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写景散文怎么写
缘景入情赏美点 ——如何鉴赏写景抒情类诗歌散文 写景抒情类散文语言优美、想像丰富、构思巧妙、感情浓烈,给人以艺术的享受。
那么如何由浅入深逐步地理解散文、鉴赏散文呢?我以为“缘景入情阅读法”比较适合这类文学作品的阅读。 “缘景入情法”就是透过散文自然景物的描绘,进而把握作品的情韵美的一种阅读鉴赏方法。
运用这种方法,去理解作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段,把主观感情融注于笔下的客观景物中,达到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审美境界,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具体如何鉴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抓住 “文眼”,理解内容。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理解散文内容,要善于抓住能够体现散文“神”的“文眼”。
“文眼”就是作品中最精彩、最传神、最使人动情、最耐人寻味的语句,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喷发口,是文章思想感情的焦点,同时也对文章的结构起着支配统摄作用。好的散文总是“眼”显“神”。
阅读时只要抓住这个“眼”,就可以把握文章的主旨。需要注意的是,“文眼”句有的是直接明示性的,有的则是委婉含蓄些的;有的在篇首,有的在篇末。
例如《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中文章在开头这样写到:“青春,它是包含着不同阶段的丰富的生命历程。”“就象春天,它的三月、四月和五月是完全不同的三个画面。”
这两句话既是全文的结构线索,暗示下文的内容就是描写维也纳三个月份不同的景致。也含蓄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在于通过春天画面的描写来赞美青春的魅力。
抓住了这个文眼,文章如何行文,如何传情达意就迎刃而解了。 所以,抓住“文眼”,对于把握散文主旨和结构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借助想像,体会意境。 意境,是作者的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简而言之,就是情与景的和谐统一。
就是作者把深刻的思想、动人的感情,通过生动的画面表现出来,达到情与物融合、意与景交织,以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产生动人的艺术效果的氛围与境界。 写景抒情类散文往往运用语言,营造一种意境。
欣赏这类散文的意境时,我们就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进行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想像、联想和补充。把自己的想像和作者的想像融合在一起,以丰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填补文中的结构空间。
这样就会品出其中之味,得到艺术享受。就要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去进行感情的体验,这样才能使自己如身临其境,在心灵上产生强烈的共鸣。
如《秋晚的江上》是一首类似于散文的现代诗,只有短短几行,但是却意境开阔,富有诗情画意。我们在鉴赏的时候,必须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将那些诗中的“归鸟”“斜阳”“秋江”“芦苇”的景致展现在脑海中,充分调动自己的视觉,触觉,听觉甚至嗅觉感触诗中的世界,借助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才能体会作者构思的精妙,感受意境中蕴含的感情,否则就只能停留在表面上,很难体会出景中之情、物中之意。
