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形容呕吐的字yue怎么写
形容呕吐的字yue为“哕”。
读音为yuě,解释意思为:呕吐,气逆,干哕(要吐而吐不出东西来)。
组词“发哕”,读音是fā yuě,是指呕吐。
例句:
杨朔 《中国人民的脚步声·红石山》:“前次领了点小米,他爹还高兴呢,谁知是捂了的坏米,焖干饭吃,臭的像屎,一闻就恶心发哕,哪里咽得下去!”
扩展资料:
相关词组:
1、呕哕[ǒu yuě] :呕吐。
2、哕喈[yuě jiē] :鸟和鸣。
3、咽哕[yān yuě] :有节奏的悲啼声。
4、嗢哕[wà yuě] :清嗓子。
5、哕饭[yuě fàn] :经细嚼后吐出之饭。喻因袭陈言,别无新义的文字。
6、哕逆[yuě nì] :恶心干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哕
2. “呕”是什么意思
呕ǒu ōu òu
中文解释 - 英文翻译
呕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呕 ǒu
部首笔画
部首:口 部外笔画:4 总笔画:7
五笔86:KAQY 五笔98:KARY 仓颉:RSK
笔顺编号:2511345 四角号码:61014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5455
基本字义
1. 吐:~吐。~血。~心沥血(形容费尽心血)。作~(恶心,厌恶)。
详细字义
〈动〉
1. (形声。从口,区( ōu)声。本义:东西在胃喉中上涌,从口中出来)
2. 同本义 [vomit]
欧,吐也。——《说文》。字亦作呕。
吾伏呕呕血。——《左传·哀公二年》
其音如呕。——《山海经·东山经》
有女子方跪,据树而呕丝北海外也。——《博物志·异人》
老夫情怀恶,呕泄卧数日。——唐· 杜甫《北征》
3. 又如:呕逆(恶心想吐);呕泄(吐泻);呕家(平素患有恶心、呕吐的病人)
4. 古通“讴”。唱歌 [sing the praise of]
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汉书·朱买臣传》
5. 如:呕吟(歌吟);呕唱(唱歌)
6. 逗弄;故意惹人生怒 [tease;get angry]
你不要呕我。——《水浒传》
1. 象声词 [oh]。如:呕呀(象声词);呕吼(象声词。野兽嗥叫声);呕轧(象声词。摇橹声);呕呢(象声词。幼儿语声);呕哇(象声词。歌声);呕哑(象声词。小儿说话声、车行声、摇橹声、鸟鸣声等);呕嘎(象声词。燕雀鸣叫声)
常用词组
1. 呕吐 ǒutù
[vomit;be sick;throw up] 饮食、痰涎从胃中上涌,自口而出。古代文献多以有声无物为呕,有物无声为吐,有物有声为呕。现一般不区分,而将有声无物者,称为“干呕”
2. 呕心 ǒuxīn
[exert one's utmost effort] 喻用尽心思和精神从事工作
3. 呕心沥血 ǒuxīn-lìxuè
[make painstaking efforts;shed one's heart's blood;work one's heart out] 耗尽心血
4. 呕血 ǒuxuè
[haematemesis;spit blood;throw up blood] 吐血。食管、胃、肠等消化器官出血经口腔排出
5. 呕哑 ǒuyā
[oh yah] 形容声音嘈杂
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唐· 杜牧《阿房宫赋》
呕哑嘲哳难为听。——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呕 ōu
基本字义
1. 〔~哑〕形容管弦乐曲、婴儿说话、摇橹、鸟鸣等声音,如“~~学语”、“~~管弦”。
2. 古同“讴”,歌颂。
呕 òu
基本字义
1. 古同“怄”,怄气。
隐藏更多释义
以下结果由HttpCN提供字形结构
繁体字:呕
汉字首尾分解:口区 汉字部件分解:口区
笔顺编号:2511345
笔顺读写:竖折横横撇捺折
呕的英文翻译
以下结果由译典通提供词典解释
1.to vomit; to throw up
3. 【李贺呕心沥血原文以及翻译】
唐朝著名的诗人李贺,七岁就开始写诗做文章,才华横溢.成年后,他一心希望朝廷能重用他,但是,他在政治上从来没有得志过,只好把这苦闷的心情倾注在诗歌的创作上.他每次外出,都让书童背一个袋子,只要一有灵感,想出几句好诗,他就马上记下来,回家后再重新整理、提炼.母亲总是心疼地说:“我的儿子已把全部的精力和心血放在写诗上了,真是要把心呕出来才罢休啊!” 李贺在他短暂的26年生涯中,留下了240余首诗歌,这是他用毕生的心血凝成的.唐代文学家韩愈,曾写过这样两句诗:“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即是说挖出心肝来当纸,滴出血来写文章.后来人们常用“呕心沥血”比喻极度劳心苦思.呕:吐;沥:一滴一滴.比喻用尽心思.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
