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旦古文字怎写
小篆
金文大篆:甲骨文 金文
2. 旦的笔画顺序怎么写的
旦的笔画顺序写法如下:旦:[ dàn ] 部首:日 笔画:5 五行:火 五笔:JGF 基本解释1. 早晨 :~暮。
通宵达~。枕戈待~。
2. 表示某一天,亦指农历的初一日 :~望(农历的初一和十五日)。元~。
~日(a.明天:b.白天)。3. 传统戏剧里扮演女子的角色 :老~。
花~。4. 纤度单位,九千米长的纤维重量为多少克,它的纤度就是多少旦。
组词详解:1,危在旦夕[ wēi zài dàn xī ]旦夕:早晨和晚上,形容时间短。形容危险就在眼前。
2,枕戈待旦[ zhěn gē dài dàn ]戈:古代的一种兵器;旦:早晨。意思是立志杀敌,枕着武器睡觉等天亮。
形容时刻准备作战,。3,通宵达旦[ tōng xiāo dá dàn ]通宵:通夜,整夜;达:到;旦:天亮。
整整一夜,从天黑到天亮。4,月旦[ yuè dàn ]1.指旧历每月初一。
2.指月旦评。5,旦夕之危 dàn xī zhī wēi ]旦夕:比喻短时间内。
危:危险。形容危险逼近。
3. 旦在古代是怎么传达意思的
中古时期的军队作战信息传递方式有以下几种:
用于远程传递战略性情报的是烽燧,驿马。烽燧就是俗称的烽火,狼烟,白天用烟柱,夜晚用篝火,利用烟柱、篝火的不同数量表示入侵敌军的数量,入侵地点。但具体情报就需要驿马,也就是骑马信使传达,汉代的红翎急使,元代的箭的传骑,明清两代的x百里加急说的都是这个。
战役战术级别的通讯主要使用旗帜,金鼓,传令兵,明代以后火药武器的大量应用烟花(旗花火炮)也加入其中。
古人作战孙子兵法中说,昼则旗帜,夜则金鼓,也就是白天使用旗帜联络指挥,夜间使用鼓声指挥,古人的旗帜做的一般都比较大,战场上比较容易辨认,通过旗帜的挥舞,和鼓声节奏的变化(类似于号谱)可以给战场上的作战分队下达比较简易的战术命令,复杂的战术命令往往是通过传令兵口头或书面下达,传令兵(往往是主帅的近卫)有特殊标志(衣饰)。至于找到下级士官并不是困难的事情。第一作战分队主官的位置在本分队的旗帜附近,大目标有了。第二各级军官的衣饰,标志各有不同。春秋战国时期战车长(五辆战车就是一个作战分队)皮甲的**往往带有五字(曾侯乙墓出土的皮甲上就有这一标志),秦汉时期各级军官的发式,军服上都带有不同标志,很容易分清(兵马俑的发式,衣饰就根据军衔高低不同)这也成为以后各代战场辨认的标准,不过是有较小的改变而已(唐代不同级别的军官穿戴的盔甲不同,明代也是靠盔甲来区分。清代是靠顶子)
古代的军衔制度沿袭大概分四个时期列举具有代表性的军制供你参考:
1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军政合一,战时各级官员自动成为个级别指挥官,通用军、师、旅、卒、两、伍6级编制。统帅者分别对应为卿,下卿,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士(下士为战车指挥官)以战车为单位,二五编制,也就是五车为伍,二伍为两,五两为卒,二卒为旅,五旅为师,两师为军,单位作战人数春秋前期为30人,中后期为75人
2秦汉时期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作战样式发生改变,战车被淘汰,步兵成为作战主力,以秦国为代表的战国诸国的军制发生了变化,出现的军功封爵,以最有代表性的秦国为例(汉承秦制除了名称有所变化,编制不变。作战单位名称使用汉代名称,指挥官爵位使用秦代名称)伍(5人)-公士、上造。拾(10人)-簪袅、不更。队(50人)队率、队吏,对应爵位大夫,屯(秦军叫百人长,或百夫长)(100人)对应爵位官大夫。曲(500人)军侯,对应爵位公大夫,公乘。
部(千人)校尉,对应爵位公乘或五大夫。这个是战役中的主要战术单位,后代称部将,偏将。裨将指的都是这个级别的指挥官。军(5千-数万不等)将军,这一级别的指挥官有资格称为将军属于可以单独控制一个方面,进入战略层面了,隋唐以前的军制基本延续了这个军制,变化不大。
3唐代军制,唐代新确立了府兵制,以折冲府为基本作战单位,战时抽调不同数量的府和外族辅助兵组成部队,府兵的基本编组每火10人,设火长;每队5火共50人,设队正;每旅2队共100人,设旅帅;每团2旅共200人,设校尉,分上、中、下府(分别为6团1200人。5团1000人,4团800人)折冲府长官称将军,军队总负责人为行军总管。
4明代军制,明代统率军队的部门分为都指挥使司、卫、所三级。都指挥使司又叫都司,是负责一个地区统率军队的领导性机关,辖有若干个卫和所。都指挥使司是省一级“三司”之一,设都指挥使一人,都指挥同知二人,都指挥佥事四人,还根据需要设置若干僚佐胥吏。全国各个都指挥使司分别辖属五军都督府领导。在都司以下,军队的组织分为卫、所两级。每卫设指挥使一人为长官,大体上统兵5600人。卫以下再分为五个千户所(最早是每卫辖十个千户所,后改为五个),设千户为长官,统兵1120人。千户所以下再分为十个百户所,设百户,统兵为12人。在百户之下设总旗二,每个总旗领小旗五,每小旗领军10人。
另少数民族有代表性军制:少数民族基本上是全民皆兵,军队组织形式也以十进制为基础,匈奴,突厥,契丹,蒙古都是如此,以蒙古为例牌子头(10人)百夫长,千户,万户,以千户级别为战略单位。只有女真人稍有不同无论是女真人的某克孟安制度还是满清的牛录八旗制度,基础编制人数都是3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