三、细细赏读,品味语言。 散文的语言优美隽永生动,要通过默读,朗读,结合语境推敲字句、辨析词义。
体会词语感情色彩等多种途径,反复体味其语言,随处留心玩味佳语美句的妙处,这样,就可以在锻炼对于语言感受能力的同时,获得精神充实和艺术的享受。具体说来,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去仔细品味。
1、品味散文语言朴实自然美。 散文语言朴实无华、准确逼真、简洁流畅、清新绚丽,是自然美的具体表现。
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写百草园的一段文字:“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在树叶上长吟的鸣蝉、菜花上肥胖的黄蜂、泥墙根低唱的油蛉、弹琴的蟋蟀……”这些描写读来朴实无华、亲切感人,就要注意咀嚼品味其自然的韵味,从而获得美的享受。 2、品味散文语言的含蓄美。
好的散文,语言隽永,让人百读不厌、常读常新。如梭罗的《秋天的日落》,以自己细致的观察和智慧的感悟,将秋天的景物大笔铺排,使所有的人和景都沐浴在落日柔和的余晖下,而作者也随时与字里行间传达自己的心灵体验 “我们踯躅于圣地的历程当中也是这样。
总有一天,太阳的光辉会照耀地更加妍丽,会照射进我们的心扉灵府之中,会使我们的生涯洒满了更大彻悟的奇妙光照,其温煦、恬淡与金光熠耀,恰似一个秋日的岸边那样。”作者的言下之意是,很多时候,我们的心灵处于迷茫的追寻中,我们赶往理想的道路也许有些飘忽,我们的人生境界还不够高尚,但是总有一天,我们会豁然开朗,从浮躁走向宁静,从芜杂走向简单,从愚昧走向智慧,从肤浅走向深邃。
类似的这些语言含义丰富深刻,又富有哲理,细细品味,我们才能得到极大的启迪。 3、品味散文语言的音乐美 好的散文,诗情画意,语言富有音乐美。
如郑振铎的《蝉与纺织娘》中对虫命的描摹就生动形象: “蝉之声是高旷的,享乐的,带着自己满足之意的;它高高的栖在梧桐树或竹枝上,迎风而唱,那是生之歌,生之盛年之歌,那是结婚曲,那是中世纪武士美人的大宴时的行吟诗人之歌。无论听了那叽——叽——的曼长声,或叽格——叽格——的较短声,都可同样的受到一种轻快的。
2. 状物散文怎么写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道理:状物的散文目的决不是为写物而写物,其归宿在人文性上,就是说,这类散文写物是手段,“写人”才是目的。所谓写人,不是写某个具体的人,而是写一种人品,是作者用来教育他人,希望人们具有这些品质,或以此批评与这些品质相反的品性,或以这些品质自况、自勉。因而,作者在写这类散文时,他所写的物特点不是只要是某物的特点就一点一点全写出来,而是精心选择,选取那些物的特点中可以与某些“人品”相通的特点来写,这就是寄托点,这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这就是这类文章中心所在,这就是作者的匠心。我们据此就可以得出一个“公式”:“物性=人品”。找到了这个“公式”我们就找到了解读状物散文的钥匙。 那么,我们如何运用这个“公式”去解题呢? 我们再来看看这类散文出题的考点: 1 、理解文中的词句含义以及在文中的作用; 2 、文中所描写的对象有何特点; 3 、理清文章的思路; 4 、总结文章的中心。5、明确文章的写法。要解决这些问题,都离不开“物性=人品”的公式。
总之,阅读与鉴赏的所有答案都离不开原作,这是一个原则。状物的散文,有必须抓住物的特性,很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3. 高中抒情散文怎么写
与君探索仅供参考:高中散文应该是具备精炼藏金。作文写作题材决定了写作风格。都知道散文,形散神不散,转换手法多变。他可以以一句话而形成散文;也可以借助情感、或触景生情、或以题目抒发内在的激情。也可以以一个字产生散文。很随便没有固定格式,天女撒花,满地生情。我之前做了一篇散文也许对你有所理解。
酒
