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庚书,书写的格式
其格式一般为:横行、竖行自便(最好是竖行,从右向左)
先写:龙凤呈祥、彼易年庚
男方姓名:X姓讳XX
生辰八字:农历年、月、日、时
籍贯:XXXXXX
先人名讳:父X姓公讳X、祖X姓公讳X、曾祖X姓公讳X
今凭大老月翁***先生作线,与***阁下令爱(郎)结为婚姻,永偕伉俪之好。
男方姓名:某某
冰人:某某
同押(男方和冰人既介绍人签名)
*年*月*日庚书大吉大利
庚帖是互相送的,俗称“换龙凤帖”,洛阳民间也称为换书、换启。
扩展资料:
庚帖,中国民间婚俗之一。旧时订婚,男女双方互换的八字帖。帖上写明姓名、生辰八字、籍贯、祖宗三代等。
来历:
古代中国婚俗把写有男女双方姓名、籍贯、生辰八字及祖宗三代姓名的红色柬帖称为“庚帖”、。也有的称为“年庚帖子”。“庚”即年庚。男女双方庚帖互换以表示向其求婚或定婚。
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篇卷四《浙江海宁风俗记·嫁娶》载:.“庚帖由冰人送至乾宅,是否以一月为定,不能过日,一月之中,乾宅须将庚帖请著者合婚,或赴神庙求签。如卜之吉,则央冰人向坤宅报告,选口缠红否则将庚帖送还.闻亦有不问卜者,谓之天婚,庚帖送来时,乾宅以米淘箩一只,红筷一把,上覆红巾,供天井中,设香案一,冰人即将庚帖安放箩中,不顾而去。”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庚帖
2. 乾字的行书怎么写
乾字的行书写法如下:
乾字的基本解释
乾[qián]
1. 八卦之一,代表天 :乾坤(“坤”,代表地)。
2. 旧时称男性的 :乾造。
乾[gān]
见“干”。
相关组词:
乾坤、乾隆、乾矢 、乾大 、乾雨 、乾昧、乾僵、乾陀、乾急 、乾结、乾刚、乾灵、乾岗 、乾漠等。
字形演变:
扩展资料:
文言版《说文解字》: 乾,上出也。从乙,乙,物之达也;倝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 乾,阳气向上升腾。字形采用“乙”作边旁;乙,表示无所不往;采用“倝”作声旁。
相关词汇解释:
1、乾坤[qián kūn]
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指天地或阴阳两个对立面。
2、乾隆[qián lóng]
清高宗的年号。
3、乾大[qián dà]
方言。干爹,义父。
4、乾雨[qián yǔ]
指雪。唐 李咸用《大雪歌》:“同云惨惨如天怒,寒龙振鬣飞乾雨。”
5、乾昧[qián mèi]
传说中的山名。
3. 丁酉年行书写法
“丁酉年”的行书写法如上图。
丁酉(yǒu)年就是农历一甲子中的一个,以六十年为一个周期,在干支纪年中排名第34个,例如1897, 1957, 2017···都是 丁酉年。六十丁酉是最古老纪年方法,丁酉年出生的人也称为“独立之鸡”。
丁酉年前一年是丙申年,后一年是戊戌年。所谓农历的干支纪年,也就是: 干支就字面意义来说,就相当于树干和枝叶。
我国古代以天为主,以地为从,天和干相连叫天干,地和支相连叫地支,合起来叫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 天干有十个,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有十二个,依次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古人把它们按照甲子、乙丑、丙寅。
(也就是天干转六圈而地支转五圈,正好一个循环)的顺序而不重复地搭配起来,从甲子到癸亥共六十对,叫做一甲子。
我国古人用这六十对干支来表示年、月、日、时的序号,周而复始,不断循环,这就是干支纪年法。
4. 女方庚帖的书写格式怎么写
庚帖用词非常讲究,抬头、结尾部分通常都有“百世芝兰”、“天作之合”等吉祥祝福用语。对促成男女双方婚姻的媒人,用语也很文雅,称之为“冰人”、“大月老”,显得很文明。其格式一般为: 天作之合
男(女)命庚帖
谨将小儿(女)三代年庚开列于后:
曾祖***,祖父***,父亲***,儿(女)名***,行*,*属相,*年*月*日生。
今凭大老月翁***先生作线,与***阁下令爱(郎)结为婚姻,永偕伉俪之好。
姻眷弟***顿首
冰人***
同押
*年*月*日庚书大吉大利
有时为了制造喜庆气氛,男方除填写生辰八字外,还故意在庚帖上出上联,送到女方家让对下联。这种对联都是老对联,大家都很熟悉,马上就能对出,若是男方即兴编的上联,女方接到庚帖后,还得搜肠刮肚对下联,不免怨嗔未婚夫多此一举。
庚帖是互相送的,俗称“换龙凤帖”,洛阳民间也称为换书、换启。有的人迷信,收到庚帖后,会将其压在灶神龛香炉下放三天三夜,其间未见不祥之兆,方可认同此桩婚姻。
5. 行书 怎么写"华" 字
如图为华的行书。
华 华 huā 〈名〉(1) 会意。从芔,从芌(xū。
