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法“虎”字写法
书法“虎”字写法如图
虎
拼音[hǔ]
部首:虍
结构:半包围结构
笔顺:竖、横、横撇/横钩、撇、横、竖弯钩、撇、横折弯钩/横斜钩
释义:
1.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力大。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通称“老虎”)。
2.勇猛、威武。
3.古同“唬”,威吓。
4.古同“琥”,琥珀。
组词:
1.画虎不成[huà hǔ bù chéng]
比喻好高骛远,一无所成,反贻笑柄。
2.虎落平阳[hǔ luò píng yáng]
平阳:地势平坦明亮的地方。老虎离开深山,落到平地里受困。比喻失势。
3.虎斗龙争[hǔ dòu lóng zhēng]
比喻群雄互相争斗。
4.宫邻金虎[gōng lín jīn hǔ]
指小人在位,接近帝王,贪婪如金之坚,凶恶如虎之猛。
5.饿虎吞羊[è hǔ tūn yáng]
饥饿的老虎活吞一只羊羔。比喻迅猛贪婪。
2. 虎字笔顺怎么写
笔顺: 竖、横、横撇/横钩、撇、横、竖弯钩、撇、横折弯钩/横斜钩、
读音:
hǔ
释义:
1. 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力大。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通称“老虎”)。
2. 勇猛、威武。
3. 古同“唬”,威吓。
4. 古同“琥”,琥珀。
组词:
1. 虎啸[ hǔ xiào ]
2. 白虎[ bái hǔ ]
3. 壁虎[ bì hǔ ]
4. 老虎[ lǎo hǔ ]
5. 马虎[ mǎ hǔ ]
6. 虎口[ hǔ kǒu]
造句:
1. 调查研究要深入细致,一丝不苟;粗枝大叶,马马虎虎,是不会达到目的的。
2. 爸爸办事认真仔细,大事小情从不马虎。
3. 你看过电影《虎口脱险》吗?太惊险了!
4. 洛阳令居然虎口拔牙,把汉光武帝的大姐湖阳公主家为非作歹的仆人抓去,就地正法。
5. 壁虎那表面粗糙的手掌可以帮助它牢牢地贴住墙壁。
6. 为了躲避天敌的追击,壁虎会自己断掉尾巴。
3. 为什么"虎" 这么写
虎字是用象形法造的字。
“虎”字的演变
一.甲骨文中的 “虎”字是对动物的整体描摹
虎,是食肉的猛兽,处于食物链的顶端,不仅控制着整个食物链,而且严重地影响着古代先民的生存,因此,古代先民对这种猛兽十分熟悉并非常敬畏。
甲骨文的“虎”字简直就是一幅虎的左侧视图, 是对动物虎的形象的整体描画。其实,这个字应该是来源于图画,与新石器时代的阴山岩画上的虎的样子十分相似,对比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其传承的关系。
二.金文中的“虎”字突出的是动物身体局部的特点
金文中的“虎”字最初依然保持着虎的整体形态。例如:陕西法门寺西周青铜器虎簋铭文中的“虎”字就与甲骨文中的“虎”字十分相似。后来的金文的“虎”字就突出了虎牙虎爪。因为先民在狩猎的生活中已经认识到老虎的威力和特点主要表现在爪子和牙齿之上。所以“虎”字就突出了虎的这两个特点。文字毕竟不是图画,字形设计创意中,并不能总是将“爪”“牙”两端兼顾周到,于是,“虎”字在后来的发展演变中,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常常是突出“爪”“牙”两者中之一的构形。
如金文中有的“虎”字,将虎的爪子做了极尽夸张的描摹,另一些金文中的“虎”字只注重了老虎牙齿的呈现。而秦简中的“虎”,着重了对老虎“爪”描绘,楚简中的“虎”,则明显偏重于老虎“牙”的凸现。
三.隶书中的“虎”字,虎的“牙”与“爪”构形依然
“虎”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古文字的演变,又经历了隶书,发生了重要变化,和实际的老虎形象有较大的差距,不再像古文字那样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出虎的样子,只保留了虎的一些基本特征。在《说文解字》的小篆中,“虎”字,直到隶书中的,“虎”字,虎的“牙”与“爪”构形依然。
四.楷书“虎”字是一幅完美的回首长啸上山猛虎的左侧视图
由隶书演变为楷书后,“虎”字不但保持了虎的“牙”,而且继承了甲骨文中“虎”字的虎的腿部和尾巴的构型,使得整个字的构形更加的完美:最上面的“丨”和“一”是虎的耳朵,“ 乛 ”是虎的上腭和牙,“丿”是虎身,“七”是舌头、下腭和牙,“几”中的“丿”是虎腿,“横折弯勾”则是虎的臀部和尾巴,构成一幅完美的回首长啸上山猛虎的左侧视图。
4. 虎字的笔画顺序怎么写
虎字的笔画顺序如下:
汉字:虎
拼 音: hǔ
部 首: 虎
笔 画: 8
解释
虎 [hù]
1、另见 hǔ
虎 [hǔ]
〈名〉
1、(象形。金文字形象以虎牙、虎纹为特征的虎形。本义:老虎)
2、同本义 ,亚洲产的一种大型食肉类哺乳动物( Panthera tigris ),在黄褐色的毛皮上有黑色横纹,尾长而无簇毛,有黑圈,**大部白色,无鬣,典型的体形比狮子略大
〈形〉
1、比喻威武勇猛 。
2、比喻残酷凶暴
〈动〉
1、〈方〉∶脸色陡变而露出严厉或凶恶的表情 。
2、吓唬。也作“唬” 。
5. 虎的繁体字怎么写
一、虎的繁体字还是虎,笔顺是竖、横、横撇/横钩、撇、横、竖弯钩、撇、横折弯钩/横斜钩。
二、释义:
1、哺乳动物,头大而圆,毛黄色,有黑色横纹。听觉和嗅觉都很敏锐,性凶猛,力气大,善游泳,不善爬树,夜里出来捕食鸟兽。通称老虎。
2、比喻勇猛威武:~将。~~有生气。
3、露出凶相:~起脸。
4、姓。
5、同“唬”。
三、相关组词:
壁虎 虎啸 虎口 虎穴 灯虎 虎符 虎步
虎狼 虎威 虎视 虎贲 虎气 虎牙 虎势
扩展资料:
一、字源解说:
造字本义:名词,会袭击人类的山中兽王。
文言版《说文解字》:虎,山兽之君。从虍,虎足象人足。象形。凡虎之属皆从虎。
白话版《说文解字》:虎,山林的兽中之王。字形采用“虍”作边旁,虎足象人足。象形。所有与虎相关的字,都采用“虎”作边旁。
二、词组释义:
1、灯虎 [ dēng hǔ ]
灯谜。虎:比 喻难猜。
2、虎符 [ hǔ fú ]
中国古代帝王调兵用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分为两半,两半都铸有相同的铭文,右半存于朝廷,左半交给带兵将帅。调发军队时须持符验合,作为凭证。战国到隋代盛行,唐代改用鱼符。
3、虎步 [ hǔ bù ]
矫健威武的脚步:迈着~,噔噔噔地走上台来。
4、虎狼 [ hǔ láng ]
比喻凶狠残暴的人:~之辈。
5、虎威 [ hǔ wēi ]
指武将的威风,也指威武的气概。