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送别诗句
1.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绿, 王孙归不归?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渭城朝雨悒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8.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9.轮台东门送君去, 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别【唐】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渭城曲【唐】王维 又名《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梓州李使君【唐】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幢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唐】王维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送友人【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渡荆门送别【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魏万之京【唐】李 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度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是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送陈章甫【唐】李颀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 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
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东门沽酒饮我曹,心轻万事皆鸿毛。 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
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 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别董大【唐】岑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李端【唐】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泣空相向,风尘何所期。 赋得暮雨送李胄【唐】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送人东游【唐】温庭筠 荒戌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雨霖铃【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摧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晚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2. 元日古代的格式写法
元日”是阴历正月初一.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逢年遇节燃放爆竹,这种习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到今天.屠苏,指古代春节时喝的用屠苏草或几种草药泡的酒.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这两句是说:在爆竹的响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人们喝着过节的屠苏酒,暖洋洋地感到春天已经来临.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曈曈日”,指由暗转明的朝阳.结尾一句描述转发议论.桃符:指画有神荼、郁垒两个神像或写有这两个神像名字的桃木板,正月初一清晨挂在门上,以求“避邪”.这也是古代民间的一种习俗.“总把新桃换旧符”,是个压缩省略的句式,“新桃”省略了“符”字,“旧符”省略了“桃”字,交替运用,这是因为七绝每句字数限制的缘故.意思是:都是用新桃符替换了旧桃符.以桃符的更换揭示出“除旧布新”的主题. 其实,这首诗表现的意境和现实,还自有它的比喻象征意义,它是以除旧迎新来比喻和歌颂新法的胜利推行.这首诗正是赞美新事物的诞生如同“春风送暖”那样充满生机.其中含也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的这一规律.
放鞭炮
3. 生日的贺词,古代怎么说
万寿无疆
唐 杜牧《春日言怀寄虢州李常侍十韵》:“无计披清裁,唯持祝寿觞。”
女祝寿联
岁寒松晚翠春暖来蕙先芳
慈竹荫东阁灵萱茂北堂
瑶池春不老寿域日一祥
萱草凌霜翠灵芝浥露香
天朗气清延晷景辰良日吉祝慈龄
蔷薇香送清和月芍药祥天吉庆花
梅子绽时酣夏雨萱花称满霭慈云
丹桂飘香开月阙金萱称庆咏霓裳
宝婺辉联南极晓斑衣彩舞北堂春
春风绛帐谈源家国绕膝扶床戏子孙
黄花拟节凌秋晚谏果回甘索味长
萱茂华堂辉生锦帽桂开2113月殿曲奏霓裳
恭俭温良宜家受福仁爱笃厚获寿保年
花发金辉香蜚玄圃斑联玉树春永瑶池
五十寿
庭帏长驻三春景海屋平分百岁5261筹
婺宿腾辉百龄半度天星焕彩五福骈臻
六十寿
青松翠竹标芳度紫燕黄鹂鸣好春
玉树阶前莱衣兑舞金萱堂上花甲初周
七十寿
金桂生辉老益健萱草长春庆古稀
八十寿
八秩寿筵开萱草眉舒绿
