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硬笔书法作品格式要求
书法作品格式详解 ⒈斗方 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
呈正方形。通常用四尺宣纸对裁两份,二尺高二尺宽,也可把四尺宣纸裁为八份,称为“小品斗方”,或“斗方小品”。
斗方是竖行书写的正方形的作品。书写内容一般是四行至六行。
因为行列多,篇章布局时应十分强调上下左右的大小、开合、呼应及节奏变化等。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款字一般小于正文,要自然生动。
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
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两行,上下均不能与正文平齐。印章要小于款字,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
⒉三开 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呈长方形,尺寸不等。
如用四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四尺三开。若用五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五尺三开。
以此类推,同是三开,尺寸大小不同,四尺三开一般为三尺画面(实际是二尺七寸,八平方市尺的三分之一)。五尺三开则是十二平方尺的三分之一,每开画面的面积为四尺。
⒊对幅 中国书画装裱的一种式样。通常两幅成对悬挂。
如书法对幅,称“字对”或 “对联”。明清绘画有“画对”,是两幅大小相等的屏条,成对悬挂。
也有厅堂正中挂中堂立轴画,两边分挂“字对”,或中间悬挂中常立轴书法,两侧悬挂“画对”。 ⒋中堂 中堂是竖行书写的长方形的作品。
尺寸一般为一张整宣纸(分四尺、五尺、六尺、八尺等,其中小中堂为68CM*45CM)。因为尺幅比较大,所以需要创作者具有精熟的技法和整体把握作品布局的能力。
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要使它们之间主次有别,相应生辉。落款切忌暄宾夺主。
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
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数行,上下均不宜与正文平齐。印章要小于款字,盖印一般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盖在款字的下方,也可盖在款字左侧。
⒌条幅 条幅是竖行书写的长条作品。尺寸一般为一张整宣纸对裁。
安排章法时,应能根据书体的特点,精心构思,立意要新。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
落款要错落有致,自然生动。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
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两行,上下均不宜与正文平齐。
印章要小于款字,盖印一般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也可盖在款字左侧。扩展资料要想写好字,首先要提高审美意识,也即知道字写成什么样才比较好看,为什么好看;其次,能用自己手中的笔写出自己想写出的好看的形状,这就是你控制笔的能力,也即运笔基本功。
所以有一定的审美意识和一定的基本功,那就一定能写好字!无论是提高审美意识,还是加强基本功的训练,都要求平时多看、多写、多琢磨,做到眼到、手到、心到。练字没有任何的捷径可走。
那么什么样的字,才算是比较好看的字呢,一个字的好坏无非是看它的线条与间架结构;对于一幅字而言,除了单个字要写得好看外,还要看它的布局(即章法)。美的线条当是来龙去脉交待清楚、行笔流畅自如、轻重缓急得当,呈现出美的形态与神态,充满活力,或轻或重、或缓或急、或刚或柔,归于自然。
而交待不清、呆板迟疑、轻重无常的线条自然就是不好看的了。间架结构,即一个字的笔画搭配,如笔画的长短、曲直、摆放的角度,笔画间的间距、粗细(轻重)、前后照应关系,等等。
对于初学者,在字的间架结构上当先求匀称、端庄为宜,然后才能根据需要与个人的习惯爱好(个性)考虑变化。布局,也叫“章法”,即字的排列。
