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教案怎样写
测量第1课时 毫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教学难点: 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书、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
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4、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建立“1毫米”的表象。
①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思考、交流)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
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交流。揭示: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
③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1厘米=10毫米④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教师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对“1毫米”的体验。)
⑤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⑥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
(学生举例,教师提供一些资料)⑦学生填写数学书的厚和宽并反馈。2、画线段。
(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提问:用直尺画线段时需要注意什么?如何画出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画法:A、利用刻度尺先画出3厘米的线段,再接着画出7毫米。
B、在刻度尺上输出37毫米(3厘米=30毫米),然后画线段。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引导,注意线段从“0”刻度开始画和不从“0”刻度开始画的画法区别。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1、学生根据本课的新内容完成“做一做”第1、2题。第1题让学生根据图示读出刻度尺所测量的物体长度。
明确先1厘米1厘米地鼠,不满1厘米的再1毫米1毫米地数,这样的方法更加的快捷方便。学生读数,再指名汇报。
第2题让学生先估算,再测量,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说说理由。2、完成“练习五”第2题。
以毫米为单位测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2. 护理体温表怎样填写
2.书写规范 2.1.体温表 2.1.1楣栏:用蓝黑色笔填写姓名、性别、年龄、入院日期、科别、床号、住院号。
a.入院日期:年份必须写4位数。 b.床号、科别:填写入院时安排的床号、科室,有转床、转科,在原床号、科室后加“→”号,并写明转往的床号、科室。
例如:内二科→外一科,2→3。 2.1.2日期栏:用蓝黒色笔填写。
每页第一日应填写年、月、日,中间用 短横线隔开(如2000-2-9),其余6天不填年、月,只填日;如在6天当中遇到新的月份或年度开始时,则应填月、日或年、月、日。年份写4位数。
2.1.3住院日期栏:由当天第一次绘制体温时,用蓝黑笔填写,从入院当天为第一天写“1”,连续写 至出院当日。 2.1.4手术后(或分娩后)日数:由当天第一次绘制体温时,用红笔填写,手术当天写“0”,手术次日为手术后第一日,写“1”,依次填写(分娩后日数填写相同)。
如遇第二次手术,则停写第一次手术日期,改写为“Ⅱ-0”,以回病室时间为手术后“0”日期,依次填写,例如:2000-12-18号第一次术后第9天,11:45PM第二次手术结束回病室,在原来已填写好的“9”后面加填“(Ⅱ-0)”,则写成“9(Ⅱ-0)”;如2000-12-19号0:30AM回病室,则在12月19号手术后日数栏内写上“Ⅱ-0”。手术(分娩)日数连续填写到手术第10日。
