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枣子的枣怎么写
枣 【zǎo】Chinese date;会意。从双朿(cì)。朿,木芒。枣树多刺。本义:枣树 枣,羊枣也。――《说文》 枣有十一名,羊枣其一也。――《尔雅》 衣巾落枣花。――宋·苏轼《浣溪沙》 枣树所结的果实。[date] 枣文字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诗·豳风·七月》 梨栗枣柿。――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又如:枣核(枣子的核);枣菜(枣子与蔬菜);枣脯(枣子制成的果干);枣榛(枣子与榛子);枣实(枣子);枣蔬(枣子与蔬菜)。 落叶灌木或乔木,枝有刺,叶卵形,开小黄花,核果称“枣子”或“枣儿”,椭圆形,熟时红色,可食:~红。~泥。囫囵吞~(喻读书等不加分析辨别地笼统接受)。
郑码:FLTD,U:67A3,GBK:D4E6
笔画数:8,
部首:木,
笔顺编号:12523444
2. 以‘枣’为话题的作文怎么写
秋风吹红了挂在枝头的枣子。
一颗颗大红枣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躲在了绿叶后面。远远望去,像一片灿烂的朝霞。
一天,调皮的小猴和可爱的小松鼠,还有机灵的小喜鹊,它们约好到了这片枣树林里。小喜鹊看着那红红的枣说:“这枣红红的,肯定很甜……”小喜鹊还没说完,小猴就打断了说:“别看 它红红的,说不定像草莓一样,都红红的了还那么酸。”
小猴说:“是酸的。”“是甜的。”
“酸的。”“甜的。”
小猴和喜鹊吵得脸红脖子粗。“你们俩别吵了,我们呆会儿上去尝尝不就知道了吗! ”小松鼠劝说着。
说完,它们溜溜地爬上树去。 小喜鹊刚上去就迫不及待地摘了一个枣品尝了起来,突然,小喜鹊叫了起来:“啊! 好甜啊! 真好吃。”
小松鼠也摘了一个品尝了起来说:“味道真的很不错。”这时小猴又嚷嚷起来说:“这枣一定不甜。”
小猴抓了一大把塞进嘴里连嚼也不嚼就咽了下去,小猴说:“这枣不酸也不甜真难吃呀。”小松鼠笑着说:“像你这样囫囵吞枣怎么吃得出味道。”
小朋友你们知道为什么小喜鹊吃得出味道,而小猴却什么味道也尝不出来吗?。
3. 描写枣的句子
唐代杜甫《百忧集》: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能上树千回。
唐代白居易《杏园中枣树》:寄言游春客,乞君一回视,君爱绕拮柔,从君怜柳杞;君术悦月艳,不敢争桃李;君若作大车,轮轴材须一些。
宋代王安石又说:在实为美果,论材又良木。
宋代诗人刘克庄有“枣木流传容有伪,笺家穿凿苦求真”。
今人施蛰存有“书林喜发新财路,梨枣争开小品书”。
明人,揭轨《枣亭春晚》:“昨日花始开,今日花已满,倚树听嘤嘤,折花歌纂纂,美人浩无期,青春忽已晚;写尽锦笺长,烧残红烛短;日夕望江南,彩云天际处”。
清代诗人蒋诗的:“水田声里疑无路,枣树花香又一村”;又有儿歌唱道:“金花银叶片,端阳十里香”。枣乡氏谣:扛上长杆打红枣,对对姐妹对对笑。摘一颗鲜枣放入嘴中,真是,嚼去馨生齿,摘来露满林。宋代赵 的“枣熟房栊瞑,花妍院落明”。还有黄庭坚的“日颗暴千红玉软,风枝牵动绿罗鲜”。而唐代大诗人刘长郷的诗中:“行过大山过小山,房上地下红一片”。现代诗人申爱萍的《秋,在红色梦里》:“……我们离得很近/因何迷茫,陌生,凝神/是一串串珍珠放光/是一丛丛玛瑙,溢彩/仿佛漫步葡萄园/千架枝藤/莫不是葡萄嫁接的新品种/一颗枣树,一蓬红伞/钻在树下一碰/飘一挂红瀑布/卷一场红色风/象似落英/砸得额头丝疼”。民间自古就有“一日吃三枣,七十不显老”的说法,西晋文学家傅 在《枣赋》中赞:“脆若嚼雪,甘如含蜜……全生卷气,服之如神”。东晋诗人陶渊明也有:“黄花复 实,食之寿命长”的诗句。宋代郭祥正也说:“甜出诸饧上,香居百果前”。半个世纪前诗人李木庵在延安留下的诗句:“长生果祝星云寿红枣汤过鲈腍鲜”。他在《延安思》中写道:“抛卷拨炉火,烤馍煮枣时,一灯寒夜里,此景暖人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