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文《下不为例》六百字.
下不为例 某厂要举行一场鹦鹉讲话比赛,优胜者可得奖金8888元。
通知一贴出来,工人们都很兴奋,尤其是那些养鹦鹉的更是摩拳擦掌,都想争得这份奖金。不过比赛有一条特殊规则,这就是鹦鹉不能讲脏话,一讲脏话就算输。
王厂长平时喜好养鹦鹉,并且还是个高手。看门的张老汉平时也喜欢养鹦鹉,并且也有两下子。
在比赛的那天,会场上坐满了人。参赛的工人们都紧张地看着自己的鹦鹉。
厂长提来了自己的鸟笼子,张老汉也提来了自己的宝贝。当主持人宣布比赛开始后,鹦鹉们都开始说话了,这个说“愿工厂效益越来越好”,那个说“祝大家工作顺利”“合家欢乐”“身体健康”等等,台下掌声连连。
有些鹦鹉忘了词,冷不防冒出句“他妈的”——这都是跟主人平时学的。台下的工人哈哈大笑,那些说了脏话的鹦鹉的主人只好提着鸟笼子下台了。
最后只剩下王厂长和张老汉的鹦鹉还在较量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4b893e5b19e31333361323637。王厂长的鹦鹉说了句“克己奉公”,台下一片热烈的掌声。
有人都说:“看咱厂长多清廉。”王厂长只是和善地对着大家笑,张老汉的鹦鹉却冒出了句:“厂耻我荣,厂兴我耻。”
大家听了一片哗然,大家都说:“这个张老汉怎么这样呢?”张老汉提起鸟笼一言不发走下了台。王厂长的鹦鹉又说了:“公正廉洁,两袖清风。”
台下又是一片热烈的掌声。主持人宣布王厂长赢了,并将8888元的现金奖放到了笑容满面的王厂长手里。
这时,王厂长的那只鹦鹉见此情景,却突然说:“下不为例哦。”顿时,台下一片寂静。
2. 以下不为例为题的作文600字
诗音翩然A0076
2014-06-11
“记住穿好衣服!”
“记住做好作业!”
“记住……”
这是我妈妈经常说的格言“记住……”。
放学
后,我一进家门,妈妈的格言又冲我喊了:“晚饭后,记住做好作业!”吃过晚饭,等我把作业刚做完,准备玩时,妈妈又说:“记住检查作业,有错误及时改
正!”随后我看电视时,妈妈又开始了:“记住离电视远点,小心眼睛!”“记住不要太晚睡觉,否则明早起不来怎么办?”“记住睡前要刷牙洗脚……”我终于不
耐烦了,觉得忍无可忍,我立即打断了她的话:“啰啰嗦嗦的,像个老太婆,你已经说过N遍了。”我大声地吼着。妈妈后来说了什么我听也不想听,“啪”地关住
了我的房门,任她怎么敲门我也不给开。
不知不觉夜深了,可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妈妈那惊鄂的模样、怀疑的目光不停地浮现在我的眼
前。我突然觉得自已错了,我的态度太不好了,我知道妈妈所说的一切都是对我的关心。而我却对她那样。但是我始终没有勇气推开门,对妈妈说声“对不起!”后
来我又想起了妈妈平时照顾我的点点滴滴,枕巾不知不觉湿了。这时,我听见屋外传来一阵轻轻地叹息,那叹息,肯定是妈妈的,妈妈,你是不是怪我伤了你的心?
你是不是对我非常地失望?
第二天早晨,妈妈不冷不热地招呼我。我再也听不到妈妈的格言了。平时,我觉得妈妈的“记住”十分讨厌,而今天听不到妈妈说这些,我心中反而有些失落,心里空空的。妈妈,我想再次听到你的格言,听你的再三叮咛,我想再次得到你的爱。
在课堂上,我什么也听不进去,只希望早点见到你,早点得到你的谅解。
放学了,我急匆匆地跑回家。看到正在干活的妈妈满头大汗,我再也抑制不住自已的感情了,我扑到妈妈的怀里放声大哭:“妈妈我错了!”妈妈抚摸着我的头,脸上又露出了慈爱的笑,并且我看到妈妈的眼睛里闪烁着幸福的泪花。我忽然觉得我一夜之间长大了。
妈妈,你给了我支持,给了我鼓励,给了我全世界最伟大的母爱。我希望永远得到你的爱
3. 下不为例的成语接龙怎么做
下不为例 → 例行公事 → 事出有因 → 因败为成 → 成败论人 → 人才出众 → 众心不安 → 安常处顺 → 顺口谈天 → 天无宁日 → 日月如流 → 流水高山 → 山间林下 → 下乘之才 → 才夸八斗 → 斗南一人 → 人地两生 → 生死永别 → 别出手眼 → 眼笑眉飞 → 飞龙在天 → 天理人情 → 情同羊左 → 左顾右视【成语】: 下不为例【拼音】: xià bù wéi lì【解释】: 下次不可以再这样做。
表示只通融这一次。【出处】: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中宫外家恩泽》:“至丁未年而栋卒,其母赵氏为孙乞恩承袭,上命栋子明辅袭祖伯爵。
时署部少宰杨时乔力谏不从,上但云后不为例而已。”【举例造句】: 既然如此,只此一次,下不为例如何?(清·张春帆《宦海》第十八回)【近义词】: 适可而止【反义词】: 不厌其烦【用法】: 作谓语、分句;用于违规等。
4. 下不为例的成语典故
出处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中宫外家恩泽》:“至丁未年而栋卒,其母赵氏为孙乞恩承袭,上命栋子明辅袭祖伯爵。时署部少宰杨时乔力谏不从,上但云后不为例而已。”
事例
既然如此,只此一次,~如何?★(清·张春帆《宦海》第十八回) “王掌柜,这儿现在没有人,我借个光,~!”★(老舍《茶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