“华”的本字,上面是“垂”字,象花叶下垂形。本义:花(2) 通“花”,花朵 华,荣也。
——《说文》木谓之华,草谓之荣。——《尔雅·释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诗·周南·桃夭》焜黄华叶衰。——《乐府诗集·长歌行》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
——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3) 又如:华英(指花);华叶(花与叶);华胜(花胜。古代妇女的一种花形首饰);华实(花和果实;亦指开花结果)(4) 轻浮柔弱如花的脉象 脉至如华者,令人善恐。
——《素问》。王冰注:“谓似华虚弱,不可正取也。”
词性变化 ◎ 华 华 huā 〈动〉(1) 开花 桃李始华。——《淮南子·时则训》(2) 又如:华而不实(只开花不结果。
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3) 昏花 僧问:“拨尘见佛时如何?”师曰:“莫眼华。”——《五灯会元》(4) 当中剖开 瓜曰华之。
——《尔雅》为国君者华之。——《礼记·曲礼》。
注:“中裂之。”(5) 另见 huá;huà 基本词义 ◎ 华华 huá 〈形〉(1) 华丽;光彩美丽 金银华美之服。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华堂之上。——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华衣乘马。
——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2) 又如:华扁(华丽的匾额);华彩(华美;光彩);华服(华丽的服装);华舆(华美的车辆或轿子);华筵(华美的筵席);华观(华丽的观阙,即宫门前的望楼);华毂(华丽的车)(3) 豪华 况我大魏天王,个为华侈。—— 杨炫之《洛阳伽蓝记》(4) 称美之词。
通常用于跟对方有关的事物 [your]。如:华名(美名);华宗(对同族或同姓者的美称);华笺(对他人来信的敬称);华缄(对他书信的美称或敬称)(5) 灰白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苏轼《赤壁怀古》(6) 又如:华首(头发花白。指老人);华颠(白发);华鬓(鬓发花白);华发(花白头发)(7) 年轻;年少 。
如:华年(8) 浮华 处其实,不居其华。——《老子》(9) 又如:华辞(虚浮巧饰的言辞);华誉(不实的声誉);华风(浮华的文风)(10) 汉语 。
如:华言(指中原地区的语言。后泛指汉语)(11) 荣华;光耀 [glory]。
如:华伍(指达官贵人);华序(显要的官阶);华使(显贵的官吏);华秩(显位;高阶)(12) 显耀 。如:华近(显贵而亲近君上的官职);华要(显要尊贵的官职);华省(显贵而职务上能亲近君主的官署);华重(显贵而重要的官职)(13) 繁盛 其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自与别处不同。
——《红楼梦》(14) 又如:华滋(草木茂盛的样子)(15) 鲜美 其民华食而脂肥。——《素问》。
王冰注:华谓鲜美,酥酪骨肉之类也。(16) 彩色。
特指雕绘或装饰 如:华轩(饰有文采的曲栏);华衮(古代王公贵族的多采的礼服。常用以表示极高的荣宠);华纳(有雕饰的台阶。
纳,即纳陛);华幄(帝王所居的华丽的帷帐) 词性变化 ◎ 华 华 huá 〈名〉(1) 中国 。如:来华访问;华中;华北(2) 我国古称华夏,今称中华。
省称“华”。如:华夷(华是汉族,夷指非汉族的其他少数名族);华风(指汉族或中原的风俗)(3) 光辉;光彩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王勃《卿云歌》(4) 又如:华景(明亮的阳光);华月(皎洁的月亮);华焕(光彩绚丽);华魄(光彩;亦指皎洁的月光)(5) 泉中的矿物由于沉积而形成的物质 。如:钙华;硅华(6) 借升华而得的化学品。
如:硫华;锌华(7) 车盖 。如:华芝(车盖。
因车盖的外形象芝而得名)(8) 时光 。如:年华,岁华,韶华(9) 声望 客游梁朝,则声华籍甚。
——《文选·任彦升·宣德皇后令》(10) 精华 物华天宝。——王勃《滕王阁序》(11) 又如:华甸(精华荟聚之区。
常以指京都、中原、中国);华英(精华);华髓(精髓)(12) 文才 昔庚无规才华清英。—— 刘勰《文心雕龙》(13) 瓜类植物的果实 天子树瓜华,不敛藏之种也。
——《礼记》(14) 光环 薄云敝日时,由于无数水滴的衍射,在太阳、月亮或其他发光体四周形成的一组或几组小半径的同心彩色光环(15) 矿脉或煤层已发生氧化或分解的露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