4. 通讯稿怎么写
通讯的概念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2.通讯的特点一般来说,通讯有四大特点:(1)严格的真实性。
(2)报道的客观性。(3)较强的时间性。
(4)描写的形象性。3.通讯的种类(1)按内容分,通讯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
(2)按形式分,通讯分为一般记事通讯、访问记(专访、人物专访)、小故事、集纳、巡礼、纪实、见闻、特写、速写、侧记、散记、采访札记。4.通讯的写作第一,主题要明确。
有了明确的主题,取舍材料才有标准,起笔、过渡、高潮、结尾才有依据。第二,材料要精当。
按照主题思想的要求,去掂量材料、选取材料;把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和最有吸引力的材料写进去。第三,写人离不开事,写事为了写人。
写人物通讯固然要写人,就是写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也不能忘记写人。当然,写人离不开写事。
离开事例、细节、情节去写人,势必写得空空洞洞。第四,角度要新颖。
写作方法要灵活多样,除叙述外,可以描写、议论,也可以穿插人物对话、自叙和作者的体会、感受,既可以用第三人称的报道形式,也可以写成第一人称的访问记、印象记或书信体、日记体等。通讯所报道的新闻事实,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反映,诸如正面、反面、侧面、鸟瞰、平视、仰望、远眺、近看、俯首、细察……角度不同,印象各异。
若能精心选取最佳角度去写,往往能使稿件陡然增添新意,写得别具一格,引人入胜。5.常见通讯简 介与实例人物通讯所谓人物通讯,就是以报道各条战线上的先进人物为主的通讯。
它着重揭示先进人物的精神境界,通过写人物的先进事迹,反映出人物的先进思想,使之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同时,也报道转变中的人物和某些有争议的人物。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写作时切不可把先进人物写成从来没有过的大智大勇,十全十美,写人叙事力求言真意切,恰如其分。〈实例〉严师·慈父·名医——记酉阳县浪坪乡评议村小民师 喻登智 吴建平采访乡村教师——酉阳县浪坪乡评议村小民师喻登智,乡亲们异口同声地称他:是名医、似慈父、更是严师!1975年,喻登智接过教鞭,在评议村小的三尺讲台上一站就是20年。
如今,他已由血气方刚的毛头小伙变成了鬓角染霜的“小老头”,可他痴心无改,无怨无悔。说他是名医,不是因为他有多高超的医术,而是因为他一直坚持义务为学生和乡亲们治疗疾病。
评议村地处酉阳、黔江、彭水三县结合部,离乡所在地也有近20公里。这里缺医少药。
刚当上民师时,学生们因营养不良,常生病。喻登智买来一些医学书籍,在认真教书的同时挑灯自学,掌握了儿科推拿术,并学会了用中草药治疗简单的疾病。
一次,学生谢光玉在课堂上呕泻不止,当即休克。喻老师用学到的知识紧急施救,使谢光玉终于苏醒过来。
家长闻讯赶来后,感激之泪涌出眼眶,连称喻老师“恩人”。为备足常用药品,他用自己微薄的收入在外出开会时尽可能多买些西药,利用星期天和节假日到山里采中草药。
他爱生如子。三年级学生胡世淑学习用功,成绩优良,可连续几天没到校上课了。
喻老师在家访中得知,其父病故后家庭难以维持生计,只好不读书了。喻老师鼻头发酸,眼泪禁不住往外流。
他当即决定免去胡世淑的学费,并保证供给她课本和学习用品,使即将失学的胡世淑重返校园。问及20年中喻老师究竟为多少学生资助过书费和学费,他说:这点小事不足挂齿。
他抓校风、学风十分严格。有人对坚持升国旗不理解,他认为“可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有人认为学生搞义务劳动是“不务正业”,他说这是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劳动的习惯”。
学生的红领巾没戴好,他帮助纠正,甚至脸未洗干净他也帮助洗净。乡亲们还说喻老师是真正的“以校为家”。
学校教学条件差,没有教具,所用的直尺、三角极、圆规、量角器及体育器材都是他亲手仿制的。课桌凳、门窗坏了,他亲手补修。
房上的瓦片被大风揭了,他亲自上房检修。他说这样可节约点钱,多资助几个失学儿童。
自1983 年以来,他所教班级的成绩,在全区的会考中总是名列前茅,其中1983年毕业的40人就有32人升入初中学习。突出的成绩使喻老师多次被乡、区、县、地评为先进教师。
他于1994年9月获得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希望工程”园丁奖,去年夏天又光荣地出席了全省乡村教师“夏令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