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同人文怎么写
所谓同人文,就是“同人之名以为文”,把某部甚至某些原创作品里的人物放在新环境里,以此表达新的思想感情,揭示新的道理。正因为它“同人不同文”,一部原创作品往往可以有无数篇同人文,作品的生命力就再次得到延展。
同人文的作者首先应该是原作的读者,对原作的理解会或多或少地表现在二度创作中。每个人都有自己定义的“完美”,原作不同于自己审美观点或不符合自己期望的地方,将会在同人文里加以改进,原作人物的性格也会在合适的地方得到彰显。这些“改动”“移动”从出发点上可以看作与原作无优劣之分,因为文学即人学,文学作品就是作者观念和情感的集中展示。经历的不同,决定了作品的多样。围绕相同人物的“多样”,可以使人物性格更加饱满,更加真实,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存在。这种存在使得这一系列作品及它们所产生的影响更加完整深入。这种存在,至少可以让同人作者们产生心灵共鸣,体验到文学、人格、道德上的快感。
同人作者在重组人物性格时,由于不用花太多心血在“创造”人物上,因此会更注重人物特性和人群共性的结合。相对统一的性格特点给了同人作者发掘内在关联的空间。所以读优秀同人文的时候,可以发现“所写即我想”。个人内心最原始的脆弱和欲望被一语道破,刹时,更多的是认同与感动,与原作走得就更近了。
写作同人文时,笔下的人物不可能与自己完全无关,或是相似,或是相反,但只要有“我”流于笔端,多个“我”有条不紊地结合为一体,笔下的人物就代表了众多人的通性,有了鲜明的时代特点和继续存在的魅力。
除去同人文本身,写作同人文的过程也是一种乐趣。首先对原作细细品味一番,然后构想出新的情节和环境,种种原创中不易驾御的背景都可以尝试:科幻、历史、神话、后现代、战争、武侠。只要合理,每种内容都能出彩。任何生活上的感触都可以作为素材。写一篇文章,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不亦乐乎?
不过,由于同人作者写文章并不以发表为目的,大多数属于自娱自乐,因此有的同人文涉及自杀、同性恋、心理畸变等敏感的社会问题,又需要读者慎重阅读,去伪存真。
总之,同人文是一种新兴的文章形式。虽说我们希望文人学者化,希望当代主流文学得到净化,但对同人文这种争议颇多的文体,不妨先认为“同人于门,无咎”吧。
从本意来说,“同人”一词和同性恋没有关系,它来自日文,意思是“相关”。“同人小说”即从某些人们熟悉的故事、人物中衍生出来的文学作品,如圣斗士同人、火影同人、猫鼠同人(展昭与白玉堂)、足球同人(以真实的球星为主人公)等。
但在实际当中,网上能看到的同人文中确实有很多是关于同性恋的,即所谓的BL(BOY'S LOVE的缩写)。作者一般是文学女青年(“同人女”),喜欢看帅哥配帅哥,于是把各种故事里的男主角、男配角配对,描写他们之间的情感故事。其中被普遍认可的配对称为“王道”,个人认为,今天的同人小说可以被看作是一种为女性读者而看的情色小说,呵呵。
可以到几个网站找同人文:
2. 记叙文 抒情文怎么写
一、散文写作要略 散文的文体特点 较宽泛的文体定义是认为文体只有四类:散文、诗歌、戏剧、小说。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地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它形式精粹亲切。表达作者对人生或自然的感悟。
散文与记叙文的最大区别在于,散文中所写的人生、自然、事件、景物等,都是从自身感悟出发,是作者对事物特殊意义和美的发现。这种发现,是知觉、思维、感觉的综合思维结果,体现着作者的深思妙悟,是散文的情、理、意、味。
而记叙文是记录生活中的人和事,并不从作者的感悟出发。 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不间万象、宇宙万物、各色人等、宏观微观无不涉及,而这些材料一旦出现在文章中,就立即刻上了作者的主观感悟,代表着作者的人生经验、观点感受。
所以,同样的材料,不同的作者看到的内涵是不同的。这里,我们把散文的取材叫“形”,把作者的感悟叫“神”。
散文的文体特点就是:形散神聚。 散文的写法较其他文体更活泼自由,不拘一格。
常见的方式是抒情,即使是记叙,也是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散文常把记叙、抒情、议论等融为一体,夹叙夹议。
