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还君明珠泪双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还君明珠泪双垂,恨不相逢未嫁时的出处:
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作者】张籍 【朝代】唐代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何不相逢未嫁时。
而最是离别无雨天,盼君来世再相逢在此诗中是没有。
意思:
归还你的双明珠我两眼泪涟涟,遗憾没有遇到你在我未嫁之前。
作者简介:
张籍(约767年—约830年),唐朝诗人。字文昌,汉族,原籍吴郡(今江苏苏州),后迁居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2. 双泪垂表达的感情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首二句说:这位既明知我是有夫之妇,还要对我用情,此君非守礼法之士甚明,语气中带微辞,含有谴责之意。这里的“君”,喻指藩镇李师道,“妾”是自比,十字突然而来,直接指出师道的别有用心。
接下去诗句一转,说道:我虽知君不守礼法,然而又为你情意所感,忍不住亲自把君所赠之明珠系在红罗襦上。表面看,是感师道的知己;如果深一层看,话中有文章。
继而又一转,说自己家的富贵气象,良人是执戟明光殿的卫士,身属中央。古典诗词,传统的以夫妇比喻君臣,这两句意谓自己是唐王朝的士大夫。
紧接两句作波澜开合,感情上很矛盾,思想斗争激烈:前一句感谢对方,安慰对方;后一句斩钉截铁地申明己志,“我与丈夫誓同生死”。
最后以深情语作结,一边流泪,一边还珠,言词委婉,而意志坚决。
诗中所说“双明珠”是李师道用来拉拢、引诱作者为其助势的代价,也就是常人求之不得的声名地位、富贵荣华一类的东西。作者慎重考虑后委婉的拒绝了对方的要求,做到了“富贵不能淫”,像一个节妇守住了贞操一样的守住了自己的严正立场。但当时李师道是个炙手可热的藩镇高官,作者并不想得罪他、让他难堪,因此写了这首非常巧妙的双层面的诗去回拒他。
“你虽有一番‘好意’,我不得不拒绝。”这就是张籍所要表达的,可是它表达得这样委婉,李师道读了,也就无可奈何了。
此诗富有民歌风味,它的一些描写,在心理刻画中显示,写得如此细腻,熨贴,入情入理,短幅中有无限曲折,真所谓“一波三折”。
此诗情理真挚,心理描写细致入微,全诗委婉曲折而动人。除了它所表现的是君子坦荡胸怀这一因素外,其在艺术上的高妙也是促使它成为名作的重要原因。
3. 蒋婉用藏文怎么写
藏文是西藏自治区使用的文字,是一种拼音文字,属辅音字母文字型,分为30个辅音字母和4个元音符号,另外还有5个反写字母(用以拼外来语)。藏文,在藏语里叫做“བོད་སྐད”,意为“藏族的文字”。藏文作为藏族人民的书面交际工具,历史之悠久在国内仅次于汉文。
藏文中有30个字母,每四个字母为一组,共七组半,辅音字母每4个字母为一组,共7组半。每个字母的实际读音古今有别、方言有异。每个字母单独读时,都附带有一个元音“ ཨ”,但在和元音符号拼在一起时,就只表示辅音,不带元音“ ཨ”了。元音符号,意为”悦耳的字”,是相对于辅音字母而言的。因元音发音时无阻碍,悦耳动听而得此名。标点符号,意为“分界线”或“分界符号”。藏文标点符号形体简单、种类极少,而且,其使用规则也与其他文字的标点符号有别。藏文标点符号共有6种,其中音节之间的隔音符号使用频率最高。此外,还有云头符,用于书题或篇首;蛇形垂符,用于文章开头处;单垂符,用于短语或句终;双垂符,用于章节末尾;四垂符,用于卷次末尾。
藏语语法相当丰富,动词分四个时态,而且时态的系统呈现很多例外,意即藏语具有屈折变化,另一方面,藏语的基本语序为SOV(主词─受词─动词),且具有丰富的格变化。由此可知,比起汉语诸方言,藏语语法较为接近屈折语等综合语的语法。
希望我能帮助你解疑释惑。
4.
(1)比兴手法、情景交融。颈联是景语,也是情语,是用比兴手法把彼此境遇加以渲染和对照。“桂岭”,在今广西贺县东北,这里泛指柳州附近的山岭。“桂岭瘴来云似墨”,写柳州地区山林瘴气弥漫,天空乌云密布,象征自己处境险恶。“洞庭春尽水如天”,遥想行人所去之地,春尽洞庭,水阔天长,山川阻隔,相见甚难。
(2)这首诗不仅仅表达了兄弟之间的骨肉之情,同时还抒发了诗人的抑郁不平之气,怨愤凄厉之情。
(1)先弄清楚颈联的含义:桂岭瘴气从山林里腾起,乌云低垂毒气四散横行;遥想洞庭春意阑珊,浩淼水天将伴随你的行程。这样,我们就不难看出作者一联表达两处感情,写自己所处的桂岭毒气横行,乌云密布,显然象征自己的险恶处境;而下一句写洞庭春色阑珊,山水迢递,烟水浩茫则抒发相见艰难,景中含情。所以,颈联使用了诗歌常见的比兴和借景抒情的手法,使要表达的情感含而不露。
(2)诗歌首联直抒胸臆,抒发了兄弟惜别之情;颔联用叙写的手法,表达自己被贬的郁愤之情;颈联不仅抒发了自己身处险境的忧惧之情,也表达了对兄弟远行的牵挂和感伤;尾联则抒发了离别弟弟的迷离惝惚、无奈与绝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