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桂林山水怎么写
桂林山水是对桂林旅游资源的总称,世界自然遗产。
典型的喀斯特地形构成了别具一格的桂林山水,桂林山水所指的范围很广,项目繁多。桂林山水一向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而享有“山水甲天下”的美誉,桂林山水包括山、水、喀斯特岩洞、石刻等等。
桂林山水中,又以漓江流经阳朔的那一段最为美丽,故而有“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之美誉 。 2014年6月23日,第三十八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以桂林为首的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期项目申遗成功,正式成为世界自然遗产,桂林山水荣登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基本信息中文名:桂林山水外文名:Guilin地理位置:位于广西东北部著名景点:漓江,遇龙河荣誉:世界自然遗产。
2. 桂林山水的美景怎么写
留下桂林山水诗歌千古绝唱的地方是位于市中心的独秀峰,这绝唱的作者,叫王正功。
王正功,平心而论,从官职,从文名上来讲,他都不可能与那些文坛泰斗相比。可是,一句千古绝唱,已经足以使这位耿直的老者跻身文化名人之列。
这位宁波籍老人,一生以为官正直清廉而得名,不惧得罪权贵,故虽从20余岁便步入官场,为官几十年,也颇有政绩,却不见什么进步,多次转任,都是平调微升之类,始终未能青云直上。60多岁的时候,他在潮州任通判,曾在韩江上修湘子桥,以便民往来,为地方民众所赞。
之后,在庆元六年(1200),又以68岁高龄,到桂林任广南西路提点刑狱权知府事,算是稍事提拔吧。 王正功王正功初到桂林,已是老人新官,照章办事而已,照理来说,不会有什么激情了。
不久,嘉泰元年(1201),又恰逢值年大比(乡试之年)。是年,广西学子乡试者,共得举人11名。
王正功久闻桂林学子在科举中常有不俗成绩,令人不敢小看。这次乡试的成绩,也使他为学子们高兴,便依鹿鸣宴惯例,以地方官身份,在府中宴请中举的学子。
与学子对饮,谈些努力学习、报效朝廷的话,少不了要作诗相勉。 王正功在微醺中挥笔而就,作七律二首: 百嶂千峰古桂州,向来人物固难俦。
峨冠共应贤能诏,策足谁非道艺流。 经济才猷期远器,纵横礼乐对前旒。
三君八俊具乡秀,稳步天津最上头。 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
士气未饶军气振,文场端似战场酣。 九关虎豹看勍敌,万里鵾鹏伫剧谈。
老眼摩挲顿增爽, 诸君端是斗之南。 诗中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便从这酒桌边传遍华夏,经久传唱。
通读全诗,我们知道,作者的本意并不是在赞美桂林山水,而是希望学子们在学业上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使自己在学业上要如同桂林山水一般,秀甲天下。这句名言,也许是王正功的独创,也话是信手拈来,引用他人句子,总之是天衣无缝的运用,体现出作者写诗的才情绝非一般。
由此诗也可知,这句名言本是出自一首科举诗,说明早在宋朝,中科举求功名的价值观,在桂林已经深入人心。王正功席上赋诗,老当益壮,意气风发,为举子们所折服。
一位叫张次良的人,将王正功的这两首诗刻在了独秀峰南麓的读书岩上方。选中这里勒石,恐怕也是为了与读书岩之名相呼应吧。
赋此诗后不久,发生了兴安县令放纵儿子打死县衙小吏案。作为地方主官,王正功秉公执法,将案犯送邻路交押,以利口供,因而得罪了那位兴安县令,违背了官场潜规则,竟被诬告罢官。
后来,案情虽已查清,王正功得以恢复名誉,但已无官可做,年事又高,被朝廷派到福建武夷山当了一个庙祝,主管冲佑观,算是退居二线,在那里终老。也许是王正功被罢官的缘故,当事人为了脱离干系,而有意用泥淖盖住了读书岩上方的那块石刻;也许是天长日久,从崖壁间渗出的雨水夹杂着岩缝间的泥沙,遮住了那块石刻。
总之,刻在独秀峰读书岩上方的王正功诗,不久就不见天日,以至被人们忘却了。幸好,名言的影响力量大得惊人,王正功在鹿鸣宴上作的诗,被席间的学子们带到京城临安,并且从临安又流传到四方。
随着岁月的推移,加之传颂者文化教养、艺术品位各有不同,全诗被传颂者们省略或者遗忘了,只留下了“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在坊间流传千年而不绝于世。 1983年,两位年轻的桂林考古工作者在整理独秀峰崖壁上的石刻时,发现读书岩上方的崖壁上,一片蓬草下方,似有裂痕,与石壁并不为一体。
他们轻轻地掀开那层腐殖层,竟然有了意外的发现:一块保存完好的石刻作品。当他们将石壁清洁干净,再用娴熟的技术拓印那帧石刻作品时,发现那腐殖层下掩盖的,竟是被历史的尘埃湮没了差不多八百年的名句之所在! 王正功是谁,为什么要树他的雕像呢?原来,这与一句天下闻名的诗句有关。
据桂林博物馆有关人士介绍,“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名句,从清末到20世纪80年代,在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有的说它最早起源于宋朝末年李曾伯“桂林山川甲天下”诗句的一音之转,也有的说它是来自于清代金武祥诗中的辞句。