千秋佳节到蟠桃面映红
逾古稀又十年可喜慈颜久驻去期颐尚廿载预征后福无疆
九十寿
明月有恒纪年合献九如颂长春不老添润当称百岁人
设帨溯当年喜4102花甲一周又半称觞逢此日祝萱颜百岁有奇
百岁寿
桃熟三千瑶池启宴筹添一百海屋称觞
风范仰坤仪欢1653呼共祝千秋节期颐称国瑞建筑应兴百岁坊
横披
蟠桃献寿 星辉宝婺
金萱焕彩
璇阁大喜 婺宿腾辉
萱庭日丽
4. 古代聘亲的帖子怎么写
泰安地区,在成婚的不同阶段,要用不同的婚帖。
帖的式样,虽然有一定的格式,但使用起来的简有繁。不论怎样省略,中要住纲就可以了,何为纲呢?即主家的姓名、结婚日期、贺喜日子,只要明确这几点,其他文词都是些衬托。
俗话说,“瓦匠怕垒角,铁匠怕打钉,木匠怕砍楔,先生怕写帖”。下面的各种帖式均直接采录自民间。
请媒人帖 谨占某月某日肃具豆觞 敬希。 文 礼聆 柯教性冀 届期光临不胜欣喜之至 右 启 *月志某翁某老先生台下 眷弟某某顿首拜 请女家看日子帖 谨某月某日恪具豆觞奉迎 台同共定良辰 届期光临 曷胜欣感 右 启 *月志某翁先生大人台下 姻眷弟某某顿首拜 定 亲 书 伏以 姻缘虽有天定 合作须凭人言 两家六礼未备 媒月予达寸函 恭维 *号先生之*令郎与*号先生* 令爱 愿效秦晋之友 订作朱陈之好 共结丝罗之固 求偕琴瑟之调 余不揣酒以作伐 *年岁次*月*浣 之吉 添水**顿首拜 男 家 聘 启(首帽) 伏以 惠蒙冰语,不弃寒微许以令爱,与***为百年配偶,愧无兰田美玉,幸牵朱幔红丝,恭布徵忱。
伏乞 丙鉴 右 启 *翁亲家大人阁下 (次幅) 姻眷弟**薰沐顿首拜 乾造*年*月*日时生 呈 览 时 *年*月*浣 之吉 女 家 聘 启(首封) 伏以 瑶函特赐,德叨?荫,许以令郎 与**为寒舍楣知葑之不遗益笃古妙 燕莺萝之上,附更缔新欣用申舞奉迎 答 覆 启 大姻望*志家亲大人阁下 (次幅) 姻眷弟**薰沐顿首拜 坤造*年*月*日时生 呈 览 时 *年*月*浣 之吉 娶亲花烛礼 谨具 花烛成双 宝轿一乘 喜红一端 彩毯全副 高灯*对 宫灯*对 百子花炮 息香满百 礼炮*响 火炯*对 金鼓全副 乐人*名 吉羊*只 喜糕伍元 果盒一对 喜酒*尊 苏饼几抬 福圆*盘 红茶两盘 莲子两盘 松子两盘 枣子两盘 奉申 年家眷*弟***顿首拜 先生择完婚吉日帖 谨占*月*日洁台喜筵奉迓 台从肃聆 鸿教性冀 届期临曷欣蒙 右 启 大冰监*老大人台下 眷弟***顿首拜 娶亲请贺喜帖 *月*日小儿完婚 敬备喜筵 恭候 台光 眷弟***拜 送 添 箱 礼 谨具 奁敬 几佰元 **顿首拜 娶亲辞贺单帖 吉*月*日小儿完婚 贺 眷弟***拜 嫁女请客单帖 *月*日小女归 洁酌恭候 台光 眷弟***拜 男家请庚帖 敬请 淑造 眷弟**顿首拜 女家回庚帖 坤命*年 月 日 姻眷弟**顿首 送 嫁 妆 计 开 轿夫八名 物类名称各** 右呈 台览 *村吉具 迎亲投帖 即告奉命 诣 府 迎亲 眷晚生**拜 迎亲礼帖 谨具 腥肴 *味 酒桌 *封 奉 申 聘敬 姻眷弟暨男晚生**拜 定鼓乐帖 兹定于*年*月*日用鼓乐八名 某日风雨莫误 *月*日定立 喜帖类一 1、亲家事 *翁*老姻兄 令郎花烛之事 人伦之始 姻愚弟***顿首拜贺 2、表兄弟婚 兄 **表 花烛之喜 弟 举案齐眉 愚表兄弟***顿首拜贺 3、女亲家 *老姻嫂 令郎弟***顿首拜贺 雀屏中目 姻愚弟***顿首拜贺 4、幼与长 *翁*老世太伯 令孙花烛之事 康健逢吉 世再晚**顿首拜贺 5、长与幼 奉父命恭贺 兄 *翁表 花烛之喜 弟 开睢起 愚表弟***顿首拜 6、妻兄弟婚 兄 岳父大人尊前**内 弟 花烛之喜 鸾凤和鸣 愚子婿**顿首拜贺 7、仁兄弟婚 兄 *号*老仁 花烛之喜 弟 德重河洲 贺如弟***顿首拜。
5. 急 求 传统结婚的《请期书》怎么写 就是叫送日子
送日子,又称看日子、通日、下婆帖、下礼、查日子,即古代的“请期”。请期,原只是男方选定举行婚礼的日期,请女方同意,在山东的一些地方,还要同时送聘礼。
谨遵坤命,选择嫁娶期
1、行嫁利月兹择于
*年*月*日,全吉。
2、娶送男女客人,忌
*相,大吉
3、上下车轿,面向*方
迎喜神,大吉。
4、安庐坐帐,宜用*屋*间。
5、冠戴面向*方迎贵神,大吉。
坐帐面向*方迎福神,大吉。
6、路逢井、石、庙宇,用花红遮之,大吉。
天地氤氲,咸恒庆会,金玉满堂,长命富贵。
*年*月*日
6. 关于送别的古代故事
用目光送别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初居安陆时所作。
出川未久,刚刚结束江南吴越之游的李白,这时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两人一见如故,在送孟浩然东下扬州时,李白挥笔写下了这首传涌千古的杰作。 形势动、意境阔大是此诗最突出的特点。
黄鹤楼在江夏,与广陵(今江苏扬州)相距数百里,诗人举重若轻,将楚地吴天尽收于短短的四句诗中。首句说友人孟浩然辞别黄鹤楼开始东行,次句描写阳春三月,友人一路江行的旖旎风光.后两句写隐没于碧空尽头的孤帆和与天相接的江流,则象一条无形的纤绳,缩短了黄鹤楼与扬州在读者心中的距离,使诗作描绘和包容了广阔无垠的空间。
此诗每句分别各用一个动词:“辞”、“下”、“尽”、“流”,从不同角度(行者与相送者)表现了时间上的顺承关系,给人以流动之感,加上动词自身给诗句带来的动势,使全诗雄浑壮阔,.呈现出一种幽深高远的意境。 这首送别诗之所以能写得如此雄浑壮阔,幽深高远,除诗人的才赋外,还有其客观上的原因。
唐代黄鹤楼处于武昌西黄鹤矶上(今武汉长江大桥武昌桥头),踞山临江,得形势之要,登楼八面来风,凭栏可极目千里,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登临送客,足可壮人襟怀,此其一。
李白的江南之游结束未久,“烟花三月下扬州”,或许即有他自身的经历和感受,这时友人继之而下吴越、之广陵,自然会在唤起他关于广陵的种种记忆,因吴越江山在胸。使诗人的诗才横贯吴楚,所以能、表现出气象万千的景象,此其二。
李白二十岁后遍游蜀中名山,二十五岁又“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足迹几遍中国东南,江汉平原的辽远壮阔,江南山水的纤巧秀丽与巴山蜀水的峻峭清雄形成鲜明的对照。看惯蜀中山水的李白,自然会对雄浑广阔的自然景色有其敏锐的感受和准确的把握,此其三。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时,风华正茂,对前途充满信心和希望。因此才能把这首诗写得神采飞扬。