2.1.5 42~40℃栏:在相应时间栏内,用红笔纵行填写入院/手术/分娩/转入/出院/死亡后,用短竖线隔开(占一格)再写时间,按12小时记,具体到时和分,填写死亡时间应与医生一致。手术不写时间。
a.转科由接收科室填写,如下午5时30分由内一转入内二,由内二接受时填写“转入—五时三十分”。 b.急诊科送“绿色通道”病人直接入手术室者,由术后接收科室按照手术护理记录单入室时间填写“急诊入院手术”及时间,。
c.私自离院、拒绝监测体温者护士可在体温单42℃下注明 “外出”、“拒测”,填写次数按照体温监测常规,私自离院外出者需每班书写护理记录注明。 2.1.6 34~36℃栏:用蓝色签字笔在34℃上填写重要诊疗措施和特殊用药,停止时注明“停xxx”,例如:在使用日期填写“冰毯”、“地高辛”、“人工辅助呼吸”;停止日期填写“停冰毯”、“停地高辛”、“停人工辅助呼吸”。
35℃下用蓝色签字笔填写降温方式等。 2.1.7体温曲线的绘制: a.用蓝笔绘制符号:口温“●”,腋温“*”,肛温“О”,相邻两次体温用蓝直线连接,在粗线上不必连线,体温表上注明“冰毯”或私自外出未画体温者,相邻两次体温不连线。
b.物理降温半小时后所测得的体温,画在降温前体温的同一纵格栏内,以红圈表示,并以红虚线与降温前温度相连,下一次体温应与降温前体温相连。例如:测得体温39℃,处理后半小时复测39.5℃,则在39.5℃处用红圈表示,红虚线连接39℃,若处理后半小时复测体温38.5℃,则在38.5℃处用红圈表示,红虚线连接39℃。
在纵行35℃以下填写降温方式如(酒精擦浴、温水擦浴、冰敷),如果采用两种以上物理方式降温的写“物理降温”。 c.如患者高热经过多次采取降温措施后仍持续不降,受体温单记录限制须 将体温变化记录在护理记录中。
d.如体温和脉搏重叠时,在蓝叉外画红圆圈表示;肛温与脉搏重叠时,在蓝圆圈内画红圆点表示;口温与脉搏重叠时,在蓝圆点外画红圆圈表示。 e.如体温不升者,不需绘制体温,在35℃以下写明“体温不升”(需低温计测试者除外),相邻前后两次体温不需连线。
f.病人体温突然上升或下降应给予复试,复试符合,在原体温上方用蓝笔以一小写英文字母“v”表示核实。临时外出回病房后一定要补测。
2.1.8脉搏曲线绘制: a.脉率以红圆点表示,相邻的脉搏用红线相连,心率以红圈表示,相邻的心率也用红线相连。 b.脉搏短绌的病人测量脉搏的同时必须测量心率,并在体温单上绘制,以红圆圈表示心率,红圆点表示脉搏,两者之间头尾相连。
C.如脉搏、心率超过180次/分,一律画在180次处,并在脉搏右侧同格内用红笔画一向上箭头。 2.1.9呼吸用数字表示,不做常规测试,根据病情或医嘱测试并记录。
用蓝黑钢笔在呼吸栏相应时间内填写,相邻两次呼吸上下错开,先上后下。 2.1.10总入液量栏:用蓝黑色笔填写。
按护理常规和医嘱要求,每24小时(7AM~次日7AM)统计一次总入量(包括输液、饮水、食物等),下夜班把数字(不写单位)填入前一日栏内。 2.1.11排出量栏:用蓝黑色笔填写,只填写数字。
a.大便次数:每隔24小时填写一次,记录昨天中午12时至今天中午12时期间的大便次数。如无大便,则以“0”表示;如系灌肠后的大便次数,则以“1/E” “0/E”表示(分子记录大便次数);若因手术需要,对已解过大便的病人仍需灌肠者,则以“13/2E”表示,(即灌肠前已解过大便一次,经二次灌肠后又解大便三次),大便失禁或假肛则用“*”表示(无法控制大便次数者,为大便失禁),清洁灌肠后多次大便用*/E,若需要记录大便量,画斜线,斜线上记录大便次数,斜线下记录大便量。
例如:2/500(g)。 b.尿量:按医嘱要求,每24小时(7AM~次日7AM)统计一次尿量,下夜班把数字填入前一日尿量栏内。
导尿病人尿。
3. 【如何测量物质的比热容如题如何测量物质的比热容最好写详细点】
1.用电子秤称出金属的质量M.2.取一双层锅(两个套在一起的锅,有封盖且内外锅之间有隔热层,如塑料泡沫)或烧杯也行,用电子秤称出锅的质量m0,加适量的水后再称其质量m2,可得双层锅内水的质量为m1=m2-m0.3.测出室温T0,再将温度计插入封盖一定深度,盖上封盖(温度计的液泡要浸没于水中).4.点燃酒精灯加热,观察温度计视数,直至温度不再升高,记录下此时的温度T1.5.熄灭酒精灯,将金属迅速放入双层锅内,迅速盖上封盖,观察温度计视数直至温度不再降低,记录下此时的温度T2.6.由公式:C水m1(T1-T2)=C金属M(T2-T0)[水放出的热等于金属升温所吸收的热]计算出C金属的值.。
4. 怎么写导线测量成果
我这个是附合导线的。你参考一下!
