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年级科学,古人如何用日晷计时的
一个圆盘,周边刻有十二个等分的刻度,每个刻度又平均分为八等份。
在圆盘的中心钻一个小孔,插进一根细细地长“棍子”,棍子与圆盘平面垂直。
在晴朗的夜晚,把棍子仔细地、准确地指向北极星,固定好喽。日晷就制作安装完毕,你就有了一具世界上最准确的“天文钟”了。
白天,太阳的照在棍子上,会有一条影子。影子最短的那一刻,是“午时四刻”,也就是12:00正。记住这个位置,调整圆盘。写好标记。就可以计时了。
确定日影最短,特别不容易。需要技巧和经验。那就利用石英钟来帮助一下,反正是游戏嘛!
2. 古代如何用日晷计时
日晷(gui),是我国古代发明的利用太阳投影测日定时的一种计时仪器。
我国早 在春秋时代就用圭表来测定时刻了。但这种方法在一天里只能得到一个读数,仅可 用于校正漏刻的快慢。
后来发明了把时角坐标网通过表端投影到一个平面上,这样 白天无论何时都能以太阳的影子得到时刻的读数,这就是所谓的日晷,或叫日规、日圭。 日晷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
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垂直地穿 过圆盘中心,起着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针又叫“表”,石制的圆盘叫做“晷 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于天赤道面,这样晷针的上端正好指 向北天极,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 在晷面的正反两面刻划出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 表两个小时。
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当表影指向正北 的瞬间为正午。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投向晷面的晷针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
晷面的刻度是不均匀的。于是,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晷面则 是钟表的表面,以此来显示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