同在江夏、同是送别,他晚年所写的一首《江夏别宋之悌》便显得异常凄婉。这首诗写道: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 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
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历尽坎坷的李白,再也没有“仰天大笑出门去”的神采,送别诗也一改旧时风貌,可见心境与诗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此其四。
情意深挚,是这首送别诗的第二个特点。宋方回论李白诗曾说:“最于赠答篇,肺腑见情愫”(《杂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的情惊主要表现在后两句。
这里诗人从自己一方落笔,表现出对友人的一片深情。“孤帆远影碧空尽”有本作“孤帆远影碧山尽”,或“孤帆远映碧山尽”。
但从抒发感情的角度说,还是通行本的文字最为贴切。可以想见:李白目送友人的一片孤帆渐行渐远,直到消失在碧水蓝天的尽头,然而李白仍向友人消逝的方向眺望着,在那天水相接处,只有江水在不断地东流。
诗人似乎渴望东流的江水也载着他的深情,伴随着友人而去。“孤帆远影碧空尽”的妙处,在于拉开了诗人与孤帆的距离,在诗人的极目远眺中,充分表现出诗人的惜别之情。
而“孤帆远影碧山尽”,以山做参照物,诗人与孤帆的距离便受到限定。若把“远影”改作“远映”,更将船行的情景坐实,限制了读者的想象和心理感受。
李白在另一首题为《送别》的诗中曾写过这样类似的诗句:“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虽诗语较“孤帆”两句更为质朴,情绪也较低沉,但以此为注脚,正可体会李白的思维方式与抒情方式,玩味到“孤帆远影碧空尽”的底韵。踏歌送别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诗文解释】 我乘船将要远行,忽然听见岸上踏地为节拍,有人边走边唱前来送行。桃花潭水虽然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厚。
【词语解释】 踏歌:边唱歌边用脚踏地作节拍。 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
【诗文赏析】 公元七五五年,李白因受排挤离开长安,十年来游遍大江南北,每到一个地方,广泛交结朋友,汪伦就是其中一个。这首诗写于诗人与汪伦离别之际。
汪伦脚踏地打着拍节,为李白送行。看到这种场面,李白激动地流下了热泪,当场写下了《赠汪伦》这首诗作为感谢。
这首小诗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赞颂了真挚、深厚的情谊。妙处在于结句的比物手法的运用,将无形的情谊转换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自然而耐人寻味。
以酒送别送元二使安西 作者: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全部注释 1.元二,名不详。安西,唐代设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内。
2.渭城,秦置咸阳县,汉代改称渭城县(《汉书·地理志》),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浥:润湿。
3.阳关: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
7. 古代写送别的诗,还有很多请你写出两句
《赠汪伦》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山中送别》
[唐]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展开全文
《易水送别》
[唐]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送上人》
[唐] 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送灵澈上人》
[唐]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送别》
[唐] 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展开全文
《芙蓉楼送辛渐》
[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展开全文
《送魏万之京》
[唐]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展开全文
《送友人入蜀》
[唐] 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展开全文
《渡荆门送别》
[唐]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展开全文
《相送》
[南北朝] 何逊
客心已百念,
孤游重千里。
展开全文
《送别诗》
[宋] 无名氏
杨柳青青著地垂,
杨花漫漫搅天飞。
展开全文
《重别周尚书》
[南北朝] 庾信
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
唯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展开全文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唐] 高适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展开全文
《劳劳亭》
[唐] 李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