如字的大小、形状、排列的位置与摆放的角度、上下左右的照应关系,等等。就毛笔书法而言,还要考虑墨色的浓淡、枯湿的变化,不过实用的硬笔书法可以忽略这些。
就一般实用的写字而言,章法布局当做到二点:首先是在一行或一列中,让每一个字的重心基本在同一条直线上;其次是将字的大小、形状稍作区分,一般而言,笔画多的字写紧凑些,线条尽量细一点,笔画少的字写松一点,形状小的字线条尽量写粗些。但一般情况下,依然是笔画多的字大些,笔画少的字小些。
不过有些笔画少,但属笔画舒展的,也可写大些,如“中”字的竖画,“安”字的横画,“人”字的撇捺画等,就可以根据前后字的搭配需要而异。在楷书的章法中,字的大小区分不很明显;而在行书的章法中,字的大小区分可以十分明显,有些草书中更加明显。
另外,在行书中适当夸张个别字的主要笔画,对整篇来说,也会产生生动美好的效果。比如**的书法,字的大小变化极大,错落有致,大气磅礴,别有一番雄伟的气势。
知道了怎么样就能把字写得比较好看,那赶紧去练哟!带着兴趣去练,勤练、多临摹,既可以加强控制笔的能力,也可以学习别人好的写法。多看字帖,反复地临摹,熟能生巧,这就是最佳的方法。
只要你坚持这样做,就一定有大收获,并且趣从中来呢!说不准练字会给你的人生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或者从此会改进你的人生!其实不是说不准,而是肯定的,练字的好处很多很多,比如对你的文字水平的提高会大有裨。
2. 怎样写一手的好字(硬笔书法)
1.练字应从哪种字体练起呢? 学习书法的途径,传统观念认为应从唐楷入手,逆时而上,在写好楷书的基础上进一步练习南行、北碑、汉隶、秦篆。
另一种观念认为从青少年手部肌肉发育尚不成熟的特点出发,可以从变化较少的秦篆入手,顺时而下,由行草而后楷书。这两种观念自有其道理。
但我认为我们学习的硬笔书法与上文所述的毛笔书法有着本质的不同,所以我们不能因循其练习方法,更不能受惑于先学毛笔后学硬笔的传统观念。我们现在广泛使用的是硬笔,写不好毛笔字照样可以写好硬笔字,没有必要走弯路。
练习硬笔字应从哪种字体练起呢?我认为:从青少年的手部肌肉发育特点及硬笔书法笔画粗细均匀,变化较少的特点出发,应从不求运笔快慢和轻重变化的字体练起。最好是印刷体中的黑体字,这种字体的美感主要表现在其结构上,我们可以通过对黑体字的揣摩分析,掌握字的结构。
在此基础上,我们才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和爱好,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字体刻苦练习。 2.练字都应该练什么? 首先要练眼,即认真读帖。
宋代的书法家黄庭坚说:“古代人学习写字不都是依靠临摹,他们常常把古人的书法作品张挂在墙壁上,专心致志的观看它,看准了才下笔。”唐朝的欧阳询发现了晋代索靖写的碑,爱不忍离,索性坐下读碑三天。
读的帖越多,眼力就会越高,就知道了如何写才好,好在哪里。有一个成语叫“眼高手低”,我认为:眼高是手高的前提。
发现不了美,不知什么是美,就更谈不上创造美了。有不少同学以为书写潦草是所谓的行书,导致他们以丑为美的原因是他们“眼低手也低”。
其次要练脑或说练心。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还要把写得好的范字牢牢地记在心里,把其字形深深地刻在大脑里,无论何时,一旦提到这个字,马上就能想出这个字在字帖上的形状。
做到胸有成帖,脑有成字。 第三要练手。
练眼和练脑是为了搞清字该怎样写。心中能想出字的最好效果,手中不一定能写出这种最好效果,因为脑不一定能指挥得了手,手不一定能指挥得了笔。
练手就是要达到心手一致,手笔一致的境界,所以练手也是至关重要的。练手主要是练指力、练腕力、练手感。
写字的时间长了会感到手指发痛,手腕发酸,手不听使唤,多锻炼这一现象就会消失。经常帮老师在黑板上抄题的学生和办黑板报的学生写字往往又快又好,他们的指力和腕力就是如此练出来的。
还要注意练手感,让大脑能指挥手,感觉到笔变成了手的一部分,变成了手的延伸,手能轻松的指挥笔,想快则快,想慢则慢,想轻则轻,想重则重,想写出什么样的效果就能写出什么样的效果。 第四要练结构,因为练字的关键是掌握字的结构。
字的结构是指字的笔画的长短比例及笔画间的穿插避让关系。谢晓东在歌曲《中国人》中唱道:“最爱写的字啊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方方正正做人要象他……”“方方正正”概括了汉字的结构特点。
掌握了汉字的结构,写出了方方正正,结构美观的黑体字,将其笔画稍加变化就能写出宋体、魏体、楷体、仿宋体、庞体、司马体、隶书等各种字体的汉字。如果掌握不住汉字的结构,无论如何对字的笔画进行修饰,进行美化,都是难看的赘物,越变越难看。
所以掌握字的结构,写好黑体字是练好一切字体的关键和基础。 第五要练笔画。
