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磨墨
力道曲直:磨墨要轻重、快慢适中,磨墨的人姿势要端正,要保持持墨的垂直平正,要在砚上垂直地打圈儿,不要斜磨或直推,更不能随意乱磨。
用水浓淡:要用洁净的清水磨墨,不可用茶或热水。磨墨用水,宁少勿多,磨浓了,加水再磨浓。墨要磨得浓淡适中,不要太浓或太淡。
墨的维护:磨毕,要把墨周多余的水蘸去,装进匣子存放好,以免干裂。
练手技巧:磨墨时间比较长,为了避免右手酸累,最好能练会左手磨。磨墨的姿势端庄,能够促进书写手法的平稳。
磨墨的详细方法及注意事项:
以清水逐渐加入:
研墨需加清水,若水中混有杂质,则磨出来的墨就不纯了。至于加水,最先不宜过多,以免将墨浸软,或墨汁四溅,以逐渐加入为宜。
墨正:
柳公权有所谓的「笔正」,磨墨也是如此,心正墨亦正,墨若不正偏斜,既不雅观,磨出的墨也不均匀。
力匀而急缓适中:
磨墨时用力过轻过重,太急太缓,墨汁皆必粗而不匀。用力过轻,速度太缓,浪费时间且墨浮;用力过重,速度过急,则墨粗而生沬,色亦无光。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指按推用力」,轻重有节,切莫太急。
浓度适中:
这里要先澄清一下,即使是董其昌的淡笔,也是用浓墨写的,差别是在蘸墨的多寡,而不是墨的浓淡。如果墨汁含水过多,笔一下到纸上便迅速扩散,形成一团团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墨团,怎么有笔画可言?但也别矫枉过正了,拿浓到像半凝果冻的墨来写字也是很可怕的。还需记得用洁白纸,以浓墨为佳,若用有色纸,则可以稍淡。
随磨随用:
用墨必需新磨,因墨汁若放置一日以上,胶与煤逐渐脱离,墨光既乏光彩,又不能持久,故以宿墨作书,极易褪色。而市面上所售的现成墨汁,有些胶重滞笔,有些则浓度太低,落纸极易化开,防腐剂又多,易损笔锋,不宜采用。
储放匣内:
研墨完毕,即将墨取出,不可置放砚池,否则胶易黏着砚池,乾后不易取下,且可防潮湿变软,两败俱伤。也不可以曝放阳光下,以免乾燥。所以最好还是放在匣内,即可防湿,又避免阳光直射,不染尘,是最好方法
2. 磨墨怎么造句呀,我不会
一、非人磨墨墨磨人,瓶应未罄垒先耻。
二、哥哥大他20多岁,能书会画,小时候他常常为哥哥磨墨、调色、铺纸。
三、我觉得是“非人磨墨墨磨人”,以器明道。
四、所以待到磨墨吮笔,说什么“履穿踵决”时,脚上也许早经是丝袜;高吟“饥来驱我去……”的陶征士,其时或者偏已很有些酒意了。
五、86岁的夫人张铭素在一旁为他磨墨。
六、谈话不足,立马铺纸磨墨,随即挥洒起来,你画一山我写一树,各自拿出绝活,还常常一起合作,直到尽兴为止,这才各自散去。
七、一个个抢上前磨墨蘸笔,寻票头,立逼老包开局票。
3. 怎么磨墨磨出的最好
如果是要质量好的墨汁的话,建议直接买一得阁的墨汁,当然要注意别上当买了李鬼。如果是只是想体验磨墨,随便什么都可以。但如果说你习惯自己动手来保证作品质量,那么首先配备要跟上吧?墨锭的质量直接影响墨汁的质量,最好的墨锭,说句大言不惭的,当属松烟墨。墨锭要细腻,润泽,有光感。我不知道现在市场上的墨锭是纯手工的还是纯加工的,看个人爱好吧。只能说我偏爱手工做的高质量的墨,色泽紫黑,沉而阴。但是很可惜,我只搞到一小块,是绝对舍不得拿他来磨墨用。
而且砚台也要好,我不迷信什么端砚,歙砚等名砚,但起码砚台要细腻坚实的吧?要分辨砚台好坏 百度百科一下就OK。
这样准备好,就是水。也许是我心理作用,我喜欢用干净的河水,我家上游有个小水库,磨墨讲究的时候用那个,但我心目中是融雪的溪水最好,要是有梅花上的雪就更好了。刚才开个玩笑,一般用自来水。
磨墨,要顺一个方向磨,注意不要逮到就狂磨,那不是在磨墨,而是你前世跟砚台有仇。墨锭与砚台要保持垂直,不能斜倒。慢慢来,下手沉重稳健。最好放个小曲儿,比如箜篌引什么的,开玩笑。看墨色,要浓腻而微有粘滞感就行了,拿不准就提起墨锭看看,当然不是看墨黑不黑,而是看墨挂的程度。太浓也不好,我不喜欢太浓的墨,写完了不好刷,要是连续用半个月,那笔蘸清水能写一篇兰亭序。
其实我说的有相当一部分属于个人习惯,说白了臭讲究。有米有人指正?莫人指正我就得瑟啦~~哈哈~~
4. 书法里磨墨用的东西是什么
墨块(墨锭)、砚
磨墨是中国书法的优良传统,为中日韩三国书法家所推崇。墨汁墨色单一,磨墨可以墨分五色,欧阳中石和田蕴章两位先生主张,非磨墨不能写书法。