酒是善解人意的凉茶,它陶冶着人的情操。一滴相思掉到杯里,尽管是独饮。寂寞之余,可以再酒杯里发现她的笑貌。沉静谁为解忧,唯有美酒在释放着美意。追逐释放着燃烧。一面的沉思,一面望着杯中美丽;寄托上天的祈祷。望着杯,喝着酒。许久,许久,沉侵在欢笑。脸红了,喝不尽是她的美。醉了,是她拨动着心跳。指月问杯酒,何时共婵娟。醉了,醉了。
4. 写景抒情散文怎么写
热爱生活的人,对待春天就像珍惜自己的生命般真挚而执著。一丝毫不起眼的绿,一抹微不足道的青,都会使他眸子闪亮,盈满青春的光彩;心潮生辉,荡漾幸福的涟漪。春天对于热爱它的人,无时地刻不在散发着股股神奇的魔力和生命力。
春在田畴,松软的泥土散发着清新湿润的气息,冬憩后醒来的麦苗儿精神焕发,展现出一派蓬勃盎然的生机;渠水欢唱,如母爱的乳汁,与土地和麦苗的血液水**融。春在河畔,碧波清荡,鱼虾畅游,蛙鼓抑扬弄喉嗓,柳丝婆娑舞倩影,阳光水波交相辉映,洒落捧捧金和银。春在天空,燕语呢喃,蝴蝶翩跹,风筝高飞,浓浓春意弥漫洁白的云朵间,甜脆笑声穿梭浩淼九天。春在果园,红杏流火,桃花漫霞,梨树飞雪,蜂蝶追逐喧嚷,酝酿生活的甘甜和芬芳……
春天是一缕轻轻吟唱的和风,一捧温暖明亮的阳光;春天是声声婉转清脆的鸟语,片片馥郁醉人的花香;春天是青春草尖上的一颗露珠,红红花朵上的一抹彩霞;春天是种子破土而出时拱动的力,树木拔节时喧响的节奏;春天是透明纯净的梦,火热沸腾的歌,灵感流溢的诗;春天是孩子脸蛋上的天真无邪,姑娘面颊上的秀美羞怯;春天是我们用汗水、勤劳和智慧栽种的一茬茬的希望、梦幻和理想。
热爱春天,播种春天,采撷春天吧!用我们的言传身教去呵护春天、关心春天,用我们的心血精力去编织春天、灌溉春天,呵护关心春天的风吟鸟啼柳绿花红,编织灌溉春天的田园风光妖娆风情,让春天常驻我们身边,永驻我们心灵深处的爱心家园……
5. 中考满分作文600字《甜》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通往成功彼岸的快捷方式。书是我的朋友,是知识的海洋,是智能的殿堂,我的生活离不开书。书可以说是人的精神粮食,爱读书的人总是如饥似渴地抓着书本,似乎想把所有的知识一股脑儿的学进脑子里。知识是万能的,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就必须多读书。知识又像一把钥匙,去开启你的思维,你的大脑:书就是一把钥匙,它能打开知识的大门,能让你脑子里的那些花花绿绿的幻想变成现实。书是一艘万能的船,它不用付通行费,这艘船最穷的人也能乘,书能乘载着人们驶向远方,驶向知识的未来,让人们的头脑变丰富,变充料,更好地建设祖国。书也许是一位不会说话的老师,一位知识渊博的好老师。七岁那年,我才深深的感受到“书是甜的”。那天晚上,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散步。妈妈说;“看,今天晚上的星星多美啊!我们来个数星星比赛吧,谁能数清天上有多少星星谁胜利。”我很高兴,我想:一颗一颗数可不行,我得想办法。我这想想,那想想,也没想出什么好办法,我有一点着急了。不知谁说了一声,书,让我想起了《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我连忙对妈妈说;“妈妈天上的星星那么多,经过天文学家统计,银河系中有记载的恒星有两千亿颗,象银河系这样的星系有记载的有一千五百亿个,人的肉眼怎么可以看到呢?”爸爸、妈妈听了后,连忙点头称赞。这时,我感到自己的心像吃了蜂蜜似的那么甜。从那以后我认为:书是甜的。
小时候,我的读物是一套“撕不破”的诗集。当时,我记得妈妈手把手教我一个个字,教我怎样读,最后把这首诗背下来。到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就感受到了读书的好处——别人不会的我会。原来,书是甜的!刚上小学时,我的读物是一本本注音美文。有诗词,有散文,有童话。是它们陪伴我度过春夏秋冬。我记得那一个个汉字在我眼中跳跃的感觉,有渴望,也有欢乐。噢,书是甜的!现在,我看的是世界名著。承载着人的灵魂;承载着知识的灵魂。有昆虫记,海底两万里,哈姆雷特等。这些书有时使我开怀大笑,有时使我泪水不绝,有时使我惊心胆战,有时使我内心平静。它是我知识的源泉。真的,书是甜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让我们努力打开读书之门,向更高的方向发展吧!
