于被判处死刑者,要处以劓刑或割耳等刑罚,使他们留下标记,与一般平民百姓有所区别。蒙古民族入主中原的元代也恢复过劓刑。公元一三三三年,朝廷下诏对强盗要判处死刑,对一般偷盗牛马的人要判处劓刑。对一般偷盗驴骡者,初犯要处以黥刑,再犯处以劓刑。对那些偷盗猪羊者,初犯处以墨项,再犯处以黥面,三犯劓刑,劓刑后再犯者处死。其它朝代,加唐、宋、明、清等,官方规定的刑罚未见再用劓刑。
明代是各种酷刑肆虐的时代。在朝廷正式颁发的刑律之外,上至皇帝,下至吏役,使用非法酷刑简直不择手段。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占领南京后,在惩治忠于朱允炆的朝臣时用到的五花八门的刑罚,其中就有割鼻。
6. 魏美人被割了鼻子后死了吗 魏美人怎么死的
是的,电视剧里面说魏美人被割鼻是张仪的主意,其实历史上这件事是郑袖自己想出来的。俗话说:“女人不狠地位不稳”,郑袖为了除掉魏美人,先是假意对魏美人好。
这一做法令大王很开心,觉得郑袖不是一个善于妒忌的女人,其次魏美人也对郑袖很放心,因此郑袖说大王不喜欢魏美人的鼻子的时候,魏美人就信了因此每次见到大王都遮掩鼻子,后来经过郑袖的一挑拨直接就被大王下令割了鼻子,郑袖绝对是一个攻于心计的女子,只是可惜了魏美人了。
扩展资料
《芈月传》是东阳市花儿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北京儒意欣欣影业投资有限公司、北京星格拉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古装剧,由郑晓龙执导,孙俪、刘涛、方中信、黄轩、高云翔领衔主演。
该剧讲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称为“太后”的女人、战国时期秦国女政治家芈月,波澜起伏的人生故事 。
《芈月传》中既有儿女缱绻,也有家国情怀。芈月虽然后来成为太后,但她的一生,却如汪洋中的一条船,这之于观众,是响当当的成长与励志,导演尽可能地将她还原于街头巷尾,与观众的人生经历达成“默契”的共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魏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