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苏教版六上的数学教案表格式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十一册)全套教案,共69页,这里只能复制一小部分,详细的你可以到我们网站去下载第一单元 位置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2.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导入我们全班有53名同学,但大部分的同学老师都不认识,如果我要请你们当中的某一位同学发言,你们能帮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简单又准确吗?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出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述.新授教学例1\x09如果老师用第二列第三行来表示**同学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吗?\x09学生练习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注意强调先说列后说行)\x09教学写法:**同学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们可以这样表示:(2,3).按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写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吗?(学生把自己的位置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回答)小结例1:\x09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2个)\x09我们习惯先说列,后说行,所以第一个数据表示列,第二个数据表示行.如果这两个数据的顺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练习:\x09教师念出班上某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他的准确位置.\x09生活中还有哪里时候需要确定位置,说说它们确定位置的方法.教学例2\x09我们刚刚已经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学所在的位置.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样的一张示意图上(出示示意图),如何表示出图上的场馆所在的位置.\x09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讨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3,0)\x09同桌讨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x09学生根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飞禽馆”“猩猩馆”“狮虎山”的位置.(投影讲评)练习练习一第4题学生独立找出图中的字母所在的位置,指名回答.学生依据所给的数据标出字母所在的位置,并依次连成图形,同桌核对.练习一第3题:引导学生懂得要先看页码,在依照数据找出相应的位置练习一第6题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顶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发生了改变?点A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也发生了改变?照点A的方法平移点B和点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图形不变,右移时列也就是第一个数据发生改变,上移时行也就是第二个数据发生改变)总结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作业练习一第1、2、5、7、8题.教学追记:本堂课,我能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从学生熟悉的座位顺序出发,让学生在口述“第几组几个”的练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建立起“第几列第几行”的概念,让学生从习惯上培养起先说“列”后说“行”的习惯.然后再过度到用网格图来表示位置,让学生懂得从网格坐标上找到相应的位置.这样由直观到抽象、由易到难,符合孩子的学习特点.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
2. 谁有所有小学数学的全部字母公式啊
常用的数量关系式1、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7、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8、圆形 (S:面积 C:周长 л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л=2*л*半径 C=лd=2лr (2)面积=半径*半径*л9、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ch(2лr或лd)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10、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