表现手法上能出奇制胜,让读者产生新鲜独特的阅读感受。散文的结构追求自然而然的境界。
在材料选取上,般运用联想手法。 总体来看,抒情的散文有时气势磅礴,有时低吟浅唱;记叙的散文如诗如画,曲径通幽;议论的散文情真意切,精彩纷呈……但是,不管作者怎么样安排文字,怎样组织材料,归根结蒂还是为了表达他对人生或自然的特殊感受悟。
基础等级 一、感情充沛 没有感情就不成其为散文。散文对作者主观感情的要求是所有文体中仅次于诗歌的。
散文一般的写作规律是:对事物、人生、景观突然有了感悟,感悟深化升华,敷衍成文。这感悟就是散文的意味之本,是散文的中心立意。
可是要表现这样的中心立意,就得抒情。所以好的散文、记叙、议论都带有强烈的感情,字里行间都有渗透着感情。
如河北省中考优秀作文《点滴真情令我感动》一文,就是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出发,抒发自己从中受到的感动。写这样的文章,事件并不是主要的,关键就在于充沛的感情。
再如徐州市中考作文《获取青春的梦》,通篇讴歌青春的美好,激情涌动。文章总是以情动人,散文就更是如此。
二、立意独特 散文的立意其实就是散文的感悟,有感悟才有散文的写作。可是普通寻常的感悟是不得人心的,看见蜡烛想起老师,看见葵花想起小学生……这些“感悟”已经不再给我们产生美感,而是产生憎恶;这样写作已经不再是生产精神产品,而是谋杀我们的阅读欲望。
散文的立意要求独特,就是说作者的感悟是体现作者独特情志、独特感受、独特体验的感悟,是他人所不能产生的精神产物。 如《人类,止步吧!》一文。
把文章的立意放在对《天净沙·秋思》一词的全新诠释上。分为三个小标题:1、枯藤+才能树+昏鸦=优质的木材;2、小桥+流水+人家=人类的日用品;3、古道+西风+瘦马=桌上的美食。
这一巧妙的构思,把散文的灵动、形散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当然,对于环境的问题不是什么独特的发现,可是作者不是简单地申明要保护环境,而是把目光定格在“人们在做什么、做了什么、有什么后果”,提醒人们应该反省。
三、形散神聚 这里讲的是散文的取材。我们还以《人类,止步吧!》为例。
全文分为三部分 ,引的诗句所抒发的感情本与本文主旨毫无关系,但经过作者巧妙的联想,它双完全和本文要表达的中心契合了。它所引用的材料也是几个似乎没有关联的场景。
这种形式很散,但它们都指向同一个主旨:保护环境。这就是散文形散神聚的好处,可以让文章活泼灵动,变化多端。
四、感悟具体 散文以感悟为灵魂,但感悟是什么,得在文章中说明白。有些散文含蓄,不明说感悟,但文章的景致、人物、事件均可以反映向感悟。
感悟的清楚明白如同记叙文的主题一样,要明白畅晓,让人觉得可喜,引人思考,同时要清楚地出现在文章中。 如《亲近你》一文,就把抽象的感悟“体验“通过大量具体的意象表现出来:“幼鸟第一次避开慈母的呵护,飞翔有蓝天白云下,他体验到了自由的博大;蓓蕾在一场春雨后,绽放笑脸,新奇地看着这个世界,他体验到了尘世的纷杂;海燕在暴风雨中长鸣,勇敢他宣传革命圣火的到来,他体验到了胜利的喜悦;蝴蝶第一次来到大花园,飞东飞西,万紫千红的花为她绽放,它体验到了人世的热情……”通过这些具体的意象,作者的感悟就很容易让读者感同身受了。
发展等级 一、入笔精微,以小见大 上面说过,散文往往出奇制胜,以少胜多,说是有散文表现中心的方法。散文的这一用法是独特的。
一般的散文写作,我们可以从细小的方面入笔,做到以少胜多,以小见大。实际上,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一涕一笑;事物中的一枚叶片、一粒沙土……都可体现出大的主题。
《点滴真情令我感动》就是这样一篇佳作。它的着眼点都有是我们生活经常遇到的小事,但对一个有心人来说,它们同样可以写出好文章。
二、夹叙夹议,感情真实 含蓄的感情也罢,激昂的感情也罢,都要真实地表现出作者的状况。散文因为有对生活或事物的感悟,就得采用夹叙夹议定书。
3. 谁知道同人文怎么写好
首先,你要真正的看过原著,原版的动漫,真正的掌握好了人物的性格,不然,一切都免谈
第二,不可以崩。其实现在的同人文真的很多,但是好的文章却很少,就是因为很多的写手都忽视了原本人物的性格,胡乱发挥。要站在人物角度去想,如果他真的遇到你写的那种情况,他会怎么做,他是不是真的会象你写的那样做。
第三,那些写烂了的梗就不要写了。人都是有审美疲劳的,一个桥段被很多的人写过之后,就失去意义了。要有自己的创新的地方。
