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的眼眸》怎么写
《你的眼眸》范文:
眼眸深处暗含泪光,那是你无尽的思念;眼眸深处涌出感慨,那时你济世的情怀;眼眸深处绽放希望,那是你旷达的胸怀.眼眸深处藏着历史,藏着一段段流光岁月……
月过竹楼心消碎,日晚倦梳头.踏着细雨荡起的涟漪,你漫步在黄花边.对面河岸上明明灭灭的灯光,氤氲着你无可诉说的思念.风伴着你伫立在桥上,月光将你的影子撒下,拉得很长,却也无法触摸到哀愁的尽头.你任凭风吹散你的发丝,也吹起了如发丝一样绵长的诗情.我的想象穿越千年,却穿越不了你的眼眸,原来你眼眸深处已被泪填满.哎,易安,其实你是幸福的,何必让痛充斥内心呢?你眼眸深处本是远方灿烂的风景啊!
八月秋高风怒号,我走了你的茅屋,那宁愿独破而大庇天下寒士的茅屋.简简单单的屋里却充满了你“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悲叹.你在茅屋里苦苦经营的诗句,就留待我们后人细细体会吧.叹息着盛唐的衰弱,你眼眸深处泛出伤感的作物,泪水.哎,杜甫,其实你是心系天下的仁人志士,何必用深锁的眉头装饰自己呢?你眼眸深处本应是“一览众山小”的豪情.
拉长时间的横轴,是为了邀约月光而埋下的伏笔.岁月盘踞在你精心编织,用来隔绝外世的篱笆上,想要提醒你时间的无情,可当我拨动时针时,却发现你的历史已经定格,永远地定格在桃花源中夹岸的落红中.我捡起一片想要探寻进入的路口,却被你“无情”地甩在后面,自顾自己为月光而酿成的酒,然后平仄出一首首名篇.你的眼眸深处有家徒四壁,生活的困苦.但,潜,你已用旷达的胸襟洗尽了粉饰和铅华.从此,你的眼眸深处拥有了“悠然见南山”的闲适.
眼眸深处,藏着什么,藏着一段段岁月.这些岁月,被谁藏着?这些岁月,又藏着什么?……一切都留待每个人自去细细品味.
2. 题西林壁怎么写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注释]
1. 西林:西林寺,在现在江西省的庐山上。这首诗是题在寺里墙壁上的。
2. 缘:因为。
3. 此山:指的是庐山。
[简析]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