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文翻译
一、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
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
“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二、墨梅 墨梅•王冕(元) 我家洗砚池边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译文: 我家画中洗砚池边的梅树,花开朵朵,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美好,只要留下充满乾坤的清香之气。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妍,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
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三、竹石 竹石·郑燮 (清)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译文]竹子牢牢地咬定青山,把根深深地扎在破裂的岩石中。
经受了千万种磨难打击,它还是那样坚韧挺拔;不管是东风西风,还是南风北风,都不能把它吹倒,不能让它屈服。 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
作者在赞美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隐寓了自己风骨的强劲。“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四、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的通俗解释: 落花并没有忘记树根的哺育,带着无限的眷恋深情地告别树根,宁化作春泥而护树根,以回报树的养育之恩。 从字面看,花不是无情之物,落在泥土里成了绿肥,还可以哺育花。
作者以花自喻,意谓自己虽然处境艰难,但忠贞报国之心始终不变;自信其高尚志节更能感召年青一代。 五、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万里乘云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
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颈联:浊酒难消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
译文:饮酒并不能消解忧国的悲痛,要挺身而起挽救危亡的时局,寻找、依靠众多杰出的人才。 赏析:这两句于己表达自己力求成才、救国之情,于人则激励友人不能沉酒于忧国之痛,而要立志成才,并且同“群才”一起革命。
六、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诗文解释】 泰山是如此雄伟,青翠的山色望不到边际。大自然在这里凝聚了一切钟灵神秀,山南山北如同被分割为黄昏与白昼。
望着山中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着我的心灵,极目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了山林。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
最后两句写自己的凌云壮志和进取精神,历来成为鼓舞人们积极进取的格言。全诗不但写出了泰山的雄伟壮观,也写出了杜甫登泰山的心胸气魄。
七、鲍照《代白头吟》 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何惭宿昔意,猜恨坐相仍。
人情贱恩旧,世议逐衰兴。毫发一为瑕,丘山不可胜。
食苗实硕鼠,点白信苍蝇。凫鹄远成美,薪刍前见陵。
申黜褒女进,班去赵姬升。周王日沦惑,汉帝益嗟称。
心赏犹难恃,貌恭岂易凭。古来共如此,非君独抚膺。
朱丝绳:指琴上的朱弦。玉壶冰:玉壶中的冰块,喻其洁白无瑕。
“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可解为直得像琴上的朱弦,清得像玉壶中的冰块。
2. 文言文怎么写
1.理解和掌握常用实词的古今异义
古今汉语的同形词语,只有一些基本词(“天”、“地”、“山”、“水”等)和一些专有名词的意义没有发生变化,大多数都有了变化.或词义扩大,或词义缩小,或词义转移,或感情色彩不同.有的变得完全不同,如“汤”、“烈士”、“爪牙”(古代指武臣,无贬义);大多数情况则是,一些多义词语,只是其中一两个义项古今相同,其他义项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比如“伐”古今都有“砍伐”、“讨伐”的意义,但古代还有“功业”、“自我夸耀”的意义.另外,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双音词,古代都是一个词组,意义自然也就相差很大.如“祖父”、“形容”等.阅读文言文,如果不注意古今意义的差别,以今度古,望文生义,就很易出错.下面将常见的古今异义词语,按单音和双音两类分列于后,括弧内注明古义或古代才有的意义.对古代是词组现代是双音词的不再加以说明.
单音词
速(招来,邀请) 汤(热水,开水) 涕(眼泪) 偷(得过且过) 臭(气味) 厌(满足,吃饱) 再(两次,第二次) 造(到……去,成就) 贼(祸害,残害) 遮(拦住) 走(快行)
双音词
百姓(百官) 卑鄙(地位低微、见识鄙俗) 处分 (处置,安排) 从容(语言得体) 聪明(听力好与眼力好) 大块(自然界) 2.理解和掌握常用实词的一词多义
3.识别和掌握常用通假字
一、掌握基本的语言结构.文言文大体上可以分为词和句.其中,词包括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句可分为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五大类.系统掌握文言文的语言结构,弄清其与现代汉语的区别和联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
二、正确断句.古人写文章没有标点符号可用,因此,如何断句直接影响着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断句须注意以下几点:理解关键词语,判断词与词之间关系;了解一定的古代文化赏识;掌握文中对话、转述、引用的规律;根据句首和句尾的词语以及句中的惯用语进行判断.
