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寻一篇古文 希望大家帮助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出自 司马迁的《报任安书 》
或者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孟子》
2. 寻初三古文和译文
捕蛇者说 柳宗元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言之貌若甚戚者。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
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饿渴而顿踣。
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死即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参考译文 永州的郊野有一种奇异的蛇,黑色的皮肤,上有白色的斑纹,它碰过的草木全得枯死;(若)咬了人,没有(能够)抵挡他的。但把它捉了来,风干以后制成药饵,却可以治好大风、挛踠、瘘、疠等(恶疾);还可以消除烂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
起初,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招募能捕捉它的人,(准许)他们用蛇抵应缴的租税。永州的老百姓都争着去干这件差事。
有个姓蒋的人家,专享这种好处有三代了。我向他打听,他却说:“我爷爷死在捕蛇上,我爹死在捕蛇上,我继承这件差事十二年了,有好多次差一点死掉。”
说这话的时候,脸上好像很悲伤。 我同情他,并说:“你怨恨这件事吗?我打算告诉管政事的人,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怎么样呢?” 姓蒋的(一听)更觉得悲苦,眼泪汪汪地说:“你要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可(您不知道,)我这件差事的不幸,还不像恢复我缴税的不幸那么厉害啊。
要是我过去不干这件差事,那早就困苦不堪了。从我家三代定居在这个村子,算起来,到现在有六十年了,(这些年)乡邻们的生活一天天日益窘迫。
把地里的生长的东西和家里的收入的都拿出去,(大家)哭着喊着,四处逃亡,又饥又渴,劳累地跌倒在地,(一路上)顶着狂风暴雨,冒着严寒酷暑,吸着有毒的瘴气,死者的尸体堆到一起。从前跟我爷爷住一块儿的,如今十家中剩下不到一家;跟我爹住一块儿的,十家中剩下不到两三家,跟我一块儿住了十二年的,如今剩下的也不到四五家了。
(那些人家)不是死光就是逃荒去了。可我却靠着捕蛇独自活了下来。
凶暴的官吏一到我们村子来,叫嚷喧闹的惊扰乡间气势,即使是鸡狗都不得安宁啊。我提心吊胆地爬起身,看看那瓦罐子,我的蛇还在里面,这才安心地睡下。
我小心地喂养它,到规定的时间把它交上去。回来后就很有味地吃我地里出产的东西,来过完我剩下的日子。
大概我一年里冒生命危险的只有两次,其余的日子却能高高兴兴地过,哪里像我的邻居们天天都在冒死亡危险呢?!如今即使是死在捕蛇这件事上,比起我那些邻居的死已经晚多了,又怎么敢怨恨这件差事呢?” 听了这些话,我更加悲痛。孔子说:“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啊。”
我曾经怀疑过这句话。现在从蒋氏的遭遇来看,还是真实可信的。
唉,有谁知道赋敛的毒害比这种毒蛇之毒还要厉害呢!所以我为此事写了这篇“说”,来期待着那些朝廷派来考察民情的官员能看到它。 2.词句。
永州①之野产异蛇,黑质①而白章;触草木,尽死;①以啮人,无御②之①者。然得②而腊③之②以为铒,可③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①其始,太医④以王命聚④之,岁赋②其二,募有能捕⑤之②者,当③其租入。永⑥之人争奔走焉。
①⑥“之”:的。“异”:奇特。
“质”:本体,指蛇身。①“而”:表并列。
“章”:彩色花纹。“触”:接触。
“尽”:全部,都。①“以”:而,如果。
“啮”:咬。“御”:抵御。
②“之”:代蛇毒。①“者”:指办法。
“然”:然而。②“而”:如果。
“腊”:晒干。③④⑤“之”:代蛇。
②③④“以”:用。“为”:作,制成。
“饵”:药饵。“已”使动用法,使……离去,这里意为治好。
“大风”:麻疯。“挛踠”:手脚不能屈伸的一种病。
“瘘”:脖子肿。“疠”:恶疮。
“去”:除去。“死肌”:失去感觉的肌肉,坏死的肌肉。
“三虫”:人体内的寄生虫。①“其”:指所要述说的事。
“太医”:御医,皇帝的医生。“聚”:收聚。
“岁”:名词用作状语,每年。②“其”:指蛇。
“二”:两次。“募”:征集,召募。
②“者”:指人。“当。
3. 急寻一篇古文,越短越好
1.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读孟尝君传——王安石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侮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3.《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4.《叶公好龙》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4. 春日寻芳小古文翻译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翻译:
我选择了一个春光明媚的美好日子来到泗水河边观花赏草,只见无边无际的风光景物焕然一新.轻易就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到处都是春天万紫千红的美丽景致.
⑴胜日:原指节日或亲朋相聚之日,此指晴日。寻芳:游春,踏青。泗水:河名,在山东省。滨:水边。
⑵光景:风光风景。新:既是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的新,也是出郊游赏、耳目一新的新。
⑶等闲:轻易,寻常,随便。东风面:借指春天。东风,春风。
扩展资料:
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点明天时;“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点明主题。一句中分三层叙说,特别是以“泗水滨”结穴,是作者的有意安排。“寻”字不仅写出作者逸兴,也给诗歌添了不少情趣。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描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
“无边光景”逆承首句“胜日寻芳”,说寻芳的结果。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这里不做细碎描写,不在一草一木一石上做剪贴,而是从极广大的空间落笔。
“无边光景”所示空间极其广大,就透露了诗人膜求圣道的本意。“东风”暗喻教化,“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哲理诗而不露说理的痕迹,这是朱熹的高明之处。
参考资料来源:<a href="/item/春日/18650?fromtitle=<>&fromid=11231901" rel="nofollow noopener" class="iknow-ueditor-link" target="_blank" title="百度百科——春日">;百度百科——春日
5. 搜索古文
出自《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意思: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