6. 情书的基本格式
第一节:情书的标准格式:
情书的“书”,是“信”的意思!所以,情书的基本体例与普通书信是一样的。即:称谓、正文、结语、署名兼日期。
一、称谓:
称谓:人们由于血缘和其他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分、职业等等而得来的名称。
用于情书中的称谓,并没有《辞海》中解释的那么复杂。仅就“相互关系”而言,血缘、身份、职业等关系,一般是不会影响到情书中的称谓的!
情书中的称谓侧重于一个“情”字,比如:钥匙,我亲爱的;我朝思暮想的舞等等,这样的称谓就是在人称指代之外又加入了浓重的感情色彩,这种称谓多被用于正处在热恋中的男女之间!不过,一个比较有涵养的人一般是不会使用,具有如此杀伤力的称谓的!特别是一个略有文学素养的人,则更喜欢用“不加任何修饰的”名或字,比如我就喜欢用“紫”!
除了上述称谓,还有两种比较典型的称谓。一种是“昵称”;一种是“借代”。昵称,我指的是一般只在家庭中长辈们常使用的那种,比如:“宝妮”。借代的学问要大得多:鄙俗一点的如:小宝贝;文雅一点的如:我的天使
二、正文
正文的样式是多种多样的。就体裁而言,可以是古体之诗、词、歌、赋.亦可写成散文、论文、日记等——情书的正文只是将某一种文体“镶嵌”于书信格式之内!
那么究竟用哪一种体裁比较好,这要因人而异。首先要选最容易被对方看懂的,在这个前提下,再选自己最拿手的来写。这很重要!因为,如果对方读不懂,即便你写得再好,也无异于对牛弹琴!瞎子点灯——白费了
顺便提一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书信有了一种崭新的邮递方式:“E-mail”。与以往不同,它在样式上可以将书信做到“声情并茂”,情书也不例外!而且方便,快捷,准确得根本用不着“挂号”。发情书也是要追求高效率滴,以免被对手捷足先登!
正文的选材,既可以从感性出发,也可以写实。素材,不过是传递感情的载体,所以此二者也可以兼容并包,合二为一!
吐露真情,在“手法”上一定要“欲盖而弥彰”。据我所知:漂亮的姑娘禁不住忽悠;白嫩的小伙受不住折腾!就好比在一场盛大的音乐会上,华彩连连,我就不信观众们会不俯首贴耳;他指挥的胳膊就永远不酸!所以,辞章一定要精彩!我之所谓“精彩”,并不是词藻华丽的意思,是要有内涵——“简约而不简单”!与此同时,还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情书最忌讳露骨的直白。什么“我爱你!”、“你嫁给我吧!”这样的文字会把最炽烈的情感漂白! 二、情书也忌讳重复,你今生无悔的誓言会因重复而显得苍白无力!
情书是用来传递感情的,通过它:是否能够博得意中人的芳心;是否能将自己心中的王子锁入爱的牢笼,就全凭笔者在“正文”中的表现了!只要你表现得足够好,便会让忧郁的姑娘变得开朗,脸上整天绽放着幸福的花朵;只要你表现得足够好,就可以让绝顶聪明的小伙变成的目光呆滞的傻瓜,除了你的音容笑貌,别的他什么也不想:吸烟点过滤嘴;走路撞电线杆子;上厕所不带纸!
三、结语
在书信中,“结语”是一些祝愿的话。比如:此致——敬礼;笔不前驰——愿。。。。。。等等。在常规书信中,结语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情书中,却是可有可无的!因为一封情书所要表达的“情愫”,决非“祝、愿”二字可以完全涵盖之!所以,与其画蛇添足不如弃之不用!
四、署名
自己的名字,想必没有谁不会写!但是作为一封情书的署名,决不同于合同书上的签字画押。不要放过任何可以“传递情感”的机会,“署名”也是个机会!比如:想你的云楼;爱你的半开;想娶你的南;总之,我的一切都是“你的”!