三、学会正确的翻译方法.翻译文言文的原则是:忠实原作,字字敲定,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补充省略的部分;调整语序;适当增减.
四、反复诵读.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多诵读可以培养语感,达到熟练阅读其他古代作品的目的.此外,古文很讲究内在的韵律和节奏,反复诵读可以充分领略作品的音乐美,提高学习兴趣.
3. 求古文翻译
刘备看见诸葛亮身高1。
84,脸好像是玉一样,头上戴着纶巾,身上穿着鹤氅,好像神仙一样。刘备先拜,说:“汉室后期的后裔,在涿郡的不聪明的人,早就听说你的大名了,好像雷一样响亮。
以前两次来拜见,没有见到你,已经写书信在这了,不知道看了没有?”诸葛亮说:“我是住在南阳的在野之人,懒的已经成了习惯,多次让将军贬低自己来到这,很对不起。”两个人寒暄过后,分宾主之礼坐下,童子献上茶。
喝完茶。诸葛亮说:“以前看了信,可以看出来您的忧国忧民的心情。
只是恐怕我年轻才能短浅,误了您的问题。”刘备说:“司马徽、徐庶的话,难道是不对的吗?希望你不嫌弃我身份卑微,教教我。”
诸葛亮说:“司马徽、徐庶都是世上的有才能的人。我是一个农民,怎么敢谈论天下大势?两个人对您说的不恰当。
您为什么不要美玉,而想要一颗石头呢?”刘备说:“有才能的人是这个世上的奇才,怎么能在山林之间呢?希望你为了天下苍生,提高刘备的智慧而指导。”诸葛亮笑着说:“那听听将军您的志向?”刘备叫别人离开坐下说:“汉朝的统治衰落,奸臣弄权,我不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自己的力量能否过人。
想要在天下伸张正义。但是力量和才能有限,到现在还没有什么成就,希望你提高我的短浅智慧,拯救在危难中的汉室,这真是太好了。”
4. 古文翻译成白话文
译文:古今有远大理想的人士,读这些言论来激励自己奋斗,坚持到底取得成功的人,数不胜数!其中具有管理国家的才能,具有济世安民的策略,如历代大政治家的作为,暂且放下不说;就说刻苦钻研学问,终于成为一代儒家宗师的,例如明代大思想家王艮,出身是一个盐场烧火的灶丁,处境贫困,而学习意志坚决,自强不息,后来竟然成为明代理学家开宗立派的人物。清朝初年的婺源人汪绂,致力于学习,因家庭贫困无法养活自己,于是来到江西景德镇,给烧窑人当佣工,靠画碗为生。整日辛辛苦苦,不停止读书。后来竟然著书几十种,教书几十年,成为远近仰慕的一代大师。乾隆年间,扬州人汪中,自幼丧父家庭贫苦,跟着母亲外出讨饭为生,稍微长大,进入书店当学徒,因此能有空闲时间读店里的书,所以得以博览群书,学识渊博,终于成为当时第一流的通儒,被世人所尊重。
如此各家,在特殊情况下成长起来,可以说是豪杰了。近代各国人才辈出,其中出身工农,没有经过老师专门传授,而成为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的,多得不可胜数。有所作为的人,也都是如此。人的缺点是没有远大的志向,不能吃苦耐劳。假如能有这个志向,再加上毅力、恒心,一点一滴积累达到相当高度,无论在何处怎么能不自学成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