80年代中期,桂林市文物工作者对独秀峰石刻进行全面调查清理,发现一块自明清以来就从来没有被人知道过的摩崖石刻,上面一字不差地刻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字句,书写者是南宋庆元、嘉泰年间担任过广西提点刑狱并代理静江知府的四明(今浙江宁波)人王正功,从而结束了百年的不休争论。 当时,这一论断只在桂林的文物工作者和文化名人圈中传播,直到上世纪末,才在桂林旅游界、政界等有关部门中传开。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洪本健说,王正功的诗句及好地凸现出桂林的山青、水秀、洞奇和石美,确立了桂林作为风景旅游城市在中国乃至国际上的地位。 [编辑本段]《桂林山水》课文。
3. 【写桂林山水的作文】
百灵鸟的叫声真美啊,美得让你感觉不到你还在呼吸;百灵鸟的叫声真翠啊,翠的让你感觉不到其它的声音;百灵鸟的声音真甜啊,甜的让你即使嘴里喊一颗糖都是苦涩的. 桂林 桂林是最适合自助游的旅游胜地,它地处低纬,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气候条件十分优越. 桂林“三冬无雪”、“四季常花”,年平均气温在摄氏19度左右,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都是游览的好季节.桂林,无论是晨昏午夜,阴晴雨雾,景致变化无常.美景层出不穷. 春天,是桂林最冷的天气,但平均气温也在摄氏8度左右,而且以晴日居多.这时,北方还身披银装,桂林却已是一个花红柳绿,春意盎然的世界了.春季三月,平均气温在摄氏10度左右,有时也有沥沥春雨,寒风还不时侵入肌肤,但只要身着春装,带上比较御寒的风雨衣,也就能应付自如了.你如果选择在春季旅游桂林,最好备好雨具. 夏季,是桂林的雨季,降雨量集中在4、5、6、7月.桂林全年降雨量为1900毫米,而夏季降雨量将近1000毫米,占全年总降雨量的一半以上,有“雨桂林”之说.在雨雾烟岚之中观看桂林山水,更有飘飘若仙之感.“漓江烟雨”更是世界一绝,如果来游桂林,没能领略“漓江烟雨”,是一大憾事.漓江两岸的青竹丛,碧翠如滴,浓荫作朵,长长的排成十里长廊,因此,“漓江翠竹”又是桂林夏季游的一绝. 秋天,金风送爽,天高云淡,是桂林旅游的高峰季节.此时,天气晴朗,气温适人,波平如镜,是看群峰倒影的最佳季节,江水澄澈,明净若镜,整个江底世界,清清楚楚的呈现在游人眼前,幻化出山托水,水浮山的“船在青山顶上行”的神奇境界. 初冬的十月,平均气温在摄氏20度左右,是桂林市的市花——桂花盛开的时节,金桂、银桂、四季桂、丹桂洒满枝头,迎风怒放,满城飘香,遍植数十万株桂树的桂林城又变成了一座花城. 桂林的冬季,平均气温在摄氏8度左右,很难见到大雪,在最冷的春节前后,到兴安县的猫儿山、市区边的尧山,在山顶间或可以欣赏到冬雪的景致. ----------------------------------------------------------------------------------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到下来.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桂林城徽的象征—象鼻山 象鼻山之所以成为桂林城徽的象征,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一、独特的地理位置,像象鼻子一样的孤零零的一座山静静的站在漓江与桃花江的交汇处.二、面对漓江、山上刻有唐、宋、明、清等各个时期的优秀作品、山洞内是桂林市著名的三宝之一桂林三花酒的酒窖藏地,据说存放最久的三花酒已达百年以上,桂林三花酒酒藏博物馆马上在象鼻山旁开业了.三、象山公园依然是桂林市民和游客向往的地方. 象鼻山:在桃花江与漓江汇流处,西距文昌桥200米.海拔200米,高出江面55米,长108米,宽100米,山体面积1.3公顷.由3.6亿年前海底沉积的纯石灰岩组成,酷似一头巨象伸长鼻子吸饮江水.象鼻山原名漓山,又名宜山、仪山、沉水山,简称象山.象山以神奇著称.其神奇,首先是形神毕似,其次是在鼻腿之间造就一轮临水皓月,构成“象山水月”奇景.因此,象山成了桂林山水的代表、桂林城的象征,桂林乃至广西地方产品多以象山作为标记. 水月洞:在象鼻山的象鼻和象腿之间.距今1.2万年前,地壳抬升,漓江缩小,加速了水月洞的发育,形成一个东西通透的圆洞.长17米,宽9.5米,高12米,面积约150平方米.水月洞洞口朝阳,亦名朝阳洞.但洞在水上,如明月浮水,十分形象,所以水月之名,一直沿用至今.“象山水月”是桂林山水一大奇景,与南望的穿山月岩相对,一悬于天,一浮于水,形成“漓江双月”的奇特景观. 象鼻岩:与水月洞相邻,因在象鼻山的象算稍后处而得名.岩高1.9米,宽3.3米,长约13.5米,面积44.5平方米.岩品面江,东向,呈条形封闭状,是纳凉、眺望江景佳处. 云峰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市区象鼻山西南麓.相传唐代这里曾建有温灵庙.宋嘉定七年(1214年)方信孺在此建一书斋,取名“云崖轩”.明代这里又建“范方祠”,祀范成大、方信孺.清代改为寺,名“云峰寺”. 普贤塔: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市区象鼻山顶.是一座喇嘛式实心砖塔.建于明代初期.塔身第二层正北面嵌有青石线刻“南无普贤菩萨”.远看此塔,像插在象背一。
4. 写桂林山水的文章要题目和文章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静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群山倒水山浮影,无山无水不入神 桂岭环城如雁荡,平地苍玉忽缯峨.李成不在郭熙死,奈此千峰万嶂何 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洞穴幽且深,处处呈奇观.桂林此三绝,足供一生看.春花娇且媚,夏洪波更宽.冬雪山如画,秋桂馨而丹.四时景物殊,气象真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