署名之后,要写上成文的时间!这时间不必过于精确。凭我多年来的经验,我个人以为:“深夜”这个时间比较有感染力!更容易让人产生“瞎想”!
总结:
这节课虽名义上是以“情书的格式”为主要内容。但是为了凑足45分钟的课时,我不得不在正文部份“客串”一些有关“手法”的论述!颇有“文不对题”之嫌。但是,肉终究要烂在锅里,所以还望同学们能够给予宽容!
一封功力上乘的情书,在一对恋人交往过程当中,所能起到的作用是其它沟通方式所不可替代的。书面语言与口语是有着区大分别的!经过思考的文字只要不是刻意的去“隐藏”,往往会更接近于自己灵魂深处的认知!这也是其神奇魔力的“本源”。
既然一封好的情书具有如此超凡的魅力,那么,如何才能把情书写好呢?这个问题我们将在下一节课中作进一步的探讨和阐释
7. 记叙性散文该怎么写
记叙散文
以记叙人物、事件、景物为主的散文,称为记叙散文。
记叙散文叙事较完整,写人人物形象鲜明,描写景物倾注作者的情感。这类散文与短篇小说相似,但又有明显的区别。就叙事而言,散文所述的事件不要求情节完整,更不追求曲折变化,而小说对叙事的要求要较散文高得多;另外,散文在叙事的时候需要饱蘸情感,小说的情感则主要由人物体现出来,不须作者明确抒发。就写人而言,小说要求努力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典型人物是作者虚构出来的。而散文中的人物则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某些剪裁加工,注重对人物进行写意式的描绘。
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偏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如许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几个片断的剪辑,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这是与小说叙事最显著的区别。
偏重于记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鲁迅《藤野先生》。人物形象是否真实是它与小说的区别。
另外,这类散文中还有一种偏重于描写景物的一类,这种散文描写一地的景物,除一些风土志以外,主要是游记性散文。它的内容十分广泛,山川景色、风俗民情、名胜古迹都属记游范围。游记散文最主要的特点是:作品所描写的景物必须完全真实,不允许夸饰和虚构;但又不是照相似的实录,而是作者融情于物,达到情景交融。
8. 关于成长的散文怎么写
流逝的青春 我想一个人心中是有四季的,一路走来,经历的每一个春夏秋冬都想年轮留在那里.当我们追溯流逝的时光,象翻看着累积起来的一片片黄叶,一粒粒的悲伤粘附在最底层,瞬间化作可爱的蜂蛹,四处寻找把它变成蝴蝶的人. 初中毕业,经过一点事情我还是读了高中.高一,我对学校还有点新鲜感,毕竟第一次在学校住读.和室友关系很好,但是和班上的关系不怎么样,可能是因为陌生,可能是因为我不会言语.我一直觉得我是个不善于言辞的人,所以我一直都不知道该怎么哄别人开心,当别人伤心的时候,我想唯一我可以做到的就是在她身边陪着她.当那个室友陷入爱情的沉沦时,我最终没有把她拉出来. 当时班上有个男生长的有点小帅,后来老师把他安排和我一起坐."哇,金童玉女."同学都这样叫着.他不好意思,脸红的就象苹果,但我没觉得我脸发烧,不过他们还是说我脸红了.我一直不知道为什么老师都喜欢安排我和男生一起坐,初中从男生堆里出来,现在又开始钻进男生堆.(这个小帅的男生被人叫的不好意思要我坐后一排,就这样前面唯一的一个女生也变成男生了).不过我已经习惯了,因为我本来身上有男生性格的女孩子.