根据目前施工现场情况,我项目部对管段内三工区寺家塔隧道进行导线加密,导线加密所使用仪器均校检完毕,人员资质齐全。此次加密导线全长1761.129米,共测7站,所有观测过程均按照铁路测量规范TB10101—2009中对导线测量的规定 进行。现场实测数据真实可信。各项数据如下:
网名:中铁十二局■■■■■■■■■寺家塔隧道导线加密
等级:二级
测量单位:中铁十二局■■■■■■■■■三工区测量队
测量时间:2010年11月12日
测量人员:■■、■■■、■■、■■■、■■、■■■
仪器:徕卡TCR802
平差参考系:北京54
中央子午线:110.36
投影高程面:850
平差类型:约束平差
网型:附合导线
总点数:10 已知点数:4
观测值总数:24 方向数:16 测边数:8
条件总数:0 方位角条件:0 边长条件:0
多余观测值总数:4
先验单位权中误差:3.50
后验单位权中误差:4.08
平面控制网平差成果表
附 合 导 线 计 算 成 果 表
计算者:■■ 检查者:■■ 计算日期:2010年11月13日
点名 X(m) Y(m) 角度(dms) 距离(m)方位角(dms)
LZ-15 201921.777 34711.399 276.1558
LZ-14 201947.561 34476.572 51.0823 236.4668 147.2417
ZD1 201748.3400 34603.9556 199.4121 161.1753 167.0535
SJT-1 201591.2389 34639.9558 250.3645 200.1040 237.4218
SJT-2 201484.3288 34470.8065 274.2220 187.0303 332.0432
ZD2 201649.5854 34383.2203 358.3101 332.1533 150.3530
ZD3 201360.2335 34546.3149 209.1300 406.3620 179.4827
ZD4 200953.8762 34547.6785 337.5427 237.8375 337.4249
LZ-17 201173.950 34457.483 29.1544 186.5830
LZ-19 201053.665 34442.767 189.4316
角度闭合差w 纵坐标差fx 横坐标差fy 全长闭合差fs 相对闭合差k 导线全长[s]
28.3 -0.015 0.009 0.017 1:103070 1761.129
注:
导线平差数据《吕临支线铁路工程控制复测、加密成果书》ZNTJ-2
导线平差程序《科傻WIN98—控制测量数据处理系统》
根据设计院使用全站仪布控导线为二级导线精度,其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限差为1/12000。我部所测设吕临支线ZNTJ-2标寺家塔隧道导线其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为1/103070。其成果精度完全满足设计要求。
后附导线与线路关系图示、仪器鉴定证、人员资质。
希望可以帮操你!这是比较简单的成果报告!
如果需要更加详细的,请给我邮箱!我发给你!
5. 幼儿园大班教学活动数学测量教案怎么写
设计意图 《纲要》提出的:“引导幼儿体会数学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初步尝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幼儿参加数学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数学规律的愿望。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活动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测量是认识量的手段,幼儿的测量最早是“目测”,即通过感知比较量的差异。大班幼儿的测量活动是自然测量。自然测量是指利用自然物(如筷子,小棍,脚步,小碗等)作为量具(器)进行直接测量。即仅局限于简单工具的测量,而不是标准工具的测量。
学习自然测量,可以加深幼儿对各种物体量的认识;有助于幼儿对不同量的测量工具的初步认识;加深幼儿对10以内数的理解;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对测量活动的兴趣。
什么东西可以用来测量?这个有趣的问题会引起孩子的好奇,促使他们开动脑筋,有步骤去探索,去发现,在动手操作中不仅获得知识经验,而且还获得了学习知识的方法和能力的提高。
一、活动目标:
1.学习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测量物体的长短,并会用表格的形式进行记录。
2.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的数据也不同,训练思维的相对性。
二、活动准备:
1.每两人一张桌子。
2.各种自然测量的工具(铅笔、积木、布条、纸条等)。
3.记录表、笔。
三、活动过程:
1.导入,引出主题
导入语:我们马上要搬新的幼儿园了,需要定做一批新的桌子,现在请小朋友帮一个忙,测一下我们桌子长的边到底有多长。可是我们没有尺,你们说怎么办呢?