第四,要多练笔。没有谁是天生的就是写文的,这都是长期积累的结果。
第五,要相信自己。就算是遇到了瓶颈的地方,也不要轻易地就放弃你的文,那是你的心血,自己就首先要珍惜,自己都可以轻易放弃的文,别人也不会替你惦记。
4. 同人衍生属于哪一种作品类型,如果我想要写影视同人的话要选择哪种
同人一词来自日语的“どうじん”(doujin),也有人认为来自中国。
原指有着相同志向的人们、同好。作为ACG文化的用词,所指的是,由漫画、动画、游戏、小说、影视等作品甚至现实里已知的人物、设定衍生出来的文章及其他如图片影音游戏等等,或“自主”的创作。
耽美一词最早是出现在日本近代文学中,为反对自然主义文学而呈现的另一种文学写作风格:耽美派。耽美派的最初本意是“反发暴露人性的丑恶面为主的自然主义,并想找出官能美、陶醉其中追求文学的意义”。
耽美在日文中的发音为TANBI,本义为“唯美、浪漫”之意,如耽美主义就是浪漫主义。耽美,沉溺于美,详细解释则是「包含一切美丽事物,能让人触动的,最无暇的美」。
后来这个词被日本的漫画界用于BL(boy'slove)漫画上、结果引申为代指一切美形的男性,以及男性与男性之间不涉及繁殖的恋爱感情,最后更发展为男同性恋漫画的代称之一。
5. 抒情的散文怎么写
抒情散文模式
[开头]1叙述自己与景物的关系。2议论景物和自己。
[中间]1描写景物,分出层次,细致动人。2联想发挥,更大意义。
[结尾]感慨
文体写作理论知识应由定义出发, 定义中的要素可以衍生出写作的各种要求和方法。但是,不论诗歌,还是散文,传统认识集中体现在一般写作教材上,对其定义的认识既不准确统一, 又片面地强调社会属性。 不合乎文体本质属性的传统文学体裁定义在本书中一概不提。需要的是最终表现作者个体生命本真的文体定义。 散文是一种作者写自己经历见闻 中的 真情实感的灵活精干的文学体裁。
作者在散文中的形象比较明显,常用第一人称叙述,个性鲜明, 正象巴金所说“我的任何散文里都有我自己”, 总之可以说是表现自我。这就需要大胆无忌。正如鲁迅所说“任意而谈,无所顾忌”,他还推崇曹操及魏晋散文的“力主通脱”。又如刘半农所说, 散文要“赤裸裸地表达”。还如一些人所说,“我是怎样一个人, 就怎样写”,“心口相应,信口直说”, “反正我只是这样一个我”。写真实的“我”是散文的核心特征和生命所在。 这是定义的最大要素。
散文语言十分重要。首要的一条是以口语为基础,而文语(包括古语和欧化语)为点缀。其次是要清新自然,优美洗练。此外,还可以讲究一些语言技法,如句式长短相间,随物赋形,如多用修辞特别是比喻,如讲音调、节奏、旋律的音乐美等。
必须明确一个散文写作观念, 这就是散文的唯一内容和对象是作者的感情体验。所有教材都提出了散文要写感情,但却是作为一种必备因素和一种内在线索。应当强调指出,感情不是片面的因素,也不仅仅是线索,而是散文的对象。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感情体验。感情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 朱自清的《背影》不是要记录回家和父子离别的琐事, 而是要吐露一种对父亲及失败了的父辈的怜惜和敬爱。刘真的《望截流》,重点不是顺理成章的工程本身或建设者业绩, 而是一种回归历史进步主流的内心感受。散文一开始就使自己沉浸在一种突如其来的悲喜交集的感情体验中,由此生发联想——小时候跟着妈妈赶集差一点丢失,四十年代初一度离开部队,“**”中被迫放下笔等。 最后又面对横江截流的宏伟场面,激情满怀。感情体验,是散文的内在结构。有了它, 就可以天马行空地起草。这一点,不能不明朗和确定。有了散文的内在结构——感情体验, 只要再明确外在结构的核心就可以写好散文。外在结构的核心是细节。散文和小说一样, 建立在细节的描写和叙述的基础上,但细节的排列组合方式不同。可以说,小说组合细节是“以盘盛珠”,而散文则是“以线穿珠”。 小说的“盘”是一个社会的横切面,具备冲突,各种阶层、力量的人物或隐或显。 而细节只能在这样的“盘”中有机地展开。散文的“线”,就是感情体验,或多或少,随手拈来, 任情挥洒——以感情体验的表现为准。由此,我们说散文(应称艺术散文),是最自由的文体, 散漫如水,手法灵活。只要弄清以上四点,写真实自我及由此生发的个性口语、感情体验和细节描写,就掌握了散文写作的要领,什么意、章法(如文眼)、意境等等一般化认识都不必过于拘谨地学习,其它文体理论知识和写作基础理论都会讲到。
希望你能满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