和他们一起坐和很快乐,每天有看不完的报子,我有什么不懂,他们都耐心的告诉我. 上体育课的时候, 我很喜欢打羽毛球,准确的说我喜欢和高手过招,被高手大力杀球时的感觉,白色羽毛球夹着风从眼前风速闪过,你可以体会到什么叫真正的无能为力.我想我喜欢的是这样鲜血淋淋的快感. 后来举行篮球赛,我们班拿到全年级第一,我们欢呼着,品尝着来之不易的冠军给我们带给我们的喜悦,永远难忘那个夏天,我们的汗水和成功. 高一快要结束了,可随便惯了我根本就没有形成高中的学习方法.那种醒目最多也是昙花一现,那种醒目并没有拯救我的高中一年. 高二分了文理班,我最后还是选了文科,因为我知道不论我怎么补理科也不会有多大进展,我觉得不是学理科的料,那样学起来也会很辛苦.我知道爸爸很希望我学理科,但是我还选了文科,爸爸没有发表一句意见,我知道他尊重我的决定.曾经在电视上看到一个人,理科成绩很好,什么都会,但是他毫不忧郁的选择了文科,这让很多人不理解.他说数理化他都会,没什么好学的,人要学就要学自己不会的东西.我想是这样的,但是我做不到,因为我什么都不会. 高二高三同学一直没换,可能和同学交往时间长了,都熟悉了很多.理所当然我还是和男生一起坐,不过好点是旁边还有女生陪我,我们这些人疯疯闹闹一直很开心.可快乐永远是短暂的,一个女孩永远被疾病带走的全部的梦想.一个身边朝夕相处的人就这么没有征兆,没有一点余地的离开.而一惯自认为坚强的我也为之哭泣.并觉得生命是如此的反复无常与脆弱.上进心被伤心碾碎得甚至找不到粉末的踪影.当她的最要好的男性朋友在回答老师问题时也不劲掉下眼泪的时候,我们知道樱的离开把大家的心情跌入到了地狱,一个声音甜的象蜜一样的女孩远远走开了. 那段时间还记忆犹新,开始拼命自学几乎是一片空白的高一的东西,还必须跟上老师的进度,开始习惯将自己的大脑麻醉在咖啡浓香里,等待着清新的来临后继续工作.曾经为学习哭泣,为学习而疯狂的我如今却不知道什么叫学习,这是不是因为我们太多叛逆了?不能拒绝学习就象不能拒绝刚出炉的面包似的.燕姿曾唱道:谁不曾感到失望,就算会彷徨,也还要闯.或许,因可一而再,再而三的考试失败,我早已失去向前闯的耐心了. 我行走在校园的时候我总是<在想,我要的是怎么样的一种 生活.而那句很哀伤的话,被我写下来放在<相框里:过了这个六月一切都会好的,一切都会有的.那天在杂志上看到一句话:毕业于我是一窗玻璃,用身体撞碎了之后不躲不避檫着凌厉的碎片走过去,一窗一窗地走过去.回头看到却只时横流一地的碎片,看不清楚,拾不起来.皇后有句歌词,我听了很感慨:"当我有天,我长大了."我总是重复这句话,然后想下面该说的话.最后,我想:当有一天我长大了,我希望回头看我成长的时候,回首又见它--我的那些闪耀的年华,然后可以对他们说,遇见你们,我很高兴. 我想我大多时间处于一种迷茫状态.从不去羡慕成绩好的同学,因为我深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没有付出汗水,我决不期望有傲人的成绩.很疑惑为什么每年的高考状元在谈自己的学习生活时,总要加上一句"其实我也很贪玩,"把自己的汗水一笔代过,摆出一副很轻松的神情. 我收了3个弟弟,有个弟弟可能是因为家庭的压力和学习的压力,心情一直都不怎么好,是个很忧伤的男孩子.每次我都会写些东西试着安慰他.大多数人认为我是个没有忧伤的孩子,手中握着大把大把的幸福,甚至有时候不懂的珍惜而肆意的挥霍.他们看到我明郎的一面,当然我也希望自己明朗的一面被人看到,,而忧伤这不.忧伤是嵌在新里的不可名状的灼热,不可言说.能说出来的就不叫做忧伤了.有时候我试图告诉别人我内心的恐慌,可往往是张着口却不知道怎么讲,最后只是摆摆手,说句"你不会明白"收场. 虽然高三的生活象一只不成熟的柿子,涩涩的,但是我喜欢,因为有一群可爱的朋友陪伴,他们都象我爱吃的橘子,。
9. 什么是记叙散文
一般记叙文语言平时客观,从结构上也比较有骨架感.记叙性散文则艺术性更强些,感情色彩也重.