2.学习正确自然测量的方法
过渡语:对,我们可以用好多材料来进行测量,在你们凳子底下有一支铅笔,现在就请你用这只铅笔先来测一测自己桌子的长边,记住自己测到的数字?
(1)集体测量,并讨论出正确的测量方法
师:谁来说说你用铅笔侧到了几段?是怎么测量的?(个别幼儿边讲解边示范)
(2)教师总结
师:我们测量时,使用的工具头要和起点对齐,然后测下一段时工具的头和上次的尾要紧接住,就是首尾相接,这样能测得比较准确些。
过渡语:刚才我们用铅笔测量了桌子的长度。老师又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其它的测量工具,而且还准备了每人一张记录单,把每种工具侧到的结果用笔记录下来。
3.运用正确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体验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1)出示记录表
师:我们先来看看这张记录单?记录表上前面的格子告诉我们什么,后面的格子又记录什么呢?(幼儿讲述:一个是画选用的工具、一个是记录数据)
(2)提出测量要求
师:现在请你们到桌子上选择相应的工具对桌子进行测量,测量时注意要首尾相接,把测到的数字记录在后面的格子里。如果时间不够可以选择其中的两种工具进行测量记录。
(3)幼儿进行测量
(4)讨论交流测量结果
师:谁来分享你的测量结果?
师:我们用两种不同的测量工具测同一张桌子,测出的结果是一样的吗?你能发现其中的什么秘密?
小结:测量同一样物体时,测量工具越长,测量的次数越少,测量工具越短,测量的次数就越多。
4.活动延伸:猜测验证。
师:想想看,现在老师用筷子和胶棒测量钢琴,谁测的次数多?谁测的次数少?说说你的理由?
师:那我们一起去测量一下,看看你们猜的对不对?
个人反思:
这节教学活动有好的地方,也有失败的地方。
6.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千米的认识怎么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测量,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千米长度概念的建立。
难点: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和估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光碟片、直尺、卷尺等。
一感知“千米”
(1)猜测。
谈话:孙悟空为了显示出他的本领,他还把金箍棒一下子变成1千米长,仔细观察图画,(课件出示情境图)你能通过图中提供的信息,说说1千米有多长吗?
(课件演示:甜甜坐着氢气球与孙悟空的金箍棒同样高是1000米,所以1千米=1000米)
(2)感受“千米”。
一个人伸开双臂大约1米,1千米大约需要1000名同学拉起手的总长度。
(引导学生借助计量单位“米”体会1千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千米就是1000米,千米又叫公里,用Km表示,1千米=1000米)
(3)谈话:看到“Km”觉不觉得很眼熟?你在哪儿看到过呢?