不少同学练过书法,他们从楷书练起,许多运笔的规则都忘了,只记住了顿笔。结果写出来的字拖拉累赘,状如鬼画符。
我提倡大家从黑体字练起,抓住字形,取消顿笔。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几种常用笔画的写法和大多数同学在书写这些笔画时容易出现的毛病: ①点,由左上方向右下方运笔,有一个运笔过程。
注意“点”也是有长度的,不能厾成圆点。 ②横,由左至右平等运笔。
关键是“横要平”,不能一头高一头低,或顿笔顿成波浪形。根据方块字的字形需要控制长短,不要太短或太长。
③竖,从上往下垂直运笔。关键是“竖要直”,不能左右歪斜,更不能写成竖钩。
根据方块字的字形需要控制长短,不要太短或太长。 ④撇,从右上方往左下方运笔,不要写成点撇或横撇。
⑤折,写折笔时,折角宜方不宜圆。不要在转角处大肆顿笔,写成脱肩的两个钝角,要写成一个直角。
这样写出来的字,如用圆珠笔写,就是类似火柴棍的幼圆体美术字;如用钢笔书写,就是标准的黑体字。虽然笔画单调,但只要结构准确,照样美观好看。
就像蹲马步是练武术的基本功一样,横平竖直是写汉字的基本功。许多人写不好字的原因就是横不平竖不直、结构不准确。
如果结构不对,笔画的变化再丰富也写不出好字来。 3.练字的一般步骤 在练习黑体字,掌握字的结构,练好基本功的基础上,可以选定自己喜欢的字体进行练习。
选定字体的过程叫选帖,在选帖的基础上,还要经过读帖、描摹、临帖、背帖、创作五步。 第一步读帖。
帖上汉字的读音我们都知道,无需再读。读什么?读字形,读结构,读笔画,分析揣摩字的笔画特点及笔画间的相互关系。
例如:我们读黑体字的“中”,要读出“中”的一竖穿过了“口”的正中间,“口”字稍扁,横的长度是竖的长度的二倍,中间的长竖被“口”字的下横分成长度相等的两段,其上段又被“口”字的上。
3. 硬笔书法比赛格式
您好! 一:横竖格式要看您的内容,如果是古诗文一类要竖着写才有相应的韵味,如果是现代化作品最好横着写才能突出现代文化 二:写古诗文标点一般不写,楷书可加,行书几个字为一组 三:内容:沁园春《长沙》 一九二五年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物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水调歌头·游泳 才饮长沙水, 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 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 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 龟蛇静, 起宠图。
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 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 当惊世界殊。 菩萨蛮《黄鹤楼》 一九二七年春 茫茫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 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西江月《井岗山》 一九二八年秋 山下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 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
清平乐《蒋桂战争》 一九二九年秋 风云突变, 军阀重开战。 洒向人间都是怨, 一枕黄粱再现。
红旗跃过汀江, 直下龙岩上杭。 收拾金甄一片, 分田分地真忙。
七律·登庐山 一山飞峙大江边, 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 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 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 桃花源里可耕田? 1959年7月1日 采桑子《重阳》 一九二九年十月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如梦令《元旦》 一九三零年一月 宁化、清流、归化, 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 直指五夷山下。
山下山下, 风展红旗如画。 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