磨墨要轻而慢,要保持墨的平正,要在砚上垂直地打圈儿,不要斜磨或直推。磨墨用水,宁少勿多,磨浓了,加水再磨浓。要用清水磨墨,不可用茶或热水。墨要磨得浓淡适中,不要太浓或太淡。磨毕要把墨装进匣子,以免干裂。磨墨时间比较长,为了避免右手酸累,最好能练会左手磨。
磨墨的具体方法:
先在砚池里放少量的清水。水多了,磨墨时容易晃出砚池,墨锭浸泡在水中也会使墨汁变松软而出现小墨块屑,一旦溶于墨汁里会影响磨墨的质量。如果写大字需墨量多,可分几次研磨,将磨浓的墨汁倒入别的容器,再在砚台里加些清水继续研磨。
磨墨时注意将墨锭捏正、抓平,重按慢磨,不能图快,要顺时针方向沿着圆砚的边壁画圆圈,研磨范围要大一些,不要在砚池的中心小范围的研磨。
磨墨时要求手臂悬起,与桌面平行,手执墨锭犹如执笔姿势,要用腕和臂的运动来磨墨。如果将手臂搁在桌上,只用手腕和手指的转动来磨墨,墨锭会被磨出一个斜角来。
磨墨是练习写字基本功的一种很好的手段。用正确的方法磨墨,等于在练习画圆。经常磨研,习惯成自然,拿起笔来就会画出一个很圆净而且粗细一支的圆圈来,这对以后写字,特别是写草书非常有利。
当代草圣林散之先生曾以楹联“读书真事业,磨墨静功夫”鞭策学生。当代另一位书法大师高二适先生也有“人言磨墨墨磨人,磨穿铁砚始堪珍”的诗句。他们都道出了磨墨能培养人的耐心,锻炼人毅力的丰富内涵。
墨要磨浓,这“浓”是有一定限度的。太浓了,稠如泥浆,胶住了笔,难以写字;太稀,墨水渗透太快,笔迹会在纸上洇出一大圈水渍影,使笔画模糊不清。墨浓要适中。
怎么才算适中了呢?从研墨的痕迹中可以看得出来:如果墨锭磨过后,墨汁很快把研磨的痕迹淹没了,说明墨汁还不够浓,可以继续研磨。磨墨是很费时的,可以边磨墨便看书或读帖,不要浪费时间。如果墨锭磨过的地方留下清楚的研磨痕迹,同时,墨汁慢慢地将磨痕淹没,说明浓度适中。如果墨过后的痕迹静止不动,说明太浓了,可以适当稀释。另外一种检验浓度是否适中的方法是,用笔尖蘸少许墨在宣纸或元书纸上点一下,看墨点渗出的情况,如果墨浓如漆、墨点略有渗出,证明已磨好,可以写字了。
磨墨好后要注意两点:一,墨锭不要留放在砚池里,防止墨锭胶在砚面上取不下来;二,要把墨锭上的水分揩掉,免得浸水的部分墨汁酥松而掉下墨粒来。
5. 写毛笔字用来磨墨的东西是什么
砚亦称为研,汉族传统手工艺品之一,砚与笔、墨、纸合称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是中国书法的必备用具。
汉代刘熙写的《释名》中解释:“砚者研也,可研墨使和濡也”。它是由原始社会的研磨器演变而来。初期的砚,形态原始,是用一块小研石在一面磨平的石器上压墨丸研磨成墨汁。至汉时,砚上出现了雕刻,有石盖,下带足。魏晋至隋出现了圆形瓷砚,由三足而多足。箕形砚是唐代常见的砚式,形同簸箕,砚底一端落地,一端以足支撑。唐、宋时,砚台的造型更加多样化。
砚材的运用也极为广泛,其中以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卓尼的洮河砚、山西绛县的澄泥砚最为突出,称“四大名砚”。
6. 写书法被磨的墨叫什么
1、磨墨的胶比较少,运笔更流畅。墨汁里面的胶比较多,运笔费劲,加水又不黑了。
2、磨墨的颜色更漂亮!而且越放越漂亮,墨汁的颜色往往是死黑一片,而磨出来的墨有很多变化。
3、磨墨对纸张适应程度更高。很多宣纸用墨汁写出来效果平平,但用磨墨写出来效果不错。还有些加工过的纸张,因为表面光滑墨汁写不上去,但磨墨就能写上。这是为啥乜?我猜是磨墨的颗粒更细的缘故。
磨墨其实也挺快的,如果选对石头的话。端砚太光洁,磨的慢,当然您老人家如果有书童就不用操心了。歙砚快!澄泥砚也快!所以砚不用太好。
磨墨是中国书法的优良传统,为中日韩三国书法家所推崇。墨汁墨色单一,磨墨可以墨分五色,欧阳中石和田蕴章两位先生主张,非磨墨不能写书法。星星缘写的磨墨歌。
墨块如肥皂
研磨似磨刀
墨块砚里磨
兑水能磨好
细调出水墨
能分出五色
浓重淡清焦
为什么说墨块如肥皂,现在墨块有圆条和肥皂造型两种,以肥皂造型居多。
磨墨要轻而慢,要保持墨的平正,要在砚上垂直地打圈儿,不要斜磨或直推。磨墨用水,宁少勿多,磨浓了,加水再磨浓。要用清水磨墨,不可用茶或热水。墨要磨得浓淡适中,不要太浓或太淡。磨毕要把墨装进匣子,以免干裂。磨墨时间比较长,为了避免右手酸累,最好能练会左手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