(课件出示路旁的里程碑图片)看来计算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也就是公里来做单位。
(4)总结规律
我们知道了1千米=1000米,那么2千米等于多少呢?4千米呢?9千米呢?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生说师板书课题。
谈话: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都是计量物体长度的单位,叫做长度单位。
你能按一定顺序排列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我们学习了这些长度单位,那么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你会怎样选择长度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对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进行梳理,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培养了学生的逻辑能力。】
活动三:谈收获。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7. 物理的实验分析和结论怎么写
物理的实验分析和结论怎么写
实验数据处理
实验结表示首先取决于实验物理模式通测量间相互关系考虑实验结表示见实验结表示图解程表示处理数据根据需要便选择任何种表示实验结
(1)实验结图形表示实验结用函数图形表示实验工作普遍实用价值明显直观性能清楚反映实验程变量间变化进程连续变化趋势精确描制图线具体数关系式未知情况进行图解并借助图形选择经验公式数模型用图形表示实验结每必须掌握
图解主要问题拟合面线般五步进行
①整理数据即取合理效数字表示测值剔除疑数据给相应测量误差
②选择坐标纸坐标纸选择应便于作图或更能使反映变量间相互关系原则根据需要便选择同坐标纸原曲线关系两变量经坐标变换利用数坐标要能变直线关系用直角坐标纸、单数坐标纸双数坐标纸
③坐标度坐标纸选定要合理确定图纸每格距离所代表数值起码应注意面两原则:
a.格值应与测量值所表达精确度相适应
b.便于制图利用图形查找数据每格值代表效数字尽量采用1、2、4、5避免使用3、6、7、9等数字
④作散点图根据确定坐标度值数据作点坐标坐标纸标考虑数据类及测量数据组先顺序等应采用同符号标点坐标用符号:*○●△■等规定标记数据坐标
⑤拟合曲线拟合曲线用图形表示实验结主要目培养作图技巧关键环拟合曲线应注意几点: a.转折点尽量要少更能现折曲
b.曲线走向应尽量靠近各坐标点通所点
c.除曲线通点外处于曲线两侧点数应相近
⑥注解说明规范作图表示实验结要图形作必要说明其内容包括图形所代表物理定义、查阅使用图形制图间、点、条件制图数据源等
(2)实验结程表示程式应用较种数形式利用程式表示实验结仅形式紧凑并且便于作数进步处理实验结程表示般四步进行
①确立数模型于研究两变量相互关系实验其数模型借助于图解确定首先根据实验数据直角坐标系作相应图线看其图线否直线反比关系曲线幂函数曲线指数曲线等确定经验程数模型别:
Y=a+bxY=a+b/xY=a\bY=aexp(bx)
②改直便求曲线关系程未定系数精度要求高情况确定数模型基础通数模型求数变直线程并根据实验数据用单数(或双数)坐标系作应直线图
③求直线程未定系数根据改直直线图形通已经掌握解析几何原理根据坐标系内直线找其斜率截距确定直线程两未定系数
④求经验程确定两未定系数代入数模型即比较习惯直角坐标系经验程
.作图:根据实验数据通描图求斜率效减少误差(用于所求未知量表示比值)
2.列表:主要原理用控制变量求未知量(用于2未知量或求表达式)
3.公式:通已知公式直接代入实验数据求(简单种用于检验定理/公式确性)
物理实验数据处理
实验数据实验定量析依据探索、验证物理规律第手资料系统误差定情况实验数据处理恰与否直接影响偶误差所实验数据处理实验复习重要内容本文结合些实例简单介绍实验数据处理
1. 平均值 取算术平均值减偶误差用种数据处理通同测量条件于某物理量进行测量结完全用测量算术平均值作测量结真实值近似
2. 列表 实验数据列表格简明表示关物理量间关系便于检查测量结运算否合理助于发现析问题且列表图象基础
列表应注意:①表格要直接反映关物理量间关系般自变量写前边变量紧接着写面便于析②表格要清楚反映测量数测物理量名称及单位计算物理量名称及单位物理量单位写标题栏内般数值栏内重复现③表所列数据要确反映测量值效数字
3. 作图 选取适自变量通作图找或反映物理量间变化关系并便于找其规律确定应量函数关系作图用实验数据处理
描绘图象要求:①根据测量要求选定坐标轴般横轴自变量纵轴变量坐标轴要标明所代表物理量名称及单位②坐标轴标度选择应合适使测量数据能坐标轴准确反映避免图纸现片空白坐标原点零零坐标轴度估读数应与测量值估读数(即效数字末位)相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