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分子,原子,离子写法
化学式的书写规则
1.单质化学式的写法:
首先写出组成单质的元素符号,再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用数字写出构成一个单质分子的原子个数。稀有气体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通常就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化学式。金属单质和固态非金属单质的结构比较复杂,习惯上也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化学式。
2.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
首先按一定顺序写出组成化合物的所有元素符号,然后在每种元素符号的右下角用数字写出每个化合物分子中该元素的原子个数。一定顺序是指:氧元素与另一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氧元素符号写在右边;氧元素与另一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氢元素符号写在左边;金属元素、氢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非金属元素符号写在右边。直接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其化学式常用其离子最简单整数比表示。
2. 关于原子的作文怎么写
夜深人静,人们都进入了梦乡。在梦里。我畅游在原子的世界里……
氧原子和氢原子是原子世界里两个庞大的家族,不过氢原子更强大一些。两个家族之间的矛盾从他们的祖先就开始了,从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到动刀动枪的战争,两个家族就没有消停过。而如今氧原子家族只有氢原子家族的一半了,眼看就要灭亡了。
所以氧原子决定反击,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利,就算拼了命也要做。而氢原子唯一的弱点便是怕火。于是在风高月圆的夜晚,氧原子的士兵们一人拿着一个火把,潜入氢原子村。氢原子们早已进入梦乡,哪知危险正在靠近他们。
忽然听到有人大喊“起火了”。氢原子们立刻起来,还没出门,熊熊烈火已经冲进来包围了他们。顿时氢原子村乱作一团,大家顾不上寻找放火的凶手,都在逃命。救命声、哭声、叫喊声、房屋倒塌声,响成一片。就这样,大火烧了一夜。
第二天,太阳照样升起。其他原子们都从家里出来,发现一夜间,氧原子和氢原子全部消失了,村子都变成了废墟,只有一大片一大片的水。其他原子都很奇怪,昨天并没有下雨啊。原子们收拾着废墟,一滴滴水珠映照着太阳公公的笑脸。
氧原子想用火灭掉氢原子,可没想到最后与氢原子同归于尽。两个水火不容的死对头,竟熔合成在一起,变成了晶莹剔透的水。
一阵噼里啪啦声将我吵醒,向窗外一看,外面正下着蒙蒙细鱼,想到刚刚做的梦,我不禁会心一笑。雨,轻轻地下着……
3. “我想象中的原子结构”写一篇作文,怎么写
我想象中的原子结构就如公园里的花坛,草坪一般.不过,这不知是把那极其微小的原子结构放大了多少倍呢!
在原子中,原子有两个好朋友,一个是原子核,一个是电子.可是,这两位又给原子带来了一定的不便,麻烦.因为原子核带正电,而电子却带负电.这可难住了原子,为了公平起见,原子就成了一名"公正员",显电中性.原子的问题解决了,原子核又有了新的麻烦,原来原子核内也有两个好朋友,一个是质子,一个是中子.质子带正电荷,而中子却不带电,怎么办呢 不过,谁好动,谁的影响力就大,谁就是"主宰",所以原子核就随质子的习性,带正电荷了.谁知质子很快与电子又成了一对好朋友,形影不离,我有多少你就有多少.这样它们就成了一个"大家庭".
我想象中的原子结构就是如此,外表看起来很平凡.如果你用自己的慧眼去细细观察,仔细体会,你会有更多,更大的新发现.它们正等着我们通过努力去探索它们,揭开一个又一个神秘的"百宝箱".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结构,所以原子性质上应与物质相似。
我认为原子是不规则的球体。为什么是不规则呢?因为我们知道分子之间是不断运动着的,因为运动,所以有摩擦,摩擦可以去掉原子身上的棱棱角角。于是原子的基本形状就像小河里的鹅卵石,大海中的沙石,是光滑的不规则球体。
我还认为原子外分布着诸多球体,当然这些球的体积为原子的好几万分之一。这些细球体由无形的绳索系在了该原子表面,并作毫无规则的碰撞运动,由此产生了原子相互间的能量转换。由于这些细球体只是因为该原子本身具有的无形的能量束缚着,这能量可以是类似于磁力一类的“粘力”,使这些细球体均为稳定的“粘”在原子上。而在作高速运动时,这些细球体之间的相互运动,对于原子来说总量的得失,就是宏观上能量的转化。而原子对这些细球体的引力束缚的能力是一个固定值,这个值被平摊作用在这些细球体上,因此由于细球体摆脱原子逃离时,就得看这个“分力”有多大了。所以细球体越少的原子越容易吸引这类细球体,反之越容易丢失这类细球体。
之前我已经说过,伴随这类细球体的运动,就是能量的转化,而能量的转化可以是光辐射,热传递,力的相互转换或小范围磁场干扰亦可。而细球体的运动是由不规则转为规则的,从一开始的碰撞挤压,形成排斥之后,会像太阳系八大行星运动那样,绕着太阳运转,但我们现在所说的这个“太阳中心”不是实物,而是体积为该细球体好几万倍的原子!
对于细球体的运动,由于速度有光速之快,所以我们从外侧观察时,会发现原子外被蒙上一层层的“光屏”,而正是这“光屏”,锁住了大部分原子外表面接受到的能量,将其俘虏!
尽管能量被锁住了,但其原子表面所有物质,能量的质量总和仍不如原子自身的质量的几亿万分之一啊!为什么?因为原子的内部能量远大于原子外部的能量啊!
原子就像地球一样,被分为好几层的“地皮”铺盖而成,其真实面目深藏不露,其真实质地深不可测。尽管这几层“地皮”会因外界能量的冲击干扰、发生类似于“七大板块运动”的现象,但其结构远非我们想象的简单。
我们每个人从小都玩过“魔法方块”,知道“魔方”是个正方体,六个面有六种颜色,经过旋转改变格子的颜色,经过旋转又变回原样。只不过,原子表层这坚不可摧的“地皮”的结构仿造的不是色彩,而是其纵横交叉、层次分明的链接而已。所以原子几乎是很稳定的。
我个人认为原子最深层并不像地球中心熔浆那样滚烫不息,时时都有爆破的危险。我反倒认为原子内有两股力量,这两股力量还代表了原子核内几乎所有能量,却又性质不相吻合的两大“派别”,对于电极的磁场却总是同正或着同负的,由于同性相斥的原理,这两股磁场会相互排斥,于是原子内几乎所有能量都被这两股“派别”平分了。
相互排斥的两磁场像马达转动那样,不断在狭隘的空间内不停旋转着,由于能量几乎不与外界相影响,所以可以说原子核内两股势力(力量)在做永不停息的旋转运动。这就像黑洞那样,几亿亿亿年如一地旋转着,吞噬着,无可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