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到9田字格占格法
1、“1"像粉笔,是在日子格中从右上角附近起,斜线到左下角附近。
不是简单的将两角连起来。2、“2”像小鸭,起笔碰左线,再向上、向右碰线,略成半圆,斜线到左下角,碰线一横。
3、“3”像耳朵,起笔不碰线,向上碰线,再向下碰线,略成半圆向中间弯,在虚线以上转向右下方碰线,向下碰底线,最后,弯向上碰线。4、“4”像小旗,从上线的中间起笔,向左斜线到下格,碰左线再折右碰线。
第二笔从右上角附近下去,到下面的当中碰线。5、“5”像钩子,从上线不到一半的地方起笔,向左下到中格角,再向上超过中线画一个大半圆碰右线,下线到左线为止。
最后,在上面画一横线。6、“6”像哨子。
从上线偏右一点起向下方画一个孤形,碰左线、底线,向上碰右线画成一个小圆,小圆上面超过中线。7、“7”像锄头。
从左上角到右上角画一横线,再折线向下,到底线中间偏左的地方碰线。8、“8”像娃娃。
从右上碰线到左线成半圆,拐向右下面成圆碰右线,下线、左线,在向上,在中线以上和原线相交,最后,线到右上角附近稍离起笔处为止。不封口。
9、“9”像勺子。在上格画一个四面碰线的附近向下角附近向左下面一真线到底线中间。
2. 文字的字在田字格中怎样占格
文字的字在田字格中的写法如下图:
拼音:zì
部首:子
部外笔画:3
总笔画数:6
五笔86:PBF
仓颉:JND
五笔98:PBF
四角号码:30407
笔顺编号:425521
笔顺读写:捺竖折折竖横
汉字首尾分解:宀子
汉字部件分解:宀子
释义:
1.文字:汉~。识~。~体。~义。常用~。
2.(~儿)字音:咬~儿。~正腔圆。他说话~~清楚。
3.字体:篆~。柳~。宋体~。美术~。
4.书法作品:~画。一幅~。
5.字眼;词:他说行,谁还敢说半个“不”~。
6.字据:立~。收到款子,写个~儿给他。
扩展资料
相关组词:
1.生字[shēng zì]
不认识的字。
2.字画[zì huà]
书画:名人~。
3.练字[liàn zì]
推敲诗文中的用字遣词。
4.字体[zì tǐ]
同一种文字的各种不同形体,如汉字手写的楷书、行书、草书,印刷的宋体、黑体。
5.汉字[hàn zì]
汉语的书写符号。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现存最古老、可识的汉字是三千多年前殷商的甲骨文和稍后的金文。
6.识字[shí zì]
认识文字:读书~。注音~。~课本。
3. 田字格口怎么占格
字体居中 ,字占田格空间的三分之二为佳,不大不小正合适。
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均为中线两边,合理分配位置 田字格各个部位的名称:横中线、竖中线、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使用田字格写生字时,要弄清生字各个笔画在田字格中起笔和落笔(收笔)的具体位置,才能把字写得工整、匀称. (1)点:起笔在中点左上靠近横虚线,落笔在横虚线靠近中点处。 (2)竖钩:在上半格竖虚线中间起笔,沿着竖中线行笔,到下半格竖虚线中间,再向左上角方向写出钩。
(3)竖:从左上格中间靠近竖虚线处起笔,向下穿过横虚线写直直的竖,到左下格中间靠近竖虚线处落笔。 (4)竖撇:从左上格中间靠近竖虚线处起笔,向下穿过横虚线写直直的竖,过横虚线后向左下角撇出去,在左下格中间落笔。
(5)小横:顶着竖,从中点处起笔,压着横虚线写短短的横。 (6)横折:在竖的起笔处起笔穿过竖虚线写横,竖虚线左右两边相等,右边折肩处稍高于起笔处。
折笔略向里收到横虚线停笔。 (7)横:左上格中间靠下一点起笔写横,穿过竖虚线到右半格中间收笔,收笔处略高于起笔处。
(8)横:左半格横虚线中间靠右靠上,贴着横虚线写横穿过竖虚线到右半格横虚线中间靠左靠上收笔,收笔处略高于起笔处。
4. 生字父在田字格的占格
一、生字父在田字格的占格如下:二、基本释义 [ fù ]1、父亲:父子。
老父。2、家族或亲戚中的长辈男子:祖父。
伯父。舅父。
[ fǔ ]1、老年男子:田父。渔父。
2、同“甫1”3、姓。三、组词有教父、父业、师父、父亲、父子、父母、生父、祖父、叔父、岳父、伯父、渔父、父本、舅父等。
扩展资料一、字形演变二、字源解说文言版《说文解字》:父,矩也。家长率教者。
从又举杖。 白话版《说文解字》:父,是规矩的代表,是一家之长,是带领、教育子女的人。
字形采用“又”作边旁,像一手举杖教训子女的样子。三、相关组词1、父本[fù běn] 参与杂交的亲本之 一。
在动植物中是参与杂交的雄性个体或产生雄性生殖细胞的个体。2、继父[jì fù] 妇女带着子女再嫁,再嫁的丈夫是她原有的子女的继父。
田汉《苏州夜话》:“那时候继父的心里,哪还有我母亲?让她生病,全不给她药吃。”3、父老[fù lǎo] 一国或一乡的长者:父老兄弟。
家乡父老。周立波《山那面人家》:“各位同志,各位父老,今天晚上,我快活极了,高兴极了。”
4、弑父[shì fù] 不言而喻,指子女杀害自己的父亲,有大不孝、凶残等意。5、渔父引[yú fǔ yǐn] 词牌名,本为 唐 教坊曲名。
单调十八字,三句三平韵。亦称“渔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