-----------------------------------------------------------
例文:
农村的初秋永远那么迷人,不仅因为那黄灿灿的麦头,那一抹由绿边黄的色彩,还有那高挂枝头妖艳如佳人的桃。每当那一屡屡清爽的秋风穿过我的衬衫,我就开始怀念那时临家院中的桃,尽管母亲抱着一大箩筐又大又嫩的桃大老远从乡下给我送过来,吃起来总没小时候跟在哥哥屁股后面偷到的临家桃子那样甜那样蜜。
忘不了那桃的甜蜜,也忘不了母亲的叮咛和嘱咐。母亲从小就给我们留下的,我们现在一直都很受用,也许,那将是一辈子……
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秋天了,那时候,我老是跟在哥哥的后面,趁着家人不在就跑到临家偷桃,每次,都是被骂的狗血喷头,回到家,还少不了母亲的一番唠叨。就这样,我们哥两个还老是去,从来没有过的矜持,也许是那桃太迷人了。
记得有一次,被我们惹急了的邻居竟然狠下心来砍掉了那棵粗壮的桃数,同是也砍掉了我对秋天的怀念。后来,母亲从街市上买了几株桃树苗,在屋千屋后栽了个遍,没过几年,我们家的桃树也结出了桃子,此后,每逢秋天,在枝头挂满桃子的时候,临家的孩子就在桃树下渴望,每每见到他们,我就想到几年前的我,于是我便把他们都赶了出去,以解我“心头之恨”,这时,妈妈就在一旁训斥我做人不该这么苛刻,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你小的时候人家又不是没给你吃过桃子,你还记得那次你从桃树上摔下来,人家还给你送来了一蓝子的桃子呢。(反正我是不记得了,至于有没有,随妈妈说了算——)妈妈总是这样,从来不跟别人计较,这不,他还摘了一大篮又鲜又嫩的桃子让我给邻居家送过去,……小的时候,我一直搞不懂妈妈这样到底是为了什么,难道妈妈怕他们?现在,我也长大成人了,才发觉我一生最大的财富竟然就在身边……
10. 以书本是甜的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200字
在每个犹太人家里,当小孩稍微懂事的时候,母亲就会翻开书本,滴一些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小孩去闻书本上的蜂蜜。这仪式的用意不言而喻:书本是甜的。书本是甜的,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请以“书本是甜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等等。②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个字。 [写作导引]
写好话题作文首先要审读话题,深刻领会话题的含义。本次话题的关键词语是“甜的”。对于“甜”,我们不能就书本上有蜂蜜大肆发挥,也不能以书本上飘着油墨香这种表层的东西代替“甜”,而应该写书的内容有蜂蜜一样“甜”的东西,我们能从书本中得到有营养、有价值、类似蜂蜜一样的东西,能写出从书本中学到有价值的知识的观点。
对于这个作文题目,我们可以抒写自己的读书感受,给人以有益的启迪;可以写论述类文章,阐述读书给人带来的种种快乐;可以写文学类文章,叙写自己的读书经历和感受,写出自己热爱读书的真情实感。如果是写抒情散文,可以“甜”字为核心抒发情怀:书本的甜,是万物灵气的精华,是穿越国度的精灵;书本的甜,是宽容、是饶恕,是自得其乐的美;书本的甜,让我们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咸,让我们学会了承诺,学会了忍让,学会了友爱,学会了拼搏,学会了坦荡„„也可以情景交融,通过画面描写,再现读书的感受,抒写读书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